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編輯:蘇喬
老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糖不能吃得太多,尤其是添加糖。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天的添加糖攝入量不應(yīng)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控糖意識到位了,但實際問題又來了——25克添加糖,到底是多少?目前絕大部分包裝食品,都只標(biāo)注了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會有單獨的“糖”標(biāo)示。更別提面包坊現(xiàn)做的糕點、奶茶店現(xiàn)調(diào)的奶茶等等,更是啥標(biāo)識都沒有,吃進去多少添加糖全靠緣分。
一天下來,我們吃的添加糖到底有沒有超過25克的控制量?如果超標(biāo)了,大概會超出多少?我到底需不需要控糖?對這些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沒概念。
為了給大家提供參考,我們這次想了個辦法——選取5位幸運讀者,詳細(xì)記錄了他們?nèi)粘R惶斓娘嬍?,交給專業(yè)營養(yǎng)師來測算其中的添加糖含量。今天這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普通人的攝入量,到底容不容易超標(biāo)?
而這次的吃糖冠軍是——瘦骨嶙峋的1號!
一天的添加糖攝入量高達74.5~88.5克,也就是說,他這1天就吃超了3天的推薦攝入量。
5個人的添加糖攝入總量分別是:
1號,想長肉的打工男孩,總計74.5~88.5克。
2號,有點控糖意識但管不住嘴的打工女孩,總計50.8~64.8克。
3號,感覺自己很有養(yǎng)生意識的50+ 長輩,總計43~54克。
4號,完全不在意吃了多少糖的放肆大學(xué)生,總計70 +克。
5號,從不費神點外賣的體制內(nèi)男孩,總計19~26克。
具體的添加糖分布是這樣的——
?
數(shù)據(jù)大部分來自于營養(yǎng)師的估算。我們把5個人的飲食分別拿給3位營養(yǎng)師,測算其中的添加糖含量,再綜合考量數(shù)據(jù)的一致性,得出的如上數(shù)據(jù)。
唯一一位控制在25克推薦量的選手,只有5號。
超市面包基本就是糖水炸彈,一個面包含糖量都是十幾二十克起步。因為糖除了提供甜味外,糖的吸水性和持水性都很好,能幫助面包“保濕”,口感更柔潤。
一天吃了兩次面包的1號小哥,本意是為了補充碳水,卻附帶著也吃進去一肚子糖……
一個肉松面包,直接干完1號小哥一天的添加糖份額。這是因為,除了面包本體里的糖外,肉松竟然也在騙你吃糖!
比如這款肉松里的含糖量,根據(jù)營養(yǎng)師的評估,能占到約35%。不僅是肉松,很多肉類零食都是隱形的含糖大戶。經(jīng)典肉味零食豬肉脯,更離譜,含糖量能占到約40%。
牛肉干就藏得更深了,基本上一點甜味都吃不出來,有的甚至是咸辣的!但含糖量也不低。比如這種醬鹵的牛肉干,含糖量能占到25%左右。
其實低糖飲品對有意控糖的人來說,還是不太友好。因為低糖飲品的標(biāo)準(zhǔn)是每100克中含糖量低于4克,雖然比例不高,但飲品的量通常都很大。小瓶的300克飲料就可能有12克糖了,而500克就有可能飆到20克糖,喝一瓶一天的份額就用得差不多了。
咸味芝士餅干、咸口的貓耳朵,吃不出來什么甜味,卻直接飆了20糖左右。因為很多咸味零食,都會在配方里加不少糖,這會讓咸味更加柔和,吃起來“咸淡剛好”,但實際上很可能咸甜雙高……
如果你的日常飲食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幾類,那就需要注意了,你的添加糖攝入可能比你想得要多得多。
2002~2012年,我國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費率基本呈上升趨勢,其中2012年比2002年總體消費率從20.4% 升到26. 9%。
敲重點,是在所有年齡段,2012年消費率均高于2002年。也就是說,并不只是年輕人變得更愛甜,而是從小孩到老人都吃了更多的糖。
吃糖太多,有時候也并不能怪大家不警惕,而是很多糖藏得太隱蔽。像含糖飲料、糖果、冰淇淋等赤裸裸的甜食,“甜”得深入人心,大部分人吃的時候通常都會有所控制。但有些甜食卻很有迷惑性,讓我們一不留神就添加糖超標(biāo)。
舉個例子: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以前的奶茶的“無糖”選項,現(xiàn)在都默默改名叫了“不額外加糖”—— 因為,就算是不額外加,它也還是含糖!
