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婧
一
在某檔綜藝節(jié)目中,蔡康永給大家分享了保持冷靜思考的方法:“我想象著我的腦子里有一個冰塊,它可以讓我快速鎮(zhèn)靜下來。節(jié)目中經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工作人員分享一個笑話,小S和其他人都哈哈大笑,但是我一直保持很嚴肅的表情,因為我在想:這個說出來觀眾反應怎樣?真的有這么好笑嗎?怎樣才能制造更好的節(jié)目效果?雖然看上去和周圍人有些格格不入,但我還是很享受這樣理智的態(tài)度?!?/p>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提出五種人類經典的應對姿態(tài):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一致性表達。超理智的應對姿態(tài)主要有以下特點:行為上,看起來冷淡、嚴肅、高人一等的神情,喜歡操縱、提出建議,看起來不敏感,有一種不帶人性的客觀;言語上,表達邏輯客觀,盡可能避開有關個人或情緒上的話題;情感上,僅顯露少許情緒,內心極為敏感、孤單空虛,害怕失去控制。
這樣的應對方式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艾米的男朋友就習慣如此:當艾米工作不順利忍不住哭一場的時候,男朋友總是一臉嚴肅地說:“你能不能冷靜點?有時間哭還不如現(xiàn)在分析一下怎么改進工作方法?!卑讓λf“我好像發(fā)燒了”,男朋友的回答總是“看醫(yī)生打針”。艾米分享一個搞笑的綜藝節(jié)目給他,看完后不笑也就算了,還會補上一句“這些都是事先編排好的”。艾米受不了他冷冰冰的樣子:“你能不能學著安慰我一下?”男朋友說完“好”后便沒了下文。有時候艾米忍無可忍和他大吵一架,看到的僅是他臉上一閃而過的不耐煩。待艾米冷靜下來后,他倒是會主動溝通:“你能不能學著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時不時大鬧一場,除了發(fā)泄還有什么意義?”
二
為什么有些人就像一塊千年寒冰,始終采用這種超理智的姿態(tài)呢?
這種看似冷靜理智的外在表現(xiàn),實則是對深度恐懼的自我保護,是一種低自尊的心理水平。由于害怕失去和威脅到自我價值,個體便逐漸否定自己的情緒與需要。看似“無欲無求”“波瀾不驚”,實則“患得患失”“暗流洶涌”。
而這種低自尊感的根源,很多和童年情感忽視直接相關,指的是一種由于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
很多人的童年和艾米的男朋友有類似的經歷——
小時候努力考了前幾名,興沖沖回家報喜,父母知道后頭也沒抬,囑咐一句“下次繼續(xù)努力”,便繼續(xù)忙自己的事情。
看中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想要買回來,媽媽嚴肅回答:“之前買的還能穿,大人掙錢這么不容易,你怎么這么不懂事”。
好不容易等到父親下班回家,湊過去想對他撒個嬌,卻被輕輕推開:“去學習,我辛苦一天了,讓我休息一會”。
在學校被欺負后哭著跑回家,告訴父母緣由后,他們簡單直接地說“哭就不疼了嗎?打回去不就完了”。
從父母那里無法得到情感上的回饋,所有發(fā)出的愛的信號與渴望,仿佛投入深深的大海,孩子的情感被忽視,導致自我價值受損,產生低自尊感和自卑感,成年后以一種理性的狀態(tài)回避情感的卷入。
三
超理智應對方式看似冰冷,實際上也有優(yōu)勢——這是根據(jù)個人經驗發(fā)展出來的有效的求生存的防御模式。因為之前從來沒有被看到的經歷,現(xiàn)在他們選擇用這種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將自己完全包裹起來,看上去刀槍不入,減少了受傷害的可能性:任你哭和笑,我就靜靜看著你,但凡感覺到對我不利,我便可以及時抽身而去。并且,理智可以促進人更好地思考,思路更清晰。想想看,你身邊超理智的人在講道理上是不是從來沒輸過?但是,超理智的應對方式存在的弊端更是顯而易見。
在和人相處過程中,超理智的人很難建立親密的關系,由于理智而失去了共情的部分。有一次文文和母親發(fā)生了嚴重的爭執(zhí),母親情緒失控,她卻很冷靜地一一細數(shù)從小到大母親對自己的種種錯誤教養(yǎng)方式,最后逼問得母親啞口無言??瓷先ナ浅场摆A”了這一架,可是看著母親自責流淚的樣子,她才隱隱意識到自己贏了理卻輸了情。
長期超理智的模式,情緒無法正常流淌,忽略了自我和他人內心發(fā)生的事情。因為情緒的自然流動和平衡是人類的本能,強行壓抑和否定,難免會出現(xiàn)崩塌。每種情緒都有它的意義:快樂讓我們享受美妙的時刻,憂傷讓我們深刻思考,恐懼保護我們免受傷害。超理智的模式下情緒被隔離,但是個體內心極其敏感,他們將感受到的情緒統(tǒng)統(tǒng)壓在心底,猶如一座一觸即發(fā)的火山。
四
如何應對超理智的行為模式,盡可能減少它對自身和他人的負面影響呢?
如果你是一個慣用這種模式的人,當朋友或愛人向你傾訴苦惱的時候,先不要回應“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而是嘗試著先看到對方的情緒。很多時候,別人找你傾訴要的并不是建議,而是你可以看到他的傷心和痛苦??赡苣悴簧瞄L安慰人,你更擅長給建議:工作不順利要么忍要么滾,遇見渣男趕緊離開他,父母不講道理就該劃清界限??墒?,這個時候如果這些建議當事人有能力做到的話,他又何必來找你呢?安靜地陪著他,不評價不議論,你在就是一種力量。
如果你身邊有超理智的人,你或許曾經嘗試改變他們,讓他們懂得關照你的情緒??墒窍胂肟?,改變自己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改變別人更是癡心妄想。我們能做的只是選擇是否和他們相處,既然選擇了相處,你需要了解:超理智的人更加追求邏輯客觀正確,在面對情緒的時候他們有逃避的傾向。
因此,就事論事,適當收起你對他們的情緒,更能提高你們的溝通效率。當你感覺無法接受他們冷冰冰的態(tài)度時,明確表達你的感受,把“你怎么不能理解我的感受”的表達換成“謝謝你的建議,同時我的感覺還是有些不開心”。時間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超理智的“冰山”其實也有情緒起伏,也會在陽光下慢慢融化。(作者系江蘇省婦聯(lián)“莫愁心理聯(lián)盟”心理專家)
編輯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