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云
“雙減”政策下要求小學課堂提質減負,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課后服務包括課后學習體系、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家校合作活動、課后自習等內容。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內容,還需要讓學生通過課后學習思考在課堂中所學內容的意義。許多教師為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學習任務,課后學習質量不高,重復性內容較多,不能良好的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還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外休息時間。教師在設計課后學習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教學材料中蘊含的核心素養(yǎng)要素,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與課后學習相融合,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完成課后學習。
外部因素主要是學生缺乏良好的課后學習設計內容指導。造成這種環(huán)境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傳統教學觀念中將學生的課堂教學設計視為教學的首位,教師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對學生的課后學習設計不重視。第二是小學數學課后學習的教學內容布置存在不足。一些數學教師對課后服務以及學習體系的構建,采取馬虎應付的態(tài)度,缺少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考察,在課后服務中沒有為學生們布置綜合性的學習任務,以及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課后服務的有效設計不但可以讓學生快速地復習數學課堂知識點,同時能夠釋放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對概念、公式、計算過程的深度理解,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眼界。當小學數學課后服務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建立聯系后,可以讓學生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且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積極探索自己未知的文化區(qū)域,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講,教學模式必須隨著教育發(fā)展不斷更新,循規(guī)蹈矩的任務式課后學習設計只能讓學生們對數學學科的認知停留在膚淺的表面,僅僅依靠大量的書本知識練習無法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教師必須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后服務中以多種形式提供教學活動,增強小學數學課后學習體系的有效性。
內部因素主要來自學生的內心自我驅動力和自我控制力。一方面是學生的眼界有限,對完成課后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認知程度不高。很多時候學生完成課后學習都是以一種形式化的應付來完成,認為自己在課堂上努力學習就可以了,課后學習只不過是多余的任務,不愿意在完成課后學習的過程中投入更多精力,也很難主動去探索數學知識,更談不上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大多數校園階段的學生對課后學習缺乏明確的目的認知,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完成課后學習,也不知道課后學習帶給自己的意義和學習價值。另一方面學生的課余時間有限,常常想把課余時間放在放松的娛樂活動中。有一些學生意志薄弱,在完成課后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態(tài)度消極。學生在課后學習過程中缺乏良好的自律能力,并且抗干擾能力相對較差,很容易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也不善于調節(jié)分配課后的學習時間,這都會導致課后學習有效性的降低。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后學習布置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活動以及技能教學外,還應當加強多樣性的課后服務設計理念,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有更多動力完成課后學習任務,并提升對課后學習價值的認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課后學習設計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情況來提升課后服務質量。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可以很容易發(fā)現,任何教學工作的開展、優(yōu)化其目的都是服務于學生,這也是“課后服務”需要重點去優(yōu)化的工作版塊。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規(guī)劃“課后服務”教學設計,通過有效的路徑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課后服務”,更努力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沉浸在學習過程當中。目前很多“課后服務”的工作盲目地為了完成任務而實施,并未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度分析,劃分層次,“課后服務”的教學內容并未做到因人而異,學生反而成為幫助教師或者相關部門完成指標的“工具”,受教育質量較低,也不符合我國“課后服務”教育的要求,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教師需加強對學生的篩選、區(qū)分,這樣才能帶給確實需要“課后服務”的學生最有效的教學培養(yǎng)方案,同時通過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從多個維度對學生做出教學指導,可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無論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課余時間里、日常生活中都能夠樹立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提升教學實效性,并且?guī)Ыo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信心,將“課后服務”落到實處,從而為小學生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并獲得高效的學習路徑。同時在課后服務中,教師需要讓家長都積極地參與到家庭教育工作中。通過有效的措施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可以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接受課后服務,并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找到正確的處理方式,提升自身的意志和自信心。家校合作可以給學生構建立體化的學習環(huán)境,也能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家長能夠通過教師的反饋和指導,根據孩子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結合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促使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
“延時服務”是特別針對小學生的一種教育方式,通過上文我們分析目前課后學習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隔代撫養(yǎng)家庭很多老人文化水平較低,難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強化課后服務,從而為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培養(yǎng),糾正學生懶散的問題。例如制訂延時服務計劃,讓小學生在校園內完成課后學習,其學習任務可以包括趣味活動、拓展作業(yè)等形式,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督促、引導,比如設計任務目標,激勵學生全力以赴地參與其中,幫助學生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提升教育質量。合作作業(yè)的布置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督促,為學生提供完成作業(yè)的額外動力。舉例來說,在延時服務教學中,為提升學生課后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課后學習習慣,同時也響應“雙減”政策,落實減負提質的目標。教師可以在延時教學中布置合作學習的作業(yè)任務,教師在應用合作學習的模式中,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準,來分配學習小組。同時也要注意教學活動和任務的布置。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一些趣味性的作業(yè)任務,并將班級學生合理劃分,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相互借鑒,獲得更多的學習思路,實現小組合作作業(yè)模式的構建。舉例來說,在四年級《可能性》的課后作業(yè)設計中,教師構建趣味性的合作任務,組織學生和自己的小組伙伴搭檔,配合完成作業(yè)任務。比如讓學生在課后學習活動中,分別在紙上寫出自己最喜歡的水果,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喜好如實寫出,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抽簽,然后大家一起推算某種水果出現的可能性。根據最終的作業(yè)效果可以得出結論,小組合作的作業(yè)設計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在完成作業(yè)任務的過程中全力以赴地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同時學生之間也形成較好的配合,相互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在合作過程中獲得思維的啟迪和學科素養(yǎng)的成長。
