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弗氏人偶*
        ——與機器人有關(guān)的精神世界

        2022-12-16 05:00:36
        文化縱橫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海森堡弗氏盧漢

        劉 禾

        什么是弗式人偶?

        弗氏人偶,即“弗洛伊德機器人”(Freudian robot)。什么是弗洛伊德機器人?它是一般的智能自動機,還是某種全新的事物?

        面對已經(jīng)被制造出來和正在規(guī)劃之中的仿生技術(shù)、人形機器人、人機合體和五花八門的智能機器的新發(fā)明,科幻小說家、機器人工程師、人工智能專家以及批評家們都已發(fā)表了大量論著。他們的大體看法是,機器人(robot)和傳統(tǒng)自動機(automaton)有一個根本的區(qū)別:機器人依靠數(shù)字原理,就是數(shù)學家所說的那種有限序列選擇的計算機(finite state machine);而傳統(tǒng)自動機靠的是發(fā)條裝置的機械原理,一臺自動機通常只具備某個獨特的技能。這一區(qū)別表明,機器人即使不能獲得意識,它也比過去的自動機具有更高的智能和多重的技能。[1]

        機器人和傳統(tǒng)自動機在技術(shù)上的區(qū)別,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還有一些最根本的、也是最古老的問題尚無解答,更難以繞開。機器就是機器,為什么非要機器去模仿乃至復制人?

        媒體理論家麥克盧漢曾發(fā)表過一個洞見:人的自戀習性可能是發(fā)明機動人體延伸技術(shù)的驅(qū)動力。也就是說,科技發(fā)展所需的(心理的或精神的)必要條件是人的自戀情結(jié)。但事情真的有這么簡單嗎?我們不妨進一步追問,是不是還有某個更深刻的邏輯在發(fā)揮作用?比方說,機器模仿人的這件事,反過來,人也會模仿機器,而機器再進一步模仿人對機器的模仿。于是,我們赫然發(fā)現(xiàn),人和機器的擬像之間出現(xiàn)了某種無限循環(huán)的狀態(tài),反饋不止,并且不可逆轉(zhuǎn)。

        人機之間的這種互為模仿的循環(huán)關(guān)系,我把它叫做“人機擬像”。

        那么,如何解釋人機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的反饋機制?人機之間的反饋循環(huán)是不是和弗洛伊德所做的精神分析有某些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尤其是他研究過的諸如“強迫性的重復”“無意識”“死亡驅(qū)力”等現(xiàn)象?

        如何定義弗氏人偶?我的初步回答是,凡是不能脫離人機擬像無限循環(huán),繼而不能擺脫控制論的無意識的網(wǎng)絡化的存在,都可被視為弗氏人偶。

        總之,弗氏人偶這個稱號可以囊括所有被稱為人機合體(俗稱“賽博格”)或者人形機器人,以及今天或者未來會出現(xiàn)的形形色色的機器人和擬機器人。當然,總會有人跳出來,極力否認自己與人機合體或機器之間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問題是,難道這種否認就能讓他免于落入我們對弗氏人偶的定義嗎?我看未必。

        麥克盧漢認為,人的自戀習性可能是發(fā)明機動人體延伸技術(shù)的驅(qū)動力

        弗氏人偶,是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從歐美的世界秩序中涌現(xiàn)出來的新生事物,尤其在戰(zhàn)后頭二十年中,美國的計算機數(shù)字系統(tǒng)飛躍發(fā)展,弗氏人偶就是其中的產(chǎn)物之一。所謂數(shù)字系統(tǒng),嚴格地講不是“語言”,而是特殊的符號表意系統(tǒng)。這個數(shù)字媒介的表意系統(tǒng)與弗洛伊德曾經(jīng)探討過的,繼而被法國理論家拉康研究過的無意識(及“象征界”)之間,曾發(fā)生過這樣或那樣的關(guān)聯(lián)。我們從工業(yè)實驗室或科幻小說那里了解到的機器人原型,畢竟有限,因為人們忘記深究一個問題:我們在怎樣的精神習性下,才會去制造或使用機器人?或者說,智能機器的發(fā)展與不斷變化中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有什么聯(lián)系?

