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籌|羅 穎 伍詩雅
作者|許 興
毛澤東很擅長做教育和組織工作。他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相信教育會提高群眾的素質,也能幫助群眾發(fā)揮自己的首創(chuàng)精神,擺脫三座大山的沉重枷鎖。因此,他開辦夜校、補習班,創(chuàng)立自修大學、日間學校,為群眾提供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一邊掃盲,一邊宣傳馬克思主義,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夜校的毛先生”。
在參加完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回到湖南后的毛澤東,以第一師范的名義開辦了夜校,吸收工人入學。還為當地農民開辦了補習班,專門招收18歲以上,沒有上過學,但想學習算術和語文的農民學子。在毛澤東的號召和宣傳下,各行各業(yè)的工人都得以進入夜校進行學習,來夜校和補習班學習的人有制造鉛筆的工人、電氣公司的職工、人力車夫、賣菜商販、鐵路職工及農民等勞動人民。這些“學生”,總是穿著粗糙襤褸的衣服,頭發(fā)凌亂,有些人身上甚至還散發(fā)著難聞的味道;不僅如此,這些“學生”的生活習慣也和正規(guī)學校學生大相徑庭,他們會在課堂上毫無顧忌地大嚼燒餅和油條。這些夜校生的舉止裝扮讓一些第一師范的人很反感,他們希望把這些“學生”趕走。毛澤東見此,用軟硬兼施的方式為夜校生說情,他強調穿著和吃東西的習慣是無傷大雅的小節(jié),并且堅持為這些夜校學生授課,最終為夜校和補習班爭得了存在的權利。
后來,毛澤東在安源開展組織工作時,也在安源開辦了夜校以及招收礦工子女的日間學校。毛澤東會利用一些教學手段來加深學生們的理解和記憶,他會在黑板上用一些簡單的圖解,比如講解漢字“工”,就說它是“工作”或“工人”的第一個字,上面的一橫是“天”,下面的一橫是“地”,把“天”和“地”聯系起來的中間一豎就是工人階級,工人雖然站在地上,但是卻可以頂起天!毛澤東還對“工”字進行了另一種圖解,把“工”字寫到黑板上,在旁邊又寫上一個“人”字,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工人”,然后再寫上一個“天”字,告訴那些學生怎樣把“人”字直接放在“工”字下面變成“天”字,并得出“團結起來,工人的力量大如天”的結論,這也是毛澤東看重工人階級力量、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體現。
毛澤東別具一格、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不僅深受這些“學生”的喜愛,更是顯示出他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的觀念,以此來激發(fā)出群眾創(chuàng)造和斗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