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靜姝
“潮來了,快上岸!”
趙云祥舉著喇叭扯著嗓子喊,邊喊邊跑。從岸邊到江心的丁字壩上,幾個孩子終于聽到趙云祥的喊聲,連鞋都顧不上穿就往回跑,剛一上岸,潮水就拍上了堤壩。
大潮沖起三五米高的浪頭,站在丁字壩上的人很容易被卷走。沒人比在錢塘江邊長大的趙云祥更懂“潮”,也沒人比他更了解潮來時的兇險。
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近30年來,錢塘江杭州段已發(fā)生潮水卷人事件數(shù)百起,死亡近百人。2007年之后,錢塘江沿岸逐漸出現(xiàn)了“喊潮人”。
多虧了這幾個“倔老頭”,自2008年“五人喊潮隊”組建以來,14年間,丁橋鎮(zhèn)再沒發(fā)生過觀潮落水事故。
浙江海寧丁橋鎮(zhèn)的“喊潮人”趙云祥每天出門“上班”的時間都不一樣,決定他上班時間的不是領(lǐng)導,也不是田里待收的稻子,而是“潮”。
2022年9月7日,農(nóng)歷八月十二,不到早上8點趙云祥就到了丁橋鎮(zhèn)海塘邊東龍頭。這天,潮會在8點40分左右到來,趙云祥要在潮來前一個小時左右上崗?!拔?,壩上的人出來,潮快來了,不安全!”剛剛上塘,他就看見一個穿著綠化工作服的女人翻下海塘往江邊走,女人聞聲回到海塘上,趙云祥才放心繼續(xù)往前走。
300多米開外,最東面的一個丁字壩附近,一群年輕人剛剛翻過了水泥堤壩,在松軟的淺灘上拍照?!拔梗貋?,快出來,潮快來了。”趙云祥舉起喇叭提高了嗓門,但幾次喊話下來,對方無動于衷。
趙云祥急了,緊緊皺起眉頭,一邊喊一邊揮手,幾乎小跑起來,但他的聲音依舊底氣十足,反復喊“回來,都回來!”
總算是聽到了。那群人回到安全地帶后,趙云祥才放慢了腳步。從岸邊徑直延伸到江心的幾個水泥大壩是附近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大潮沖到壩上受阻會形成回頭潮和沖天潮,激起三五米高的浪頭,有時甚至達到十多米,“人在邊上的話,輕而易舉就能被卷走。”
8點40分,浪潮“如約”而至。這天潮不大,浪頭大約半米高,加上小長假前的工作日游客少,江邊不算熱鬧。浪潮過后,原先高出水面一米多高的丁字壩被卷著泥沙的潮水淹沒,若不是這丁字壩作了參照物,岸上的人一時間很難發(fā)現(xiàn)水在漲。
隱藏的危險還遠不止這些。趙云祥說,一般大潮過后還會有暗潮緊隨其后,不同于大潮泛白的水線,暗潮透明而“低調(diào)”,但兇猛程度不比大潮弱。
2022年,76歲的趙云祥還有四個同伴,年紀最小的錢新坤72歲,最大的周衛(wèi)利已經(jīng)78歲了。每一天,他們迎著潮汐的時間上班,巡視江邊,勸離危險地帶的游客,有時還會救下想輕生的人。遇到“不聽話”的人,錢新坤就扯著嗓子對著喊,非把人勸離不可。
沒人比生長在錢塘江邊的人們更懂潮。
趙云祥喊話讓觀潮人趕緊上岸
錢塘江潮涌一日兩次,白天叫“潮”,夜間稱“汐”,“潮”“汐”相隔大約12個小時。每個月的農(nóng)歷初一至初五、十五到二十被稱為“大潮汛”。這幾天,海水受到引潮力的影響最大,從錢塘江口涌入后,在河道內(nèi)受阻,便有了后浪推前浪的景觀,浪潮像是一條水嶺,奔騰著沖到岸邊。而一年之中,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段時間海水受到引潮力的影響最大,潮也最為壯觀。
據(jù)可考的記載,錢塘江觀潮至今已經(jīng)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一習俗始于漢魏,兩宋時期達到空前盛況。從南宋開始,有了八月十八“觀潮節(jié)”的說法,并逐漸從一種皇家賞玩的項目成為百姓熱鬧的節(jié)日,沿襲至今。古代詩人們不吝詞藻,“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詩詞給了人們無盡的想象。
這些歷史與故事,趙云祥從小就聽,他的童年里,在江邊玩水、摳泥、觀潮,填滿了日常。不過,瘋玩一天的孩子們?nèi)绻丶液蟊话l(fā)現(xiàn)“下過水”,則免不了挨一頓暴揍。
“江水淹人”,他們從小就見識過潮的威力。人被卷走的情況幾乎每年都會在錢塘江邊發(fā)生。2007年8月2日下午4點半左右,杭州下沙七堡一丁字壩附近,有30多人在江堤下玩耍,其中20多人被潮水卷走,11人喪生。自那之后,錢塘江沿岸逐漸出現(xiàn)了“喊潮人”。
2008年,海寧丁橋鎮(zhèn)組織五個村的村民成立了“喊潮人”隊伍,將丁橋段13公里海塘“承包”。趙云祥是第一個報名的,之前,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在村里當過18年會計,他也是一名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對于這個決定,他給出的解釋是,“閑不住嘛,還不如做點貢獻呢!”
14年過去了,當年的五位老人依舊在崗。錢新坤吃過晚飯后,騎著電動自行車出了門,五六分鐘便到達大缺口觀潮點,這是他的“根據(jù)地”。
按照鎮(zhèn)上的規(guī)定,由于“汐”(通常也稱“夜潮”)來的時間大多在晚上或者凌晨,游客少,所以“喊潮人”只需要在早晨八點到下午五點,根據(jù)潮來的時間,前后巡視兩到三個小時。但每年夏季,錢新坤習慣晚上也來巡視兩個多小時,不少人喜歡晚上到江邊納涼,這讓他不放心。夜里黑,怕招手喊話別人看不見,錢新坤還特地準備了一個哨子,尖銳的聲音更能引起人們的警覺。有時借著月光,錢新坤會看到淺灘上的一些腳印,雖然當時已不見人影,但他還是生了一肚子氣。
總有人覺得“沒事兒”,實際上,沙灘每日都經(jīng)潮汐沖刷,情況復雜,有些地方松軟極易塌陷,有些沙灘再往前三五米,水深最深可達五米,“江里有泥沙,有漩渦,掉下去很快就被沖走?!?/p>
這些年,光是喊話的喇叭,他們每人就用壞了七八個。但好在“五人喊潮隊”組建以來,丁橋鎮(zhèn)再沒發(fā)生過因觀潮發(fā)生的落水事故。
他們有時難免會力不從心。最年長的周衛(wèi)利左腿做過手術(shù)后,腿腳有點跟不上了。但潮不等人,周衛(wèi)利把50多歲的兒子推了出來,村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要懂潮,要會游泳,要保證一天不落地上塘,“喊潮人”這班,不好接。
趙云祥從沒想過自己什么時候撂挑子,76歲的他還算硬朗,腿腳麻利,“我還可以守很多年?!?/p>
觀潮節(jié)落幕后,錢塘江邊重歸平靜。到了冬季,一天巡視下來都看不到一個游客。但潮水還是每日有漲有落,“喊潮人”的腳步也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