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曉聲說過,“人擁有寧靜的時光,這本身便是幸福,而寧靜的時光因閱讀會顯得尤其美好?!蓖ㄟ^堅持不輟的閱讀,我們可以尋覓到溫暖的陽光地帶,采擷到五彩繽紛的花朵,領(lǐng)略到生命的高潔與偉岸。少年正是讀書時,讓我們用書籍裝點自己的青春年華。
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
◎畢淑敏
童話,并不只是給兒童讀的。
我在成年之后,還常常讀童話。每當(dāng)煩心的時候,從書架上隨手扯出的書,必是童話。比如安徒生《海的女兒》,我就讀過多遍,它也被翻譯成“人魚公主”。比較起來,我更喜歡“人魚公主”這個名字。海的女兒,好像太闊大太神圣了些。人魚呢,就顯得神秘而靈動,還有一點點怪異。
大約8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人魚公主的故事,讀完后淚流滿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覺得那么可愛和美麗的公主,居然變成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極了。從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臉盆里的水泡時就有些發(fā)呆,心中疑惑地想,這個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魚公主變成的呢?看到風(fēng)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傷感。
大約18歲的時候,又一次比較認(rèn)真地讀了人魚公主。也許是情竇初開,這一次很容易地讀出了愛情。原來,這是一篇講愛情的童話??!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慘烈的痛苦,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樣的甲板上跳舞,她寧肯自己死,也不要讓自己所愛的人死。這是一種多么無私和高尚的不求回報的愛?。?/p>
到了28歲的時候,我已經(jīng)做了媽媽。這時來讀人魚公主,竟深深地關(guān)切起人魚公主的家人來了。她的母親在生了6個女兒之后去世了,我猜想這個女人臨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兒,不論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給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別是最小的女兒。
到了38歲的時候,因為我也開始寫小說,再讀人魚公主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探討起安徒生的寫作技巧來了。我有點納悶,安徒生在寫作前,有沒有一個詳盡的提綱呢?我的結(jié)論是——大概沒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種隨心所欲,信馬由韁。當(dāng)然了,大輪廓走向他是有的,這個纏綿悱惻、一波三折、既有血淚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腦里醞釀許久了。但是,連讀了幾遍之后,感到結(jié)尾處好像有點畫蛇添足。
現(xiàn)在,我48歲了。又讀了幾遍人魚公主。這一次,我心平氣和,仿佛天眼洞開,有了一番新的感悟。這是一篇寫靈魂的故事。無論海底的世界怎樣瑰麗豐饒,因為沒有靈魂,所以人魚公主毅然離開了自己的親人。人魚公主是頑強(qiáng)和堅定的,她選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絕不回頭,終于,她得到了自己鑄就一個靈魂的機(jī)會。在一個接一個嚴(yán)峻的考驗之后,在肉體和精神的磨礪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尋找不朽靈魂的漫漫旅途。
這個悲壯而凄美的尋找靈魂的故事,是如此動人心弦,常讀常新。于是想,當(dāng)我58歲……68歲……108歲(但愿能夠)的時候,不知又讀出了怎樣的深長?
(選自《畢淑敏散文讀本:青少卷》,有刪改)
◆思考
1.作者一生常讀人魚公主,感受常新。請簡要概括作者8歲、28歲讀人魚公主時的感悟。
8歲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歲時理解了這是一篇寫愛情的童話;28歲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歲時熱衷探討寫作技巧。
2.48歲時,作者讀出人魚公主“是一篇寫靈魂的故事”。你認(rèn)為這里的“靈魂”指什么?請結(jié)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詞句進(jìn)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突出的寫作特點是巧用年齡組織材料。你覺得這種方法巧在哪里?請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兩方面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籍是空氣
◎尤 今
書對我而言,猶如空氣。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我,時時刻刻都需要它。
自童年開始,我便明白,肚子餓了,找食物吃;眼睛餓了,找書看。我的雙眸,時時都處在饑餓的狀態(tài)中,只要一書在手,我便如蟻附膻,既有“蠶吞桑葉”的快樂,亦有“蜂兒采蜜”的滿足。
略識之無,我便發(fā)現(xiàn),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著一縷一縷的書香。視線所及之處,有書;視線不及之處,亦有書。高高低低地疊著、密密麻麻地堆著;疏疏地散放著、齊齊地排列著。書和屋子,你儂我儂地化成了一個圓滿的整體。在那如饑似渴地從書籍汲取營養(yǎng)的童稚時代,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是捉襟見肘的,書卻為我營造了一個金光燦爛的世界。
