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長汀縣館前中學(366306)范壽榮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可圍繞議題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公共參與及政治認同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初中道德與法治與高中思想政治同屬一套課程體系,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借鑒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有效的教學模式,如議題式教學等,以有效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zhì)量。
雖然議題式教學首先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推廣,但是其理念完全適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包含兩方面內(nèi)容:一方面為道德,主要指的是社會良心;另一方面為法治,主要指的是社會底線。議題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議題活動中對情境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公共參與及政治認同。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中難以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難以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開展議題式教學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雖然當前一些學者只強調(diào)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開展議題式教學,但是該教學模式同樣適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不做觸犯法律的事情,才能健康順利地成長。在議題式教學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社會熱點問題,并在探究與討論社會熱點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及相應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對議題涉及的社會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并將自身的觀點完整地表達出來。由此可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開展議題式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無論是知識內(nèi)容還是學習難度,這導致部分剛升上高中的學生難以適應這一變化。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階段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初中階段對此并不重視。因此,如何幫助學生適應高中的教學要求,使學生擁有較好的學習狀態(tài),需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認真思考。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能夠?qū)鹘y(tǒng)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使學生可以有效銜接初高中思政課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蘊含著議題式教學的理念,每章節(jié)都有“探究與分享”“生活在線”等板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板塊的內(nèi)容開展議題式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議題式教學來滿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內(nèi)在要求。雖然當前越來越多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意識到議題式教學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師的議題式教學實施效果卻不甚理想。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提高議題式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需要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創(chuàng)新。
第一,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觀念進行更新與優(yōu)化。相比于以往的教學模式,議題式教學更加強調(diào)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只有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第二,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議題式教學主要包含四個步驟:選擇議題、收集信息、探究議題以及反思評價。為了有效開展議題式教學,教師就需要根據(jù)以上步驟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并引導學生參與到議題的選擇、信息資料的收集、議題的探究以及最終的反思評價等過程中來。
第三,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評價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可以從評價標準、評價過程以及評價方式三個方面著手。例如,在評價標準方面,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評判與分析;在評價方式方面,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單純通過考試成績進行評價的方式,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來對學生的各方面表現(xiàn)進行評價。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需要給學生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培養(yǎng)學生有效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三大教學目標——知識、能力以及價值觀進行整合。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樣雖然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在能力和價值觀培養(yǎng)方面有待加強。開展議題式教學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通過引導學生在議題活動中認識生活、融入社會,最終達到知識、能力、價值觀三重目標。
議題式教學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還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安排。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由于部分初中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較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多,因此,教師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時應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關注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以使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設計議題時與當前的時事熱點相結(jié)合,使議題貼近生活、難度恰當。
第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時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教學效率難以提升。因此,如何在議題式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顯得十分關鍵了。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通常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沒有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思考。近年來,越來越多教師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并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但還是有些課堂“換湯不換藥”,導致學生在課堂中仍處于配角的位置。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真正參與教學全過程,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要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zhì)量,科學、精準的教學評價必不可少。因此,在議題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從三個方面優(yōu)化教學評價:第一,對評價方式進行優(yōu)化;第二,對評價過程進行優(yōu)化;第三,對評價標準進行優(yōu)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主要將做題正確率作為評價標準,這樣的評價標準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因此,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多個角度實施評價,例如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表現(xiàn)如何、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情況如何等等。
下面以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為例,對如何開展議題式教學進行詳細的闡述與分析。
在議題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既要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自由平等的真諦”的教學中,筆者主要設計了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第一,通過創(chuàng)設議題情境,使學生了解到自由平等的深層含義,理解自由與法治之間的關系;第二,通過議題探究,幫助學生提升辯證思維能力,并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第三,通過開展議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自由平等的觀念和法治意識。
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需要結(jié)合社會生活中的真實事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議題情境,帶領學生探究議題中涉及的教材知識點,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議題情境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與時代接軌。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議題設計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依據(jù)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議題,并設計巧妙的議題問題,通過議題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議題問題必須符合學科邏輯以及生活規(guī)律。
筆者在設計“自由平等的真諦”一框的議題的過程中,積極邀請學生參與其中,并結(jié)合最終確立的議題設計以下議題情境和議題問題:
議題情境:
1.2020年10月11日,XX法院對一起校園欺凌案進行了宣判,五名未成年被告被判有期徒刑。
2.XX 市的一名男子由于在網(wǎng)絡平臺上散播謠言而被行政拘留10 日。
議題問題:
1.隨著校園欺凌案件的不斷發(fā)生,越來越多的人對此予以關注。請大家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搜集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校園欺凌案例,并闡述何為校園欺凌。當前大家周圍是否存在校園欺凌現(xiàn)象?如果存在,大家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2.既然被告在犯罪時仍是未成年人,那么他們?yōu)槭裁催€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一案件能夠反映什么問題?如果我們周圍出現(xiàn)校園欺凌事件,我們該如何解決?
3.大家平常在使用網(wǎng)絡軟件的過程中是否看到或者轉(zhuǎn)發(fā)過不實信息?大家怎樣看待對傳播謠言者處以行政拘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如何使用網(wǎng)絡軟件?
議題式教學中,良好的議題問題是載體,組織議題活動才是關鍵,它不僅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完成,還關系到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因此,教師需要對如何組織議題活動進行認真研究。實際上,議題活動的形式有多種,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議題相關材料的篩選中來,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還可以積極開展師生互動與小組討論活動,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與分析能力。通過議題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達到促使學生內(nèi)化知識的目的。
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議題式教學中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開展多元化評價,在評價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議題活動中的表現(xiàn),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達成情況。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開展議題式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促使學生在議題探討中提升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公共參與及政治認同等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