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婭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CT室 鄭州 450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病)屬于臨床常見的缺血性心臟病,多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所致。冠狀動脈是向心臟提供血液的動脈,當發(fā)生狹窄或阻塞,可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壞死,使患者出現(xiàn)胸痛、胸悶等癥狀,發(fā)展為冠心病[1]。據(jù)Gao K等[2]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冠心病發(fā)病率約10.20‰,發(fā)病率較高。由此可見,探尋有效診斷冠心病的診斷方式,對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對于冠心病主要采用影像學檢查,如冠狀動脈造影(CAG)、CT等,其中CAG通過注射造影劑能夠準確清晰地顯示狹窄的血管及部位,是臨床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3]。但冠狀動脈造影屬于有創(chuàng)診斷,且費用較高。常規(guī)CT能夠有效顯示冠脈血液供應情況,但部分患者可能因冠脈的代償及冠脈側支循環(huán)建立的情況,導致冠脈狹窄程度與心肌缺血程度不匹配,從而影響患者后期治療方案的制定[4]。因此臨床仍需探尋更有效的診斷方式。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CCTA)屬于無創(chuàng)、無痛苦的冠狀動脈檢查,掃描范圍可覆蓋整個心臟,在一個心動周期內(nèi)即可完成掃描,獲得較高質(zhì)量的圖像,對冠心病臨床診斷有重要意義?;诖?,本研究著重分析了CCTA在冠心病患者診斷中應用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研究,選取醫(yī)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52~73歲,平均(62.50±3.42)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28 kg/m2,平均(24.50±1.07)kg/m2;心率50~72次/min,平均(61.00±3.57)次/min;生活習慣:吸煙48例,飲酒41例;基礎疾病:糖尿病17例,高血壓39例,血脂異常67例。納入標準:平板運動實驗心電圖異常;臨床有心悸、胸悶、心絞痛等典型或不典型癥狀;年齡≥18歲;接受CAG、CCTA、常規(guī)CT檢查;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已接受冠心病相關治療者;合并其他心臟疾病者;肝腎功能障礙者;對造影劑過敏者;基礎疾病控制不佳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號:20220621001)。
1.2 檢查方法
1.2.1 CAG檢查方法 使用醫(yī)用血管造影X射線系統(tǒng)(國械注進20193060317)進行多體位左、右冠脈造影檢查,檢測左側冠狀動脈則輔助患者取蜘蛛位、肝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右側冠狀動脈則輔助患者取左側位45°、右側位30°。診斷標準參照《內(nèi)科學(第9版)》[5]中標準,冠脈≥1支主要血管或主要分支狹窄程度>50%則確診為冠心病。
1.2.2 常規(guī)CT檢查 使用飛利浦Brilliance iCT LIANCEICTT28306進行檢查?;颊邫z查前4 h禁食、禁飲。心率≥65次/min檢查前給予口服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國藥準字J20150045)1片,同時含服硝酸甘油舌下片(國藥準字HJ20171217)1片。指導患者呼吸訓練,掃描過程中患者需屏氣20 s以上。使用前瞻性心電門控技術,掃描患者氣管隆至膈頂下10 mm,覆蓋全部冠狀動脈。在肘前靜脈插入18~20 G套管針(國械注進20162032477),使用高壓注射器HP-D(國械注進20172063006)注入碘帕醇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3388)55~80 ml,將主動脈根部層面設置為興趣區(qū),進行回顧性心電門控冠狀動脈掃描,使用其自帶軟件對冠狀動脈進行多平面重建,并進行圖像分析。
1.2.3 CCTA檢查方法 行常規(guī)CT檢查后一周內(nèi)行CCTA檢查,檢查前準備與常規(guī)檢查一致。使用高壓注射器HP-D注入碘海醇注射液(國藥準字HJ20160028),劑量為55~65 ml,流速為5.5 ml/s,注射完畢后,再以同樣流速注入30 ml生理鹽水。隨后使用CT機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容積掃描,管電壓設為120~135 kV,管電流設為45~550 mA,掃描視野為FOV-M,轉速0.35 s或0.375 s,探測器準直320 mm×0.5 mm。將數(shù)據(jù)回傳至儀器自帶工作站,選擇感興趣區(qū)橫截面CT圖像,獲取時間-密度曲線。診斷標準與CAG檢查標準一致。
1.3 觀察指標 根據(jù)CAG診斷結果分析CCTA、常規(guī)CT及兩者聯(lián)合對冠狀動脈病變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評估CCTA、常規(guī)CT診斷結果與CAG診斷的一致性。
1.4 診斷效能評估 敏感度=a/(a+c)、特異度=d/(b+d)、準確度=(a+d)/(a+c+b+d)。聯(lián)合診斷,CCTA、常規(guī)CT任意一項檢查陽性即為陽性。見表1。