        從海森堡到莊子

        人和學會思維的機器之間的相互模仿,是一個流動和不斷變化的過程,它往往打破現(xiàn)象世界的物理和感官界限。也就是說,人們不需要通過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或借助現(xiàn)實中制造出來的機器人產(chǎn)品,去把握弗氏人偶的本質(zhì),正如一個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其實用不著先安上假體,才演化成為弗氏人偶。[2]說白了,弗氏人偶未必只是用塑料、金屬或晶片等材料合成加工出來的東西。你、我以及一切人機合體都有可能變成弗氏人偶,只要我們不得不受制于弗氏人偶的那種精神習性。由此延伸,一切深陷網(wǎng)絡的個人和群體都具有演變成弗氏人偶的可能性,只要他們不由自主地去模仿那些模仿人類的機器,如此反饋循環(huán)。直到有一天,一個未知的力量驟然出現(xiàn),最終打斷這個循環(huán)的過程。

        上世紀中葉,海森堡就已開始憂慮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與未來

        那個未知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將如何產(chǎn)生?這在目前很難預見。不能不承認,我在此努力向大家揭示的弗氏人偶,既真實又恐怖,可謂前景堪憂。怎么辦?當代哲學家和具有反思能力的科學家往往承認,科學知識是有局限的,真理總是帶著自己特定的條件,而未來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只有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哲學家和科學家才有可能確立全新的、富有想象力的人文理念,以求發(fā)展科技和創(chuàng)新求變的新動力。在我看來,量子力學的創(chuàng)立者海森堡,就是屬于那些極少數(shù)的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的科學家。上世紀中葉,海森堡站在哲學的高度,已經(jīng)清晰地洞察到他那個時代的科學進步的意義,并開始憂慮現(xiàn)代文明本身的發(fā)展與未來。他發(fā)現(xiàn),古代哲學家早已預言到人和機器之間存在一種無法擺脫的糾纏不清的關(guān)系。1953年,在題為《當代物理學的“自然”圖景》的著名演講中,海森堡特別講到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寓言,提起了孔子的弟子子貢和一個信奉道家的村民(“為圃者”)之間的一次對話。子貢說,技術(shù)可以節(jié)省勞力,提高效率,而為圃者則從倫理和哲學的立場出發(fā),拒絕接受子貢的技術(shù)優(yōu)越觀點的前提。[3]海森堡在這兩個人的辯論中看到,早在西方之前,古代中國人就已經(jīng)從哲學的高度,去反思人和機器之間的糾纏不清,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倫理問題。

        無獨有偶,在海森堡的演講發(fā)表后沒有多少年,麥克盧漢就寫了《理解媒介》一書。在書中,麥克盧漢幾乎一字不差地抄錄了出自《莊子》的同一段文字,好像是在向物理學家海森堡致敬。他說,海森堡講明白了一個道理:技術(shù)進步不但能改造人們的生活習性,還會改造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4]海森堡和麥克盧漢從《莊子》那里引述的一段文字,原文如下——

        子貢南游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

        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后重前輕,挈水若抽,數(shù)如泆湯,其名為槔?!睘槠哉叻奕蛔魃υ唬骸拔崧勚釒?,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p>

        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

        有間,為圃者曰:“子奚為者邪?”

        曰:“孔丘之徒也?!?/p>

        莊子借“為圃者”的口吻,批評子貢對機械的理性主義態(tài)度,指出了儒家論述的誤區(qū)。莊子從根本上否定機械、效率和技能,而推崇以自由精神為內(nèi)核的道家思想。

        有意思的是,20世紀的哲學家海德格爾晚年關(guān)于科技的一系列論述,如他的《對技術(shù)的追問》一書從一開始就和海森堡進行對話,與海森堡的演講《當代物理學的“自然”圖景》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5]當年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美術(shù)學院舉辦過一場系列研討會,同時邀請了海森堡和海德格爾。于是,他們兩人分別在1953年11月做過兩場有關(guān)科技進步的講座,海森堡講的是當代物理學的“自然”圖景,海德格爾則首次提出他對技術(shù)的追問。

