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地妖嬈
這聽起來頗具沖擊力的劇本,恰恰改編自本世紀初轟動日本的一樁真實事件——足利市女童連續(xù)失蹤事件。這樁案子令人動容的地方并非兇手的殘忍無道,卻是媒體人高舉“良心之劍”劈開冤案,將真相昭告天下的勇氣與毅力。
倘若你有追看日劇《Elpis——希望、或者災難》,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一檔有質(zhì)量的新聞節(jié)目之誕生,靠的是兩分運氣與八分努力。該劇屬于“運氣”的部分,來源于真榮田鄉(xiāng)敦扮演的制作部菜鳥,因受脅迫而不得不拉攏長澤雅美詮釋的過氣明星女主播協(xié)助調(diào)查,由此一步步激起媒體人的職業(yè)熱血。隨后,憑借八分的努力,最失意的一群人,在最不起眼的節(jié)目時間段,就這樣強行做了一檔最了不起的連續(xù)報導,成為全民焦點。
可現(xiàn)實中將“足利事件”推上輿論高潮的,是一位本就已算得上明星的媒體人——清水潔。對日本新聞業(yè)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清水潔是媒體人中的傳奇,生平最愛兩件事:一是同情弱者,二是跟案件死磕。
早在1999年舉世聞名的“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中,清水潔作為當時一家三流報刊的小記者,卻以自己的真誠與良知,取得了受害人家屬的信任,就此展開深入調(diào)查,最終協(xié)助警方將逃匿的真兇捉拿歸案。彼時,清水潔更是用一系列深度報導,抨擊警方忽視被跟蹤騷擾的女性的報警信息,在報案人被殺死之后,甚至媒體還要竭力追求“完美受害人”,一再公開抹黑死者是追求奢侈品的輕浮女性,清水潔在此過程中竭力還死者以清白,從此一戰(zhàn)成名,被新聞界視為行業(yè)標桿人物。
正因如此,當清水潔在2007年轉(zhuǎn)入日本電視臺社會部當記者時,部長杉本明野便給他提了個要求,讓他找一個尚未偵破的懸案入手,做一年的追蹤報道特輯,對這個特輯他沒有其他要求,只是在最后的結(jié)果要能“撼動日本”。杉本明野曾經(jīng)是田徑運動員,而《Elpis——希望、或者災難》參與調(diào)查此案的新聞部精英齋藤正一扮演者,也正是以體格健碩聞名的男演員鈴木亮平。
面對這樣說起來不難、做起來卻特別有難度的任務,清水潔清楚地意識到,部長不僅僅是要他找一個懸案,更需要他在調(diào)查過程中順帶“破案”,這絕對不可能單獨完成任務,于是他找了個搭檔,主動將臺里從前做過新聞類訪談節(jié)目的女主播杉本純子拉入伙。兩人早在1998年的“和歌山毒咖喱事件”中因工作結(jié)識,當時就氣場投緣,于是一拍既合。就這樣,二人經(jīng)過一輪輪精心挑選,鎖定了發(fā)生在群馬縣太田市彈子機房停車場的4歲女童,橫山由佳梨失蹤案。
案子說起來非常簡單,1996年5月,橫山夫婦帶著女兒由佳梨到一家彈子機房玩耍,從當時的監(jiān)控上看,一名在酷暑天氣里還穿著長衣長褲的可疑男子,主動接近了由佳梨,還跟她聊了很久,小女孩對此人毫無戒備,甚至還頻頻掀動自己的白裙子。隨后男子走出門口,由佳梨也追了出去,之后10年里再無聲息。
清水潔翻開這卷陳年舊宗時,與杉本純子一起埋首于懸案資料的“海洋”之中,試圖打撈起幾塊奇怪的“貝殼”。終于,他們發(fā)現(xiàn),在群馬縣及鄰邊的栃木縣,發(fā)生過不止一樁彈子機店女童失蹤受害案。1979年,栃木縣足利市的5歲女童福島萬彌,在自家附近的神社失蹤。1987年,群馬縣尾島町的8歲女童大澤朋子,在公園失蹤。兩人的尸體后來都在一處河岸邊被找到。
1984年,栃木縣足利市的5歲女童長谷部有美失蹤,直到1年零4個月后,她的尸體才在一處田地里被找到。1990年,同市的4歲女童松田真實也從彈子機店失蹤,次日在渡良瀨川岸邊尸體被發(fā)現(xiàn)了。這些女孩的遺體幾乎都沒有穿衣服或者只著內(nèi)衣,直接死因是窒息。松田真實的襯衫上還被發(fā)現(xiàn)了兇嫌的體液。