父親總是買書,不是一冊冊地買,而是一摞摞地買,當(dāng)他把書提進(jìn)門時,忙家務(wù)的母親總是很快地把濕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書當(dāng)成瑰寶一樣,小心翼翼地捧過來,歡天喜地地拆看。
萬籟俱寂時,母親在熒熒燈火下執(zhí)卷而讀的樣子,真是美麗。微鬈的睫毛靜靜地在眸子下方印著扇形的影子,臉上浮著一抹蜻蜓點水式的、若有若無的笑意。
她低頭看書,我仰頭看她。她快樂地沉浸在文字那個神秘莫測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個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闖了進(jìn)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進(jìn)入狀況,便癡癡地迷上了。書,自此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成家之后,整間屋子氤氤氳氳的都是書香。我站著讀,坐著讀,躺著也讀。我讀書的時候,孩子也人手一冊地讀。一家大小靜靜地、齊齊地讀書的那種感覺,美好到了極致,幸福到了極點。
站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時代的一件往事。那時,零用錢有限,想買書,只能將錢一點一點地儲存起來,存夠了,才得以一償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賽珍珠的譯著《大地》,翻來覆去地看,愛不釋手,可是,沒有錢買。一連兩三周,上書局時,總先去看看那部小說還在不在,如果還在,便抽出來,用手輕輕摩挲一番,才戀戀不舍地放回去。后來,學(xué)??荚?,忙著溫習(xí)功課,沒上書店??纪暝嚭?,錢也儲夠了,便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趕往書店??墒牵遣砍寄合氲臅鴽]了。我覺得心里有一種說不清的疼痛,在書架旁晃來晃去,像個無主孤魂。
閱讀,是一種多功能的活動,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浸潤活動。許多散文和小說,都不著痕跡地蘊藏著雋永可貴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它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地流入讀者的內(nèi)心深處,那種影響力,是巨大而深遠(yuǎn)的。臺灣漫畫家蔡志忠說過:“要成為出色的漫畫家,非得喜歡讀書不可。畫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畫,出自無窮的想象。不讀書,就表示沒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畫出精彩的漫畫?”
實際上,閱讀所能帶來的腦力沖擊,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將水面上的一個小漣漪化為滔天巨浪,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
閱讀帶來的大快樂,是任何其他的活動都難以相比的。當(dāng)它讓你哭時,那種感動,能夠進(jìn)入心坎很深的地方;當(dāng)它讓你笑時,那種快樂,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塊糖。它時而像鐵鍬,在你心葉上挖出一個個痛楚的窟窿;時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卻又拍案叫絕。有時,它像雷像電,狠狠地劈下來,將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時,它又像云像霧,讓你騰云駕霧、渾然忘卻世間的一切煩惱。
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書為種子,在孩子的心田種下一株快樂的樹。這樹,永不枯萎。
(選自《沒有選擇的選擇》,有刪改)
◆思考
1.作者認(rèn)為讀書有哪些益處?(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出發(fā),賞析標(biāo)題的表達(dá)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第三段,簡要概括“書卻為我營造了一個金光燦爛的世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從“文學(xué)作品對人的熏陶”的角度,談?wù)勥x文給你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
1.傷感于美人魚變成泡沫;讀出媽媽對孩子的愛2.這里的“靈魂”指一種精神。為了尋找靈魂,人魚公主拋棄了海底“瑰麗豐饒”的物質(zhì)生活,毅然離開了自己的親人。其間盡管旅途漫漫,肉體和精神經(jīng)受了“磨礪”和“煎熬”,但人魚公主頑強(qiáng)、堅定,永不放棄。這正是一種偉大精神的體現(xiàn)。3.示例:結(jié)構(gòu)上,作者以年齡組織材料,獨具匠心,使文章層次分明。內(nèi)容上: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生活角色的轉(zhuǎn)換,作者對生活有了“常新”的感悟。作者巧借這種形式,將自己讀書和讀人生的感悟結(jié)合在一起,使內(nèi)容與形式達(dá)到了完美統(tǒng)一。
《書籍是空氣》
1.(1)閱讀,是一種多功能的活動,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浸潤活動。(2)閱讀所能帶來的腦力沖擊,大得超乎想象。(3)閱讀帶來的大快樂,是任何其他的活動都難以相比的。2.標(biāo)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書籍在“我”生活中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突出了書籍對“我”的重要性。3.因為在那個物質(zhì)生活匱乏的年代,書籍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書籍中,“我”汲取了營養(yǎng),豐富了精神生活,獲得了巨大的精神享受,所以說書“為我營造了一個金光燦爛的世界”。4.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