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保多,王思遠,王霄圓
(1.黑龍江省水文水資源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2.黑龍江地理信息測繪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寒區(qū)地形復雜、氣象站點分布較少、氣象數據較為稀缺,而氣象資料又是在建模研究徑流時必不可少的對象,利用稀少的氣象資料模擬水文過程,很難得到準確合理的結果[1]。在解決地面氣象站點及氣象數據缺乏問題的過程中,各類大氣再分析數據集受到廣大水文建模工作者的青睞,并在各類水文模擬實驗中廣泛應用[2,3]。但是,大部分大氣再分析數據集在中國區(qū)域的相關水文模擬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季節(jié)和區(qū)域性差異[4,5],為此,孟現勇[4]在運用SWAT 模型時,建立了CMADS數據集;張麗敏[6]等利用CMADS 數據集驅動SWAT 模型對渾河流域進行了模擬;谷新晨[7]等利用基于CMADS 數據集的SWAT 模型對瑪納斯河流域進行了模擬;徐陽等[8]利用CMADS 數據集建立SWAT 模型對霍童溪流域進行徑流模擬;陳昊榮[9]等利用了CMADS 數據集對華中湖北漢江流域進行徑流模擬;劉君龍[10]等利用CMADS 數據集對洱海流域進行了水循環(huán)模擬。然而,CMADS+SWAT 模式在東北地區(qū)研究較少,尤其是對徑流過程的模擬研究仍需深入。為研究CMADS 數據集在東北地區(qū)流域的適用性,本文通過SWAT 模型對牡丹江中上游流域進行徑流模擬研究,以此評估CMADS 數據集在東北地區(qū)的適用性,進而為無氣象資料地區(qū)提供借鑒。
牡丹江為松花江下游右岸較大支流,發(fā)源于長白山牡丹江嶺,自南向北流經吉林省敦化市,黑龍江省寧安、牡丹江、海林、林口等市縣,在依蘭縣匯入松花江。全長725 km,河寬100~300 m,水深1~5 m,河道比降為0.139%,流域面積3.76 萬km2。多年平均降水量604.5 mm,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歷年最大降水量為805.1 mm(2018年),歷年最小降水量為420.5 mm(2011年),多年平均蒸發(fā)量(20 cm 蒸發(fā)皿)在850.0~1 300.0 mm。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
牡丹江水文站是牡丹江干流重要控制站,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qū)興隆鎮(zhèn),距河口距離279 km,集水面積22 194.00 km2。
氣象數據源自CMADS V1.0(2008—2016年),采用數據集空間范圍43°19′~44°39′N,127°37′~129°37′E 共22 站點數據集信息,包含日最高/低氣溫、日平均相對濕度、日均風速、日累計降水量、日累計太陽輻射。水文數據采用牡丹江水文站2008—2015年日資料數據,來源于黑龍江水文水資源中心。
DEM 數據采用30 m 分辨率的數字高程數據(GDEMV3 30 m),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通過ArcGis 掩膜提取研究流域范圍,柵格數據投影取WGS_1984_UTM_Zone_52N 坐標系。土地利用數據采用2005年中國土地利用現狀遙感監(jiān)測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研究所(資源環(huán)境科學與數據中心)。根據研究區(qū)范圍,按照SWAT 代碼重新分類,并按新編碼進行賦值計算。由于SWAT 自帶的土壤數據庫不適用于我國,本文土壤數據庫采用HWSD 中國土壤數據集。
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是美國農業(yè)部農業(yè)研究服務中心研制開發(fā)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11,12],具有較強的物理基礎,不但在國外有較好的應用,在我國徑流模擬等方面都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關于模型水文計算基本原理、模型結構與參數意義,可參閱其他相關文獻。
水文單元劃分,將DEM 數據加載到SWAT 模型中,通過Watershed Delineation 自動劃分出25 個子流域。根據研究區(qū)地理狀況,坡度劃分為0~0.5,0.5~1.0,1.0~2.0,2.0~9 999 共4 種類型,最終將子流域劃分為102 個水文響應單元。
構建土壤數據庫時,將土壤分為0~30 cm 和30~100 cm 兩層。土壤層中的有機含碳量為有機質除以0.58;土壤層的黏土、壤土、砂土和礫石含量從HWSD 數據庫中提??;土壤濕容重SOL_BD、土壤有效含水量SOL_AWC、飽和滲透系數SOL_K 通過SPAW 軟件計算;土壤反射率設置為0.01。土壤侵蝕因子K公式[13]:
式中:fesand——粗糙沙土質地土壤侵蝕因子;fsl-si——黏壤土土壤侵蝕因子;forge——土壤有機質因子;fhisand——高沙質土壤侵蝕因子;si——粉粒含量百分數;sl——黏粒含量百分數;c——有機碳含量百分數;sd——砂粒含量百分數。
通過計算,將研究區(qū)土壤類型劃分9種,見表1。
表1 研究區(qū)土壤類型劃分
土地利用數據庫影響著降水在路面的流動過程,對水文過程模擬有重要影響。通過SWAT模型代碼重新將土地利用數據分為6 種類型(占比):RICE(24.722%)、AGRL(67.962%)、FRS(2.069%)、PAST(1.116%)、WATE(1.172%)、URBN(2.959%)。
根據CMADS 站點在研究區(qū)的分布,通過索引表建立氣象發(fā)生器。研究區(qū)CMADS 站點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研究區(qū)CMADS 站點分布情況
將以上建立的數據庫導入SWAT 模型中,輸出2008—2013年日模擬結果。將模擬結果保存并代入模型率定軟件SWAT-CUP 中,率定計算500次。根據模擬效果,選取敏感參數并返回SWAT模型中,對2014—2015年的日數據進行驗證。
文中用決定系數(R2)以及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數(NSE)指標,對洪水模擬的效果做出評價。R2用于描述實測值與模擬值之間的線性關系,R2值越接近1,則模擬值與實測值之間的線性關系越顯著;NSE用于描述模型預測的準確度,NSE值越接近1,模型的精度越高。當NSE≥0.75時,認為模擬效果較好;當0.36 式中:Q0i為實測徑流序列;為實測徑流序列的均值;Qmi為模擬徑流序列;為模擬徑流序列的均值;n為模擬時段數。 運用CMADS+SWAT 模擬牡丹江中上游流域非凍期徑流。通過計算,模型率定期NSE為0.61、R2為0.68,驗證期NSE為0.57、R2為0.61,說明模型在流域非凍期的徑流模擬效果滿意,率定及驗證結果見表3。 表3 率定及驗證結果表 上文通過CMADS 建立SWAT 模型,對東北地區(qū)牡丹江中上游夏季徑流過程進行模擬、率定及驗證。結果表明,CMADS+SWAT 模式在東北地區(qū)牡丹江中上游流域非凍期的徑流模擬效果良好,說明CMADS 數據集在東北地區(qū)有一定的適用性,可為東北無氣象觀測資料地區(qū)的水文水資源建模提供借鑒。3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