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艾莉森·高普尼克 □ 劉家杰 趙昱鯤 編譯
我們?yōu)槭裁匆泻⒆幽??其實我們都知道直接原因,但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嬰兒從何而來?童年是動物賴以生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動物需要依靠別人,尤其是父母來滿足它們最基本的需求。嬰兒似乎是無用的,甚至可能比無用更糟糕,因為成年人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維持他們的生命。
父母無私的利他主義有一個明顯的解釋,就是孩子繼承了父母的基因。但這仍然是個謎。如果一個生物體有能力,也有生產(chǎn)下一代的潛力,為什么不讓孩子一生下來就馬上達到這個階段呢?事實上,許多動物的童年都非常短暫,比如大多數(shù)的魚,它們幾乎一出生就完全發(fā)育成形,不需要父母的照料。為什么不是所有的動物都能這樣呢?即使是最無私的父母有時也會問,我們?yōu)槭裁床荒苓@樣呢?
這是一個特別重要也非常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人類進化中一個不容置疑的觀點是,人類的童年確實比其他動物漫長了很多。哺乳動物已經(jīng)有了比無脊椎動物和魚類更長的童年,靈長類動物的童年也比其他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要長,但即使是我們的近親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也比我們的童年要短得多。
黑猩猩在3~4 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活動了,在8~9 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性成熟,在10~11 歲時就有了第一個幼崽。人類,尤其是覓食者,在18 歲左右才開始要孩子??偟膩碚f,人類兒童的依賴性至少是黑猩猩幼崽的1.5 倍。這還只是在覓食者的社會背景下,更不要說還要付房子首付的今天了。年幼的黑猩猩從7 歲開始帶回家的食物就跟它們吃掉的一樣多了,覓食者的孩子直到15 歲才能做到,就更不用提現(xiàn)在大學高昂的學費了。
我們也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活得更長。即使有了完善的醫(yī)療保障,黑猩猩的壽命也不會超過50 歲,而人類覓食者可以活到80 歲。人類女性不像其他任何雌性靈長類動物,整體而言她們的壽命超過了生育期,更年期是典型的人類特征,就好像整個人類的發(fā)展計劃都被拉長了一樣。
這種模式有一個有趣的例外。人類母親通常比黑猩猩母親給孩子斷奶要早。甚至在覓食者的社會里,嬰兒都會在兩三歲斷奶,而不是在四五歲。部分原因是,我們通常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生育頻率更高,每3 年就會生育孩子,而不是每6 年。盡管如此,我們的寶寶在斷奶后,仍然依賴別人的食物,回憶一下榛果櫻桃脆餅。結(jié)果,我們實際上比靈長類的親戚們擁有了更多、更需要被照顧的嬰兒。
你可能聽說過一個關(guān)于人類童年更長的原因,那就是從人類能直立行走開始,女性的骨盆就變小了,同時,人類的嬰兒又必須有更大的腦袋來容納所有的腦組織。為了讓更大的腦袋通過更窄的產(chǎn)道,嬰兒必須出生得更早。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這并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童年期的延長不僅包括長時間的嬰兒期,還包括長時間的童年中期和青春期。
事實是,隨著人類的進化,童年變得越來越長了。像直立人這樣的早期人類已經(jīng)能夠直立了,但是他們并沒有像今天的人類那樣擁有這么長的童年。甚至最近有證據(jù)表明,尼安德特人的孩子比智人的孩子成熟得快。
這是為什么呢?擁有“生命史”、包括一段長時間的不成熟期的物種往往具有其他特征。較長的不成熟期與較大的體型和較長的壽命有關(guān)。從邏輯上講,不成熟期也與父母更多的照顧和投資有關(guān)。當嬰兒還不成熟時,父母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照顧他們。
童年較長的動物一次生育的孩子也比較少。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每次懷孕通常只有一個孩子,但是,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每次都會生一窩幼崽。長時間的童年也與較高的生存率相關(guān)。魚能產(chǎn)數(shù)千個卵,但只有少數(shù)能存活下來;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只生育少量的寶寶,但他們更有可能長至成年。當大多數(shù)嬰兒都會長大成人時,你就可以放心地投入更多資源去支持他們。
