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吉陽/文
紅色文化是由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中國人民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實現民族獨立過程中自覺凝聚升華而成的,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的人民群眾進行思想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出來的一種獨具中國政治特色文化的現象。本文從紅色文化的基本定義和精神內涵特點出發(fā),過渡到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概述,再以吉安地區(qū)為例,淺談紅色文化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傳承。
紅色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優(yōu)秀的民族性格和巨大光輝革命歷史的文化傳統(tǒng)。它蘊涵著最豐富和寶貴價值的優(yōu)秀紅色革命精神,深厚的革命傳統(tǒng)與民族特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加快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有力的精神支撐,發(fā)展民族文化精神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熱切需要,也是社會主義前進的必然。藝術作品是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反映出來的精神通常比現實生活更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高校舞蹈教育作為藝術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更應該滿懷熱情地不斷探索與追求,在舞蹈理論、舞蹈教學、舞蹈實踐中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更好地傳達出來,讓紅色精神植根于每一代青年學生的心中,從而實現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紅色元素一直都是我們中國人最為熟悉、最喜歡的顏色,同時也是被人們較為普遍使用的重要標志顏色之一,在當代中國人心目中,紅色元素還用來象征家庭事業(yè)興旺、成功、喜慶和吉祥等,中國人以這些紅色元素來表示未來人們能夠在從事各種事業(yè)或經營工作上能夠取得的成功,在社會生活事業(yè)發(fā)展道路上能更加欣欣向榮。隨著五四運動爆發(fā),紅色文化開始成為象征中華民族具有較為鮮明的時代特征內涵的新型社會政治符號:紅軍、紅旗、紅色歌謠、紅色舞蹈、紅色戲曲等隨之應運而生,紅色文化就這樣發(fā)展成中國社會主義永恒的光輝,紅色精神將是讓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靈魂得以再次浴火重生并得到脫胎換骨式升華的一個永恒的精神圖騰[1]。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因為在無數黨史中處處都包含著激勵我們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發(fā)揚堅貞不屈、偉大精神特質的厚重歷史紅色文化,無時無刻地在激勵并引導著每個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懈奮斗向前。紅色文化彰顯著我們中國共產黨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基本原理成果與加快發(fā)展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成果相結合,把深入推進學習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精神與推動基本國情理念成果相聯系、融合,以生成存在意義與推動繁榮和諧發(fā)展實踐的內在深刻意義、理論邏輯與時代精神的巍峨豐碑。以全面而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具有的一種崇高而純潔永恒的文化道德追求、鮮明而樸素的民族政治品格,蘊含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精神理念和價值追求的文化內涵。
江西是孕育新中國的紅色沃土,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江西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在江西革命中留下的遺跡、遺址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江西革命歷史中有許多的第一,有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安源工人運動;有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南昌起義;有井岡山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有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的瑞金;還有遍布江西的數百次戰(zhàn)役,一大批革命者在這片革命老區(qū)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留下了寶貴的革命經驗和偉大的革命精神,開創(chuàng)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論,秉持著革命理想必將實現的堅定信念,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江西人民在這片神奇而富饒的紅土地上種下了革命的種子,最終凝結成了江西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它所表現出來的內涵和實質是無私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集體主義、追求真理、追求自由的革命精神,江西的革命歷史為偉大的建黨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奠定了基礎[2]。
吉安現有井岡山大學和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兩所高校,分別打造了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和紅色舞劇《井岡·井岡》兩部精品紅色文化作品。
由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同濟大學和井岡山大學聯袂打造的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在2006年3月公演。它從《序》《引兵井岡》《星火燎原》《偉大創(chuàng)舉》《尾聲》五個部分展開,采用舞蹈、聲樂、朗誦、情景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以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為時間線,藝術再現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chuàng)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結合《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十送紅軍》《紅軍阿哥你慢慢走》等紅色歌曲的情景演繹,深情頌揚了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大肆圍剿下英勇抗爭、不畏犧牲的精神[3]。
由北京舞蹈學院和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聯合推出的紅色舞劇《井岡·井岡》在2017年10月國家大劇院首演。該劇講述了90多年前,井岡山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舞劇創(chuàng)作立足于信仰精神之美,以平民化視角去回望這段歷史,通過《序》《星火凌云》《井岡兒女》《青谷長歌》《十送紅軍》《尾聲》6個篇章,以小丹和張秋生的紅色戀情為線索,用小人物的情感展現歷史,既清新浪漫又悲壯厚重。劇中選取了井岡會師、紅米飯南瓜湯、送郎參軍、小井之難、托孤、十送紅軍等真實素材的藝術再現,展現了當年紅軍為革命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求人民幸福和革命勝利無懼生死,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4]。
