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禾 刀(書評人)
[英] 克萊爾·托瑪琳 著賈懿 譯商務印書館出版:2022年7月定價:85.00元
1840 年1 月,28 歲的狄更斯以記者身份旁聽了倫敦馬里波恩濟貧院的一場審訊——一名女仆被控殺死了她剛生下的嬰兒。狄更斯對這段記憶猶新,直到23 年后,他仍能清晰地憶起這次旁聽的諸多細節(jié)。將這樣一個情節(jié)置于本書開篇,并不是因為狄更斯的磅礴寫作熱情發(fā)端于此,而是本書作者克萊爾·托瑪琳想表達狄更斯對底層生活一直高度關注。其實,這次旁聽時狄更斯在寫作道路上已嶄露頭角,《匹克威克外傳》和《霧都孤兒》正炙手可熱。由于對他的未來創(chuàng)作成就持有極高預期,出版商開始紛至沓來。
提起狄更斯,許多讀者對他筆下的人物張口便來:奧利弗·崔斯特、大衛(wèi)·科波菲爾、小耐兒等。見慣了活躍于文壇的狄更斯,世俗的狄更斯又是怎樣一副模樣呢?傳記作家克萊爾·托瑪琳筆下的狄更斯傳記,與以往那些聚焦于狄更斯文學成就的作品不同,本書在書寫狄更斯文學創(chuàng)作旅途的同時,以大量翔實資料呈現了狄更斯世俗的一面。讀這部傳記,就像是在回顧狄更斯從一位居無定所的窘迫小伙,到四處求職以求茍安,最后又瘋狂創(chuàng)作的艱難歷程。從事寫作前,狄更斯做過議會記者、速記員。狄更斯走上寫作道路,與他從小喜歡戲劇、熟讀莎士比亞作品不無關系。有時,他甚至覺得自己頗有戲劇演員天分,幸虧最終他涉足不深,否則英國文壇將錯過一位大師。
1812 年,狄更斯出生于英國樸次茅斯市郊,主要生活于英帝國時期——維多利亞時代。與幾乎同時代的法國文學家小仲馬受父親熏陶截然不同,狄更斯的父親除了個人身世不明外,幾乎從未走出財政危機,這一點倒是與小仲馬的父親大仲馬頗為相似。本書亦指出,狄更斯寫作之外的一個主要麻煩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經常打著他的旗號欠債不還,幾乎每次都是狄更斯幫他解決了債務問題。
窮則思變,這話用在狄更斯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狄更斯最終走上寫作道路,始終有一個強力驅動因素,即無時不在的窘迫感。即便后來他的收入高了,這種自小的窘迫感仍舊時時困擾著他,迫使他不得不寫更多的小說,從事更多的商業(yè)朗讀甚至出演戲劇。
狄更斯一生創(chuàng)作了14 部長篇小說和多部短篇小說、紀實文學、兒童讀物,并一手創(chuàng)辦了兩個文學雜志《家常話》和《一年四季》,收益頗豐。盡管如此,這仍舊不足以彌補狄更斯及其背后的那些巨大開銷?!暗腋怪?,他必須一直給自己上發(fā)條以履行他對查普曼和霍爾(均為出版商)的義務。他欠著他們的錢,他的家庭在擴大?!睆谋緯崂淼男畔⒖?,狄更斯僅在倫敦前前后后就有18 處住所,幾乎都位于黃金地帶。狄更斯一生有10 個子女,為照看這些子女,家里請了多位仆人,他還為子女的教育乃至后來的就業(yè)問題而積極奔走。除了父親,他甚至照顧朋友的遺孀、弟弟的家人,所有這些,都需要開支。
狄更斯并不擅長理財,雖然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寫作,但他的生活似乎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寬裕起來,起碼他自己的感受如此?!八膼酆檬顾拈_銷很大”,他頻繁四處游走,這是他寫作生活實踐的源泉。1842 年造訪美國期間,“他還去了瘋人院、監(jiān)獄、救濟所、警察局以及罪犯聚集的混亂地帶,這些都仔細地被記在了筆記里”。其實,在英國,這些地方也是他長期關注和采訪的對象。
狄更斯的天賦不是那么容易發(fā)掘的,他的寫作也不是一發(fā)不可收,更談不上一帆風順。狄更斯一生雖然著作頗豐、好評如潮,但也有未達到預期的作品。1833 年,狄更斯在《月刊》雜志上匿名發(fā)表了一篇不付報酬的小品文《在白楊道的晚餐》。變成鉛字的快感激發(fā)了他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盡管這樣的發(fā)表毫無報酬。另一個煩惱也如影隨形,即他“其中一篇小品文被名劇作家約翰·巴克斯通接手改編為滑稽戲,被制作出版卻沒有關于他的任何鳴謝”。沒有信息表明狄更斯對此懷恨在心,但這樣的“打擊”肯定會激勵他在寫作道路上走得更遠。
很多人只是看到狄更斯光鮮的一面,但本書呈現的狄更斯和凡人一樣有焦慮、苦惱、郁悶。1845 年,狄更斯生了一場大病,“他持續(xù)嘔吐了幾天,嚴重消化不良。他還擔心他未來的職業(yè)生涯,害怕自己不再出名,變得低價卑鄙。他知道自己得休息一下,但維持生活的錢又從哪里來?”還記得有位作家曾經這樣哀嘆:暴寫十年不富,一日不寫便窮。狄更斯的困境早已做好了注腳。
《匹克威克外傳》描繪了當時英國城鄉(xiāng)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
作為文學家的狄更斯在商業(yè)運作方面表現得一點都不老練,他也不太講信用,這一點本書確實沒有講得如此直接,但陳述的那些事實卻又歷歷在目。有時他會違背先前的合約,看到書籍熱賣,會要求出版商額外支付更多的報酬,有時則又無法按約交稿,好在他的終生密友福斯特擅長幫他處理類似疑難雜癥。
作為一個曾經寫過狄更斯與演員作品的傳記作家,托瑪琳在這本書里反倒在兒女情長方面表現得尤為克制。1990年,托瑪琳出版了《看不見的女人》一書,寫的是狄更斯與演員奈莉·南特二人之間的所謂舊事。托瑪琳并未捕風捉影或者嘩眾取寵地爆料二人間的所謂情史,這部書更像是為他們“洗地”。至于狄更斯與結發(fā)妻子的分道揚鑣,托瑪琳也沒有添油加醋,在總共380 頁的篇幅中,僅以三五頁草草帶過,也可能托瑪琳認為這是人之常情的緣故吧。
透過這本書,一個充滿煙火氣的世俗狄更斯躍然紙上。一個世俗的狄更斯其實沒什么不好,只不過在我們的習慣性語境中,總喜歡把文學工作者看成不食人間煙火、清心寡欲的所謂道德圣人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