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澤
(貴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對交通量的要求日益嚴格,橋梁承受的荷載越來越重,橋梁的跨徑越來越大,寬度也越來越寬。傳統的拱橋在運營過程中以主拱圈受壓為主,這將導致拱腳處會具有較大的水平推力,只有在基礎條件較好時才能采用,限制了拱橋的發(fā)展[1]。而梁橋在運營期間主要承受的是彎矩,不會產生水平推力。于是人們就想將梁與拱兩種不同的結構體系結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梁受彎,拱受壓的特性,極大的程度的減小拱腳處的水平推力,系桿拱橋便應運而生。這種全新的結構充分地發(fā)揮梁與拱的優(yōu)點,還彌補了梁與拱各自受力的缺陷,提高了整體的受力性能,而且極大地提高了橋梁的跨越能力[2~3]。有研究表明,對于大跨徑系桿拱橋,只有設置橫撐才能大大地提高橋梁結構的橫向穩(wěn)定性,確保橋梁安全[4]。所以,對橫撐的選取以及其在系桿拱橋上的布置形式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5-7]。筆者以某系桿拱橋為研究背景,使用有限元軟件Midas/Civil2019 分析橫撐對三拱肋下承式系桿拱橋穩(wěn)定性的影響。
橋梁為160 m 全鋼系桿拱橋,橋寬40 m,橋面布置為6 m(人行道含吊索)+12 m(車行道)+4 m(中央分隔帶)+12 m(車行道)+6 m(人行道含吊索),設計荷載為汽車荷載城-A,人群荷載按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CJJ 11-2011)取值。
拱圈結構采用箱形截面,拱軸線為懸鏈線,拱軸線系數m=1.0,矢高f = 30,矢跨比f/ l =15.2。共設置有3 道拱肋,拱肋為焊接矩形斷面,一般拱肋斷面鋼板厚度為30 mm,拱腳處拱肋斷面鋼板厚度為60 mm。
主梁采用扁平焊接鋼箱梁,共設置18 道縱腹板。設置橫坡,梁高為從兩側到中部1.7 m~1.88 m 的漸變段,頂板厚16 mm,底板厚14 mm。
全橋吊桿橫向間距按15.1 m 設置,縱向按5 m 設置,共設置3 × 29=87 根吊桿。吊桿上端錨固于拱肋下緣吊耳處,下端錨固于梁底。吊索型號為15-31 的高強鋼絞線,采用GJ 鋼絞線整束擠壓吊桿體系錨具。
采用有限元軟件Midas/civil2019 建立橋梁結構模型,把全橋離散成拱肋、吊桿、系梁、橫撐、端橫梁、虛擬橫梁等構件,采用梁格法進行模型的建立。模型分為384 個節(jié)點,975 個單元,根據不同構件的受力特點,吊桿選擇桁架單元模擬,共29×3=87 個單元,其余拱肋、系梁、橫梁等均采用梁單元模擬。具體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全橋有限元模型
為分析不同橫撐形式對橋梁結構的影響,原橋梁采用I 字型橫撐,考慮了其余三種橫撐設置情況進行對比,分別為:不設橫撐、設K 字型橫撐、設米字型橫撐,在原設計橫撐的位置上進行布置,充分確保變量的一致性。所有橫撐形式均采用原I 字型橫撐截面組合。
圖2 橫撐截面
建立不設橫撐、I 字撐、K 字撐、米字型橫撐幾種橫撐形式布置的有限元模型,對其采取屈曲穩(wěn)定性分析,并計算其屈曲穩(wěn)定安全系數。不同橫撐形式下屈曲模態(tài)及穩(wěn)定系數如下表。
由表1 可知:無橫撐時拱橋的失穩(wěn)模態(tài)為中拱肋單波面外對稱失穩(wěn),屈曲穩(wěn)定系數為5.423;I 字撐、K 字撐和米字撐時拱橋的失穩(wěn)模態(tài)為雙波面反對稱失穩(wěn),屈曲穩(wěn)定系數分別為17.795,37.530,37.580;可見橫撐對拱橋屈曲穩(wěn)定性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采用K 字撐和米字撐時,橋梁屈曲穩(wěn)定系數得到顯著地提高。4 種橫撐形式對系桿拱橋屈曲穩(wěn)定性貢獻程度由高到低分別為米字撐、K 字撐、I 字撐、無橫撐。但米字撐和K 字撐兩種橫撐形式對拱橋整體屈曲穩(wěn)定性貢獻程度差距并不大,故在實際工程中出于經濟、安全等方面考慮,宜多采用K 字形橫撐。
表1 不同橫撐形式下屈曲模態(tài)及穩(wěn)定系數
采用等截面形式,即確保橫撐剛度不變,采用原設計I 字形橫撐在全橋范圍內分為9 個工況采取等間距的形式合理布置橫撐。不同橫撐間距下橋梁的安全穩(wěn)定系數見表2。
表2 不同橫撐間距下橋梁的屈曲穩(wěn)定系數
從表2 中可以看出橋梁在采取等間距布置橫撐時,隨著橫撐間距的減小,橋梁的屈曲穩(wěn)定系數增大,但屈曲穩(wěn)定系數增大的同時其所用橫撐數量也會隨之增加,與其對應的會造成經濟效益的減少。因為隨著橋梁橫撐間距的縮小橋梁屈曲穩(wěn)定系數的增幅會小于橫撐數量的增長。故從橋梁安全和經濟方面考慮橫撐間距也不是越密越好,選取時宜取中間值進行布置。
由于橫撐主要作用的是軸向力,彎矩和剪力較小。故選擇替換不同的橫撐軸向剛度來對橋梁結構穩(wěn)定性的影響進行研究[8]。原橋橫撐布置位置不變,以I 字形橫撐為基礎,原設計橫撐的軸向剛度為1,調整后的橫撐與原橫撐剛度的比值為橫撐相對剛度,分別調整為原剛度的1.5 倍、2 倍、2.5 倍、3 倍、3.5 倍進行穩(wěn)定性分析。橫撐剛度與拱橋的屈曲穩(wěn)定系數的關系見表3 和圖3。
表3 橫撐剛度與拱橋的屈曲穩(wěn)定系數的關系
圖3 橫撐剛度與拱橋的屈曲穩(wěn)定系數的關系
由圖3 可知:隨著橫撐剛度的增大,橋梁屈曲穩(wěn)定系數增大,并將靠近一個臨界值。說明穩(wěn)定系數的增長速度會隨著剛度的增大速度的增加而隨之減小,即并不是一味地提高橫撐的剛度來提高橋梁的穩(wěn)定性,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剛度,來保證橋梁穩(wěn)定系數高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
(1)橫撐形式對系桿拱橋屈曲穩(wěn)定性貢獻程度由高到低分別為米字撐、K 字撐、I 字撐、無橫撐。其中,米字撐和K 字撐兩種橫撐形式對拱橋整體屈曲穩(wěn)定性貢獻程度差距并不大,故在實際工程中出于經濟、安全等方面考慮,宜多采用K 字形橫撐。
(2)隨著橋梁橫撐間距的縮小橋梁屈曲穩(wěn)定系數的增幅會小于橫撐數量的增長。故從橋梁安全和經濟方面考慮橫撐間距也不是越密越好,選取時宜取中間值進行布置。
(3)隨著橫撐剛度的增大,全橋穩(wěn)定系數增大,并趨于一個臨界值。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剛度,來保證橋梁穩(wěn)定系數高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