        海森堡在演講中指出:“這個技術(shù)時代給我們的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帶來的深刻變化,已危險地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盵6]毫無疑問,在如何對待人機關(guān)系的問題上,他與麥克盧漢、莊子之間存在著深度的精神共鳴。雖然莊子對子貢的“機械”“機事”“機心”的詰問,并不是海森堡和麥克盧漢主要關(guān)注的問題,而他們也未必了解中國古代思想的上下文,但這都無關(guān)宏旨。因為海森堡和麥克盧漢并不意在了解“為圃者”反對機械的更深層次的理由,他們不過是借機表達自己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復雜思考罷了。

        那么,我們?nèi)绾卧忈寖汕Ф嗄昵暗哪莿t寓言?莊子看到,機械不只是純粹的工具或人體的延伸,被用來替人干活而已。事情從來就沒有那么簡單,從歷史來看,機械從來都是推動人的精神和社會變革的中介物。“為圃者”從哲學的高度,不認可子貢對機械的褒揚,認為他的論述在倫理上難以服人。但深究起來,我們今天很容易誤解《莊子》這則寓言的含義,好像它僅僅是在敦促我們反省自己如何對待機器。在這里,我想提出一個不同的讀法。我認為,《莊子》寓言的深刻之處在于,圍繞人和機器的關(guān)系,始終存在著兩種針鋒相對的認識。一是工具主義的機器觀,即機器僅僅作為人體的延伸,服務于人而存在;二是人與機器之間存在著直接的相互作用(無論是倫理上還是認知上),因而也有了相互轉(zhuǎn)化的可能性。我深信,只有在第二個層面,《莊子》的寓言才獲得其明確的寓意。海德格爾和海森堡對科技發(fā)出的追問,也比較接近這個層面,即人與機器之間的相互作用究竟是什么?說到這里,我們不能不重新面對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人,究竟是機器的主人,還是機器的奴隸?

        人:機器的奴隸,還是機器的主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考察一下“機器人”這個詞的詞源。“機器人”的英文單詞是robot,來自捷克語中的robota(意思是“強制勞動”),其最初的含義是“奴隸”。美國機器人設計師布魯克斯不贊成“人把機器人當作自己的奴隸來使用”,他甚至反問:“如果我們制造的類人機和人的相似度很高,那么我們對待機器的道德態(tài)度,會不會變得像對待其他人那樣,乃至在不同程度上像對待動物那樣呢?”[7]布魯克斯在《肉與機》一書中,對這種奇特的道德主義論點,進行了較為復雜的表述。在回憶他童年時代看庫布里克1968年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的經(jīng)歷,尤其是電影中機器人HAL的角色時,他寫道:“原來HAL是個犯有謀殺罪的精神病患,當我發(fā)現(xiàn)這一點后,倒一點也不遺憾”。[8]影片中,犯下謀殺罪的精神病患HAL令人印象深刻,但恐怕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影片中的宇航員和工程師,這些人物原本是HAL服務的對象,結(jié)果成了它的謀殺對象。機器人何以從奴隸搖身一變,成了一個精神病患者?這里似乎有什么東西被漏掉或省略了。拉康在不同的場合,也談到類似的情形:“當人們掌握了熱力學,開始計算如何讓自己制造的機器回本的時候,人就已經(jīng)把自己從中排除出去了。人們對待機器,如同主人對待奴隸——機器就在那里,在某處,持續(xù)開動。但人們忘記了一件事,正是他們自己簽署了訂單!”[9]這里的“他們”是指誰呢?

        宇航員和工程師原本是HAL服務的對象,結(jié)果成了它的謀殺對象(圖為《2001太空漫游》劇照)

