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麗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目標都有了一定的改變,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交際、閱讀、思維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敖Y伴式”學習模式并不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在傳統(tǒng)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演變,以滿足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對“結伴式”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展開細致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結伴式”學習模式屬于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在英語課堂學習過程中,善于利用身邊的同學、教師等合作伙伴,開展豐富有趣的互動活動。對小學英語課堂而言,“結伴式”學習模式的好處在于:
第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結伴式”學習包含生生結伴和師生結伴兩種合作形式,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依然以學生之間的合作為主。與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相比,“結伴式”學習模式打破了固有的教師主導的課堂格局,將一些課堂預習、口語交際、作業(yè)互動等內容讓學生結伴完成。由于每一項學習任務都要求各小組學生通力合作,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張嘉軒 2021)。
第二,鍛煉學生的主觀思維意識。在“結伴式”學習模式中,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自主思考問題,還要向其他同學提問,討論不同的觀點。這個過程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思維意識,激勵他們主動思考、分析、解決各種問題。
第三,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包含大量的日??谡Z練習內容,“結伴式”學習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更多互動交流的平臺,使他們可以和身邊的同學或者教師展開自由交流。通過這種合作學習,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都會得到明顯提升。
第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結伴式”學習模式要求班級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不同形式的結伴方式。如此一來,在優(yōu)秀學生的帶領下,班級中的其他學生會帶著極大的熱情學習英語。一些高難度的英語學習任務會在“結伴式”學習中得以解決。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可以結伴學習的機會,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開展結伴學習,因此,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的特點及難易程度,挑選合適的結伴時機,以提高互動效果(羅凡2021)。
在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采用師生結伴的學習模式,即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通過簡單的互動交流,鍛煉學生的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2 I’m Liu Tao主要是英語起步階段的簡單知識點,包含“Good morning!Are you Liu Tao?No,I’m not.I’m Li Ming.”等簡單的日常對話。在這堂課中,為了幫助學生鞏固以上對話內容,教師在課堂上采取隨機提問的結伴學習方式,如讓某一個學生站起來,與其發(fā)生和課本中類似的對話。教師提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取得了較好的課堂互動效果。
針對有難度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鼓勵各小組之間開展結伴學習。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2 A new student中Story time板塊出現(xiàn)了教師和兩個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且語句相對復雜。教師安排各小組展開角色扮演的結伴學習活動:三個人為一個小組,每一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負責表演角色人物的對話內容。通過結伴互動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信心,如果出現(xiàn)讀音不標準或者語調不準確的情況,其他同組學生會積極指出,實現(xiàn)共同進步。
在常規(guī)的結伴學習過程中,教師往往喜歡采用“就近”原則,利用學生周邊的合作伙伴進行互動。這種結伴方式雖然方便快捷,但是時間長了容易讓學生萌生厭倦心理。在一些合適的口語表達練習中,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變換結伴對象,使其通過與不同的學生溝通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劉強生 2021)。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3 My day的教學中,本堂課的口語對話內容與學生一天的日常行為相關。學生對自己周邊同學的言行舉止比較了解,在實際互動中會因缺乏新鮮感而降低口語交流的積極性。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讓學生先坐在座位上,組織自己一天的日常活動內容并記錄下來。這樣,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有一份自己的個人行程安排表。然后,教師鼓勵學生走出自己的座位,尋找自己想要了解的對象,并展開對話交流。有的學生給出這樣的對話:“I got up at 6:30 in the morning.After breakfast,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parents.We rowed,walked and flew kites in the park.It was a beautiful day.What about you?”另一個學生聽了他的描述后,介紹了自己周末的行程:“I got up at seven o’clock on the weekend,and then my father drove me to basketball class.We had pizza for lunch.”除了以上結伴互動交流外,他們還可以在結束對話后尋找新的談話對象,互相交換自己的行程內容。通過這種自由結伴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有趣信息,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對話過程。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要積極促進其跨文化意識的形成。尤其是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課本上的有限閱讀資源,很難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結伴閱讀的學習方式,拓展他們的學習平臺(劉寧2021)。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8 At Christmas融入了一些跨文化領域的閱讀資源,由于課本篇幅有限,并不會過多涉及有關Christmas的信息。為了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幫助他們接觸更多的異國文化,探究其他國家的人文歷史,教師以Christmas為關鍵詞搜索線上共享資源庫。為了吸引學生了解Christmas的相關內容,教師推薦他們閱讀英文繪本。學生通過一個簡短、有趣的故事,探究與Christmas有關的節(jié)日習俗。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還從線上整理我國春節(jié)和西方圣誕節(jié)在飲食、風俗、時間等方面的內容。關于我國春節(jié)的內容如下:“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people will give red envelopes to children.They also set off firecrackers and past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together.”。關于西方圣誕節(jié)的內容如下:“People will 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pile up Christmas gifts under the tree,sing and dance around the Christmas tree and unpack gifts during the festival.Westerners will make a Christmas card and send it to each other to wish each other a merry Christmas.”。教師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分析,提高了學生的節(jié)日文化認知能力,增強了他們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幫助其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思維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英語教學中重點關注的一項內容。要求教師通過一些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這就要教師轉變淺表的教學模式,開展深度學習互動活動。進入小學高年級后,課本上出現(xiàn)了很多長篇的閱讀文章,導致學生難以把握文章的主體和中心思想。為了實現(xiàn)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教師可以采用合作結伴繪圖的方式展開教學(吳海民2021)。
思維導圖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意識,利用一目了然的圖表幫助他們快速掌握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在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讓學生結伴繪制思維導圖,使其通過整理、歸納思維導圖,逐漸理清文章的脈絡。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Unit 3 A healthy diet的Story time板塊出現(xiàn)了一個小故事,故事內容信息量大。教師要求學生同桌結伴合作繪制思維導圖,讓其選擇一種比較熟悉的思維導圖模式,以故事中的主人公Mike為中心詞,從他喜歡的東西sugar、cake、ice cream,不喜歡的東西drinking water,以及早餐食物 bread and milk、午餐和晚餐a lot of rice、fish and meat等出發(fā)合作繪制思維導圖,從而使其梳理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加深對這些內容的記憶。同時,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意識得以開啟。
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難點。隨著年級的不斷遞增,學生面臨的英語閱讀文本難度也在發(fā)生變化。文本的抽象性、復雜性有了一定的提升,更考驗學生對英語文本的整體分析和理解能力。基于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能力和經(jīng)驗不足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發(fā)揮“結伴式”閱讀學習的優(yōu)勢,引導他們化解難點。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單元課后True or false板塊和Read and write板塊中的內容組織“前置性教學活動”。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小組根據(jù)各成員的英語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分工——有的負責查閱生詞和詞組,有的負責翻譯句子,有的負責記錄等。準備完畢后,進入各小組自己的閱讀分析時間,以True or false板塊中的問題“Two men showed the king some magical clothes.”為例,小組在確定自己要解決的題目后,以此為目標展開地毯式閱讀分析活動。第一步,確定與這個問題有關的內容出現(xiàn)在文章的哪一部分;第二步,學生開始分工,分別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難題,順利完成這一部分的閱讀任務;第三步,根據(jù)整體閱讀信息討論、交流“Two men showed the king some magical clothes.”這句話。在明確分工的結伴學習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和質量都能得到明顯提升,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在結伴者的幫助下順利完成閱讀任務。
綜上所述,結伴式學習模式主張“合作互助”學習方式,脫離了傳統(tǒng)的獨立學習模式,讓更多英語學習活動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線上線下合作的方式展開,營造了課堂的互動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交流積極性,也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