嗅覺相當靈敏的清水潔逐漸意識到,他可能不小心撬動了一扇巨大的真相之門,門內(nèi)潛藏著一名逃罪多年的連環(huán)變態(tài)殺手。正當他想打開這扇門一探究竟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松田真實的案子已經(jīng)破了——警方早在1991年12月2日便逮捕了足利市的一名45歲男子菅家利和,并以綁架和謀殺罪起訴了他,1993年由宇都宮地方法院作出裁判,判處被告人無期徒刑。
在《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一書中,清水潔就這樣寫道:“日本民眾天然相信警察,覺得警察不會說謊,其實完全錯了。本著這份尖銳的“不信任”,清水潔仔細收集了菅家利和的資料,原來他是幼兒園的校車司機,在警方展開大搜索之時,罪犯被描繪成“單身男子”,于是菅家扔進垃圾袋的沾有體液的衛(wèi)生紙被拿去與松田真實衣物上的體液進行化學比對,得出結(jié)論為DNA完全一致。這個結(jié)果成為逮捕菅家最堅實、可能也是唯一的理由。
從庭審過程記錄來看,菅家利和的表現(xiàn)非常奇怪,從1991年12月到1992年間,菅家經(jīng)歷了10次庭審,前5次都乖乖承認指控,到第6次庭審時他突然翻供,堅決說自己是被警方拳打腳踢逼供了15個小時才違心認罪。隨后到了7審時他又不知為何再次反口認罪。到了第10次公審,他重復上演起當堂翻供的一幕。但是不管菅家如何表現(xiàn)失常,法庭還是給他量了重型。就在入獄的兩年后,菅家利和的父親過逝,未能見上兒子最后一面。即便如此,菅家也早在1997年10月開始就在向宇都宮地方法院申請重新進行DNA鑒定,2002年又申請案件重審,卻都被駁回。面對如此疑點重重的案件,清水潔暗下決心——就從這個足利女童失蹤事件開始,來制作一檔足以撼動日本的節(jié)目。
每個血案都各有各的特點,而案件帶來的次生性傷害卻都是一模一樣的。與“桶川事件”類似,當清水潔開始走訪受害人家屬了解情況的時候,得到的都是冰冷的拒絕。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受夠了被一大堆記者擁堵在大門前逼供式詢問,尤其是松田真實的母親,多年來一直被媒體與路人質(zhì)問:“為什么要帶女兒去彈子機房那種地方?你是怎么當媽的!”
松田太太因此頻頻搬家,選擇了極其低調(diào)的生活,甚至連菅家利和的庭審她都不敢去旁聽,隨后她又生了兩個孩子。永遠堅定站在受害人一邊的清水潔,是唯一一位說服她站出來重新接受采訪的媒體人。事實上,清水潔的“良心之劍”此時已經(jīng)戳穿了太多的疑點,他幾乎可以肯定菅家利和是蒙冤入獄。
首先,當時DNA檢測技術(shù)剛剛進入行偵領(lǐng)域,相比現(xiàn)在還是非常落后的,出錯率非常高,。其次,根據(jù)菅家在法庭上的供述,他是讓松田真實坐在自行車后座上帶走的,然而真實的母親非??隙ǖ卣f,當年女兒還沒有學會坐在自行車后座上,她一直都是坐在自行車嬰兒椅上被送去幼兒園的。還有一個最讓清水潔心驚肉跳的證據(jù),就是“彈子機房女童失蹤案”互為相似的有3起,為什么只起訴了松田真實這一起?他向當年參與辦案的人員詢問時,對方脫口而出:“因為起訴3起的話,菅家就會被判死刑,那也太可憐了。”最后,也是最為硬核的實證,便是當年真實失蹤的時候有目擊證人看到真實被一名長得像“魯邦三世”的矮小男子帶走,因為女孩穿的是紅裙子,所以格外引人注目。證人中有一位美術(shù)女教師,還畫下了目擊場景的素描,畫上的男子特征與菅家利和并不相似。
在富士臺的電視劇改編版中,女主角淺川惠那也向當年參與辦案的警察提出疑問,劇里警方的傲慢與“不想再提這個案子”的詭異態(tài)度,和現(xiàn)實中清水潔的經(jīng)歷幾乎別無二致。隨著手頭素材的日漸豐富,清水潔的團隊終于在2008年1月的黃金時間段推出了一檔喚作《Action 撼動日本》的節(jié)目,節(jié)目開場鏡頭便是航拍的栃木縣與群馬縣分界。而電視劇里也同樣保留了這個鏡頭,只不過上節(jié)目的方式變成了淺川惠那自作主張偷換了錄影帶,強行將這起冤案推到觀眾面前。
首次報導長達40多分鐘,節(jié)目播出后,清水潔最大的收獲不是收視率,而是馬上收到了當事人菅家利和的來信,正是在獄中看到了這檔節(jié)目,他才重新堅定了要為自己洗冤的信心,并通過律師再度請求重新鑒定DNA。菅家的這封長信,成為該節(jié)目第二期的重頭戲,在午后節(jié)目新聞特輯中播出,反饋更加熱烈,希望清水潔幫自己洗冤的信件紛至沓來。
