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增輝 , 劉蘭軒, 汪 洋, 吳東恒, 田志強, 周聞云,陶加法
(1. 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30;2. 特種表面保護材料及應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30;3. 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湖北 武漢 430000;4. 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212)
隨著機械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工程材料、機械構件的服役要求不斷提高,材料表面的腐蝕磨損問題也日益突出,成為機械設備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1-3]。涂層作為解決設備腐蝕及磨損問題最有效的防護手段之一,也存在著材料功能性不足、環(huán)境耐受性和耐久性較差等問題,因此提高防護涂層的綜合性能以適應日愈嚴苛的服役工況,成為了當下機械工業(yè)領域涂層防護的研究重點[3,4]。隨著環(huán)保法規(guī)的不斷加嚴,傳統(tǒng)的溶劑型涂料制備及涂裝過程中溶劑揮發(fā)造成的空氣污染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已逐漸被水性體系、無溶劑體系、高固體分體系等環(huán)保性涂料所替代[5-8]。
本工作針對150 ℃條件下氣壓傳動系統(tǒng)中活塞對磨造成的蒸汽管道內(nèi)壁腐蝕磨損問題,設計了以無溶劑改性環(huán)氧樹脂為基體,聚四氟乙烯為潤滑填料,磷酸鋅、三聚磷酸鋁為防銹顏料及其他功能助劑組成的無溶劑環(huán)氧涂料,優(yōu)選無溶劑型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與酚醛環(huán)氧樹脂復配,研究其最佳復配比例,采用低表面能聚四氟乙烯粉末作為耐溫潤滑填料,添加KH-560硅烷偶聯(lián)劑配合潤濕分散劑以增強聚四氟乙烯顆粒與環(huán)氧樹脂的界面粘結,制備出耐溫性及耐磨性良好的無溶劑環(huán)氧涂料。
無溶劑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TH520、TH500;P56;E-031)、酚醛環(huán)氧樹脂(J-129)、聚四氟乙烯PTFE粉末(粒徑為2μm、7μm)、固化劑(D3650)、磷酸鋅、三聚磷酸鋁、潤濕分散劑(DISPONER 9250、904S、910)、增稠劑(有機土;J-688、AW-907、RYC)、消泡劑(DISPONER 6800)、KH-560。
WDW-5型萬能試驗機、籃式砂磨機、高速攪拌機、MXD-02型摩擦系數(shù)儀、LSA 60型水接觸角測量儀、DHG-9070A型鼓風式烘箱、Discovery HR-2型旋轉流變儀、熱流型差示掃描量熱儀、熱重分析儀、TABER 5135型磨耗試驗機等。
由于涂層長期服役溫度達到150 ℃,且在運行時與活塞桿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磨損問題,故要求設計的涂層具有強度高、韌性好、耐蝕性好、耐熱老化性好、耐磨性好等特點,考慮設計以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為主,酚醛環(huán)氧樹脂為輔的共混改性樹脂體系,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因其環(huán)氧基團在碳環(huán)上交聯(lián)后分子密度更高而可提供更高的強度和耐介質性能;酚醛環(huán)氧樹脂的耐溫性和柔韌性較好,極性基團與金屬基材的附著力更高,二者復配后可提高材料的韌性和附著力[9]。同時,優(yōu)選高潤滑填料聚四氟乙烯降低涂層表面能,減少涂層表面摩擦系數(shù),從而提升涂層的耐磨損性能[12,13]。另外,以磷酸鋅和三聚磷酸鋁復配作為防銹顏料,可進一步提升涂層的耐腐蝕性能。綜上所述,無溶劑耐溫耐磨環(huán)氧涂料配方設計見表1。
表1 無溶劑耐溫耐磨環(huán)氧涂料配方Table 1 The formulation of solvent-free,temperature-resistant and wear-resistant epoxy coating
涂料的制備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先將顏填料與樹脂混合,加入分散劑、增稠劑進行研磨,研磨過程中逐步加入消泡劑,研磨至規(guī)定細度后,加入硅烷偶聯(lián)劑對漆料進行分散,分散過程中視情況加入消泡劑,最后過濾封裝。
