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燕 于鵬偉
語音作為語言的基本物質(zhì)外殼,在語言表達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是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重要載體。語音的本質(zhì)屬性是社會性,負載語法功能、語義功能和語用功能,其語音形式與意義表達相契合,不同的語音特征與語音要素會呈現(xiàn)各異的交際功能。音位是具有辨義功能的最小單位。語言的語音體系分為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在翻譯實踐中,超音段音位在語言體系中的顯著性與靈活性使其具有語義區(qū)別性特征,直接影響譯者對語義的理解與判斷。因此,提高對超音段音位特征的重視程度勢在必行,以使翻譯更加精準、語義傳遞更加流暢、風格呈現(xiàn)更加恰當,充分發(fā)揮語言的交際功能。
語音具有社會性,使各語音特征及語音要素的表達功能在交際中得以實現(xiàn)。作為音位學中基本的語音單位,音位是基于語言的社會屬性按照語音的辨義功能所歸納出的,在特定語言或方言中具有明顯語義區(qū)別性特征的最小語音單位(宋燕、王紅溪,等 2019)。語音體系分為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兩者在語言交際中有機結合、相輔相成。音段音位由音素成分構成,在固定音段中呈線性組合,包含元音音位和輔音音位;超音段音位在不同音段中呈現(xiàn)非線性共時組合,在語流中極具抑揚頓挫的音律特征,且常與語義休戚與共(何善芬 1989),富有辨義功能,包括重音、語調(diào)、聲調(diào)等。超音段音位特征會令語言呈現(xiàn)不同的語氣色彩、情感表達等,因此,深入理解超音段音位特征對指導翻譯實踐大有裨益,理應引起足夠重視。
重音是一種超音段語音表達手段,是節(jié)奏和語調(diào)的基礎(李成明、楊洪娟 2013)。重音在語音學中地位舉足輕重,影響言語表達與交際。在語言表達中,重音位置不同,所傳遞出的語體風格、句義、感情色彩等大相徑庭,因此,譯者應正確把握詞句重音,隨機應變,使翻譯恰到好處。
重音作為超音段音位的表達手段之一,負載相應的情感表態(tài)功能。連貫句中,詞句重音位置不同讓語言的整體格調(diào)和言語氣氛隨之改變,常表達強調(diào)、驚異(胡壯麟 2002),營造“陰陽怪氣”或幽默效果,譯文必會隨之變化。
場景一:語氣助詞
該不會還有人不會陰陽怪氣說話吧~
好的呢~、可以呢~、是的呢~
看看這是誰呀,是不知道你是個大人物呀~
好好好~,行行行~
在日常交際中,語氣助詞使用的本意是緩和氛圍,更顯親切感。當重讀尾音語氣助詞并延長音長時,陰陽怪氣、諷刺挖苦、敷衍無趣等氣息便會充盈交際環(huán)境。另外,語氣助詞作為語言符號,其背后所指在于人們的全新認知與主觀判斷,因此,譯者在處理語氣助詞時,應充分發(fā)揮譯者的主體性,適時而變,隨機應變。
重音在語言交際中具有聚焦強調(diào)功能,對句子某個成分或者某個信息點加以強調(diào),抑或為了實現(xiàn)對比反襯效果。
場景二:重音落在be動詞上
They'wereone family.
We'werea couple.
