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捷 姚舒婕 周益民 鄒利軍 石磊
(1江蘇省宜興市屺亭街道農業(yè)農村局,宜興 214201;2江蘇省宜興市農業(yè)農村局,宜興 214200)
超敏蛋白復合酶是哈爾濱森養(yǎng)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的一種生物制劑,具有易溶于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特性,能加快水稻對生長所需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促進根系和植株生長,增強植株的分蘗能力。同時,超敏蛋白復合酶還能使水稻葉片增寬增厚,加速葉片對養(yǎng)分的吸收和運轉,加快植株葉綠素的合成,增強光合作用能力,增強水稻抗逆、抗病能力,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多種病蟲害,減少農藥和化肥施用,有效降低農藥殘留和生產成本,連續(xù)使用還能打破土壤板結,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固化沉降重金屬,使土地恢復活性。2021年江蘇省宜興市應用超敏蛋白復合酶生產的稻米多批次送檢至政府相關部門,檢測結果均是“零殘留”,全系列指標均可達到有機標準。鑒于此,筆者于2021年在江蘇宜興地區(qū)水稻苗的幾個關鍵生育期進行了相關試驗,以期為超敏蛋白復合酶在水稻苗床上的大面積應用提供技術支撐。現(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46”,供試制劑為超敏蛋白復合酶(哈爾濱森養(yǎng)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照制劑為精油液態(tài)氮肥(青島日晟源作物營養(yǎng)有限公司)。
小區(qū)試驗在宜興市屺亭街道文莊村進行,土質為烏泥土,土壤pH 6.5,土地平整,土壤肥力基本均勻,田間管理一致;示范試驗在宜興市高塍街道宋渡村進行,土質為白土,土地性質和肥力基本均勻,田間管理一致。
小區(qū)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每667 m2用量):(1)超敏蛋白復合酶100 mL、(2)超敏蛋白復合酶150 mL、(3)超敏蛋白復合酶200 mL、(CK1)不用制劑(空白對照)、(CK2)對比制劑精油液態(tài)氮肥500 g。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均為67 m2。水稻于5月12日播種,各處理于5月24日每667 m2苗床施尿素4 kg,于水稻秧苗1葉1心期(5月24日下午揭膜后)、秧苗2葉1心期(5月30日)、秧苗3葉1心期(6月5日),使用電動背負式噴霧器3 WBD-20(容量20 L,工作壓力為0.15~0.2 MPa),每667 m2兌水15 kg,按照試驗設計噴施制劑,具體試驗實施情況見表1。
表1 小區(qū)試驗設計
大區(qū)示范試驗:(A)每667 m2用超敏蛋白復合酶150 mL,示范面積為2 000 m2;(CK)不用制劑對照,面積為67 m2。制劑噴施機械和兌水量同小區(qū)試驗,具體實施情況見表2。
表2 大區(qū)試驗設計
第1次施用當日(5月24日)天氣陰天,平均氣溫23.2 ℃,最高氣溫31.5 ℃,最低氣溫12.3℃,相對濕度81.5%;試驗期間(5月24日—29日)平均氣溫24.5 ℃,平均最高氣溫33.2 ℃,平均最低氣溫13.7 ℃,降雨1天,雨量55 mm,降雨天數(shù)及降雨量偏少,制劑基本能正常發(fā)揮作用。第2次施用當日(5月30日)天氣晴好,平均氣溫26.6℃,最高氣溫34.2 ℃,最低氣溫18.3 ℃,相對濕度75.3%;試驗期間(5月30日—6月4日),平均氣溫26.9 ℃,平均最高氣溫35.5 ℃,平均最低氣溫19.3 ℃,降雨2天,雨量75.6 mm,降雨天數(shù)和降雨量正常,制劑基本能正常發(fā)揮作用。第3次施用當日(6月5日)天氣晴好,平均氣溫29.3℃,最高氣溫38.5 ℃,最低氣溫23 ℃,相對濕度65.5%;試驗期間(6月5日—10日),平均氣溫29.3℃,平均最高氣溫37 ℃,平均最低氣溫23 ℃,降雨2天,雨量205 mm,降雨天數(shù)和降雨量略偏多,制劑未被雨水沖刷,基本能正常發(fā)揮作用。
于最后1次噴施制劑后7 d、15 d,各調查1次水稻生長情況,每小區(qū)取樣10穴,測量株高和百株鮮重,并計算株高增加率和百株鮮重增長率。計算公式:百株鮮重增長率=[(處理區(qū)百株鮮重-對照區(qū)百株鮮重)÷對照區(qū)百株鮮重]×100%。水稻收割前,考查水稻穗粒結構,計算理論產量。
2.1.1 株高和百株鮮重
