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宇,周超,宋欣欣,高瑞剛,崔素娟,葉貴標
(1.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2.泰安市農業(yè)科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3.青島大港海關,山東青島 266000;4.青島國際旅行衛(wèi)生保健中心,山東青島 266001;5.農業(yè)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北京 100125)
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和貿易大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我國農產品貿易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2004 年開始,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開始呈現(xiàn)逆差,2009 年后持續(xù)擴大,到2021 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擴大到1 354.7 億美元[1]。農業(yè)競爭力和食物自給率持續(xù)下降成為現(xiàn)階段我國農業(yè)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遏制出口下滑勢頭,是關系農業(yè)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任務[2]。韓國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貿易伙伴,是我國第四大農產品出口目標市場,約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28%[3]。我國長期對韓國保持農產品貿易順差,韓國是我國農產品凈出口的重要目標市場之一,但近年來我國對韓國農產品出口增長速度趨緩[4]。以技術性貿易措施為代表的非關稅措施是阻礙和限制我國農產品出口韓國的重要因素,其中,農藥殘留限量是最主要和典型的措施類型,成為導致農產品出口受阻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5-7]。2015 年以來,韓國不斷調整農藥使用管理制度和相關進口監(jiān)控檢查措施,我國農產品因農藥殘留問題被韓國扣留等出口受阻事件日漸增多。本文基于2015 年1月至2022 年4月韓國通報我國出口農產品違規(guī)數(shù)據[8],梳理分析了我國農產品因農藥殘留問題出口韓國受阻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為提升我國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應對能力提供參考。
2015 年以來,我國出口農產品因農藥殘留問題被韓國通報共計182 批次,被通報次數(shù)呈現(xiàn)逐年增加趨勢(圖1)。2018年以后增幅顯著,2019年被通報33 批次,為2018 年的1.50 倍,2021 年被通報53 批次,為2018 年的2.41 倍。2022 年僅1—4月已有30批次被通報。
圖1 2015年以來我國出口韓國農產品因農藥殘留問題被通報情況Fig.1 Violated data of the exported agro-products notified by Republic of Korea due to pesticide residues since 2015
分析導致出口農產品被通報的農藥種類發(fā)現(xiàn),共涉及59 種農藥,以殺蟲劑和殺菌劑為主。其中,殺蟲劑33種,占55.93%;殺菌劑21種,占35.59%;其他種類5種,占8.47%。從2018年開始,每年被通報的農藥種類越來越多(圖2),2015—2017年,每年僅涉及7~9種農藥,2021年涉及的農藥種類已增加至30種。總體來看,因啶蟲脒(28批次)、滅幼脲(20批次)、多菌靈(19批次)、毒死蜱(18批次)、腐霉利(15批次)、殺鈴脲(11 批次)等農藥殘留超標導致被扣留的情況較多。此外,近3 年因吡唑醚菌酯、噻蟲胺、噻蟲嗪、三唑醇、三唑酮、戊唑醇、吡蟲啉、咪鮮胺、噻菌靈、虱螨脲、氧樂果、噠螨靈、滅多威等農藥殘留超標導致被扣留的情況逐漸增多。
圖2 2015年以來引發(fā)我國出口韓國農產品被通報的農藥種類Fig.2 Types of pesticides in the exported agro-products notified by Republic of Korea since 2015
被通報的出口產品涵蓋蔬菜(64 批次,35.16%)、藥用植物(38 批次,20.88%)、飲料作物(23批次,12.64%)、調味料作物(21批次,11.54%)、食用菌(19 批次,10.44%)、水果(15 批次,8.24%)等,參照GB 2763—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9]附錄A 食品類別及測定部位的規(guī)定進行歸類統(tǒng)計,共涉及18 大類48 種農產品。
