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力賓,董靈江,黃金道,徐建軍,徐建國,辛亮,吳韶輝*
(1.臺州市農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臺州 318020;2.臺州市黃巖平田峰嶺楊梅專業(yè)合作社,浙江 臺州 318020;3.黃巖區(qū)果樹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臺州 318020;4.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臺州 318020;5.浙江農藝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1)
浙江是楊梅的原產地,面積、產量、品種及生產技術均在全國領先。2019年浙江省楊梅種植面積達到8.88萬hm2,產量為61.48萬t,產值達46.38億元[1]。主栽品種以東魁楊梅最多,占楊梅面積的51.9%,荸薺種楊梅占26.2%,其他同為全國四大良種的丁岙楊梅占3.5%,晚稻楊梅占2.9%。楊梅果實品質、采收時間和商品果率是影響種植效益的主要因素,涉及品種、肥水管理、土壤管理和整形修剪等諸多因素。浙江地區(qū)楊梅成熟時期適逢梅雨季節(jié),過多的降雨對楊梅生產影響較大。因此,近年采用設施避雨、羅幔覆蓋栽培和高山種植等技術,有效減輕了楊梅的采前落果,提高了產量和品質,延長了果實采摘期[2-5]。但楊梅樹體高大,冠層較厚,在果實生長過程中容易受葉片遮擋,導致樹冠中下部果實成熟較慢,而大棚設施、羅幔栽培等措施也會進一步降低內部光照。在果園地表覆蓋一層反光膜,能夠有效調節(jié)果樹的光照條件,可以促進樹冠中、下部的光合作用強度;在羅幔頂部覆蓋農膜,可有效阻隔雨水[4],上述措施均可增加果實糖度,提升果實品質[6-7]。本文以羅幔栽培的東魁楊梅為材料,研究不同覆蓋方式對楊梅生長的影響,確定其對楊梅品質、上市期的影響,為浙江省楊梅高品質栽培提供技術支撐。
試驗地位于臺州市黃巖區(qū)平田鄉(xiāng)平田村,為山地。供試品種為東魁楊梅,樹冠冠幅3.0~3.5 m,高3~4 m,株行距3 m×4 m。采用常規(guī)栽培管理,成熟期樹冠上覆蓋羅幔,覆蓋材料為透濕性反光膜(杜邦公司,美國),該材料透氣不透水,寬幅2 m,規(guī)格為47.5 g·m-2。
1.2.1 覆蓋
選擇長勢、樹齡、掛果量相對一致的楊梅植株為試驗樹,以僅羅幔覆蓋為對照,設定4個處理覆蓋和反光膜處理。其中,T1為羅幔覆蓋,地表鋪設特衛(wèi)強;T2為羅幔覆蓋,羅幔頂上覆蓋特衛(wèi)強;T3為羅幔覆蓋,地表+羅幔頂上鋪設特衛(wèi)強;T4為露地栽培,地面鋪特衛(wèi)強。每處理覆蓋3棵樹以上,羅幔覆蓋時間為2021年5月20日,透濕性反光膜于2021年6月1日果實充分膨大后覆蓋,果實采收后除膜。整個羅幔帳里全覆蓋反光膜,覆蓋前平整果園地面,除去大石塊雜草,膜拉緊鋪平緊貼地面,四周用U型地釘、石塊和土袋固定。由于楊梅為山地栽培,故雨水也可從膜面(坡面)流出。
1.2.2 楊梅樹冠下部反射率測定
地膜覆蓋后,采用SNDWAY SW-582便攜式光度計(東莞市森威電子有限公司)測定楊梅地表反射光強(lx),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測定方法。每處理隨機選取3株樹,每株樹測定3個重復。每株樹的光強測定位置分別為靠近主干和樹冠滴水線處,于地表測定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光強,并于每點垂直高度1.0 m處測定不同高度的反射光的光強,計算反射率。
1.2.3 果實樣品采集和品質測定
于果實成熟期選擇2個時期分別采樣分析果實品質,采樣時隨機選取有代表性的3株樹,每株隨機采取20個果實,每處理重復3個。榨取楊梅果實果肉汁液,混合后,用折射儀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Brix)。單果重(g)采用天平直接稱量法,果實縱橫徑(mm)采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每次選取5個果實進行測定,重復3次,計算平均值。
果實著色采用CR-400色彩色差計(柯尼卡美能達公司,日本)測定,隨機選取5個果實,在每個果實表面不同位置測定2次。直接從色差計上測得數(shù)據a*與b*。其中,a*表示紅綠色差,b*表示黃藍色差,L為果實明暗度(黑白);測定前采用標配的白板進行校正,測定的數(shù)據為白板相對值。
采用Excel 2016作圖,數(shù)據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均采用SPSS 19.0,顯著性采用Duncan’s進行多重比較。
