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華 田富強
(新野縣種子技術服務站,河南新野 473500)
南陽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豫西南主要的花生種植區(qū)和集散地,年種植面積23萬hm2以上,平均產量4 500 kg/hm2左右,種植面積和總產均居全國地級市第1位。然而,隨著種植年限的加長,影響花生產量的諸多不利因素不斷顯現,如花生病害不斷加重,土壤酸化、有機質含量下降、部分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造成土地營養(yǎng)失衡,直接影響花生的產量和品質,成為影響花生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1]。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已成為南陽地區(qū)花生生產的當務之急。
花生病害種類較多,常見的有根腐病、莖腐病、青枯病、葉斑病、病毒病等,但近幾年以花生白絹病危害最重;花生后期病害以葉斑病為主,尤以褐斑病較為嚴重,造成葉片有效光合面積減少,光合作用下降,百粒重不高,從而直接影響產量。
2010—2020年南陽市土壤養(yǎng)分化驗結果顯示,土壤含有機質16.90 g/kg、有效磷31.43 mg/kg、速效鉀130.80 mg/kg、有效硼 0.34 mg/kg、有效鋅 0.80 mg/kg、有效鉬 0.18 mg/kg、有效錳18.80 mg/kg,pH值 6.30。由此表明,近些年土壤酸化趨勢明顯,營養(yǎng)元素出現結構性失調,加劇了土壤不平衡性,不利于花生生長,對花生高產造成影響。
花生在南陽地區(qū)連年種植,一方面,花生的代謝產物在土壤中不斷累積,土壤病原菌基數增加;另一方面,花生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吸收多種營養(yǎng)物質,而實際生產中大多只施入了以氮、磷、鉀為主的大量元素,久而久之造成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失去平衡,尤其是微量元素鉬、硼等在土壤中嚴重不足,直接影響花生的高產優(yōu)質。
針對花生病害的防治,應選擇使用抗病品種,并重視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如深耕深翻,根據花生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適當增施有機肥、鉀肥、磷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注意加強防旱排澇,培育壯苗,提升花生植株抗病能力,按照田間病害發(fā)生情況適時施藥防治[2]。
加大花生與玉米、紅薯等糧食作物的輪作倒茬力度,改善土壤環(huán)境,減少連作障礙,提高土壤肥力,減輕土壤消耗和病蟲危害,促進花生高產優(yōu)質。
推廣深松深翻技術,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耕深25~33 cm,打破犁底層,增加活土層,并滅殺越冬病蟲卵,降低病蟲害發(fā)生基數。耕整質量要求土層平整、疏松、細碎,上虛下實,無明暗坷垃;春花生對土壤深耕或深松、耙耢,麥套花生提倡前茬深耕,麥后夏花生應每3年播種前深耕深松1次;小麥秸稈還田量大的地塊,秸稈應先粉碎后深翻,然后旋耕播種,麥秸粉碎長度<5 cm。對于秸稈還田量少的田塊,可以旋耕播種,旋耕深度15~20 cm,盡量減少表層10 cm內的麥茬,再耙平地面,做到土松、地平、土細、肥勻、墑足[3-4]。
提倡重施底肥、種肥異位同播、苗期初花期合理追肥。一般底施腐熟有機肥1 500~3 000 kg/hm2、花生專用肥 1 200 kg/hm2(或尿素 375~450 kg/hm2、過磷酸鈣 1 125~1 500 kg/hm2、硫酸鉀 300~375 kg/hm2)。鑒于鈣在植物體內移動困難和花生果針、莢果在生長期可吸收鈣等養(yǎng)分的特性,建議結果層追施鈣肥,以達到真正吸收的目的,一般于初花期追施石膏375~450 kg/hm2。麥套花生不便施用基肥,苗期根瘤菌固氮能力低,麥收后始花前結合澆水及時追肥。麥后夏花生來不及深耕整地增施有機肥,提倡將所需有機肥增施到前作小麥上,實現糧油協(xié)同增產增效。生育中后期可用0.1%~0.3%磷酸二氫鉀或2%過磷酸鈣澄清液、1%尿素葉面噴施2~3次。同時,應根據土壤養(yǎng)分豐缺情況,注重硼、鋅等微量元素施用,可施用硼肥 7.5~15.0 kg/hm2、 鋅肥 7.5~15.0 kg/hm2,做到營養(yǎng)平衡供應[5]。
酸化土壤要減少施用雙氯肥料,可適當增施石灰、鈣鎂磷肥等含鈣肥。撒施生石灰能有效改良土壤,遏制酸化速度,破壞雜菌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殺滅土壤中病菌的作用,降低病害發(fā)生概率。一般犁地后,在冬季晾曬土垡時操作,撒施量450~750 kg/hm2。
在推廣應用花生抗性品種、輪作倒茬、規(guī)范化種植、增施有機肥和鈣肥等基礎上,實行綠色防控技術。播種時使用殺蟲劑與殺菌劑 (包括化學殺菌劑和生物制劑)混合拌種,每15 kg種子用吡蟲啉30 mL+衛(wèi)福40 mL+24%噻呋酰胺種衣劑(或35%福美雙·萎銹靈·噻蟲嗪懸浮種衣劑)40 mL拌種(包衣),晾干種皮后在24 h內播種。6—7月,每3.33 hm2安裝1盞太陽能殺蟲燈,誘控蠐螬成蟲及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
3.5.1 花生莖腐病。莖腐病又稱為“死秧”或“倒秧病”,會造成花生整個植株或者側枝死亡,導致花生產量降低,嚴重時甚至絕收。該病最好的防治方法是藥劑拌種,即在花生播種前用25%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或按種子量0.5%~1.0%兌水配成藥液浸種24 h后取出播種。針對沒有進行藥劑拌種的地塊,莖腐病發(fā)病初期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井岡霉素水劑1 500~2 250 mL/hm2混合噴霧,每隔 7~10 d噴 1次,連續(xù)噴 2~3 次[6]。
3.5.2 花生根腐病?;ㄉ腥靖『笾仓臧?,葉片逐漸變黃、干枯直至脫落,主根變黑并腐爛,最終導致整個植株死亡。防治上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嚴重時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灌根。
3.5.3 花生白絹病?;ㄉ捉伈∽悦缙诘浇Y莢期均可發(fā)生,以開花結莢期造成的損失最重。防治上,要種植抗病品種,并在播種前用多菌靈等殺菌劑拌種,防止種子帶菌;播種后,結合機械噴除草劑,混入廣譜殺菌劑,對土壤、肥料和病殘體中的初侵染源予以消滅,控制并減少其傳播機會。注意適時化控,保持花生植株間通風良好。發(fā)病嚴重地塊,發(fā)病初期用菌核凈、異菌脲、戊唑醇等藥劑灌根或莖部噴施。
3.5.4 花生銹病?;ㄉP病主要對葉片產生危害,后期也會危害到果柄、果殼、莖枝、葉柄?;瘜W防治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聯苯三唑醇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
3.5.5 花生葉斑病?;ㄉ~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2種。其中,褐斑病病斑通常是圓形呈褐色,病斑較大,黑斑病的病斑形狀也是圓形,但顏色呈黑褐色,病斑略小。防治上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70%硫菌靈,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噴灑,每15 d左右噴灑1次,連續(xù)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