涉及的產品范圍不斷擴大,從2015年的4大類5種具體產品擴展至2021年的16大類26種具體產品。蔬菜被通報產品以鱗莖類、根莖類和干制蔬菜為主。鱗莖類蔬菜主要為蒜薹,腐霉利殘留超標是引發(fā)被通報的最主要原因。根莖類蔬菜主要為胡蘿卜和生姜,被通報原因主要為三唑醇和噻蟲胺殘留超標。干制蔬菜主要為干蔥,被通報的主要原因是異菌脲超標。藥用植物被通報產品以枸杞、靈芝和川芎為主。枸杞被通報的主要原因是啶蟲脒、滅幼脲殘留超標;靈芝被通報的主要原因是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殘留超標;川芎被通報涉及多種農藥殘留超標。飲料作物被通報產品主要為茶葉,涉及的超標農藥種類較多且較為分散,包括吡唑醚菌酯、虱螨脲等23 種。調味料作物被通報產品以花椒、孜然、薄荷為主,涉及的超標農藥種類有氯氟氰菊酯、啶蟲脒等26 種。不同批次間超標農藥的種類差別較大,且大部分被通報批次都涉及多種農藥殘留超標。水果被通報產品以荔枝、大棗為主。荔枝被通報的主要原因是啶蟲脒殘留超標,大棗被通報的原因涉及殺鈴脲、滅幼脲等殘留超標。食用菌被通報產品以木耳類為主,被通報的主要原因是多菌靈殘留超標。
表1 2015年以來我國出口韓國被通報農產品的類型Table 1 Types of exported agro-products notified by Republic of Korea since 2015
表1 2015年以來我國出口韓國被通報農產品的類型Table 1 Types of exported agro-products notified by Republic of Korea since 2015 續(xù)表Continued
表1 2015年以來我國出口韓國被通報農產品的類型Table 1 Types of exported agro-products notified by Republic of Korea since 2015 續(xù)表Continued
2015 年,韓國通過了農藥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PLS)提案。與原有制度相比該制度有兩方面重要變化,一是取消了原有制度規(guī)定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替代選擇方案。根據原有制度,韓國尚未制定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采用Codex 標準(世界貿易組織《衛(wèi)生與植物衛(wèi)生措施協(xié)定》認可的食品安全領域的國際標準,由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協(xié)調成員共同制定);如果沒有Codex 標準,則適用韓國現(xiàn)行的相似農產品上的最低限量標準;如果既不存在Codex 標準,也不存在韓國現(xiàn)行的相似農產品上的限量標準,則適用韓國該農藥的現(xiàn)行最低限量標準。新制度取消了采用國際標準和適用國內相似標準的途徑,規(guī)定對于韓國未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的農產品,實施“一律限量”(0.01 mg·kg-1)[10]。二是新制度規(guī)定根據韓國農藥登記使用情況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原有針對韓國未登記農藥制定的暫行殘留限量標準于2021年底前刪除,統(tǒng)一執(zhí)行“一律限量”。
韓國農藥肯定列表制度的推行,使得韓國農產品中農藥殘留“一律限量”大幅增加,進口準入門檻提升。由于0.01 mg·kg-1的一律標準極為嚴苛,意味著韓國沒有制定殘留限量標準的農藥不能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出口韓國的農產品種植者需要全面了解韓國規(guī)定,在韓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涉及的“作物-農藥”范圍內選擇合適的防治藥劑,這給出口韓國的農作物種植生產和病蟲害防治帶來挑戰(zhàn)。特別是對于調味料作物和藥用植物等特色小宗作物,韓國制定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數(shù)量較少,合規(guī)用藥更為困難。2019 年該制度全面實施后,韓國進口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比例有所增長,從2018 年的0.6%上升至2021 年的1.0%[11],我國農產品出口韓國因農藥殘留問題受阻事件也逐漸增多。2021年,韓國刪除未在其國內登記使用的146 種農藥的1 800 多項暫行殘留限量標準,“一律限量”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其中,三唑醇等30 種農藥約400 項臨時限量撤銷可能會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產生影響[12],我國農產品出口韓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2022 年1—4月,韓國因農藥殘留問題通報我國出口農產品違規(guī)批次中,約有70.97%為不符合農藥殘留“一律限量”。如吡唑醚菌酯在我國登記在茶葉上使用,我國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制定的吡唑醚菌酯在茶葉上的殘留限量標準分別為10 和6 mg·kg-1,韓國沒有制定吡唑醚菌酯在茶葉上的殘留限量標準,執(zhí)行“一律限量”,我國出口到韓國的茶葉中吡唑醚菌酯殘留量若高于0.01 mg·kg-1即被判定違規(guī)。
韓國在實施農藥肯定列表制度的同時,不斷強化進口農產品農藥殘留監(jiān)控檢查。2020 年,韓國將進口農產品精密檢查包含的農藥種類由58 種增加到65 種,刪除了連續(xù)5 年未檢出或檢出低于5 次的甲基對硫磷等3 種農藥,增加了甲基毒死蜱等10種超標風險較高的農藥。增加的10種農藥在我國登記使用廣泛,且登記作物很多為我國出口韓國的農產品[13]。同時,韓國將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涵蓋的農藥種類從370 種擴大到473 種[14]。2021 年5月,韓國又將進口精密檢查包含的農藥種類由65增加至69 種[15],隨著韓國農藥殘留監(jiān)測范圍不斷擴大,我國出口農產品被檢出農藥殘留不符合韓方規(guī)定的概率也隨之增加。
