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 磊
很多老人追求“千金難買老來瘦”,殊不知最新研究發(fā)現“老來胖才延壽”。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簡稱體質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國際規(guī)定,BMI 正常值為20~25,超過25 為超重,30 以上則屬肥胖。由于人種不同,中國規(guī)定,BMI 正常值為18.5~24,超過24 為超重,28 以上屬于肥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團隊近期發(fā)布的一項研究表明,80 歲以上老人超重或輕度肥胖,與死亡率降低相關。研究團隊分析了中國2.7 萬多名80 歲以上老人的BMI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系,參與者平均年齡為93 歲。研究發(fā)現,80 歲以上老人中,BMI 高于25 者,死亡率較低;即便BMI 達到30~35 的人。死亡率也比BMI為20~25 的人低。
施小明表示,高齡老人的“正常”體重可能需要重新定義。BMI值主要基于年輕群體測量數據而決定,隨著世界老齡化進程加深,更要確保這些建議對老年群體也有意義。因此,對80 歲及以上中國老人來說,最佳BMI 或許應該上調。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研究員付萍告訴記者:“以前所說的‘有錢難買老來瘦’,是個錯誤說法?!睂τ?0 歲以上老人來說,BMI 高一些是正常的。隨著骨質疏松、腰椎壓縮、膝蓋彎曲等問題的出現,有些老人身高縮短,最多可達15 厘米。若其體重不變,BMI 就會升高。相較于年輕人(BMI<18.5 被認為是偏瘦)而言,老人由于營養(yǎng)調整比較困難,BMI<22 時就應格外注重補充營養(yǎng)。對于BMI 不超過27 的老人,應鼓勵維持體重而不是減肥。付萍強調,70 歲后老人會出現特發(fā)性體重減少,想要與之對抗,稍微胖一些更好。此外,進行外科手術時,微胖老人的恢復能力會更好。
盡管BMI偏高對老人有好處,但男女有所側重。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yī)療中心研究小組,在《惡病質、肌少癥與肌肉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老年男性缺少肌肉,老年女性缺少脂肪,都會對壽命帶來不利的影響。
研究小組以平均年齡72 歲的1765 名老人為對象,平均隨訪5.7年。通過骨骼肌指數、脂肪指數、握力、日常步行速度四項指標,評價老人身體功能,并分析身體狀況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壽命的影響。結果表明,無論男女,肌肉力量和步行能力越強,其生活自理能力越高,壽命也就越長。然而有一點不同的是,研究發(fā)現,老年男性的骨骼肌肉量越多,預期壽命越長;老年女性的脂肪量越低,預期壽命越短,而脂肪量高卻不會對預期壽命產生顯著影響。因此,男少肌、女少脂也是影響壽命的兩個獨立因素。
付萍說:“肌肉量影響老人壽命,對于男性和女性都一樣?!奔∪馐欠浅V匾拇x組織,如果肌肉不足,糖、脂的代謝就會受到影響,增加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另外,肌肉決定著人的運動能力,老人之所以容易摔倒,往往就因為肌肉的流失。因此,老人的肌肉量好,說明其營養(yǎng)狀況、運動功能比較好,預期壽命就會好。付萍提出了一個簡單測試肌肉量的方法——測小腿圍。她表示,可以用兩手拇指和中指圈成一個圈,環(huán)繞自己的小腿。若小腿能被手指環(huán)繞,就說明肌肉不夠了。
付萍建議,老人可通過以下方式增加肌肉量:1.加強營養(yǎng)。需增加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食物的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C 等抗氧化營養(yǎng)素的攝入。2.加強運動。包括日常的有氧運動、抗阻力運動。3.補充一些促進肌肉增長的因子。例如,γ-氨基丁酸、維生素D、維生素E 都可幫助減少炎癥,促進肌肉生長。還可補充一些必需氨基酸,如亮氨酸、異亮氨酸等,促進肌肉生長。4.對于肌肉極度衰弱的人,臨床上會用同化類激素進行治療,促進肌肉生長。
至于日本研究指出的“女性脂肪量越低,預期壽命越短”的說法,付萍表示認可,她強調應摒棄對脂肪的偏見?!袄夏耆四荛L脂肪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