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愛萍,仲巧玲,杭燕
(海安市中醫(yī)院 腫瘤科,江蘇 南通 226600)
肺癌是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的常見腫瘤之一,癌因性疲乏(CRF)為腫瘤相關性疲乏,多由癌癥本身導致的高代謝狀態(tài)及心理情緒變化、化放療醫(yī)治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良反應造成,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當前癌因性疲乏欠缺高效、系統的治療方法,即便通過積極醫(yī)治,改善貧血等影響疲乏的因素后,肺癌患者仍可能感覺疲乏,甚至在大部分康復期肺癌患者中,癌因性疲乏依然是普遍影響病患日常生活的病癥之一[2]。癌癥康復期癌因性疲乏愈來愈受到關注,近些年發(fā)現,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失常在其發(fā)病中起關鍵作用[3]。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是操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釋放的調節(jié)神經中樞,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是控制釋放促甲狀腺激素(TSH)的調節(jié)神經中樞,血清ACTH 及TSH 水平可體現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與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功能轉變[4]。中醫(yī)辨證論治觀念指出癌因性疲乏是由脾虛氣陷造成,補中益氣湯補脾益氣,具有揚陽解郁、安神定志作用[5]。本研究采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肺癌康復期癌因性疲乏患者,觀察其對患者ACTH及TSH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 年4 月-2020 年4 月海安市中醫(yī)院收治的肺癌康復期癌因性疲乏患者121 例,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者118 例,采用隨機抽簽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9 例。觀察組,男37 例,女22 例;年齡52~73 歲,平均(61.62±3.39)歲;Karnofsky 評分[6]81~93 分,平均(85.83±4.06)分;肺癌TNM 分期[7]:Ⅱ期32 例,Ⅲ期27 例。對照組,男37 例,女22 例;年齡47~72 歲,平均(63.16±7.29)歲;Karnofsky評分81~94分,平均(86.71±4.94)分;肺癌TNM 分期:Ⅱ期31 例,Ⅲ期28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進行前已獲海安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16-15 號)。
1.2 診斷標準 1)癌因性疲乏西醫(yī)診斷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中的癌因性疲乏診斷標準[8];2)由《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9]指導癌因性疲乏中醫(yī)辨證診斷,癌因性疲乏應屬虛勞證:主癥,神疲乏力,喘促氣短;次癥,自汗懶言;舌脈:舌質紅,脈細弱。
1.3 納入標準 1)依據《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 年版)》[10]判定為肺癌;2)經病理學診斷為肺癌Ⅱ~Ⅲ期[7];3)行肺癌根治術并于術后接受輔助化療,經抗腫瘤結合治療后,符合《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11]中的完全緩解標準;4)符合上述中醫(yī)、西醫(yī)癌因性疲乏診斷標準;5)Karnofsky 評分[6]≥50分;6)研究對象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入組前1個月內接受放化療治療;2)過敏、禁忌體質;3)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性原發(fā)病癥;4)伴有需??浦委煹钠渌麌乐叵到y性并發(fā)癥;5)因各種緣故中止本研究治療過程者;6)同期參與其他醫(yī)學研究者。
1.5 治療方法 予對照組知識宣教、心理干預和飲食指導等基本治療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補中益氣湯根據藥典標準[12]進行配置,方藥組成:黃芪18 g,黨參16 g,當歸10 g,白術、甘草和生姜各9 g,升麻、陳皮、柴胡各6 g,加水500 mL,水煎至約150 mL 取汁,再將500 mL 水注入藥渣中,續(xù)水煎至約150 mL取汁,將2次取得藥汁混合,分2份,每日1劑,早晚飯前30 min各服1份。2組均治療4周。1.6 觀察指標 1)2 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主次證評估積分參照文獻《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9]制定:0 分,無癥狀;1 分,輕度,不影響學習、工作及生活等;2 分,中度,對學習、工作及生活等有影響,但患者可忍受;3 分,重度,明顯影響學習、工作及生活,患者難以忍受。2)2 組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PSQI)總評分比較。以7 個因素評量,分別是催眠用藥、入眠時刻、睡眠效率、障礙、質量與時間、及日間功能,總計19 道自答題+5 道舍友回答題。每個因素分值0~3 分,總分值0~21 分,分值越低反映睡眠質量越好。3)2 組治療前后疲乏自評量表(PFS)評分比較。采取有4 個維度的自我評估量表,根據行為、情緒、軀體和認知評估病患的主觀疲乏感受,包括22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0~10 分,總分為4個維度的分值平均分,3 分以內為無或輕度疲乏、3~6分為中度疲乏、7 分及以上為重度疲乏。4)2 組治療前后血清內分泌激素比較。分別于治療前后晨8:00 采集病患外周靜脈血約5 mL,3 000 r/min 離心15 min,分離上層,取血清,置于-20℃冰箱存儲備用。皮質醇(Cor)水平借助瑞士羅氏生產的Elecsys 2010 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ACTH 水平選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TSH 水平借助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的UniCel Dx1800 免疫化學發(fā)光分析儀檢測。所有試劑盒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嚴格按說明書進行。5)統計并記錄觀察組組內用藥安全性。