在以上例句中,were本就表示過去時態(tài),當說話者重讀were時,則可能在強調(diào)家庭關系早已分崩離析或者夫妻關系已然鸞鳳分飛,此時非彼時。
場景三:重音落在實詞上
××:'我在這部電影里飾演了一個人。(強調(diào)“我”而非“他人”)
××:我在'這部電影里飾演了一個人。(強調(diào)“這部電影”而非“其他電影”)
××:我在這部電影里飾演了一個'人。(強調(diào)“人”而非“其他動植物”)
從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說話人通過重音對不同內(nèi)容進行聚焦,以實現(xiàn)強調(diào)重要信息的目的。在口譯過程中,譯者應時刻關注說話人詞句的重音強調(diào),適時調(diào)整翻譯技巧與語氣語調(diào),使核心信息昭彰。
語句重音在影響句意方面尤為重要,在連貫句中,常常因為重音的位置不同而造成歧義。
場景四: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漢語中,語氣助詞“吧”“嗎”等通常讀作輕聲,如果將重音落至助詞處,無形中會造成“語氣詞—實義詞”的轉化,進而影響譯者對信息傳遞的把控。在上述例句中,若將重音落至語氣助詞“嗎”字,則助詞“嗎”產(chǎn)生詞類變異,成為實義詞“媽”,所傳遞出的句意為“我在等你媽”,實則原句意旨在強調(diào)“我在等你”。
場景五:大老婆、大壯饃、大肉包子
在膠東地區(qū),“大老婆”意為old woman,若重音落在“大”這個形容詞上,則賦予了其衍生意,不禁讓人聯(lián)想:除了正妻(the main wife)以外,還有妾(concubines);大壯饃,若重音落在“饃”上,則表示的是山東的一種面食“饃”,若將重音落在“大壯”上,則詢問“是一個名叫大壯的人嗎?”;大肉包子,若重音落到“大”上,則形容包子形狀大,若重音落在“肉”上,則說明包子餡兒不是素的。
重音作為語言交際中不可或缺的表達手段,其辨義、表態(tài)、表意、凸顯等功能不言而喻。同一語句中,重音位置不同,句意自然不同,“言外之意”借此而生,譯文也會有所不同。下面討論基于重音作為超音段音位的翻譯研究。
當重音落在語氣助詞上時,就會令文字承受其誕生以來不可承受之重,即含義的全面顛覆。此時,重音放大句子真實含義,產(chǎn)生了言外之意,導致交際偏差。
例1:
A:你相親資料上身高一米'八?
B:身高是'一米吧!
在一個小品中,A看到相親資料上B的身高,心生疑惑,遂問之;而B的回答則將重音放在“一米”上,將語氣助詞“吧”輕聲化。在“身高一米八(吧)”的翻譯中,如果將重音位置放在語氣助詞上,則會出現(xiàn)“吧”向實詞“八”的語音轉換,句意就變?yōu)椤吧砀咭幻装恕?,故會譯為“You stand one meter and eighty?”,然而,實際身高只有一米,故譯為“You are a meter nothing.”
例2:
客戶:點一份米線(備注:米線不要辣~)!
店家:按照您的要求,全給您的菜。
隨著語言符號能指含義的不斷豐富、延伸,日常生活中使用流行諧音網(wǎng)絡用語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往往造成語義理解上的偏差,甚至產(chǎn)生歧義。上述例子中,賣家試圖以網(wǎng)絡語言解釋外賣備注,誤以為“辣”是語氣詞“啦”,將“不要辣”誤以為“不要啦”,此時會產(chǎn)生歧義翻譯“I don’t want to eat rice-flour noodles”。其實,客戶的“辣”是一個實義詞“辣椒”,客戶傳達的實際信息為“米線不放辣椒”,故譯為“I’d like to order a bowl of rice-flour noodles without chilli”。
通常,英語單詞有固定的重音位置,不可隨意變更。在復合詞中,重音位置改變現(xiàn)象十分常見,成為語義關系轉變的關鍵因素。
例1:
He punched her in the face at least once giving her a black'eye.
他朝她臉上打了至少一拳,把她的眼睛都打青了。
Department will take a'blackeye on this accident.
警局會因此事件而名譽受損。
例2:
There is a yellow'dog.
有一條黃狗。
This is a'yellowdog contract.