為了解樹冠覆蓋羅幔和地面鋪設反光膜后對楊梅樹冠中下部光照的影響,測定不同處理下的樹冠下部光照情況。如表1所示,在靠近樹冠滴水線的0.5 m和1.0 m兩個測定高度,T1和T4處理的反射率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1和T4之間則無顯著性差異;樹冠頂部覆蓋反光膜避雨的T2和T3處理的反射率低于CK,且在1.0 m高度下達到顯著差異??拷鞲商幱糸]度增加,入射光照會明顯下降。在0.5 m和1.0 m兩個測定高度下,T1、T3和T4的反射率顯著均高于T2和CK。
表1 透濕性反光膜覆蓋對羅幔楊梅樹冠下部反光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在鋪設反光膜20 d后,T1~T3的單果重均顯著高于CK,T1的平均單果重最大,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而T2和T3的單果重顯著高于T4和CK。在鋪設29 d后,T2、T3的單果重顯著高于T1和CK,而T4在鋪設特衛(wèi)強20 d就已經成熟,到29 d已完全成熟。由于T1和T4的果實成熟速度遠快于其他幾個處理(提前7 d左右),在鋪設特衛(wèi)強29 d后,T1的單果重及縱橫徑比鋪后20 d要低,6月29日調查的T4果實已經完全采收上市,因此,該時期沒有采集到樣品。
表2 透濕性反光膜覆蓋對高山羅幔楊梅單果重和縱橫徑的影響
楊梅果實成熟期遇降雨、羅幔覆蓋、樹冠郁閉等均會造成下部光照較弱,果實轉色慢、品質差,鋪設反光膜對羅幔楊梅果實著色的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在東魁楊梅成長過程中,顏色變化表現(xiàn)為綠色→紅色→黑紅色。色差指標L值表示果實顏色的明暗度,L值越大則顏色越亮(白),反之則越暗(黑)。6月20日的楊梅果實L值結果顯示,T1和T4顯著低于其他處理,說明這兩個處理的果實顏色較黑,轉色比其他處理好。而T2、T3和CK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5個處理中以T2的L值最高,其果實顏色偏亮和紅。色差指標a*值為正值代表紅色程度,正值越大則紅色越深,負值越小則綠色越深。楊梅成熟過程中顏色表現(xiàn)為從紅到紅黑。
表3 透濕性反光膜覆蓋對羅幔楊梅果實著色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6月20日各處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現(xiàn)為T4>T1>T3>T2>CK,其中T4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4為露天地表鋪特衛(wèi)強頂上沒蓋羅幔,陽光可以直射頂上,地表特衛(wèi)強又可以反射直射陽光到楊梅樹內堂,陽光最充足,因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最高。
注:同日期柱上無相同小寫字母者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比較T2與T3可以看出,在同樣頂上蓋特衛(wèi)強的條件下,地面鋪設特衛(wèi)強對楊梅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沒有顯著差異。而同樣頂上未蓋特衛(wèi)強的條件下,在6月20和29日2次測定結果都表明,T1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高于CK,6月20日和29日分別提高2.5、1.9°,說明羅幔栽培楊梅+地面鋪特衛(wèi)強對提升楊梅可溶性固形物具有顯著作用。比較T1、T4與其他各處理可知,頂上未蓋特衛(wèi)強的比頂上蓋特衛(wèi)強的均明顯要高。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覆蓋羅幔栽培下,只在地面鋪設特衛(wèi)強透濕性反光膜,可有效促進楊梅果實提前轉色、提早成熟。而特衛(wèi)強鋪在羅幔頂上,可有效避雨,且果實轉色相對較慢,推遲了楊梅成熟期,且單果重和縱橫徑相對較高。此外,在羅幔栽培楊梅樹冠下鋪設特衛(wèi)強反光膜,果實品質高于不鋪設的處理,主要是反光膜有效提高了樹冠中下部光照,還可起到地面避雨的作用,降低樹體對水分吸收,下雨時可有效保持果實糖度。綜上所示,在羅幔栽培和露地栽培的楊梅地面鋪設特衛(wèi)強反光膜,可有效提高果實的著色和內在品質,增加楊梅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