        以冷戰(zhàn)中發(fā)生的一件事為例。1973年,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了一次聽證,目的是調(diào)查尼克松政府在1969年至1970年下令秘密轟炸柬埔寨的非法行徑,美國海軍上將托馬斯·H. 摩爾(Thomas H. Moore)在聽證會上說過一句名言:“麻煩的是,我們竟然成為這該死的東西(電腦)的奴隸”。[10]他指的是當年尼克松總統(tǒng)下令轟炸柬埔寨的時候,為了蒙蔽國會,讓五角大樓在電腦上“做了手腳”。軍方給電腦安裝了兩套簡報系統(tǒng):一套專門向人(國會議員)隱瞞真相,另一套只向電腦發(fā)布真相。于是,五角大樓的電腦把政府向柬埔寨出動3630架次B-52戰(zhàn)機實施秘密轟炸的真實,硬生生地篡改為轟炸南越的虛假報告。[11]看到絕密的虛假報告的那些人(美國政府官員),沒有人懷疑其真實性,因為所有的報告都是由五角大樓的電腦自動發(fā)給官員的。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文森鮑姆在抨擊這一戰(zhàn)爭罪行時指出,“喬治·奧威爾《1984》里面的信息部變得更機械化了。歷史一邊被摧毀,更是一邊被重構(gòu)”?!敖栌煤\娚蠈⒛栕约旱脑挕?,那些政府官員“沒有發(fā)覺他們自己已經(jīng)淪為電腦的‘奴隸’,但問題是,那些指示電腦向別人散布謊言的人,那些決策者,反過來也讓自己落入陷阱而不能自拔”。[12]

        是奴役,還是被奴役?在這一類問題上,德勒茲和加塔利曾說過:“人們哪里只是受到技術(shù)機器的奴役,他們根本就臣服于機器?!边@里的“臣服”是指哲學家??乱饬x上的“臣服”,強調(diào)的正是人與機器之間的糾纏關(guān)系。[13]我在下面還會進一步分析這種臣服關(guān)系的危險性,以及人機糾纏之中的陷阱。

        反思控制論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說,“由于持續(xù)不斷地擁抱技術(shù),我們成了技術(shù)的自動伺服系統(tǒng)。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只要使用技術(shù),就不能不為技術(shù)服務,從而把人的延伸物當作神祇或小型的宗教偶像來崇拜。印第安人就是他所乘的獨木舟的伺服系統(tǒng),同樣,牛仔也是他所騎的馬匹的伺服系統(tǒng),行政官員成為時鐘的伺服系統(tǒng)”。[14]如此這般,麥克盧漢就把人和機器的主奴關(guān)系倒置過來,不僅使其觀點極具煽動性,甚至閃爍著真言的光芒。但我們必須看到,麥克盧漢采用的是控制論的原理(“自動伺服系統(tǒng)”)去解釋人和機器的關(guān)系,這與他對莊子和海森堡的肯定形成矛盾,因為無論是莊子還是海森堡,都不會輕易地認可控制論的權(quán)威。

        從控制論的角度看,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類似于一臺控制論機器,這臺機器同其他的伺服系統(tǒng)一樣,發(fā)揮著維持人體平衡或者調(diào)節(jié)內(nèi)穩(wěn)狀態(tài)的作用。而麥克盧漢所說的自動伺服系統(tǒng)就是這個意義上的控制論概念。我認為,無論把機器僅僅當作人的工具,還是反過來認為人依賴于機器、服務于機器,都過于簡單和粗暴。麥克盧漢一面批判當代技術(shù)主導的文明,一面又熱衷于這個文明的突出成果——控制論。他在兩個立場之間搖擺不定,內(nèi)化于其邏輯中的深刻矛盾是完全不可調(diào)和的。

        當麥克盧漢及其追隨者不厭其煩地重復說,人體的生理缺陷只要借助于技術(shù)手段就能得以延伸時,他們最終恪守的還是孔門弟子子貢的訓誡規(guī)條,而不是其他。我們還必須看到,這里有一個區(qū)別值得重視:比如人腦的記憶功能,它借助電腦微芯片的延伸能夠獲得極大的增強,這是事實;但我們并不能從這個事實中推導出以下猜想,即計算機的邏輯——以及廣義上的通信網(wǎng)絡邏輯——與大腦的邏輯相同,甚至類似,兩者其實風馬牛不相及。反觀那些有關(guān)技術(shù)延伸或技術(shù)假體的論述,它們都從電腦的邏輯與大腦的邏輯相同出發(fā)而進行推論,雖然不可信,但早在控制論對大腦邏輯的研究中,就已屢見不鮮。真實的情況是,人體的技術(shù)延伸的種種論調(diào)不過是托詞而已,它模糊了20世紀中葉以來發(fā)生的那場技術(shù)變革的核心。這個核心不在于人體技術(shù)延伸的福音,而在于如何將人的大腦作為計算機來進行控制論意義上的新規(guī)劃。

