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新論
近期,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陸續(xù)曝光多個典型案例,包括備受社會關注的“陜西榆林夫婦賣5斤芹菜被罰6.6萬”事件。這些督查案例雖屬個案,卻反映了全國各地在穩(wěn)增長、穩(wěn)市場主體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吃拿卡要、小過重罰、亂收費、形式主義,等等。這些問題倘若不及時解決,將惡化當地營商環(huán)境,嚴重影響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對穩(wěn)住經濟大盤極其不利。如何在推動地方政府加快落實穩(wěn)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防止“不作為”“亂作為”,同時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是穩(wěn)大盤亟待解決的難題。
隨著中央政府此前推出的政策措施陸續(xù)顯效,但是,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和銷售持續(xù)低迷,拖累國民經濟運行。在全球經濟滯脹風險上升、國內多地疫情出現反復等因素干擾下,中國要穩(wěn)住經濟大盤,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穩(wěn)大盤舉措如欲取得理想效果,要靠具體落實,地方政府在其中角色吃重。為此,在國務院大督查將地方穩(wěn)經濟工作納入督查和服務范圍之余,國務院近期還派出穩(wěn)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工作組,現場解決了一批難點堵點問題。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聽取穩(wěn)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工作匯報,提出“國務院再派一批督導和服務工作組,赴若干省份推動政策落實”“各地也要建立督導和服務工作機制”。由此可見穩(wěn)大盤形勢之緊迫,也表明決策層對于地方政府在穩(wěn)大盤中的作用高度重視。
兩年多來,各級政府在抗擊疫情和“六穩(wěn)”“六保”上的努力有目共睹,不過,穩(wěn)大盤仍然存在不少難點堵點。從國務院督查組發(fā)現的問題來看,主要是“亂作為”“不作為”,這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針對市場主體,如江蘇興化一家企業(yè)4個月內遭遇5次“吃拿卡要”、陜西榆林等地行政處罰“過罰不當”、云南德宏部分口岸通道“黑箱”收費加重外貿企業(yè)負擔;另一類則是間接影響市場主體,如內蒙古通遼市耗費巨額公帑修建的數百口農田機電井遭損毀廢棄多年。要解決這些問題,上級政府加強督查問責是必要的,不過,根本上仍需要靠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靠深化“放管服”改革,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進一步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穩(wěn)大盤過程中,決策層反復強調“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8月29日,國務院召開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明確要求,有權不能任性,維護市場主體和群眾合法權益。前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改革是政策工具箱中極重要工具,要堅持以改革激活力,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深入整治涉企違規(guī)收費,嚴格劃定權力邊界,嚴肅查處亂罰款、收過頭稅費等行為;推行工業(yè)生產同類型產品一次許可;健全營商環(huán)境問題線索搜集、處理機制。這些安排針對各地穩(wěn)經濟的諸多難點堵點,可謂有的放矢。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各地財政捉襟見肘之際,亂罰款、亂收費等老問題卷土重來。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1月-7月全國稅收收入10.3萬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也僅增長0.7%;非稅收入2.2萬億元,同比增長近20%,非稅收入占比達到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的較高水平。其中,不少省份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超過三成甚至四成,特別是罰沒收入大大增加,勢頭驚人。這種竭澤而漁的行徑,與保護市場主體、為之減負紓困的要求顯然背道而馳,也終將損害這些地方的財稅基礎。今年,市場主體遇到的困難比2020年疫情襲來時有過之無不及。與罰沒收入激增相對照,不難想見企業(yè),特別是服務業(yè)的中小微企業(yè)的日子有多么苦。
當然,地方政府有其難處:一邊是經濟增長乏力、財政收入緩增甚至減少,一邊要面對支出剛性,還要為中央資金提供配套資金。要解決這些兩難多難問題,當務之急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堅持科學防控、精準防控,順應新冠病毒變異后的現實情況,杜絕在疫情防控上“一刀切”、層層加碼,這也是穩(wěn)預期的題中應有之義。前段時間河北承德高新區(qū)出臺“隱瞞行程者三代內旁系親屬不得考公”等荒唐政策,雖迅速撤銷,但影響極其惡劣。對此類行為,若不加以嚴肅問責,各類變種必將不斷出現,這不僅有損防疫政策的正當性和嚴肅性,還直接侵蝕了多年“放管服”改革的成果。
說一千道一萬,各地穩(wěn)大盤還是需要落實到保護市場主體上來。當前,要減少各項政策之間的張力,避免企業(yè)無所適從,避免人為加大交易成本。對地方政府來說,能否穩(wěn)定市場主體的預期,提振市場主體的信心,充分發(fā)揮企業(yè)和企業(yè)家的能動性,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成效的試金石。要達到這一超越短期刺激的更高要求,除了深化全方位改革、擴大制度型開放別無他途。這才是穩(wěn)住經濟大盤的根本之策。
(摘自《財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