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孫慶玲,李婷,魏明清,倪敬年,時晶
慢性腦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是導致腦小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1-2],也是認知功能下降和神經退行性改變的主要致病因素[3-4]。目前,大鼠和小鼠CCH模型構建方法包括雙側頸總動脈閉塞(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法、雙側頸總動脈狹窄(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BCAS)法、雙側椎動脈+雙側頸總/內動脈結扎(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bilateral common/internal carotid artery ligation,4VO)法、漸進式頸總動脈狹窄(gradu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GCAS)法和非對稱性頸總動脈縮窄(asymmetric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法,其中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是微彈簧BCAS法,但微彈簧成本較高,且無法采用MRI進行掃描;如采用離體腦組織進行MRI檢查又無法繼續(xù)實驗,且檢測結果與真實結果之間可能存在誤差。因此,優(yōu)化CCH模型構建方法對腦小血管疾病和血管性認知障礙發(fā)病機制、病理特征、治療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次實驗參照MANSOUR等[5]改良版BCAS法構建CCH大鼠模型的方法,使用一個非固定29號鈍針使頸動脈縮窄,但不留在體內的方法改良了微彈簧BCAS法,進而使小鼠滿足活體MRI掃描的條件,并分析改良微彈簧BCAS法構建的CCH小鼠模型的認知功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實驗動物 本實驗時間為2022年4—5月。選取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體質量24~29 g,8~9周齡,購自斯貝福(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SCXY(北京)2019-0013〕。將所有小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和模型組,各15只。所有小鼠被安置在恒溫(25 ℃)、相對濕度為40%~60%的環(huán)境中,每籠5只小鼠。所有小鼠的飼養(yǎng)符合實驗動物飼養(yǎng)管理規(guī)定,并遵循動物倫理和福利原則。
1.2 實驗方法 模型組小鼠采用改良微彈簧BCAS法構建CCH模型,具體如下:通過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鈉麻醉小鼠,采用無菌器械沿小鼠頸部中部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采用玻璃分針緩慢分離迷走神經,暴露兩側頸總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使用直徑0.08 mm的非吸收外科縫合線,將直徑0.18 mm的鋼絲與CCA牢固結扎,見圖1;然后緩慢抽出鋼絲,觀察有血流通過則縫合皮膚。假手術組小鼠僅分離兩側CCA,隨后縫合消毒。手術過程中保持直腸溫度為36.5~37.5 ℃。
圖1 改良微彈簧BCAS法構建CCH模型示意圖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CCH model constructed by improved microcoil BCAS method
1.3 MRI檢查 術后第1天采用1.5%~2.0%異氟烷麻醉小鼠,使用動物生理檢測器測量小鼠呼吸頻率,以70~80次/min為宜。采用Bruker7.0 T小動物磁共振成像設備(型號:BioSpec 70/16USR)進行MRI檢查,采用T2WI序列獲取全腦軸向圖像。小鼠俯臥在小動物MRI掃描床上,頭部固定在專用線圈內,MRI掃描過程中通過鼻導管維持麻醉狀態(tài)。T2WI序列參數(shù):TR 2 500 ms,TE 35 ms,F(xiàn)OV 20 mm×20 mm,層數(shù)20,層厚0.5 mm,矩陣256×256,掃頻時間5′20″,回波間隔11.667 ms。
1.4 激光散斑對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檢測小鼠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低灌注區(qū)占比 所用儀器為激光散斑血流成像儀(SIM BFI HR Pro,武漢迅微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將三目立體顯微鏡(OLYMPUS生產)與計算機連接,進行實時定位和校準。術后第1天、1個月和2個月,分別從假手術組和模型組隨機挑選5只小鼠,稱重后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鈉進行麻醉,剪開小鼠頭頂皮膚并消毒,剝離骨膜暴露頭骨,將小鼠置于臺式顯微鏡下20 cm處。CBF檢測過程中,在小鼠頭骨頂部滴入0.9%氯化鈉溶液,以保持頂骨測試區(qū)域濕潤。LED光強度為4 000,光學倍數(shù)為12,亮度為1.5級,采樣頻率為57幀/s,曝光時間為15 ms,分辨率為1 024×758像素。利用Image J中的“Split Channels”功能對3個RGB通道進行分割統(tǒng)計,然后計算低灌注區(qū)占比[6]。
