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政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湖北荊州 434001
梅毒屬于一種慢性全身性傳播疾病,誘發(fā)因素為梅毒螺旋體感染,其傳染性較強,主要傳播途徑為性傳播、母嬰垂直傳播、血液傳播等。梅毒螺旋體對人體皮膚及黏膜的親和性極強,會損害全身各臟器與組織,從而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1]。近年來,梅毒發(fā)病率日益提升,要想早期診治梅毒,關鍵是要將理想的檢測方法選取出來。在梅毒的診斷中,血清學檢測能夠?qū)⒅匾罁?jù)提供給臨床,包括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膠體金法等,中國疾控中心推薦TPPA法作為梅毒的確證試驗[2]。但是,TPPA法操作煩瑣、費用昂貴、無法自動化操作及判定結(jié)果等,因此在大規(guī)模篩查中并不適用。ELISA法、膠體金法均具有操作簡便、靈敏度較高,在大樣本篩查中較為適用。但是,檢測中具有較差的特異性,極易有抗體假陰性發(fā)生[3-4]。本研究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疑似梅毒患者88例的臨床資料,比較ELISA法與膠體金法對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檢測結(jié)果。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88例疑似梅毒患者的臨床資料。將88例入選患者作為疑似梅毒組,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齡20~80歲,平均(50.36±8.45)歲。納入標準:(1)有腹股溝淋巴結(jié)腫大、生殖器四周丘疹或斑塊等臨床表現(xiàn);(2)心、肝、腎功能正常;(3)接受ELISA法與膠體金法檢測。排除標準:(1)合并內(nèi)分泌疾?。?2)合并代謝性疾?。?3)合并惡性腫瘤。另選取同期本院30例非梅毒患者、30例健康體檢人員分別作為非梅毒組、健康組。非梅毒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0~84歲,平均(51.2±7.8)歲;疾病類型:肝炎10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8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4例,腫瘤4例,銀屑病3例,白血病1例。健康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0~84歲,平均(50.5±7.9)歲。3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分別收集各組受試者空腹靜脈血標本5 mL,3 500 r/min離心5 min,分離上層血清,保存于-20 ℃冰箱中,避免反復凍融。
1.2.1ELISA法 采用美國BioTek公司生產(chǎn)的ELx800酶標儀進行檢測,試劑購自北京萬泰有限公司。
1.2.2膠體金法 應用廈門新創(chuàng)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膠體金試劑進行檢測,在干凈平坦的臺面上放置金標測試卡,向樣品孔中加入60~80 μL血清,靜置約15 min后讀取結(jié)果。如果沒有條帶出現(xiàn)在對照區(qū),則評定為失效;如果有2條條帶出現(xiàn)在測試卡對照區(qū)與檢測區(qū),則評定為陽性;如果有1條條帶出現(xiàn)在測試卡對照區(qū),則評定為陰性[5]。
1.2.3TPPA法 以TPPA法檢測結(jié)果設定為金標準。應用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梅毒螺旋體抗體測定試劑。
1.3觀察指標 (1)3組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水平;(2)ELISA法與膠體金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結(jié)果;(3)ELISA法與膠體金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效能、檢測時間、滿意度。滿意度調(diào)查采用自制調(diào)查問卷,總分0~10分。0~2、3~5、6~8、9~10分分別評定為不滿意、一般、較滿意、很滿意。
2.13組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水平比較 疑似梅毒組的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水平(20.50±3.10)顯著高于非梅毒組(0.55±0.10)、健康組(0.25±0.08),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 249.262,P<0.001),但非梅毒組、健康組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ELISA法與膠體金法對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檢測結(jié)果比較 88例疑似梅毒組患者中,TPPA法檢測陽性66例(1期39例,2期27例),陰性22例;ELISA法檢測陽性63例(1期38例,2期25例),陰性25例;膠體金法檢測陽性61例(1期37例,2期24例),陰性27例。以TPPA法為金標準,ELISA法檢測的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均高于膠體金法(P<0.05),但二者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LISA法及膠體金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效能見表1。
表1 ELISA法與膠體金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效能比較(%,n=88)
2.3ELISA法與膠體金法的檢測時間比較 ELISA法檢測時間[(86.36±9.45)min]短于膠體金法[(112.32±9.42)min],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251,P<0.05)。
2.488例患者對ELISA法與膠體金法的滿意度比較 疑似梅毒組患者對ELISA法的滿意度[95.45%(84/88)]高于膠體金法[77.27%(68/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351,P<0.05)。見表2。
表2 88例患者對ELISA法與膠體金法的滿意度比較[n(%),n=88]
有研究表明,當血液標本中梅毒螺旋體抗體濃度過低或過高的情況下,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極易出現(xiàn)假陰性,從而導致漏檢[6-7]。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疑似梅毒組患者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水平顯著高于非梅毒組、健康組(P<0.05),但非梅毒組、健康組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檢測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水平能夠?qū)⒂行б罁?jù)提供給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梅毒。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88例疑似梅毒組患者中,TPPA法檢測陽性66例,其中1期39例,2期27例;陰性22例。ELISA法檢測陽性63例,其中1期38例,2期25例;陰性25例。膠體金法檢測陽性61例,其中1期37例,2期24例;陰性27例。原因可能為ELISA法在對血清中梅毒螺旋體抗體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運用雙抗體夾心法原理,對1期、2期梅毒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其檢測結(jié)果陽性說明曾經(jīng)或正在感染梅毒,但是無法對梅毒螺旋體活性情況進行判定;膠體金法將現(xiàn)代生物工程技術(shù)充分利用起來,將高度純化單克隆TP基因工程抗原制備出來,但是其有一定的假陰性,在1期梅毒等梅毒潛伏期極易漏診[8-9]。
有研究表明,與膠體金法相比,ELISA法具有較低的假陽性率、假陰性率,原因主要為ELISA法檢測通過重組基因?qū)⒖乖铣桑瑢γ范韭菪w感染檢測的靈敏度、特異性更高[10-11]。本研究以TPPA法為金標準,結(jié)果發(fā)現(xiàn)ELISA法檢測的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均高于膠體金法(P<0.05),但二者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一致。原因在于ELISA法檢測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單、樣本量小等特點。此外,ELISA法不需要特別儀器,可手工操作,也可全自動化檢測,檢測結(jié)果準確度高,重復性好,從而可以科學準確地判讀結(jié)果,最終促進梅毒螺旋體檢出率的有效提升。膠體金法能夠單份操作,操作便捷,在基層快速檢驗中適用,但是其在肉眼下對結(jié)果進行判讀,極易將一些弱陽性標本漏診,從而導致假陰性情況的發(fā)生[12]。本研究結(jié)果還表明,ELISA法的檢測時間短于膠體金法(P<0.05)。88例患者對ELISA法檢測的滿意度高于膠體金法(P<0.05),提示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ELISA法較膠體金法的檢測時間短,效率高,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ELISA法檢測靈敏度、準確度等優(yōu)于膠體金法,且具有檢測時間短、效率高、患者滿意度高等優(yōu)點,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