        20世紀最負盛名的達達主義藝術(shù)家豪斯曼(Raoul Hausmann),在1920年制作了一尊新奇的雕塑,名為“機械頭:我們時代的精神”。邁入21世紀后,豪斯曼的名作簡直可以被重新命名為“弗氏人偶”,因為它在本質(zhì)上準確地體現(xiàn)出新千年的時代精神。我這本書的封面即采用了“機械頭”的圖片,以讓讀者可以在視覺上比較精準地把握弗氏人偶的顯著特征。豪斯曼用尺子、打字機的零部件、相機的零部件、懷表裝置、鱷魚錢包、模擬頭等物件,組成他的機械頭。這件作品至少在感性層面提出,當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機動假體或高科技物件,當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被資本主義生產(chǎn)和技術(shù)主義統(tǒng)治所籠罩時,人的精神世界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豪斯曼的“機械頭”準確地體現(xiàn)出新千年的時代精神(圖為《弗式人偶》書影)

        在這里,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控制論研究者在這方面是怎樣產(chǎn)生影響的。早在20世紀40年代,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皮茨(Walter Pitts)就試圖論證人的精神活動完全遵循通信電路的“全或無”規(guī)則,他們首次在形式邏輯的關(guān)系和形式神經(jīng)網(wǎng)之間畫上了等號。20世紀60年代初期,科爾比(Kenneth Mark Colby)、阿貝爾森(Robert P. Abelson)等人工智能科學家開始使用認知計算機程序,去模擬人的神經(jīng)癥和妄想癥。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創(chuàng)建者明斯基(Marvin Minsky)嘗試從計算中推導出認知模式,并自稱是“新弗洛伊德主義”。拉康當年也密切關(guān)注維納 (Norbert Wiener)、香農(nóng)(Claude Shannon)和出席梅西會議的控制論學者的研究,并由此出發(fā),重新思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最終發(fā)展出一整套有關(guān)“象征界”的學說。這些發(fā)展充分顯示,數(shù)字媒介遠不只是借助技術(shù)假體去克服人類生理缺陷那么簡單,它在政治、社會和精神等層面一直都很活躍,雄心勃勃,值得我們重新探討和評價。

        認識機器人的精神世界

        在當下,由人工智能推動的數(shù)字動畫技術(shù)不斷更新迭代,很多專家開始重新關(guān)注弗洛伊德的恐惑論(the uncanny),大談特談所謂的“恐惑谷”(the Uncanny Valley)。不僅如此,為了把握機器對人的情感和認知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工程師和電腦游戲設計者也開始把弗洛伊德的恐惑論以及有關(guān)概念,整合到他們對類人機器人、自動機或社交機器人的研發(fā)項目中去。那么,弗洛伊德的恐惑論究竟是什么? 自動機和恐惑論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我們不但有必要對弗洛伊德的恐惑論做出全新的詮釋,而且必須在人機關(guān)系的層面進行詮釋,否則我們將無從認識未來的機器人的精神世界。

        從海森堡思考的高度來看,人和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工具之間的那種復雜糾纏,在科學知識發(fā)展的過程中始終如此。量子力學迫使大家認識到:“在有些情景下, 我們根本無法客觀把握自然過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重新梳理人和大自然的關(guān)系。因此,當我們說到當代精密科學中的自然圖景時,我們指的其實不是自然本身的圖景,而是我們?nèi)伺c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的那個圖景。”[15]海森堡進一步解釋說,此前我們把世界一分為二,一面是時空中存在的客觀過程,另一面是反映客觀過程的主觀思維,笛卡爾將二者分別稱為“廣延實體”和“思維實體”;不過,這早已不再是我們理解現(xiàn)代科學的有效出發(fā)點。他強調(diào)說:“分析、解釋和分類的科學方法,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這是因為,科學由于自身的參與和干預,它改變并再造了探索的對象?!盵16]換句話說,自量子力學出現(xiàn)以后,方法和對象就無法分離。而隨著弗氏人偶的出現(xiàn),人和機器之間的截然區(qū)分似乎也在消失。[17]人和機器相互模仿而形成的擬像機制,導致人和機器的關(guān)系在神經(jīng)心理學和精神分析這兩個層面都變得異常復雜,其程度已然超出了海森堡對笛卡爾的批評。