最后,對人類來說也是最重要的是,不成熟與更大的大腦、更高的智力、更強的靈活性和學習能力密切相關(guān)。甚至一些奇怪的生物也有這種關(guān)聯(lián),比如有袋類動物,像袋鼠和沙袋鼠,它們把幼崽放在育兒袋里而不是子宮里。以迷人的短尾矮袋鼠為例,這是一種小型貓科動物,生活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幾個島嶼上。你可以拿美國的弗吉尼亞負鼠和它比較一下,這兩類動物的重量都差不多。但是,短尾矮袋鼠寶寶在媽媽育兒袋里生活的時間要長得多,而且它們的父母在照顧它們上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短尾矮袋鼠的大腦要比負鼠大得多。
反映出這種關(guān)聯(lián)性的典型動物是鳥類。鳥類學家很久以前就區(qū)分出了他們所謂的晚成性鳥類和早熟性鳥類。早熟性的物種,如雞、鵝和火雞,能夠迅速成熟并迅速獨立于父母。它們不是很聰明,或者更確切地說,它們只是非常擅長做幾件重要的事情,比如啄食谷粒,但不太擅長學習新技能。相比之下,像烏鴉和鸚鵡這樣的晚成性鳥類則特別聰明。烏鴉可以揮舞甚至創(chuàng)造工具,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黑猩猩還聰明。而烏鴉和鸚鵡要比雞、鵝或火雞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從父母那里獨立出來。
有種特殊的烏鴉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一個叫作新喀里多尼亞的島嶼上。這種烏鴉非常聰明,它們不僅會使用工具,還會設(shè)計和制造工具。你可以在YouTube 上找到許多關(guān)于它們的令人驚嘆的視頻。有一次,這些可愛動物的視頻真的與科學家們在對照實驗中看到的相吻合。它們利用當?shù)匾豢米貦皹涞臉渲?,把枝干上的葉子去掉,留下帶刺的邊緣,然后把枝干修剪成挖掘工具。之后這些烏鴉把這個工具插進滿是昆蟲的樹上,攪拌枝干,讓昆蟲粘在倒鉤上,拿出來后,就可以享用美味的“白蟻烤肉串”了。
新喀里多尼亞烏鴉的不成熟期是很長的,它們依靠成年烏鴉喂食長達兩年,這是鳥類一生中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如果你看一下烏鴉幼鳥的視頻,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原因了。成年烏鴉驚人的技能依賴于長時間、痛苦和近乎滑稽的笨拙學習:年幼的烏鴉會把枝干丟在地上,把錯誤的一端放在嘴里,從錯誤的一端撿起。如果它們不得不依賴使用工具生存,那它們很快就會餓死。烏鴉父母則耐心地讓幼鳥練習使用自己丟棄的樹枝,同時不停地給它們喂食自己挖出來的昆蟲。
當然,進化的因果力量往往是雙向的。與其他許多有用的計算設(shè)備一樣,大腦也很昂貴。大腦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是一個容量更大的大腦有助于確保更多的物種成員存活下來,而這意味著你如果要負擔起一個更大的大腦,就必須得負擔起一個投入更多的漫長童年,這有助于你大腦的發(fā)育,道理以此類推。
在所有這些指標上,人類都處于極端。我們有更長的不成熟期,更大的相對腦容量,以及比任何其他生物都更強的學習能力。人類成年人在照顧孩子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人類長時間的不成熟期可能反映了大腦發(fā)育所需的時間,但事情不太可能僅是這樣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人類的孩子就是一個特殊的學習者。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規(guī)劃我們的大腦,而不僅僅是讓它們單純地成長。
事實上,人類的大腦在生命的最初幾年是最活躍、最饑餓的。即使是成年人,我們的大腦也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當你只是坐著不動時,你身體里大約20%的熱量會進入你的大腦。1 歲大的孩子消耗的熱量遠不止這些,到4 歲的時候,足足有66%的熱量進入大腦,比其他任何發(fā)育時期都多。事實上,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在童年早期就減慢了,這是為了彌補他們大腦的爆發(fā)性活動。
奧吉(編者按:作者的孫子)真的像是系列科幻劇《神秘博士》中的角色:一個瘦弱的身體里居住著一個巨大的饑餓的大腦,很擅長將其他人催眠,讓他們滿足他的每一個需要。人類所有的這些特征——大容量的大腦、長時間的童年、父母更多的投入,似乎都是在我們的進化史上同步發(fā)展起來的。
烏鴉幼鳥的視頻可以解釋原因。依賴學習的問題在于你需要有時間去學習,而當你發(fā)展你需要的技能時,你可能會顯得很脆弱。我們都知道,我們會從失敗、錯誤、誤判、風險和實驗中學習。但是失敗會讓你暴露在風險之中。你不想當老虎向你撲過來的時候才被動地學習應對的辦法。就此而言,你不想在寶寶哭鬧不止的時候才不得不學習如何安撫一個可憐的寶寶,一個傷心欲絕的嬰兒看起來甚至比一只猛虎還要可怕。
如果你事先弄清楚怎么辦就好了。如果其他有能力的人在你工作的時候照顧你,那就更好了。如果照顧你的人也能幫你解決問題,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智慧和前人的見解結(jié)合起來,那將是最好的。這似乎是人類的解決方案。童年是用來學習的,這就是孩子被賦予的使命,這就是為什么成年人和孩子有著如此特殊的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