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柳伊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所選文章是他不同時期對美學問題的探索,散而有綱,是鉆研中國古典美學不可不讀的一本高水平的美學文集。徐疾有度的節(jié)奏、行云流水般的清雅文字、濃郁的藝術氣息……《美學散步》從字里行間洋溢著詩情與靈性的筆鋒,飽含著的個體生命對藝術美感直觀感悟與體驗,讓人體悟到理趣、智趣與情趣。而宗老言說的詩性氣質與生命美學,一是來源于濃郁的東方藝術精神的滋養(yǎng),二是受當時生命哲學思想的影響。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學散步》初版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正是中國美學熱逐漸興起之時,美學家的著作多半體系嚴謹、注重邏輯推理。如我國美學界泰斗朱光潛先生,曾有研究者將他與宗白華先生并稱為現(xiàn)代美學的“雙峰”。朱先生以西方科學式的思維,運用傳統(tǒng)的理論寫作方式,把藝術作為純正的藝術問題加以研究,建立嚴密的邏輯體系。而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恰如一位極富浪漫主義的詩人的一場美學的閑庭信步之旅,首先引入眼簾的便是紙面上那些靈動、瀟灑、詩意、隨性的文字。在文體風格上,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是以散文、隨筆等形式的言說,他重視詩意的表述,他的文字如同一首小詩。優(yōu)美抒情的筆調、詩性闡發(fā)的論述,使得深奧的美學理論變得從容、清晰,并提出了對美學問題的精辟見解,對中國美學觀的思考。如他在評論中國書畫時的一段論述:
“中國字若寫得好,用筆得法,就成功一個有生命有空間立體味的藝術品。若字和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之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后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又如中國劇臺,毫無布景,單憑動作暗示景界。(常見一幅八大山人畫魚,在一張白紙的中心勾點寥寥數(shù)筆,一條極生動的魚,別無所有,然而頓覺滿紙江湖,煙波無盡)”。[1]
宗老用詩人靈性的思維方式,簡淡的筆墨卻恰如其分地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中畫的空間意識,那種心隨物游、神人合一、主客交融、靜中見動的體驗與律動。接著宗先生又講到中國藝術家美學觀念的直接來源是他們“天人合一”“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宇宙觀。諸如此類的論述,滿篇皆是,觸目生輝,如《中國畫法所表現(xiàn)的空間意識》《意境與山水》《中國園林建筑藝術所表現(xiàn)的美學思想》等。富有詩情畫意的文字如同一卷慢慢開啟的畫軸,凝聚了思想智慧,探究了藝術真諦,比畫家的論述更富哲理、更為深刻,又比哲學家的思辨文體形象有趣,讓諸多徘徊于美學大門之外的學子在美的享受中得以揭探美學世界的奧秘。與其他美學著作相比,《美學散步》對諸多美學、藝術問題作了別開生面的闡釋,既有理論深度,又易懂耐看。
宗老的《美學散步》飽含著強烈的生命意識,這種生命意識不僅是對藝術美感的直觀感悟與體驗,更是宗老對宇宙、心靈生命力的追求。這種強烈的生命意識體現(xiàn)在宗老獨特的研究方法——“散步”美學中。優(yōu)美的文本逐漸勾勒出了一位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極其吻合的恬靜和順、富有親和力的學者形象。
宗老用行之有效的“散步”的方法進行藝術實踐和研究,用“散步”的方式來對美學進行勾連和貫通,他的美學以主體的生命、情思來體驗世間的美,即對藝術真切的感受,或許是明月浮水的朦朧美,或許是花瓣飛舞的繽紛美,一切都是真切的藝術感受,一切都是漫不經心的偶爾擷?。骸吧⒉降臅r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到興趣的燕石。無論鮮花或燕石,不必珍視,也不必丟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宗先生在感性、直觀的體驗中概括美的本質,總結美的理論,字里行間飽含著個體生命對藝術美感感性的體驗與領悟。