        當前,許多工程師、科幻小說家和媒體人都力圖說服我們,人類依賴自己發(fā)明的植入物和機動假體終將實現(xiàn)長生不死的美夢。明斯基、莫拉維克(Hans Moravec)、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等人都公開表示,人類將在不遠的未來,成為萬物之王。庫茲韋爾的話更具有代表性:“當我們長得越來越靠近非生物時,我們就具備了‘自給自足’的能力,這意味著要把隱藏在我們的知識、技能和個性背后的關(guān)鍵模式儲存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導致死亡的大多數(shù)原因?!盵18]庫茲韋爾所描述的未來圖景,不就是弗氏人偶們?nèi)嬖字剖澜绲臅r代嗎?它充分地暴露出我們早已熟悉的那種心理防御和恐懼,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說對死亡驅(qū)力的恐懼。庫茲韋爾等人試圖重新?lián)炱鹑祟惞タ怂劳龅纳裨挕K麄儧]有預見到的是,就在他們在這樣做的時候,被壓抑的魂靈會悄無聲息地返回。

        多年以來,美國的機器人研究、人工智能和神經(jīng)生理學等領域的發(fā)展成績卓著,這是有目共睹的,但它們從一開始就是為美國的國防機構(gòu)服務的。迄今為止,這些處于前沿的科研都不是平白無故地獲得美國政府的慷慨撥款或納稅人的資金資助的,而那些大力鼓吹和推廣人工智能和神經(jīng)生理學的人,似乎也不覺得服務于帝國統(tǒng)治世界乃至統(tǒng)治宇宙的目標,有什么不妥之處,[19]因此,他們也不愿意直面一個真相:弗氏人偶的群體在控制論無意識的驅(qū)使下,不斷地尋求在世界各地實行軍事征服和壓迫,以滿足帝國控制他人的欲望。在此,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對于一個由眾多弗氏人偶所組成的社會而言,民主還剩下什么實質(zhì)意義?

        在思想論戰(zhàn)領域,有關(guān)人工智能的假命題更是形形色色,無處不在,長期掩蓋了弗氏人偶的真面目。比如,哲學家德雷福斯(Hubert Dreyfus)和塞爾(John Searle)對人工智能的抨擊,就始終糾纏于人和機器之間的認知競爭,他們否定人工智能的簡單理由是,機器不可能復制出人的意識和人的感知。同時,還有眾多像莫拉維克、庫茲韋爾和哈拉維(Donna Haraway)那樣的預言家,一味地肯定“賽博格”(cyborgs)和人機合體,從而陷入“跨人類”的夢魘而不能自拔。但無論是“賽博格”還是“跨人類”,這些論述都無法澄清人和機器之間相互糾纏的政治意涵和精神基礎,反而造成了普遍的思想混亂。

        在這里,我們不能不追問一下,“賽博格”究竟如何獲得自己的政治意志?控制論和數(shù)字媒介究竟如何促成人類的精神生活、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大轉(zhuǎn)型?或者我們也可以把“賽博格”看作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弗氏人偶,在人和機器相互模仿的循環(huán)圈里,服從于弗洛伊德所說的那個強迫性重復的自動法則。但無論如何,弗氏人偶的發(fā)現(xiàn),意味著我們終究開始擺脫那些似是而非的假命題,轉(zhuǎn)而思考一些真實的大問題,比如,當弗氏人偶的社會逐漸興起的時候,它可能帶來的政治后果是什么?

