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君(湖北 荊州 )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迫切需要“新韌性”的時代,我們已經處身于一個越來越變化不定又危機四伏的時代,面對此不正常卻已經常態(tài)化的不安狀態(tài),只有一種結合了“堅韌”與“柔韌”雙重性的生命姿態(tài),才可能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歲月。也許每一個生命已經是壓傷的蘆葦,但也不會被輕易折斷,一旦生命恢復到其自身的韌性,并且培養(yǎng)自身的可塑性,就可能伸縮自如,回到歡暢的呼吸,再次進入生命的大自在。
我們看到王躍最近幾年的線條作品,就有他自覺命名的《韌》系列,其最初的靈感來自于云南大理。 2012年底他前往大理那個偏僻與安靜的地方去帶剛出生的孫女,位于蒼山腳下的房子前面有一叢叢野生的地涌金蓮,他當時還不知道這種植物叫“地涌金蓮”。王躍每天都會觀察這種植物,到了冬天,它的葉子開始枯萎蜷曲起來,他便收集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卷葉,因為震驚于它的結構之美。無疑,他一開始就被一種生命美感的張力觸動了。接著,藝術家發(fā)現(xiàn)更為具有意思的是,只有這個地方的葉子在大風大雨之后才會展現(xiàn)出不可思議的各種形態(tài),而別的地方的就不行。其卷曲的結構和張力深深地吸引了王躍,其翻轉變化的韌性和不會折斷的柔軟,讓他著迷。他開始畫這些卷曲的葉子,幾乎每一天都會畫上幾筆。
觀察王躍的這個繪畫經歷與覺察過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繪畫本身就是生命的覺感與覺悟,他被“地涌金蓮”這奇特植物的生命形態(tài)所打動了。
首先,這種植物的名字就很神奇,她又名千瓣蓮花、地金蓮、不倒金剛,看起來如同芭蕉葉,呈蓮座狀,在花序上方層層逐漸開展,由上而下,花期一年長達250天左右,似乎這是大地傾吐出來的精華,而又有著蓮花神秘的象征指涉,這體現(xiàn)出其大地性萌發(fā)的飽滿,所謂不倒金剛神圣品格的暗喻,這也來自于其堅韌的形態(tài),無論怎么卷也不會折斷的頑強。
其次,這是王躍被新出生的孫女所感動,一個新生命的出生與成長,是一個充滿喜悅與擔憂的過程,生命自發(fā)的成長展現(xiàn)了生命自身的活力,似乎藝術家自身的藝術潛能被再次喚醒,好久沒有繪畫的心田也涌現(xiàn)出靈感與激情。他再次拿起了畫筆,繪畫也重新獲得了生命。
再次,當我們回到植物本身的形態(tài)與繪畫的可能表現(xiàn),就可看到這種植物的形態(tài)尤為特別,冬天的枯萎與蜷縮,是植物面對寒冷的自我保護與被迫內縮,但卻形成了卷曲的迷人形態(tài),似乎植物的靈魂狀態(tài)更為蘇醒了。
最后,更為奇妙的是這種植物在大風大雨中的展姿,越是被吹動,越是翻卷,也越是呈現(xiàn)出多變躍動的包裹形態(tài),這些在大風中飛揚的卷葉,不僅沒有折斷,反而更為昂揚,更為多姿。
藝術家王躍在“地涌金蓮”的生命形態(tài)上看到了一種罕見的韌性,他要以最為直接、最為堅定的筆法畫出這種罕見的形態(tài),于是他以鋼珠筆開始捕捉植物在風中的形態(tài),這不僅僅是描繪,而是書寫,是生命線的書寫,是生命紋理的書寫,是日記一般的書寫,日常、自然,堅定明確又充滿期待。
對于要畫出植物靈魂出竅的姿態(tài)的王躍,如此日常又自然的書寫,是生命自身的肖像,也是生命最初的樣子,就如同既是詩人也是科學家的歌德所言的植物的變形記中的“原葉”,是植物的原型理型,但又具有每一次展現(xiàn)時的張力變化。因此,王躍的繪畫也異常質樸單純,就是以一種最為質樸的素描式畫法,通過無數的線條、自身的微妙曲折變化、細微的明暗對比、巧妙的穿插交織,在畫面上形成各種卷曲的形態(tài)。
這是植物的形態(tài)學與變形記,這也是生命不屈不撓的形象的涌現(xiàn),不斷的變化與涌動,她們看起來,仿佛花苞,仿佛包裹,仿佛肌肉,仿佛繃帶,仿佛織網,總是在翻卷中形成各種不同的柔韌形態(tài)。乍一看,好像如同植物掛圖,而具有寫實的精確,但肯定又不止于此,怎么看,這些卷起的形態(tài)都好像是某種生命的肖像,似乎有一個靈魂的形象正在涌現(xiàn)出來,似乎是一個靈魂在展現(xiàn)自身的昂揚姿態(tài),不屈服,但又能夠蜿蜒曲折、綿綿不絕。
甚至,這些不止息躍動著的形態(tài),也要把我們卷入其中,這些具有韌性的形態(tài),順服于自然大道的法則,但卻又不僅僅是展現(xiàn)自身,而是來包裹我們,甚至可以包裹我們受傷的心靈,讓我們紛亂的心緒得以安寧。
這種安靜的力量來自于哪里?這來自于形態(tài)的純粹與色彩的單純,哪怕是紅色,也是獨立而堅韌的。一幅畫藝術家大約要畫兩到四個月,每天大約畫四到八個小時,這是緩慢的工作,不斷地從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回到局部,從局部慢慢的匯聚成型,最后才形成整體。
這樣一個緩慢而持久的工作過程,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是順從事物的生長,是繪畫自身的倫理,繪畫有著集養(yǎng)的過程,如同生命的生長,如同年歲的經驗。藝術家王躍在’85新潮就開始創(chuàng)作,但隨后的歲月中,他成為了湖南長沙窯的卓越收藏家,一個好的藝術家應該是一個特別的收藏家,因為收藏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持久緩慢地尋找與等待,長沙窯的日常性與詩意質樸也許培養(yǎng)了王躍的感知與堅韌,一旦時機到來,藝術的靈感就不可抑止地萌發(fā)出來,卓越生長,綿延萬千。
除了《韌》系列的素描式繪畫,王躍還畫有一些瓷器質感的抽象油畫作品,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尋找自己生命感知的外在表達形式,而“韌”就是此生命形式的個性化表達。作為湖南的藝術家,王躍具有楚文化的性格,堅定而頑強,但他的性格又非常沉穩(wěn)低調,洞察一切而泰然自若,只有具有此生命韌性的品質,才可能鐘愛藝術并且被藝術所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