張路遙,李東陽,章晶文
(杭州虹泰寵物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9)
犬傳染性性病腫瘤(TVT)是一種世界范圍內的傳染性疾病。對該病的治療采用化療技術是最常用的方式,但因其鼻腔結構的特殊性,不能及時觀察治療過程腫瘤的改變。近年來隨著CT在小動物鼻腔腫瘤上的使用越來越成熟,化療過程結合CT掃描,使得獸醫(yī)可以及時了解患犬鼻腔內腫瘤的變化。本報告記錄一例犬TVT病例進行CT檢查及化療的過程。
金毛犬,6歲,雄性,體重35 kg,定期驅蟲,免疫完全。平常為半放養(yǎng)狀況,精神食欲良好,因最近流鼻血嚴重,在其他醫(yī)院做過血凝功能檢查以及血液寄生蟲檢查均未見異常,常規(guī)處置未見好轉,前來就診。
2.1臨床基礎檢查 患犬體溫: 38 ℃,體重:35 kg,心率:160, CRT:<1 s,精神尚可,流鼻血,BCS 6/9。
2.2血常規(guī)檢查 主要見白細胞計數(WBC)增加(表1)。
2.3生化檢查 肝腎生化指標未見異常。
2.4CT斷層掃描
2.4.1鼻腔CT掃描 左側鼻腔可見軟組織衰減影像填充,造影后不均勻增強,平掃CT值約40 HU,延遲相CT值約98 HU,相鄰骨骼多處骨溶解(鼻甲骨、左側鼻骨、硬腭、吻部鼻中隔),左側鼻部較對側軟組織腫脹,鼻甲骨紋理部分缺失;右側鼻腔中段內側可見軟組織衰減影像,鼻甲骨紋理不清晰(圖1、圖2)。
雙側上頜隱窩可見軟組織衰減影像,造影后未見明顯增強;雙側額竇及蝶竇呈空氣衰減現(xiàn)象。
下頜淋巴結厚徑:左側:0.81 cm,右側:0.75 cm;內側咽后淋巴結厚徑:左側0.45 cm,右側0.40 cm。
表1 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
圖1 CT片一
圖2 CT片二
雙側鼓室及外耳道呈均勻氣體衰減,鼓泡壁平滑。雙側眼球、雙側上下頜、牙齒影像未見異常。
2.4.2CT掃描提示 左側鼻腔占位性病變伴多處侵襲性骨病變,累及左側鼻部、右側鼻腔。建議結合細胞學/組織病理學評估。
2.5細胞學檢查 鼻腔內腫塊采樣,初步診斷:紅細胞背景下,細胞脫落量中度,以圓形細胞為主,胞質淡染內含規(guī)則空泡(圖3)。偶見嗜中性粒細胞,未見明顯病原微生物(圖4),結合臨床及CT檢查結果認為是傳染性性病腫瘤。
圖3 組織涂片一
圖4 組織涂片二
3.1首次治療 該犬體重35 kg,換算為體表面積約為1.198 m2,長春新堿在TVT病例中一般劑量為0.5-0.7 mg/m2,計劃一周化療一次,使用3-6周(具體次數視情況而定),化療用藥見表2。因長春新堿有骨髓抑制的效果,故建議主人每周化療前至少進行一次血常規(guī)檢查。
表2 化療用藥
3.2第二次治療 體溫:38.7 ℃,體重:35.8 kg,未見有流鼻血的情況,精神食欲正常,血常規(guī)檢查未見明顯紅細胞及白細胞下降的表現(xiàn)(表3)。潑尼松龍劑量減為20 mg/sid/7 d,長春新堿劑量不變。
表3 化療一周后血常規(guī)檢查
3.3第三次治療 體溫:38.7 ℃,體重:35.8 kg,未見有流鼻血的情況,精神食欲正常。血常規(guī)檢查未見明顯紅細胞及白細胞下降的表現(xiàn)。進行化療后 CT斷層掃描:左側鼻腔內軟組織填充現(xiàn)象明顯減少,平掃CT值約30-40 HU,鼻甲骨紋理部分消失(圖5)。左側鼻腔內腫塊較之前圖像相比腫塊幾乎不可見,但鼻甲中線輕度偏移,有可能與之前的腫瘤侵襲造成的永久性損傷有關(圖6)。據此,潑尼松龍不再使用,僅用長春新堿化療。
圖5 化療后 CT斷層掃描
圖6 化療后 CT斷層掃描
3.4第四次治療 體溫:39.0 ℃,體重:35.9 kg,未見有流鼻血的情況,精神食欲正常。按第三次治療方法進行化療。之后決定在家觀察,截止到定期回訪時,主人反饋未見病情反復。
4.1犬常見的鼻腔腫瘤有腺癌、鱗狀細胞癌、軟骨肉瘤、淋巴肉瘤、纖維肉瘤、黑色素瘤等,此外,還可見傳染性性病腫瘤。通過交配傳播的TVT屬于生殖道腫瘤,出現(xiàn)在鼻腔時往往與動物的舔舐有關。TVT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在幼齡和發(fā)生免疫抑制的犬,腫瘤更易發(fā)生轉移。TVT的傳染性高,腫瘤細胞在犬交配過程中剝落移植。在自然傳播中,接受移植的腫瘤細胞必須達到一定的量,已有研究表明,只有大約13%的移植細胞能夠存活至成功感染。
4.2相對于其他離散細胞腫瘤來說,典型的TVT的細胞更具有多形性。可以把TVT細胞與其他圓形細胞類腫瘤相區(qū)分的典型特點是前者有大量明顯的細胞質空泡。
4.3目前主要使用化學治療,單次劑量的長春新堿(0.5-0.7 mg/m2),每周一次,連續(xù)給予3-6周,對于90%-95%的患犬具有完整和持久的治療效果。該病例使用長春新堿作為治療方案,相較兩次CT影像,腫瘤消散明顯。
4.4由于結構特殊,檢查手段有限,鼻腔腫塊疾病往往是較難確診的一類疾病,腫瘤的治療進程也較難觀察。CT斷層掃描很好地解決了腫塊隱匿的變化。該病例中的首次掃描結果即出現(xiàn)了侵襲性骨病變的診斷,是化療開始前包含定位認知的一步。鼻腔腫瘤病例往往無法從血常規(guī)、生化、鼻分泌物中找到原因,所以需要有針對細節(jié)的檢查手段。雖然得不到像鼻腔內窺鏡及MRI核磁共振對鼻腔黏膜及軟組織那樣的評估,但是CT影像給予了更寬泛的腫塊生長邊界,還能評估轉移至淋巴結和肺部的程度,且MRI耗時較長,碰到侵襲骨骼的情況時較難給出具體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