受韓國推動農藥肯定列表制度影響,近年來韓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更新頻繁。2015年以來,韓國修訂《食品標準與規(guī)范》中農藥殘留限量相關條款約40 余次,每次涉及的限量數(shù)目均較多,且相關法規(guī)文件以韓文為主,企業(yè)及時獲取并準確理解韓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等市場準入要求變化情況存在困難。由于掌握韓國最新要求不及時,部分企業(yè)出口時依然參照以前標準進行檢測和質量控制,從而導致違規(guī)情況發(fā)生。2021 年底,韓國將三唑醇在胡蘿卜中的殘留限量標準由0.05 降低至0.01 mg·kg-1,由于企業(yè)未及時掌握韓國標準變化,仍然按照0.05 mg·kg-1的限量標準進行質量控制,導致2022年初出口胡蘿卜被韓國通報違規(guī)。
部分被韓國通報產品涉及限用農藥、非登記用途藥物殘留超標,被通報的調味料作物和藥用植物多批次涉及多種農藥殘留超標,反映出部分生產企業(yè)存在農藥使用不合規(guī)、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不嚴等問題。出口產品一旦被韓方判定違規(guī),不僅相應出口批次要承擔被退貨或銷毀等損失,后續(xù)出口產品還需進行5 次嚴格的精密檢查。同時,若某類產品被韓國認為具有較高安全風險,還可能對來自某一出口國的所有同類產品實施命令檢查,導致全行業(yè)增加出口成本和違規(guī)風險。
強化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官方評議工作保障條件,建立韓國農藥肯定列表制度專項跟蹤機制,系統(tǒng)收集、翻譯韓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進口產品農藥殘留監(jiān)控檢查計劃及進口產品農藥殘留違規(guī)信息,針對根莖和鱗莖類蔬菜、辣椒及木耳等食用菌、花椒和孜然等調味料作物、枸杞等藥用植物、茶葉等我國向韓國出口受阻的主要植物源產品類別,定期發(fā)布專題跟蹤報告,及時向企業(yè)傳遞韓國農藥殘留市場準入要求變化信息,幫助企業(yè)提升預警預判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因法規(guī)標準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貿易損失。
農產品出口企業(yè)應高度關注韓國農藥殘留監(jiān)管趨嚴的變化趨勢,提前確認韓方農藥登記使用及限量標準要求,按照韓方相關規(guī)定組織生產,加強種植基地環(huán)境農藥殘留監(jiān)測、種植過程農藥使用管理和出口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把關,確保出口產品符合韓方市場準入要求,保持出口商良好信譽,爭取有利的出口環(huán)境。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農藥使用技術指導培訓,提升出口企業(yè)科學合規(guī)用藥能力;同時,應加強農藥使用監(jiān)督管理,對違規(guī)使用農藥行為進行查處。
韓國農藥肯定列表制度針對進口產品設置了農藥殘留進口限量申請機制,利益相關方可根據貿易需求申請制定適用于進口產品的限量標準,但需提供農藥登記毒理和殘留數(shù)據并繳納手續(xù)費。應深入調研重點貿易產品農藥實際使用需求,開展中韓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對比研究,針對生產中常用且中韓限量標準差異較大的農藥品種,如韓國2021年刪除的三唑醇等30 種農藥的臨時限量,加強與韓方溝通協(xié)調,明確韓國進口限量申請程序和資料要求,完善我國相關農藥登記數(shù)據資料,申請并推動建立符合相關產品雙邊貿易利益的進口限量標準,避免因韓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過嚴導致貿易壁壘。
部分作物登記農藥種類較少,特別是調味料、藥用植物等特色小宗作物缺少登記農藥的現(xiàn)象較為突出,農產品生產企業(yè)合規(guī)用藥客觀上存在限制。建議根據特色小宗作物病蟲害防治需求,加快相關農藥品種的登記并同步制定殘留限量標準,為種植者合理選擇并科學使用農藥提供依據和指導,避免因無登記農藥可用而不得不用未登記農藥的現(xiàn)象發(fā)生。同時,以我國農藥登記和殘留田間試驗數(shù)據為基礎,為申請制定韓國進口限量提供科學依據。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韓國因農藥殘留問題被通報數(shù)量呈現(xiàn)上升趨勢,涉及的農藥種類和受影響的產品范圍不斷增加。導致我國農產品因農藥殘留問題出口韓國受阻增加的誘因包括外因和內因兩方面。外因主要是韓國全面實施“農藥肯定列表制度”并擴大進口農產品農藥殘留監(jiān)測范圍,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和口岸監(jiān)控檢查日益嚴格。內因主要是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yè)獲取國外法規(guī)標準信息的能力不足,生產過程中農藥使用管理的規(guī)范性仍有待加強。提升我國農產品應對韓國農藥殘留貿易壁壘的能力,需要從加強韓國法規(guī)標準信息預警、提升生產主體科學用藥和質量安全控制能力、探索推動韓方建立重點貿易產品進口限量以及完善國內特色小宗作物農藥登記和限量標準制定等方面綜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