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顏淵篇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p>
【譯文】子貢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還要讓民眾信任朝廷?!弊迂曊f:“如果迫不得已要在這三項里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弊迂曊f:“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兩項中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民眾對政府缺乏信任,那么國家就保不住了?!?/p>
【評析】本章孔子回答了子貢提出的關(guān)于治理政事的三個問題??鬃诱J為,治理一個國家,應當具備三個基本條件:食、兵、民信。這三者當中,民信是最重要的。這體現(xiàn)了儒學的人學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對統(tǒng)治者不信任,這樣的國家很難繼續(xù)發(fā)展下去。
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A猶犬羊之鞟?!?/p>
【譯文】棘子成說:“君子有好的品質(zhì)就行了,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貢說:“可惜呀!先生您這樣談論君子。不過話已經(jīng)說出口,就很難收回了。文采如同品質(zhì),品質(zhì)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樣重要的。如果去掉虎豹和犬羊皮毛上的花紋,那這兩種皮革就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了?!?/p>
【評析】這里是講表里一致的問題。棘子成認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質(zhì)就可以了,不需要有文采。但子貢反對這種說法,他認為良好的品質(zhì)應當有適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否則,品質(zhì)再好,也無法顯現(xiàn)出來。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譯文】魯哀公向有若問道:“年成不好,國家用度不足,應該怎么辦呢?”有若回答說:“何不實行十分抽一的稅率呢?”哀公說:“十分抽二,尚且不夠用,怎么能實行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說:“如果百姓用度足,您怎么會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您的用度怎么會足呢?”
【評析】這一章反映了儒家學派的經(jīng)濟思想,其核心是“富民”。魯國所征的田稅是十分之二的稅率,即使如此,國家的財政仍然十分緊張。對此,有若的觀點是,削減田稅的稅率,改行“徹稅”,即十分抽一的稅率,減輕百姓的經(jīng)濟負擔。只要百姓富足了,國家就不可能貧窮。反之,如果對百姓征收過甚,這種行為必將導致民不聊生,國家經(jīng)濟也會隨之衰退。這種以“富民”為核心的經(jīng)濟思想具有一定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