也許是機緣巧合,目前這部由著名導演大根仁執(zhí)導的改編劇未能獲得預期中的良好收視,而當年清水潔的這個報導初戰(zhàn)也未能告捷。反響不大也就罷了,甚至宇都宮地方法院于節(jié)目播出一個月后,再次駁回了菅家的重審請求。于是,菅家的律師便直接向東京最高等法院提起上訴。
與此同時,清水潔也沒有閑著,他繼續(xù)將這支摧毀冤罪的“良心之劍”磨利,憑借以往的調(diào)查經(jīng)驗,他早就料到了節(jié)目播出后會面臨的困境與壓力。警方一口咬定當年的辦案過程沒有問題,也不愿意配合媒體的任何訪問。
清水潔自曝,著手調(diào)查這起舊案的第二周,他就開始嘗試尋找當年目擊證人口中的“魯邦”。他沒有警方的專業(yè)刑偵手段,有的只是踏破鐵鞋的偏執(zhí)狂毅力。那段日子里,他從早到晚每天往返于栃木縣和群馬,在兩縣交界處的彈子機房里潛伏,最終鎖定了一名喜歡與女童親昵的男子,并通過直升機找到了對方定居的一個鐵皮房。就這樣,清水潔上前敲開了這名可疑男子的家門,主動向他套起了話。值得一提的是,在改編電視劇中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一幕,只不過換成了淺川惠那直面瑛太扮演的一名特征與真兇很像的神秘男子。
歷史在清水潔那里總是不斷重演,前一次“桶川事件”中,他搶先警方一步找到真兇下落,并第一時間通知警方,為防打草驚蛇,在警方逮捕犯人之前先行壓下了自己的報導。這一次,清水潔也以同樣的方式操作,他拿著該男子年輕時的照片,找到當年的目擊證人進行了確認,隨后將所有的證據(jù)都提交給了警方。
清水潔的這種死磕精神,帶來的是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警方在調(diào)查之后,依然認定清水潔指證的“魯邦”并非兇手,因為DNA鑒定結(jié)果并不完全一致。而當時警方僅從彈子機房的一個塞滿煙頭的煙灰缸里中找出其中一個,便認定那是屬于嫌疑人的,隨后便拿著這個煙頭進行鑒定,得出了如此結(jié)論。
好消息是,隨著節(jié)目的越做越深入,正義的天平終于逐漸倒向了已在千葉監(jiān)獄服刑了17年的菅家利和一邊。不僅是追看報導節(jié)目的觀眾,連受害人家屬也公開呼吁,要求司法機構(gòu)不能讓無辜者蒙冤。這一連串的社會反應,終于在2008年12月19日有了回報,東京高等法院的審判長田中康郎同意了重新檢測DNA。2009年2月,檢辯雙方分別推薦的兩名專家證人重新測試了DNA,高等法院的最終鑒定結(jié)論與清水潔想的完全一樣——菅家利和的DNA類型與松田真實內(nèi)衣上的體液類型不匹配。
清水潔作為當時一家三流報刊的記者,以自己的真誠與良知,取得了受害人家屬的信任,就此展開深入調(diào)查,最終協(xié)助警方將逃匿的真兇捉拿歸案。
足利市女童失蹤案一度成為當時媒體報道的熱點。
要求重啟調(diào)查的被害人家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
清水潔通過調(diào)查,最終為足利案件中的嫌犯平反。
同年的6月,菅家利和走出了牢籠,回到本該屬于他的正常世界中,并得到了8000萬日元的賠償,以及警方并不真誠的道歉。要知道,警方當年因為破了這個案子,甚至還得到過嘉獎的勛章。盡管菅家利和洗清冤屈,但案件真相依然無從得知。
為何法庭與警方都不樂意將此案重審,還無辜者以清白?因為17年前,在DNA技術(shù)尚不純熟的階段,警署已經(jīng)用它“破獲”了無數(shù)起案件,菅家利和是歷史上第一個在獲刑后又重新鑒定DNA并因此翻案的“罪犯”。倘若DNA的準確性被推翻,前面海量的案件當事人就有可能借此要求重審,那么司法界的顏面何存?日本刑事案件達到99.8%超高定罪率,便是彼時司法系統(tǒng)的“尊嚴”所在。而這份“尊嚴”就這樣再一次毀在了小報記者出身的清水潔手上。
當然,所有人都清楚,抓住真兇才能讓被撼動的日本重新歸于平靜。為此,清水潔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間,在《文藝春秋》上連載報道《這才是真正的罪犯》,讓大家始終堅定地注視著“魯邦”的蹤跡。
(責編:常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