1.7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采取SPSS 22.0 進行,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對比,以配對t檢驗組內對比,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PSQI總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PSQI 總評分比較(,n =59)分
表1 2 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PSQI 總評分比較(,n =59)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2 2 組治療前后血清內分泌激素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血清內分泌激素比較(,n =59)
表2 2 組治療前后血清內分泌激素比較(,n =59)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3 2 組治療前后PFS 評分變化比較 見表3。
表3 2 組治療前后PFS 評分變化比較(,n =59)分
表3 2 組治療前后PFS 評分變化比較(,n =59)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4 用藥安全性分析 觀察組用藥期間耐受性良好,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且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
惡性腫瘤是我國疾病防治的重點,癌因性疲乏在腫瘤患者中極為普遍,幾乎所有的病患在癌癥治療歷程中均發(fā)生過疲乏,甚至有少數的病患在腫瘤確診前便有疲乏的病癥[13]。本研究共納入121 例處于康復期的肺癌病患,均在本研究治療前出現不同程度的疲乏。持續(xù)性癌因性疲乏通常會損害病患身心健康,影響病患的情緒、生理作用、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等,使病患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14]。癌因性疲乏發(fā)病機制相對復雜,臨床多以心理疏導、加強營養(yǎng)、健康宣教等對癥干預主導,達到緩減病癥的目標,但療效仍有待提高[15]。中醫(yī)在此方面的治療累積了豐富經驗,指出癌因性疲乏的應屬“虛勞”等范疇[16-17]。癌因性疲乏是由氣血虧虛、損耗所致,故中醫(yī)治療癌因性疲乏以虛勞論治、固本扶正為主導[18]。補中益氣湯為李東垣的經典方,具有正復邪退、提高病患抵抗力等作用[1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主癥及次癥癥狀積分、PSQI 總評分、PF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輔以補中益氣湯治療康復期肺癌癌因性疲乏可顯著提高療效,改善睡眠質量,總體上緩解患者疲乏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ACTH、TSH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Cor 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輔以補中益氣湯治療康復期肺癌癌因性疲乏可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與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功能紊亂。研究[20]指出癌病或各類治療癌病的措施會影響病患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狀態(tài),造成內分泌失調,進而導致或誘發(fā)癌因性疲勞。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在垂體作用下可分泌ACTH 并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Cor,Cor 是關鍵的糖皮質激素,具有調控物質和能量代謝、免疫應答及情緒狀態(tài)等功能;當Cor 水平過低時,會導致機體疲乏并反饋性提升ACTH 的分泌。甲狀腺激素也是影響體內能量代謝及情緒狀態(tài)的關鍵內分泌激素,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過少,會導致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產生疲乏的感覺。甲狀腺激素在垂體激素TSH 的影響下由甲狀腺分泌,持續(xù)的高代謝狀態(tài)可能會導致體內甲狀腺激素的過量消耗,不僅引致甲狀腺激素量減少,又會反饋性提升垂體激素TSH 的合成和分泌。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用藥期間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提示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輔以補中益氣湯治療康復期肺癌癌因性疲乏用藥安全,安全性觀察未見與用藥相關的異常反應。
綜上所述,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輔以補中益氣湯治療康復期肺癌癌因性疲乏可顯著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并在總體上緩解患者疲乏癥狀,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與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功能紊亂,用藥安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