井岡山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它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對江西紅色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有著巨大影響,高校的兩部作品氣勢恢宏、思想深厚,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震撼力和沖擊力,對井岡山精神作了生動的藝術詮釋。兩校學生通過參演或觀看不僅提高了紅色文化素養(yǎng)更堅定了愛國主義信念,與此同時,兩部作品還走出江西在全國各地巡演受到熱烈歡迎,為弘揚井岡山精神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能量。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喚起了民族覺醒,拉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傳播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百年來,中國青年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為人民而戰(zhàn)、為祖國犧牲、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斗,用熱血的青春書寫了一篇篇壯麗的青春華章。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中,讓高校學子在舞蹈的世界中跨越不同時空,深刻地理解紅色精神的內涵,把五四精神、愛國主義的旗幟傳遞下去。
革命精神是指老一輩革命家勇于實踐、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奮發(fā)進取的開拓精神,是不畏艱險、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以及為黨和人民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中,可以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誕生的偉大建黨精神,如: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特區(q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用舞蹈的藝術特點表現有利于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責任擔當始終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與希望,而價值觀則深刻地影響著青年對人生目標和人生道路的選擇,影響著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投射到他們的行為表現上。我國各地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革命先輩們的戰(zhàn)斗足跡、傳奇經歷和人生故事在舞蹈編導的創(chuàng)作下,產生了一個個優(yōu)秀的紅色舞蹈作品,既有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又有民族精神的表現,真實生動且極富感染力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把個人的人生目標與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
舞蹈教師每學期制定教學計劃時,根據不同年級將紅色舞蹈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學習《八女投江》《中國媽媽》《南京·亮》等優(yōu)秀的紅色舞蹈,在學習跳舞的過程中汲取紅色文化精神,同時,舞蹈教師在教學時,應利用好圖文或視頻來講述該舞蹈的歷史文化背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增強紅色舞蹈的吸引力。整個教學通過學練、答問、欣賞、討論、作業(yè)、考試等方式的有機結合,讓學生豐富紅色文化知識,使他們身心能夠進一步體會到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紅色文化內容豐富、生動且感染力強,在價值觀教育中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高校可以結合當地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舞蹈編創(chuàng),發(fā)揮舞蹈藝術的情與景、意與境的優(yōu)勢,實現高校舞蹈育人水平的不斷提高。例如,吉安及周邊的高校,可以參照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舞劇《井岡·井岡》等優(yōu)秀作品的創(chuàng)作形式,既可以創(chuàng)編“南昌起義”“三灣改編”“九打吉安”等歷史舞劇,也可以創(chuàng)編“方志敏”“賀子珍”“羅石冰”等革命人物的舞蹈。同時,結合紅色課本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以舞蹈動作為語匯編創(chuàng)紅色課本劇,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舞蹈大賽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它有著覆蓋面廣關注度高的特點,學校每年可舉辦一次紅色舞蹈大賽,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展開對紅色舞蹈的宣傳與賞析,展現出紅色舞蹈的獨特魅力,從而增加紅色文化在校園中的影響力。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磨煉了吃苦耐勞、堅持奮斗的精神,通過對人物的塑造琢磨人物的心理及歷史背景有助于更好體會“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達到思想和動作的高度統(tǒng)一,讓紅色基因根植于心中,讓舞蹈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
文化是一個歷史時代價值的光輝象征,是整個民族獲得生存延續(xù)和發(fā)展空間的重要社會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共同靈魂與紐帶,也是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它展示了一個國家價值的最大潛力和內在趨向,彰顯出一個民族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和人文素養(yǎng)。而紅色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與思想傳統(tǒng)是當今中國人心中重要的文化情感,也是延續(xù)至今中國最流行的重要色彩,學習弘揚和傳承中國紅色文化始終是青年一代重要的歷史職責,將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育中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具有積極深刻的影響,通過發(fā)揮舞蹈教育的優(yōu)勢更能生動地讓學生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與內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他們銘記歷史、傳承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精神,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p>
引用
[1] 陳學紅.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與弘揚渠道研究[J].新西部,2020(17):102-103+151.
[2] 張琴.運用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培養(yǎng)中學生家國情懷的研究與實踐[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0.
[3] 張承龍.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教育思想探析[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4):28-31.
[4] 金浩,牟可.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岡山 評舞劇《井岡·井岡》[J].舞蹈,2017(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