這有一份以受雇工人不加入工會為條件的雇傭契約。
以上例句中,當重音落在形容詞或者名詞上,所表達的含義截然不同。當重音落在名詞上,說明形容詞修飾名詞本身,傳遞的信息是名詞本身的含義,直譯即可;當重音落在形容詞上,復合詞的意義會大相徑庭。
在連貫話語中,往往以重音為主,輕音為輔,輕重音交替出現(xiàn),相輔相成。語句重音在節(jié)奏方面和表意方面發(fā)揮不容小覷的核心凸顯作用(周玉忠1998)。核心重音的位置不同,語句中的斷句點便不同,形成的節(jié)奏意群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因此所傳遞的信息也不盡相同。
例1:湯里我放鹽了啊。
譯文1:Ihave addedsome salt into the soup.(湯里我'放鹽了啊。)
譯文 2:Could Iadd some salt into the soup?(湯里'我放鹽了啊。)
重音的位置與說話人的意愿密切相關。在以上例句中,當重音落在“放鹽”動詞上,強調(diào)該動作已完成,故呈現(xiàn)為譯文1;然而,當重音落在“我”這個施動者上,表明此時“我”正在表達一種意愿,征求意見是否可以放鹽。
例2:你作好準備講解就行。
譯文 1:You’re supposed to'make full preparation forbeing the commentator.(你作好'準備講解就行。)
譯文 2:You are required to'interpret it with full preparations.(你作好準備'講解就行。)
核心重音作為一種重要的調(diào)節(jié)手段,其位置支配語句中的核心信息的變化。在此例句中,當核心重音落在“準備”上,意為要作好講解的準備,重點在準備上,故呈現(xiàn)譯文1;當核心重音落在“講解”上,意為只需要講解就可以,重點轉移至講解,故呈現(xiàn)譯文2。
例3:這份報告,我寫不好。
譯文 1:I’m not competent enough to write this report.(這份報告,'我寫不好。)
譯文 2:I turn out not to be the right person to write this report.(這份報告,我'寫不好。)
在上述例子中,若重音落在“我”上,意思是“我沒有把握或沒有足夠能力寫好這份報告”,故呈現(xiàn)譯文1;若重音落在“寫”上,則表示“不贊成我自己寫(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故呈現(xiàn)譯文2。
例4:你說不過他也得說。
譯文1:You should say it,and so does he.(你'說,不過他也得說。)
譯文2:Although you cannot out speak him,you have to speak.(你說不過'他,也得說。)
上述例子中,若重音落在“說”上,強調(diào)說,意為“你和他都要說”,故呈現(xiàn)譯文1;若將“他”視為“說”的賓語且重音落在“他”上,則句意轉變?yōu)椤凹词鼓阏f不過他,那你也得說”,故呈現(xiàn)譯文2。
通過分析重音作為超音段音位對翻譯的影響,可以發(fā)現(xiàn)重音在翻譯實踐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覷也不容忽視。在今后翻譯教學中,加強學生對重音等超音段音位的認識與學習十分必要,其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說話人的意愿及需要強調(diào)的重點信息決定重音的位置,重音的表意功能會改變連貫句的節(jié)奏;重音表態(tài)作用可以表達說話人的語氣、態(tài)度、情感等。重音有助于學生捕捉原語含義,準確無誤傳達原語內(nèi)容,若重音不當,可能會破壞句子節(jié)奏與結構,影響語義的正確傳遞?;诖?,無論在口譯還是筆譯中,應避免因忽視重音的辨義、表意功能而造成的誤譯、死譯現(xiàn)象。
超音段音位對于保證語流的連貫性和流暢性至關重要。加強對超音段音位的講解,強化學生對連讀、失爆、聯(lián)誦、重讀、節(jié)奏等語音規(guī)則的學習,能提升口語水平、發(fā)音精準性和清晰度,從而在口譯過程中以清晰的發(fā)音、抑揚頓挫的語流正確傳遞原語信息,提升交際能力。
重音作為超音段音位在語言交際中可以使語言更靈活,引發(fā)譯文的“千姿百態(tài)”。因此,在英譯過程中,在掌握翻譯理論技巧的同時,要重視對重音辨義作用和表態(tài)作用的理解與把握,切不可忽視重音換位對原語語義、節(jié)奏、主體、情感的影響,否則,稍有不當便會造成譯文歧義、句意混淆、彼此剝離、誤譯漏譯等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