“宗白華對審美和藝術的基本觀點是審美和藝術要立足于生活,通過心靈的創(chuàng)造,達到與大宇宙互應,最終達到形式的和諧”[2]。宗先生的生命美學還體現(xiàn)在把中國藝術精神與宇宙萬物相貫通,他認為萬物皆有情,心靈與自然合一,宇宙的真相是“生命”。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他認為“《易》云:‘天地氤氳,萬物化醇’。這生生的節(jié)奏是中國藝術境界的最后源泉……藝術家要在作品中把握到天地境界?!盵3]在《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一文中,宗先生認為書法與生命的軀體一樣富有生命力?!爸袊糯臅乙胧埂帧憩F(xiàn)生命,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就須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現(xiàn)出一個生命體的骨、筋、肉、血的感覺來”。宗老的“散步美學”充滿著情感的溫度、生命的力量,這對于迷失在理性與概念建構中的中國學術提供了探究美的范本,即對學術主體生命的關照?!斑@雖然不是概念邏輯的系統(tǒng),然而,卻是美學邏輯,或稱藝術語言的邏輯,形象思維的邏輯系統(tǒng)……換言之,它的對象是情感邏輯。”[4]
宗白華先生博采古今,學貫中西,其在美學領域的學術視野與美學思想有其源發(fā)境域,即產生它的時代背景、人文環(huán)境與其學術視野。只有通過分析宗先生美學思想產生的境域,才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他的中華美學精神。
宗先生的美學藝術和哲學研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涉及內容廣泛而豐富,對繪畫、書法、詩歌、音樂、雕刻、建筑等都有精辟的見解和精深的研究?!啊睹缹W散步》雖然是學術論文集,但字里行間洋溢著宗老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盵5]《美學散步》細細讀來,是一部親切感人的東方美學史詩,是以博大精深的東方藝術精神來整體宏觀地對自然、現(xiàn)實、人生等審美對象進行通俗易懂的理論分析。文章中的濃郁的東方藝術精神及對國學、哲學、藝術的宏觀把握,具有鮮明的美學特征。
宗白華先生的文化結構、文化背景使他始終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秉持著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這源于家庭傳統(tǒng)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出身書香門第的他從小涉獵中國古典文集,在父輩的影響下又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吸收了歌德、叔本華、莊子等人的哲學態(tài)度和人格理想。深厚的中國藝術修養(yǎng)和對西方藝術的精熟,這些都對宗老探究中國古典智慧以深刻的影響,他能將中西藝術縱橫比較,互相印證,最終又回歸到中國美學史,揭示中國古典美學思想,建構中國美學體系。
宗先生別具風格的詩性風格,體現(xiàn)了宗先生對中華文化思想中詩性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國文學理論自有一種不同于西方的詩性傳統(tǒng),如語錄體和隨感式的孔子文論、寓言化和虛靈化的莊子文論等。在鐘嶸的《詩品》中,當他面對自己的批評對象,鐘嶸以其“騁情”“寓目輒書”,或比較或比喻或知人論事或形象喻示,均為詩性言說而并無理性分析。因此,宗先生的詩學氣質隱現(xiàn)著中華傳統(tǒng)美學的個性特征。
宗先生《美學散步》中還處處閃現(xiàn)著具有東方審美觀的美學觀點,如他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和“美從何處尋”等文章中明確表達了他所主張的東方審美觀。他立足于中國特有的民族環(huán)境和文化心理,從虛實關系、空靈、意境論、空間意識、道藝關系等角度對中西藝術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論述。宗老認為中國的藝術講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構成了和諧的整體,中國藝術也是渾然一體的,就像中醫(yī)的望、聞、問、切不可分割;中國藝術不是寫實的藝術,講求“意象”,藝術形式中的線條、色相、音響、節(jié)奏中都蘊含著深層次的人生哲理、詩情畫意或精神內涵,是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神韻,需要欣賞者反復領會、細心感悟,用全部心靈去探究和領悟;中國藝術獨特的美學品貌也體現(xiàn)為“化實為虛、以虛代實、虛實結合”,他指出“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象是‘虛’,由形象產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虛實的結合。一幅畫可使你神游,神游就是‘虛’?!盵6]宗白華從“虛實”相生的形式美又深入提煉出中國藝術“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表現(xiàn)為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虛景,景總含情。又如他在《中國園林建筑藝術所表現(xiàn)的美學思想》一文中,從中國中庸的思維模式出發(fā),指出中國古典藝術門類蘊含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的美學特色,展現(xiàn)了宗老的東方文化心理及其獨特的審美思想。
