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
寫文章,我覺得可以從思想和技術(shù)兩方面來談。關(guān)于思想,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環(huán)境,受不同的教育,生長在不同的家庭,所以,自然而然思想就不同了。至于技術(shù),其實就是每個作家不同的作風(fēng),譬如,文章有趣味,是老舍先生的作風(fēng),也就是他的技術(shù);文章有力量,是郭沫若先生的作風(fēng),也就是他的寫作技術(shù)。
有人說,寫文章完全靠個人的靈感,我覺得倒不一定如此,我常常覺得靈感是捉摸不定的,或者,大家所稱的靈感就是一個最初的寫作動機。我記得我寫《分》那篇文章的動機是在醫(yī)院生產(chǎn)的時候,醫(yī)生對我說,許多孩子出生在醫(yī)院的時候,都穿一樣的白衣服,戴一樣的白帽子,但是離開了醫(yī)院以后,就完全不同了;有錢的,就穿的花花綠綠,沒有錢的,就連破補丁的衣服都沒有穿。由于這一句話,產(chǎn)生了我最初的動機,于是,我把《分》里的兩個主角寫成那樣了。
再說,我寫《照片》的那篇文章,最初的動機很小,僅僅是看到一張照片以后,有了一點很小的感觸。所以,靈感簡直像一陣風(fēng)一樣,有時只有一點,有時很多。這些動機,有時候存在心里很久,甚至無法寫出來,但偶然一觸動,比如,因為某一個人的幾句話、幾個小動作引起了這個動機,于是,自然地融化到你的作品里去了。
在技術(shù)一方面說來,不外乎平時多讀別人的文章,多聽別人的說話,因為文字的美與聲韻的美是有密切的關(guān)系的。我常常覺得,許多詩詞的聲韻非常美,所以我常常主張青年的朋友,不妨多讀一些詩和詞。就是自己寫出來,也應(yīng)該多念幾遍。好比你寫了四句,就拿起來念一念,每句最后一個字是否平聲,如果都是平聲,那就不好聽。所以要使文章寫得聲韻很美,應(yīng)該多同別人談話和多聽別人談話。有些富于情感的人,談話很激動;比較理智的人,談話就清楚,有條理;至于細心的人,談話就很細膩了。所以,當(dāng)我們寫到各種各樣的語句時,所聽到的,自然就會流露出來。我們看《紅樓夢》寫得好,寫得動人,就是里面每一個人的說話,有每一個人的不同的地方。
[節(jié)選自《國訊》1944年第357期(新17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