        歸根結(jié)底,發(fā)現(xiàn)弗氏人偶,認識弗氏人偶,這是唯一堅實有效的認識當代人的途徑,也是我們借以把握這個險象迭生的網(wǎng)絡化世界的最好途徑。

        注釋:

        [1]18世紀在歐洲家喻戶曉的自動機包括雅克·沃坎森(Jacques Vaucanson)的“大便鴨”和雅克·德羅家族(Jaquet-Droz)的玩具自動機,如“音樂家”“繪圖人”“寫字人”。有關(guān)早期自動機的研究,可參見Jessica Riskin,“The Defecating Duck,or,the Ambiguous Origins of Artificial Life,”Critical Inquiry,Summer 2003,Vol.20,No.4,pp. 599~633。

        [2]有關(guān)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fā)的人形智能機器人“小齒”(the Cog)等發(fā)明,可參見 Rodney A. Brooks,F(xiàn)lesh and Machines,Pantheon Books,2002,pp. 69~91。中譯版參見羅德尼·布魯克斯:《我們都是機器人:人機合一的大時代》,蔡承志譯,(臺北)究竟出版社2003年版。

        [3][6][15][16]Werner Heisenberg,The Physicist’s Conception of Nature,Hutchinson,1958,pp. 7~31;p. 20;pp. 28~29;p. 29.中譯版參見海森堡:《物理學家的自然觀》,吳忠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

        [4][14]Marshall McLuhan,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MIT Press,1994,p.63;p. 46.中譯本參見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何道寬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

        [5]參見 Martin Heidegger,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Harper & Row,1977。中譯本參見海德格爾:《技術(shù)的追問》,《海德格爾全集》第七卷《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7][8][17]Brooks,F(xiàn)lesh and Machines,Pantheon Books,2002,p. 154;p. 64;p. 236.

        [9]Jacques Lacan,The Ego in Freud’s Theory and in the Technique of Psychoanalysis,W.W.Norton & Co.,1991,p. 83.

        [10]“. . . Admiral and Computer,”New York Times,August 14,1973.

        [11]有關(guān)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關(guān)鍵證詞,可參見赫什在1973年7月至8月間發(fā)表在《紐約時報》上的相關(guān)報道:Seymour M. Hersh,“Wheeler Asserts Bombing Secrecy Was Nixon’s Wish,”New York Times,July 31,1973;Seymour M. Hersh,“Laird Approved False Reporting on Secret Raids,”New York Times,August 10,1973。

        [12]Joseph Weizenbaum,Computer Power and Human Reason,W.H. Freeman & Company,1976,p.239.

        [13]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tari,A Thousand Plateaus: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7,p. 457.中譯本見費利克斯·加塔利、吉爾·德勒茲:《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卷二):千高原》,姜宇輝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版。

        [18]Ray Kurzweil,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Penguin Books,2006,p. 323. 中譯本參見《奇點臨近:當計算機智能超越人類》,董振華等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年版。

        [19]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討論智能武器時,提及過自己在陸軍科學咨詢小組五人成員中的角色??蓞⒁奒urzweil,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pp.330~335。

        猜你喜歡
        海森堡弗氏盧漢
        乙弗氏:失落的皇后
        關(guān)于兩類多分量海森堡鐵磁鏈模型的研究
        老年弗氏檸檬酸桿菌感染病人的臨床特點與耐藥性分析
        解放昆明:起義義舉中有憾事
        盧漢與云南起義
        新西部(2016年12期)2017-05-02 23:07:34
        還原·拼接·延伸——保羅·萊文森的《數(shù)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千紀指南(第2版)》的新闡釋
        對麥克盧漢“技術(shù)決定論”思想的再審視
        新聞傳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7
        弗氏枸櫞酸桿菌CF74的FliS蛋白功能研究
        一維交替鐵磁-反鐵磁耦合的海森堡鏈[Mn(N3)2(pybox)]n
        低弗氏摻氣水流的阻力效應研究
        国产日韩乱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美女av | 熟女乱乱熟女乱乱亚洲| 麻豆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人与动牲交av免费| 中国精品久久精品三级| 男女在线免费视频网站| 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 91spa国产无码| 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调教| 亚洲自拍偷拍色图综合| 国产午夜福利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国产av区亚洲av毛片| av在线观看免费天堂|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无毒| 青青青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精品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福利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av高潮av喷水av无码| 久久伊人久久伊人久久| 国产女人好紧好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自拍偷拍另类三级三色四色| 国产白色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日韩av专区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 自由成熟女性性毛茸茸应用特色|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