在提升小學數學“課后服務”教育質量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幫助家長明確意識到家庭教育的教學意義,從而得到家長的更多支持,這也是“課后服務”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與教師緊密地相連,形成融洽的教學氛圍。所以家長和教師一定要主動配合,并形成一定的默契。小學數學教師應和家長達成家庭教育指導的共識,并帶給學生優(yōu)質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罢n后服務”的教學開展需要家長和教師多溝通、多交流,家長要及時從教師那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教師也要從家長那了解學生在家的反饋內容,雙方都了解學生的表現,才能夠達成“課后服務”工作的共識。但是由于受到工作、家庭生活等諸多因素影響,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機會和時間都比較少。所以建立多元化的溝通渠道非常重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便捷的溝通模式走入我們的生活。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釘釘等方式與家長之間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比如建立一些互動微信群、家校協同共育公眾號等,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方式與家長進行多渠道的了解和溝通,教師要對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更加了解,才能夠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才能夠保障家校協同共育的工作成果。小學數學教師與家長之間應該建立一種互相配合、彼此信任的合作關系。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的時間,或者家訪的機會,與家長建立一種聯系溝通的渠道。小學數學教師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應保持對家長的尊重,不要把個人情緒或對學生的意見施加到家長身上,對家長的難處給予充分的理解。但同時小學數學教師與家長之間也應保持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要時刻銘記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信念,對家長的無理要求或者缺乏尊重的行為,教師也應通過適當的溝通技巧讓家長意識到家校之間的合作關系,化解雙方的矛盾。小學數學教師與家長溝通期間,要明確闡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確保能夠在教育觀點上達成一致,家長通過溝通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相關的通知也能夠及時地收到,使家校之間溝通的成本更低,家校之間的關系也更為親密,“課后服務”的教育質量也會相應提高。
“送教上門”是特別針對學生個體特殊情況的一種教育方式,有一些學生由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無法在學校參與教師的課后服務或者延時指導,教師可以根據這類特殊情況,運用“送教上門”的策略,從而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后教育培養(yǎng)。這是師德師風的一種體現,也是當代小學數學教師在提升課后服務質量過程中的一種人本教育理念的展現。在“送教上門”建設管理優(yōu)化當中,強化篩選制度屬于重中之重。所以,想要更好地保證“送教上門”工作的落實和發(fā)展,就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要求,構建符合學生篩選制度和教學針對性措施,并且將相關制度和措施落實到“送教上門”工作中。而在建立篩選制度的時候,首先建立篩選工作責任制度,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結合“送教上門”相關條件以及要求,明確學生是否需要提供“送教上門”教育服務,然后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并且教師也需要定期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觀察,觀察的結果需要及時上報、公布,提高學生篩選工作的重視度,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時,避免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另外,要結合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靈活地根據家庭實際情況來選擇教學資源。在完成課后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受到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有些同學變得急躁,也有一些同學出現了動搖。教師需要告訴家長耐心指導學生,讓學生在鍛煉自身學習能力的同時,能夠勇敢面對學習中的困難,進一步提升“送教上門”模式下教學的有效性,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種體現。讓課后學習多一點生活氣息,真正體現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愿意努力去完成學習任務,付出汗水與努力,不斷地提升自身知識儲備,這樣學生能夠在課后學習中找到學習的路徑,學習成績也會顯著提高,“雙減”政策也得到了深度落實。
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而學生普遍不具有充足的學習認知,這很難有效強化課后學習,甚至會對學習形成抵觸心理。以人為本一直是近年來強調的教學理念,在開展課后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學生接受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對待作業(yè)態(tài)度不端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課后學習指導的教學難度。學生很多時候不愿意去完成作業(yè)。由于受到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條件的限制,在課后學習中學生基本上圍繞書本展開學習或者復習活動,造成學生的課后學習質量得不到保障,同時心理負擔加大。因此數學教師可在課后服務中,結合社會教育資源,并將一些指導的關鍵點與家長進行有效地溝通,讓學生根據明確的教學重點展開課下學習,減少學生無謂的浪費時間,同時避免大量書本作業(yè)的布置,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比如現在社會教育機構已經開發(fā)出了線上名師指導、智慧作業(yè)等教育資源,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教師可以借助社會教育資源,落實家校共育和作業(yè)管理。教師應指導家長做好學生在家中進行線上學習的準備工作,比如時間的安排、相關學習設備的準備,保障課后線上學習的順利進行。針對目前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課后得不到良好指導的問題,線上作業(yè)可以帶來豐富的教學課件,尤其是一些名師指導的線上課堂,讓孩子在家中就可以接受名師指導,完成課后學習,相比于課后輔導班教師水平參差不齊,這種方式能顯著增強學生的課后學習效果。教師要讓學生懂得課后學習的重要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學生一遇到困難就會放棄,最終無法提升課后學習質量。為了避免這一教學現象的產生,也為了使家校社協同模式發(fā)揮最大作用,教師要指導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課后學習中,想辦法解決學生在課后學習狀態(tài)不佳的問題,比如指導家長按照線上課堂引導學生學習,或者家長陪伴學生完成學習,家長可以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就像在課堂一樣,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監(jiān)督作用。最終完成通過家校社協同作業(yè)取代課后輔導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課后學習壓力。通過家校社協同教學的指引,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后學習效果,并進行充分地思考,促進學習的進步。
“雙減”政策背景下,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以往的教學管理經驗,結合當下的實際教學管理情況,強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滲透,構建減負提質的課后服務體系,讓更多的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習和生活中,繼而讓學生能在課后學習中更好地成長自我、發(fā)展自我,成為一個更為出色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