由表3可知,最后一次噴施超敏蛋白復合酶后7 d,處理(1)、處理(2)、處理(3)的株高分別為14.3、14.7、14.8 cm,比CK1(不用制劑)的株高分別增加3.6%、6.5%、7.2%;處理(1)、處理(2)、處理(3)的百株鮮重分別為35.8、36.2、36.3 g,比CK1的百株鮮重分別增加1.42%、2.55%、2.83%,可見隨著超敏蛋白復合酶用量的增加,水稻的株高和百株鮮重均呈遞增的趨勢。CK2(每667 m2用對比制劑精油液態(tài)氮肥500 g)的株高和百株鮮重分別為14.2 cm、35.7 g,比CK1分別增加2.9%、1.13%。最后一次噴施超敏蛋白復合酶后15 d,處理(1)、處理(2)、處理(3)的株高分別為15.7、15.9、16.0 cm,比CK1分別增加4.7%、6.0%、6.7%,比CK2分別增加1.3%、2.6%、3.2%。處理(1)、處理(2)、處理(3)的百株鮮重分別為47.2、48.3、48.5 g,比CK1分別增加14.6%、17.2%、17.7%,比CK2分別增加4.9%、7.3%、7.8%。以上結果表明,于水稻苗床1葉1心期(5月24日)、2葉1心期(5月30日)、3葉1心期(6月5日)各噴施1次超敏蛋白復合酶,可促進水稻根系生長、白根增多,增強其吸肥吸水能力,從而明顯提高水稻株高、百株鮮重。
表3 小區(qū)試驗中超敏蛋白復合酶對株高和百株鮮重的影響
2.1.2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4可知,處理(1)、處理(2)、處理(3)與CK1(不用制劑)相比,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增加0.6萬~1.1萬穗,每穗實粒數(shù)增加0.3~1.3粒,千粒重增加0.5 g,折合每667 m2理論產量增加26.9~46.4 kg,增產幅度為4.96%~8.55%。處理(1)、處理(2)、處理(3)與對比制劑(CK2)相比,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增加0.2萬~0.7萬穗,每穗實粒數(shù)增加0.2~1.2粒,千粒重增加0.3 g,折合每667 m2理論產量增加12.2~31.7 kg,增產幅度為2.19%~5.69%。由此可見,于水稻苗期噴施超敏蛋白復合酶,能促進水稻根系生長,增強水稻抗逆、抗病能力,從而增加水稻產量。
表4 小區(qū)試驗中超敏蛋白復合酶對產量及其結構的影響
2.2.1 株高和百株鮮重
由表5可知,最后一次噴施超敏蛋白復合酶后7 d,水稻的株高、百株鮮重分別為14.5 cm、35.4 g,比不用制劑(CK)的株高和百株鮮重分別增加8.21%、2.31%;最后一次噴施超敏蛋白復合酶后15 d,水稻的株高、百株鮮重分別為16.3 cm、45.3 g,比不用制劑(CK)的株高和百株鮮重分別增加7.95%、12.97%。
表5 大區(qū)示范試驗中超敏蛋白復合酶對株高和百株鮮重的影響
2.2.2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6可知,施用超敏蛋白復合酶的處理與不用制劑(CK)相比,株高增加1.4 cm,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增加1.2萬穗,每穗實粒數(shù)增加2.4粒,千粒重增加0.6 g,折合每667 m2理論產量增加63.5 kg,增產幅度為10.23%。
表6 大區(qū)示范試驗中超敏蛋白復合酶對產量及其結構的影響
據(jù)小區(qū)試驗和大區(qū)示范試驗田間觀察可知,在水稻秧苗1葉1心期、2葉1心期、3葉1心期噴施超敏蛋白復合酶,水稻均可正常生長,說明在本試驗用量條件下,于水稻苗期噴施超敏蛋白復合酶2~3次,均能促進水稻生長,增強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最終使水稻獲得高產。
根據(jù)小區(qū)試驗研究和大區(qū)示范應用結果證實,超敏蛋白復合酶在水稻秧苗期應用,能激發(fā)生物體細胞活性,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加快水稻根系生長,增加白根數(shù)量,從而促進植株有效分蘗發(fā)生早而快、壯根壯稈,同時還能使葉片增厚增寬,加速葉片對養(yǎng)分的吸收和運轉,加快植株葉綠素的合成,增強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從而增強植株抗逆、抗病能力。另外,超敏蛋白復合酶還有極強的催化作用,可使水稻提早孕穗、抽穗,加速籽粒灌漿速度,使水稻提前2~3 d成熟,也可有效降解農藥殘留,固化重金屬沉淀,使水稻達到有機標準。因此,只要用藥適時、用量標準、方法適當,在水稻苗期施用超敏蛋白復合酶效果明顯,且對水稻生長安全。
建議在水稻秧苗1葉1心期(下午4點揭膜后)、2葉1心期、3葉1心期(機插前)施用超敏蛋白復合酶,以每667 m2用150 mL兌水15 kg(稀釋100倍液)單獨噴細霧施用為宜。值得注意的是:(1)超敏蛋白復合酶有極強的解藥作用,不可與殺蟲劑、殺菌劑混用,如需施用其他藥劑,應間隔3~5 d后使用;(2)施用時間以上午9:00前或下午4:00后為宜;(3)施用時以噴細霧為好,噴霧要均勻周到,雨天、霧天、大風天氣切勿噴施;(4)噴施前務必將噴霧器清洗干凈,以免將影響施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