表1 診斷效能評估方法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一致性Kappa檢驗,以K值評價CCTA與CAG診斷結果的一致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CAG診斷結果120例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經(jīng)CAG確診78例(65.00%),其中單支病變24例(30.77%),雙支病變41例(52.56%),三支病變13例(16.67%);前降支(LAD)病變45例(57.69%),左旋支(LCX)病變23例(29.49%),右冠狀動脈(RCA)病變10例(12.82%)。
2.2 CCTA、常規(guī)CT及聯(lián)合診斷對冠心病的診斷效能分析CCTA對冠心病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4.87%(74/78)、88.10%(37/42)、92.50%(111/120),與CAG的Kappa值為0.834,P<0.001;常規(guī)CT對冠心病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87.18%(68/78)、80.95%(34/42)、85.00%(102/120),與CAG的Kappa值為0.674,P<0.001;聯(lián)合診斷對冠心病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100.00%(78/78)、80.95%(34/42)、93.33%(112/120),與CAG的Kappa值為0.847,P<0.001;聯(lián)合診斷、CCTA敏感度、準確度高于常規(guī)CT(P<0.05)。見表2~5。
表2 CCTA對冠心病診斷結果(例)
表3 常規(guī)CT對冠心病診斷結果(例)
表4 聯(lián)合診斷對冠心病診斷結果(例)
表5 CCTA、常規(guī)CT及聯(lián)合檢測對冠心病的診斷效能比較[%(例/例)]
2.3 CCTA對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診斷價值CCTA對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診斷 準 確 度93.24%[(18+38+13)/74],與CAG的Kappa值為0.887,P<0.001。見表6。
表6 CCTA對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診斷價值(例)
冠心病臨床癥狀較為復雜,如心絞痛、胸悶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如未能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急性不良血管事件,甚至猝死,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因此盡早診斷冠心病,及時治療對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但冠心病患者早期癥狀隱匿或不典型,易發(fā)生漏診、誤診。Akil S等[7]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冠心病誤診、漏診率約30%,基層醫(yī)院誤診率高達50%,嚴重影響患者早期診斷與治療。因此臨床急需探索可有效檢測冠心病的診斷方法。
CAG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CAG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且無法顯示管壁增厚及斑塊情況,因此臨床應用范圍較窄[8~10]。常規(guī)CT可通過注射造影劑對患者冠狀動脈進行重建,從而評估患者病情,但可能因遠端的管徑較細,造影劑濃度下降,分布不均,導致重建效果不如近端,從而影響臨床診斷效果。因此臨床仍需尋找更有效的檢測方法。CCTA屬于無創(chuàng)、安全、快速的檢查方式,是基于常規(guī)螺旋CT增強掃描展開的檢查方法,通過注射造影劑觀察冠狀動脈病變情況[11]。尚靳等[12]的研究結果顯示,CCTA能夠有效診斷冠狀動脈重構,準確測量與重構性質(zhì)相關的參數(shù)。由此推測CCTA能夠有效診斷冠心病。本研究中,聯(lián)合診斷、CCTA敏感度、準確度高于常規(guī)CT,且經(jīng)Kappa檢驗分析,CCTA與CGA診斷結果一致性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CCTA可通過空間分辨率如影像層內(nèi)分辨率、層間分辨率,從而減少部分容積效應,降低其他因素影響,提高臨床診斷效能[13]。同時隨著CCTA技術的發(fā)展,CT成像的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均有所提升,能夠有效顯示冠脈管腔內(nèi)結構,且圖像后期處理迅速、準確,可獲得可靠的冠脈血管圖片,進而有效診斷冠心病[14]。冠心病患者由于長期缺血刺激導致側支循環(huán)形成,CCTA可通過冠脈血管特征進行診斷。本研究中,CCTA能夠有效診斷冠心病患者冠脈狹窄程度,與CGA結果一致性較好。分析其原因在于,CCTA可通過檢測對比劑通過心肌時密度變化,反映流經(jīng)心肌組織內(nèi)冠狀動脈血管網(wǎng)的血流,從而評估患者冠脈狹窄程度[15]。但CCTA亦有不足,如造影劑濃度低,可導致對比度下降,尤其是發(fā)育細小的血管遠端,分辨率較低,影響臨床診斷。本研究結果顯示常規(guī)CT、CCTA聯(lián)合診斷效能最高,常規(guī)CT、CCTA可通過儀器工作站將兩者圖像融合,同時顯示冠脈解剖及血流灌注情況,進而提高臨床診斷效能。因此臨床可通過聯(lián)合診斷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冠心病檢出率。綜上所述,CCTA能夠有效診斷冠心病,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診斷結果與CAG一致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