還有一個披著健康外衣的含糖重災(zāi)區(qū),就是各種雜糧粉。因為這些粉本身基本沒啥味道,說不定還有點腥,為了提升口感,很多生產(chǎn)廠家就會往里加糖。
就拿網(wǎng)上熱銷的“紅豆薏米粉”來說。配料中除了常規(guī)的紅豆、薏米以外,還添加了冰糖。除了冰糖外,同類產(chǎn)品還可能添加白砂糖、結(jié)晶果糖、麥芽糖等各種各樣的糖。
這種“萬物可加糖”的現(xiàn)象,實在值得我們警惕。因為有多項研究顯示,添加糖攝入過多與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等,都關(guān)系密切。
添加糖,指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漿,不包括食物天然含有的糖 。主要包括白砂糖、紅糖、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糖蜜、蜂蜜、吃烤薄餅所用的糖漿、濃縮果汁和葡萄糖等 。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添加糖實在是無孔不入、防不勝防,干脆擺爛算了!
但一個悲傷的事實是——不控糖,很可能會越吃越甜。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長期的高糖飲食,會讓味覺對甜味的敏感度降低。
想想我們的出廠配置——嬰兒時期的飲食,幾乎是完全不加糖不加鹽的,但我們也吃得津津有味!現(xiàn)在如果再回過頭去吃那些東西,估計吃一口要倒胃口好幾頓……
但是與之相反的,如果能長期堅持低糖飲食,我們對甜味的敏感度就會有回升。同事親測,在堅持了不到一個月低糖飲食后,連白水煮的西蘭花都能吃出甜味了。所以別害怕,控糖只是一開始會有些艱難。但一旦味蕾習(xí)慣之后,低糖就會是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了。
如何“無痛”地逐步減糖,我們列了個相對容易執(zhí)行的方案,大家對照著做:
首先首先,最重要的,要養(yǎng)成看配料表的習(xí)慣。有包裝的食品都習(xí)慣性地先看一眼背面的配料表,如果下面這些成分的數(shù)量很多、排序很靠前,就一定要注意。
蔗糖、白砂糖、白糖、果葡糖漿、玉米糖漿 、 蜂蜜 、麥芽糖、水果汁、濃縮水果汁、高果糖玉米糖獎、楓糖漿、薄餅糖漿、果糖甜味劑、液體果糖、糖蜜、蜂蜜、無水葡萄糖、結(jié)晶葡萄糖等。
在保持口味不變的情況下,用代糖去代替部分添加糖。比如說代糖的酸奶、飲品等,產(chǎn)品選擇已經(jīng)非常多了,隨便找個超市都能買到。用代糖的糕點也有一些,大家可以有意識地去選購。優(yōu)秀的甜味劑,對蔗糖的還原度是很高的。
同一個產(chǎn)品,選擇含糖量少的口味。比如原味燕麥片的總糖平均含量為1.67g/100g,而非原味燕麥片的總糖平均含量就高達25.6g/100g。同款不同口味的餅干中,含糖量的差距也有可能會很大,但吃起來的滿足感其實是差不多的。
今天的內(nèi)容并不是勸大家無差別地去戒糖。糖是人類的快樂源泉之一,我們也堅決擁護每一個人享受甜味的快樂。這篇的目的是幫助大家更了解自己吃的東西。在想來點甜的時候,能評估自己大概吃了多少糖;在不想多吃糖的時候,能知道怎么去避開,不吃冤枉糖。
畢竟現(xiàn)在對糖的標(biāo)注還不夠普及,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