縱觀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不僅能夠獲得一種美的啟迪,更對博大精深的東方審美內涵有了進一步的觸動和感悟。
宗白華《美學散步》美學思想的產生受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xiàn)的生命哲學思潮的影響。在列強侵犯,中華民族岌岌可危的生存境遇下,生命哲學思潮順應了時代現(xiàn)實的需要,宗老的生命哲學思潮便受到了20世紀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格森的影響。而宗先生的文化結構、文化心理使他在對西方的生命哲學理解的過程中,又側重于中國傳統(tǒng)的生命哲學,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生而有條理”,再如“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抽象玄奧的哲學觀念。因而,中國美學觀念往往若有若無、若遠若近、若明若暗,關鍵是看你怎么去認知、發(fā)現(xiàn)它。如中國空間意識中的“心與物游”“氣韻生動”便與中國式圓滿自足、神秘幽隱的整體文化氛圍相和諧。若這種生命哲學精神靜靜地流淌在有心的人心里,當你聽那鳥兒清脆婉轉的鳴叫,那美妙便不由得在你心頭綻放;當你踏著古老的石階,向著陽光的方向走去,陽光蜿蜒到手指、眉心、輕柔的鼻息里,看那陽光穿過樹枝灑落的斑駁痕跡,逶迤了一地的暖意,便似一米陽光灑落心頭。
《美學散步》中體現(xiàn)出的對生命意識的高度自覺,便是建立在中西生命哲學的基礎之上,又以中國傳統(tǒng)生命哲學為主要的思維方法,整個宇宙有情有相、豐富和諧。
讀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完成的不僅是中國藝術精神的深度觸摸,更是心性與思想的吐故納新。宗老的詩人氣質、生命情懷、東方文化品格引領著每一位美學探路者:美就在我們腳下。正如宗先生所說:“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fā)現(xiàn)美的蹤跡?!庇幸惶?,當我們仰頭親吻天空,吐故納新,或許就感受到了整個大自然的氣息流動在我們的血液中。宗白華先生用他獨創(chuàng)的“散步美學”教導人們:有一種生活叫詩意地棲居,有一種心情叫美麗的邂逅。因此,美學實踐與研究離不開人生,需要在理性和邏輯的系統(tǒng)中強調感性與體驗的思維方式,勾連、貫通感性與理性,感悟藝術美及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在趣味和情思中創(chuàng)造美的理論,而不是空洞地進行美學范疇的概念建構、追求嚴謹?shù)睦硇宰C明。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和古典美學闡釋美的方式,是“天人合一”和“情景交融”思想在當代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寶貴傳統(tǒng)。
《美學散步》也為美學研究者處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關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徑。中華美學的發(fā)展應博采中西、貫通古今,這樣美學研究才不會狹隘地拘囿于中國美學的范圍之內;而勾連中西的終極目的是吸收西方邏輯、思辨的成果和精華,最終將西方美學有益的學術成果滲透融化進中國古典美學觀念和詩性美學的建構中,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激活中華美學的個性和傳統(tǒng),推進中國古典美學的現(xiàn)代性轉換,使其在當代社會、文化中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和解說力。幾十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宗先生的主張?zhí)N含著深刻的真理。因此,在當今中西多元文化互滲、融合的時代,中華美學的發(fā)展應自始至終地堅持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tǒng)一,在博采中西文化時,以中國傳統(tǒng)美學為根基,避免全盤西化的學術危機和美學傳統(tǒng)傳承的斷代危機,這也是中國當代美學發(fā)展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