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霞
寫作是小學語文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生的思維尚處于懵懂階段,還未得到全面開發(fā),對于事物的感知力不夠強,這就需要教師開展作文分類指導,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將作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思路。
一、明確分類指導認知,設計指導策略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在開展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關注每個獨立個體的差異,進而分別對其指導培養(yǎng),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習作“???? 即景”時,教師在針對學習情況不同的學生開展指導時,對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的學生,可要求其運用修辭手法將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描寫,突出景物的細節(jié)等。對于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求其能熟練運用平時所積累的優(yōu)美詞匯,保證文章的邏輯性和行文的流暢性。教師只有對分類指導有了清晰明確的認知,才能更為有效地對學生開展作文教學指導,從而使學生掌握科學的作文寫作技巧和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其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開展人物寫作教學指導時,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轉變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先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入手,描寫周圍的景物或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分類指導寫作教學不僅不會使課堂效率降低,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作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從不同角度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分類指導,引導其拓寬視野,拓展思維,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和知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進而達到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二、確保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寫作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將學生的思路與想法引領到正確的方向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個人主觀思想的表達,對其語言體系、寫作能力和知識素養(yǎng)等方面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例如,教師可以在講授新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直觀式的教學,以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一課為例,教師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播放《盤古開天地》的動畫片。從學生喜歡的動畫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觀看完動畫后,教師引導學生自行閱讀,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朗讀分享之后,再鼓勵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讀后感。在其分享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表述能力有哪些欠缺,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將童話故事丑小鴨以課本劇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隨后,全班交流歸納童話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把物當作人來寫,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感情和意愿展開想象,構思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三、作文選材貼合實際,豐富寫作素材
小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往往是根據(jù)教師布置的主題展開的,所以教師在對寫作主題進行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情,將主題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木,將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作為素材應用到寫作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其寫作內容。
以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讓學生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習作主題,給媽媽寫一封信。家庭是成長的搖籃,是幸福的港灣,父母及親人的關愛體現(xiàn)在日常的點滴小事中。教師設計此類作文主題可以使學生充分地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當中,積累關于親情的名言警句。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度思考習作主題的含義,學生領會主題的含義后再動筆寫作會更加得心應手。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寫日記、周記,將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及時地記錄下來。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文筆,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做到自我提高。長期堅持寫日記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力,還可以讓學生學會用理性的思維看待事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提高寫作能力。教師在對習作題材進行選擇時,還可以選擇“我?guī)蛬寢屪黾覄铡薄拔壹业男∝堖洹薄耙淮坞y以忘記的爭吵”等主題,這些題材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親身經(jīng)歷過的,這樣的寫作內容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也更加生活化,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四、注重寫作技法指導,強化寫作思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作文類型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以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習作“形形色色的人”為例,在進行人物寫作訓練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根據(jù)某人做了某件具體事情突出了此人的什么性格特點進行描寫,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入手,從而凸顯人物的具體特征。作文的類型為敘事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敘事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展開敘述,圍繞一個中心點來寫,注意敘事脈絡間的銜接和過渡。敘事型作文的寫作方法有三種:一是根據(jù)事情發(fā)展順序展開;二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展開;三是按照空間位置的變換順序展開,但無論哪種方式,敘事作文的六要素缺一不可。在寫景狀物的作文指導中,應以四種順序進行展開,一是以景物的方位寫,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由里到外、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二是按時間順序寫;三是按景物的類別寫;四是根據(jù)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來寫。在作文分類指導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擴寫,讓原本平平無奇的景物變得生機勃勃,如將“秋高氣爽”轉換為“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楓樹林給大地鋪上了紅色的地毯,秋風一吹,楓葉發(fā)出嘩啦啦的響聲,好似在鼓掌歡慶這豐收的景象?!边@樣的擴寫生動地體現(xiàn)了語文素養(yǎng)的豐富性和畫面感,也很好地解決了有的同學在作文中“湊字”的問題。
總之,將分類指導教學融入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對生活中點滴小事的感知力,鍛煉其創(chuàng)新思維,強化語言邏輯和文字運用能力,為教師以后的教學開展和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做到積極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的指導方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針對個體差異設計分類指導策略,引導學生積累知識素材,豐富語言儲備,進而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