1.5 Morris水迷宮實驗檢測小鼠學習和記憶能力兩組小鼠均于術后2個月進行Morris水迷宮實驗,以評估其學習和記憶能力。Morris水迷宮實驗設備包括一個圓形水池(直徑100 cm,高50 cm)、一個平臺(直徑5 cm)、一架跟蹤攝像機和一臺電腦。將(23±1)℃的水注入水池至30 cm深度,水面高于平臺1 cm。將攝像機置于水池中心上方200 cm處,記錄動物的位置、游泳距離、游泳時間及游泳路徑。Morris水迷宮實驗分為定位導航和空間探索兩部分。實驗前5 d進行定位導航,將水池分為4個象限,平臺位于其中一個象限的中心。記錄動物找到水下平臺的時間(s),即逃避潛伏期。實驗前3 d,如果小鼠尋找平臺的時間超過60 s,則引導其到平臺停留10 s。實驗第4、5天,無論小鼠是否找到平臺,都不再進行訓練。實驗第6天進行空間探索,將平臺移走,將小鼠從原平臺象限的對面放入水中,記錄其在60 s內穿過平臺象限的次數(shù)。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本研究計量資料均為偏態(tài)分布,以M(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RI檢查結果 T2WI顯示,術后第1天兩組小鼠均未發(fā)生急性腦梗死及其他異常改變。
2.2 CBF和低灌注區(qū)占比 術后第1天、1個月、2個月,模型組小鼠CBF少于假手術組,低灌注區(qū)占比高于假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2個月,模型組小鼠CBF多于術后第1天,低灌注區(qū)占比低于術后第1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小鼠術后不同時間CBF和低灌注區(qū)占比比較〔M(QR),n=5〕Table 1 Comparison of CBF and proportion of hypoperfusion are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operation
2.3 游泳距離、逃避潛伏期、60 s內穿過平臺次數(shù) 實驗第1、2天,兩組小鼠游泳距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第3、4、5天,模型組小鼠游泳距離長于假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第1、2、3、4、5天,模型組小鼠逃避潛伏期長于假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實驗第6天,假手術組小鼠60 s內穿過平臺象限的次數(shù)為1(2)次,多于模型組的0(1)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391,P<0.05)。
表2 兩組小鼠訓練不同時間游泳距離和逃避潛伏期比較〔M(QR),n=15〕Table 2 Comparison of swimming distance and escape lat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raining time
CCH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癡呆的主要發(fā)病機制,故CCH模型的構建方法一直被不斷探索。嚙齒類動物常被用于探索CCH或血管性癡呆發(fā)病機制、病理特征的基礎實驗中,其中C57BL/6J小鼠因后循環(huán)腦血管解剖結構發(fā)育不全[7],可彌補后椎動脈代償供血情況,故被認為是構建CCH的理想動物。MANSOUR等[5]提出使用直徑為0.18 mm的微彈簧縮窄C57BL/6J小鼠CCA,可避免BCCAO法構建CCH模型誘發(fā)的視神經損傷[7],且術后即刻小鼠CBF明顯減少,術后30 d可恢復到術前的80%[8],進而成功模擬CCH狀態(tài)。
既往研究表明,CCH小鼠模型可再現(xiàn)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引起小鼠認知障礙、CBF減少、皮質下白質損傷[9-11]及空間記憶功能損傷[12]。但微彈簧的金屬材質無法用于MRI掃描,且其價格昂貴。而本研究中改良微彈簧BCAS法是采用縫合線代替微彈簧來縮窄CCA,進而實現(xiàn)了活體MRI掃描,且可以降低建模成本。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第1天、1個月、2個月,模型組小鼠CBF少于假手術組;術后1、2個月,模型組小鼠CBF多于術后第1天;提示模型組小鼠術后2個月仍維持低灌注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第1天、1個月、2個月,模型組小鼠低灌注區(qū)占比高于假手術組,模型組小鼠低灌注區(qū)占比低于術后第1天,再次佐證了模型組小鼠可以維持低灌注狀態(tài)。且模型組小鼠術后第1天未發(fā)生急性腦梗死及其他異常改變,這與微彈簧BCAS法構建的CCH小鼠模型一致[13]。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驗第3、4、5天,模型組小鼠游泳距離長于假手術組;實驗第1、2、3、4、5天,模型組小鼠逃避潛伏期長于假手術組;實驗第6天,模型組小鼠60 s內穿過平臺象限的次數(shù)多于假手術組,提示通過改良微彈簧BCAS法構建的CCH小鼠模型可損傷小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改良微彈簧BCAS法構建的CCH小鼠模型彌補了微彈簧無法進行活體MRI掃描的缺陷,且能維持低灌注狀態(tài),小鼠存在學習和記憶能力受損,這為探究CCH發(fā)病機制提供了新的建模思路。
作者貢獻:郭文娟、李婷、時晶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郭文娟、孫慶玲、李婷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郭文娟、李婷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分析;孫慶玲、李婷、魏明清、倪敬年進行結果分析與解釋;郭文娟負責撰寫、修訂論文;時晶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并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