在氮氣保護下以不同升溫速率對試樣進行DSC掃描,掃描范圍為25~350 ℃,氮氣流量為50 mL/min;涂層試樣按照GB/T 9271-2008“色漆與清漆 標準試板”要求制備;涂層性能測試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柔韌性參照GB/T 1731-1993“漆膜柔韌性測定法”,拉開法測附著力參照GB/T 5210-2006“清漆和色漆 拉開法附著力試驗”,劃格法測附著力參照GB/T 9286-1998“清漆和色漆 漆膜的劃格試驗”,硬度參照GB/T 6739-2006“色漆和清漆 鉛筆法測定漆膜硬度”,拉伸強度參考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彎曲強度參考GB/T 232-2010“金屬材料彎曲試驗方法”,磨耗質量參照GB/T 1768-2006“色漆和清漆 耐磨性的測定 旋轉橡膠砂輪法”,水接觸角參照GB/T 30693-2014“塑料薄膜與水接觸角的測量”,摩擦系數(shù)參照GB 10006-1988“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數(shù)測定方法”,耐液體介質參照GB 9274-1988“色漆和清漆 耐液體介質的測定”。
首先篩選了4款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采用同一種常溫固化劑進行固化制樣,對其力學性能進行對比分析,基本性能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性能測試結果Table 2 The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of alicyclic epoxy resin
從表2中可以看出,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體系固化后的理化性能均較好,滿足涂層設計的基本要求,但相對而言,E-031樹脂固化后的涂層相比于其他樹脂體系綜合性能更佳,故優(yōu)選E-031樹脂作為主體樹脂之一。考慮到該樹脂涂層與基材附著力不高,另選擇與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體系相容性好、耐溫性好且與基材附著力高的酚醛環(huán)氧樹脂J-129與其進行復配,并對不同復配比例的樹脂涂層性能進行了對比評價,其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E-031/J-129復配比例樹脂涂層性能測試結果Table 3 The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of resin coating with different compound proportion of E-031 and J-129 resin
從表3中可以看出,酚醛環(huán)氧樹脂的加入對原樹脂涂層的性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有效提升了復配樹脂涂層的綜合力學性能。當二者復配比例為3∶1時,復配樹脂涂層與基材的附著力更好,拉伸強度與彎曲強度更高,雖然對樹脂涂層耐磨性的提升不是最佳的,但在可接受范圍內(nèi),后續(xù)可通過添加潤滑填料進一步提升涂層的耐磨性。
考慮到2種樹脂的耐熱性有一定差異,對復配后樹脂的耐熱性進行了熱失重分析(TGA),其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隨溫度上升,復配樹脂出現(xiàn)了2個較明顯的熱失重峰,288.02 ℃為第一階段的熱失重峰,該階段失重率達到64.24%,分子主體結構發(fā)生熱分解,448.26 ℃為第二階段的熱失重峰,該階段樹脂失重率達到32.17%,最后殘?zhí)柯蕿?.426%,說明復配后樹脂本身的耐熱性較好,固化后耐熱性能還將進一步提升,滿足150 ℃下的工況要求。
為了確定固化工藝的最佳固化溫度,采用不同升溫速率進行DSC掃描,得到不同升溫速率下的DSC曲線如圖3所示,由此得出熱力學數(shù)據(jù)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升溫速率下DSC掃描結果熱力學數(shù)據(jù)Table 4 The DSC scan results of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由圖3、圖4和表4可以看出,隨著升溫速率的增大,固化反應的放熱峰的峰底溫度Ti、峰頂溫度Tp和峰終溫Tf均升高,放熱曲線向高溫方向移動,主要是由于隨著升溫速率的加快,單位時間產(chǎn)生的熱效應變大,熱慣性變大,產(chǎn)生的溫度增加,從而使固化反應曲線放熱峰向高溫方向移動且變高。采用外推法對不同升溫速率下放熱峰的峰底溫度Ti、峰頂溫度Tp和峰終溫度Tf分別對應升溫速率β作圖見圖4,通過線性擬合外推到β=0 ℃/min時的Ti、Tp、Tf,分別定義三者為凝膠溫度Tgel、固化溫度Tcure和后處理溫度Ttreat,即得到Tgel為91.22 ℃,Tcure為115.75 ℃,Ttreat為162.50 ℃。為確保固化完全,同時為提高生產(chǎn)效率,選擇在比凝膠溫度高10 ℃左右但比固化溫度低的溫度范圍內(nèi)預固化一段時間,讓涂層表面流平,然后再在Tcure和Ttreat之間的溫度范圍內(nèi)再固化一段時間,讓涂層固化完全,針對本樹脂體系選擇的固化工藝為100 ℃/1 h+130 ℃/3 h。
