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塬
網(wǎng)劇《長安十二時辰》中那位穿戴盔甲的軍官崔器,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了與角色契合,溫陳華專門為崔器制作了一身黑漆順水魚鱗甲,與普通軍士穿的札甲區(qū)分開。
溫陳華平頭、皮膚黝黑、身量中等,不開口時緊皺眉頭,像個臨陣士兵,和崔器頗為神似。他在鑄甲圈內(nèi)有個名號——“中國唐宋甲胄復原第一人”。甲胄實際是指兩件東西:甲指鎧甲,胄指頭盔。目前,全國能高度還原、制作古代甲胄的人少之又少,溫陳華是其中之一。因為技藝高超,業(yè)內(nèi)有人稱他為“溫神”。
2016年,網(wǎng)劇《長安十二時辰》的造型指導宋韜找到溫陳華,想定制一組全金屬材質(zhì)的實戰(zhàn)甲胄。以往影視劇中的甲胄大多為非金屬材質(zhì),成本低廉,與真正的鎧甲相去甚遠,宋韜希望還原真正的唐代鎧甲,呈現(xiàn)當時特有的形制與屬性。“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更是一次絕佳的機遇?!睖仃惾A說。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發(fā)生在盛唐,處于我國古代鎧甲制作工藝的鼎盛時期?!短屏洹分杏涊d的“唐十三鎧”或明或暗、或繁或簡,處處不同、件件講究。困難的是,沒有現(xiàn)成的文物可參考,溫陳華最后跑到山西平遙鎮(zhèn)國寺?!八吕镉袃蓚€護法天王,穿的就是典型的唐式鎧甲,我們進行了復刻,之后劇組又按敦煌壁畫的彩繪紋飾,對它進行了裝飾。”
“減重”是橫在溫陳華眼前的另一道坎。史料記載的甲胄重量有70斤左右,溫陳華起初真的做成70斤重,但演員們受不了,因此甲片材質(zhì)要重新選擇。后來軍官鎧甲的甲片采用了薄鋼板。溫陳華和團隊耗時1年多,為劇組一共制作了40多套唐代甲胄,作為劇中旅賁軍、龍武軍的軍官服裝。每制作完一套,他和團隊都會人工試穿,并進行格斗測試。“這既保證人體與甲胄的完美契合,還能保證它的實戰(zhàn)功能?!睖仃惾A認為防護功能是甲胄的靈魂,刀槍不入的實戰(zhàn)感是對歷史的尊重。
1974年出生的溫陳華,一說起鎧甲就滔滔不絕,平時嚴肅的臉笑起來,像個淘氣的男孩子。
他坦言,傳統(tǒng)鎧甲制作屬于小眾文化,愛好者主要是年輕人,但他們的忠誠度很高。其中一些熱愛國風、國潮的“Z世代”群體,對冷門愛好的接受度非常高,不少人身體力行,將“煉鎧”作為自己的職業(yè)。
或許是因為在四川內(nèi)燃機廠家屬院長大,溫陳華從小就有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夢。和許多男孩子一樣,他愛看《三國演義》《水滸傳》《岳飛傳》的連環(huán)畫;上課時間開小差,給教科書上的人物頂盔冠甲;回到家把撲克牌、紙板打孔穿線,做成簡易甲胄,和小伙伴玩得不亦樂乎……中專畢業(yè)后,溫陳華在內(nèi)燃機廠當了一名鍋爐安裝工,學習打鐵、鈑金等技術(shù)。這可以說為他日后制作鎧甲打下了基礎(chǔ)。
“凡是跟金屬加工有關(guān)的技術(shù),我都會留意?!睖仃惾A說,“我也喜歡收集整理歷史資料,覺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睉{著一腔熱愛,他走遍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寺廟。每到一處,看到有甲胄造型的雕像就拍照留存,不能拍照的就將雕像上的鎧甲一筆一畫地臨摹下來。日積月累,溫陳華對相關(guān)史實、史籍文獻如數(shù)家珍。
到了2008年,他覺得各方面準備得差不多了,“真的是按捺不住,特別想試一試,復原一套接近真實歷史的鎧甲”。當時的他在重慶開著一家電腦店,于是一邊做生意一邊制作鎧甲。一次,他正埋頭在店里擺弄材料,一位“顧客”上門,他頭也不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連那人順走了桌子上的手提包都毫無察覺。
“那幾年的業(yè)余時間,我全部投入鎧甲制作中了?!睖仃惾A回憶起當時的艱難,“做鎧甲是很燒錢的,一張鋼板剪完后,做壞了就是廢鐵。”鱗形的甲片至關(guān)重要,從選材、剪裁再到錘揲、鍛造、冷鍛、熱鍛,溫陳華前后經(jīng)歷過兩三百次失敗,一共剪了3000多片甲片,手經(jīng)常磨出水泡。
家人不理解,覺得溫陳華瘋魔了,說他玩物喪志。溫陳華卻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這樣堅持到2010年,一件獸面吞頭亮銀魚鱗鎧終于在他手上“復活”了。
溫陳華制作的魚鱗鎧一問世,瞬間刺激了“甲圈”愛好者的神經(jīng),成為小圈子里的大新聞,有人隨即豪擲8萬元,將它收入囊中。這次成功的嘗試,讓他家里人的態(tài)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zhuǎn)彎。而溫陳華也收獲了實現(xiàn)夢想的成就感以及被肯定后的自信心。
與所有傳統(tǒng)手工藝一樣,制甲也講究慢工出細活:設(shè)計打樣、量體裁衣、皮革裁剪縫制、甲片切割鍛造……不僅要歷經(jīng)多道工序,還涉及繪畫、雕刻、漆器等多種技能。一套純手工復原的甲胄,因為工期漫長、工藝繁雜,成本也相當高。
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溫陳華開始探索鎧甲量產(chǎn)之路。用商業(yè)化手段推廣鎧甲文化,是他認為正確的方向?!巴ㄟ^量產(chǎn)把成本降下來,讓更多人接觸到鎧甲文化,是對它最有力的推廣。參與的人越多,它就越難失傳?!蓖瑫r,他也積極在抖音、微博上解密鎧甲工藝,吸引更多普通人“入圈”。溫陳華也希望能在更多方面有進一步突破,比如,為甲胄找到新的使用場景,嘗試與現(xiàn)代服飾、各種護具相結(jié)合,努力挖掘更多類型的受眾,讓鎧甲文化進入大眾視野。
在古代,鎧甲制作工藝和一國之國運、國力息息相關(guān),更和沙場上每一個保家衛(wèi)國的“小人物”休戚與共。在溫陳華看來,雖然鎧甲在今天的功能變了,不再是戰(zhàn)爭中防御的工具,但仍然象征著英雄精神。“今天的我們,依然需要用它來表達立場、抒發(fā)情緒,甚至可以把它當成一種精神寄托?!?/p>
“煉鎧”十幾年,溫陳華的內(nèi)心變得自信而強大,他希望把這份精神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讓甲胄文化跟隨時代脈搏,承載更多意義。
(唐華中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22年第4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