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里有個故事:張儀經(jīng)常在秦惠王面前誹謗大臣陳軫。有一次,他對秦王說:“陳軫來往于秦國和楚國之間,現(xiàn)在楚國對秦國已經(jīng)沒那么好了,卻非常看重陳軫,所以,陳軫不想再為秦國出力了,準(zhǔn)備背離秦國到楚國去。不信,大王可以調(diào)查一下?!?/p>
秦王于是把陳軫叫過來問:“我聽說你準(zhǔn)備離開秦國去楚國,真的假的?”陳軫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是真的?!鼻赝趵浜吡艘宦暎骸皬垉x說得果然沒錯?!?/p>
但陳軫接下來的話讓秦王不解了,他說:“這件事不只張儀知道,滿大街的人都知道?!鼻赝鹾闷娴刈穯柺窃趺椿厥?。陳軫不慌不忙地解釋說:“孝己愛其親,天下欲以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為臣。……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軫為臣乎?忠且見棄,吾不之楚,何適乎?”——孝己敬愛自己的后母,所以天下的父母都想讓他做自己的兒子;伍子胥忠心熱愛他的國君,所以天下的國君都想讓他做自己的臣子。我要是對大王您不忠心,楚國憑什么認(rèn)為我會對他們忠心呢?我忠心地對待大王您,卻要被遺棄,我不去楚國,還能到哪里去呢?
陳軫這段話說得非常高明,總而言之就是:國家、鄉(xiāng)里熟悉我、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好人,我能去“敵國”就職,也是因為我的好名聲傳到了“敵國”。果君子坦蕩蕩□文/常小仙文史微言然,秦王聽了陳軫的話,稍一琢磨便點頭稱是,毫不猶豫地說:“那你還是不要走了,留下來吧!”
其實,陳軫能重新贏得秦王的信任,一則因為他運用了高超的語言策略。陳軫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讓秦王明白,即便是“敵國”,看重的也是一個人的忠誠賢能,以此來說明自己品行優(yōu)良。二則因為他用了異常坦誠的姿態(tài)來應(yīng)對政敵的攻擊。他不撒謊,不詭辯,老老實實,有一說一,反而側(cè)面佐證了自己人品可靠,那些誹謗之言不過是政敵的抹黑。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闭f到底,做人做事,我們還是首先要做到立身持正。如果我們自己光明磊落、心胸坦蕩,遇到攻擊時,哪怕不做太多辯白和解釋,應(yīng)該也能輕松證明自己的清白、美好。
(本刊原創(chuàng)稿,小栗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