在前述的研究基礎上篩選聚四氟乙烯,選擇了2種粒徑的聚四氟乙烯粉末按照其占樹脂總質量的不同質量分數(shù)加入樹脂中,制備涂膜后,利用磨耗儀進行5 000 r磨損試驗,測試涂膜表面磨損前后的水接觸角,以初步評價聚四氟乙烯對涂膜表面能的影響,測試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5中可以看出,聚四氟乙烯的加入可明顯降低磨損后涂膜的表面能,隨著聚四氟乙烯用量的增加,涂膜磨損后的水接觸角逐漸增加,其用量為7%時水接觸角最大,對比2種粒徑聚四氟乙烯對涂膜的影響情況,粒徑為2 μm的聚四氟乙烯具有更好的降低表面能的作用。為進一步考察聚四氟乙烯對涂層摩擦系數(shù)的影響,考察了2種粒徑的聚四氟乙烯粉末按照其占樹脂總質量的不同質量分數(shù)加入樹脂中,制備涂膜后測試其滑動摩擦系數(shù),測試結果如圖6所示。
從圖6中可以看出,隨著PTFE用量的增加,采用2 μm粒徑PTFE制備的涂層的摩擦系數(shù)先下降再升高最后下降,而采用7 μm粒徑PTFE制備的涂層的摩擦系數(shù)持續(xù)下降后趨于平穩(wěn),同等用量的情況下,采用粒徑較小的PTFE制備的涂層的摩擦系數(shù)更低,說明聚四氟乙烯對涂層的潤滑效果有明顯提升,但并不是用量越高,提升效果越好,因其表面能較低,與樹脂的相容性差,比重相對樹脂較低,在涂層固化過程中易團聚析出,導致涂層表面摩擦系數(shù)增大,故優(yōu)選2 μm粒徑的聚四氟乙烯粉末作為該涂料體系的潤滑填料。
考慮到涂料體系中顏填料種類及用量較多,在涂層固化過程中,顏填料粒子填充在樹脂交聯(lián)形成的三維網(wǎng)絡結構中,當涂層中樹脂與顏填料界面粘接力較弱時,無法起到很好的補強效果,反而會成為界面缺陷,影響涂層的力學性能,因此,為保證添加顏填料后樹脂的力學性能,并保證發(fā)揮相應顏填料的補強效果,考慮添加偶聯(lián)劑,增強顏填料與基體樹脂的的界面連接[14],針對目前采用的環(huán)氧/胺基固化體系,采用KH-560硅烷偶聯(lián)劑(γ-縮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考察了偶聯(lián)劑的用量(占配方總質量)對涂層力學性能(拉伸強度、彎曲強度、附著力)的影響,三者測試結果如圖7~9所示。從圖7~9中可以看出,添加偶聯(lián)劑后,涂層材料的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及附著力均有一定的提升,一般認為,界面上硅烷偶聯(lián)劑水解生成的3個硅羥基中只有1個與顏填料鍵合;剩下的2個硅羥基,或與其他硅烷中的硅羥基縮合,或呈游離狀態(tài),其中游離的硅羥基與金屬基材表面的羥基脫水縮合形成共價鍵,連接后進一步提升了涂層與基材的附著力。而硅烷偶聯(lián)劑另一端的環(huán)氧基可與樹脂固化劑進行開環(huán)聚合,鍵接到環(huán)氧樹脂分子鏈上,因此通過該硅烷偶聯(lián)劑可使界面性能差異較大的顏填料與環(huán)氧樹脂界面偶連起來,從而提高涂層材料的力學性能并增加界面的粘結強度。隨著硅烷偶聯(lián)劑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強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趨于平穩(wěn),彎曲強度和附著力出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主要是由于該涂料體系成分復雜,界面極性差異較大,KH-560與顏填料界面的有效粘結有限,無法完全達到覆蓋所有顏填料表面的理想狀態(tài),更多的偶聯(lián)劑自身水解縮聚或參與固化反應,其反應生成的水分無法完全排出,反而會導致材料力學性能下降,因此,控制KH-560的用量在0.15%±0.50%范圍內(nèi)時,涂層材料力學性能更佳。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最終制備出了工藝成熟且性能穩(wěn)定的涂層,對其進行性能評價,完全能達到如表5所示的技術要求。
表5 無溶劑耐溫耐磨環(huán)氧涂層性能要求Table 5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solvent-free,temperature-resistant and wear-resistant epoxy coating
以E-031脂環(huán)族環(huán)氧樹脂與J-129酚醛環(huán)氧樹脂的共混改性樹脂作為成膜主體樹脂,以磷酸鋅、三聚磷酸鋁作為防銹顏料,優(yōu)選2 μm粒徑的PTFE作為潤滑填料,添加KH-560硅烷偶聯(lián)劑、增稠劑、消泡劑等功能助劑,制備出滿足150 ℃下長期使用且綜合性能優(yōu)良的無溶劑耐溫耐磨涂料,為150 ℃溫域管道內(nèi)壁的耐磨防護提供了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