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滋味莫名的高考經(jīng)歷讓我收獲許多,最深刻的一點就是永遠不要滿足于現(xiàn)有的成績,因為很可能大家都尚處于井底,等到了開始分流的那一刻,安于現(xiàn)狀者便無力替自己作選擇。
—— 寧濁(23歲,大四學生,貴州)
我很喜歡一句話:每個人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或是閃耀或是深沉。
高三生活來臨,老師們不再笑嘻嘻地講述大學時代的光輝歲月,同學們的桌面堆滿了教輔資料和錯題集,越發(fā)緊湊的周考、模擬考更是令人窒息。
人人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在我看來更像是被上了發(fā)條,從早到晚地進行流水線生產(chǎn)。大家硬生生將自己的情感抽離,變成沒有知覺和溫度的機器,腦部主機充斥著兩個字的指令:高考!
那年縣聯(lián)考,我的語文考了全縣第四名,仿佛一下子置身云巔。公布分數(shù)的第二天,班主任把班上成績不怎么理想的同學叫到辦公室,臨出門時望了我一眼,也向我招了招手。
一開始和我所想大差不差,班主任不過是勸誡那幾位同學收心學習。然后他轉(zhuǎn)頭看向我,遲疑了幾秒,像是在思考怎么開口。
“浪哥,怕不是想和我殺一盤象棋?”最后還是我打破了僵局,半開玩笑地調(diào)侃了一句。班主任愣了一下,然后松了口氣,笑道:“首先要祝賀你語文考了個好成績??!”
我正要謙虛幾句,他接著說道:“先不要高興得太早啊,你這英語和數(shù)學要是不來點兒大突破,估計……咳咳,如果你這次數(shù)學和英語都能及格,那綜合分在縣里面也能有個不錯的名次。說實話,以你目前的程度想考個好大學還完全不夠,得多花時間學學數(shù)學和英語,小說什么的等考完了再說,幾個月的閑暇時間還不能看個過癮?”
這一番言之鑿鑿的說理出乎我的意料,選擇性地過濾了大部分“嘮叨”后,我就在班主任恨鐵不成鋼的目光中回到了教室。
和夏日一樣真實的是,班主任在那天說的話都得到了驗證。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聯(lián)考,我的數(shù)學只拿到了五十多分,英語也好不到哪里去,總分連二本預估線都沒過。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加之對大學的期待,我開始每天刷真題、背知識點,也愿意拿著本子去找同學問題了,自認為一定能有很大的提升。結(jié)果當然不是如此——二模、三模乃至離高考還有一個月時的“小高考”,我都沒夠到穩(wěn)上二本的線,內(nèi)心只有深深的絕望。
班主任再次找我談話,并沒有多說什么,只給了我一本雜志,讓我抽空看看。就在這天晚上,我躺在宿舍床上隨便翻開這本雜志,想著完成班主任交代的任務(wù),結(jié)果一發(fā)入魂。
雜志里的文章沒有特別華麗的辭藻和高深的語言,只是一個高三落榜回來復讀的學長的自述,真摯而又深刻。高四的日子里,他與自己做伴,知道學校的路燈什么時候關(guān),也見過學校的日出有多美麗。吃飯排隊的時候會抱著“小甘單詞”,哪怕上廁所的時候都不忘帶上筆記……就像學長所說:“不壓榨一下,怎么能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文章看到最后,我竟無比痛恨自己,躲在被窩里面號啕大哭。
那天過后,我變得沉默了,刪掉了所有的游戲和小說軟件,總結(jié)各個科目的做題技巧并且不斷刷題驗證。那一個月,不管是數(shù)學還是英語,又或是其他授課老師的辦公室里,出現(xiàn)最多的便是我的身影。就這樣,每天見到學校日出的生力軍里,多了我一個。
雖然之后我沒有考上名校,卻幸運地選到了自己喜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也算是有所慰藉了。這段滋味莫名的高考經(jīng)歷也讓我收獲許多,最深刻的一點就是永遠不要滿足于現(xiàn)有的成績,因為很可能大家都尚處于井底,等到了開始分流的那一刻,安于現(xiàn)狀者便無力替自己作選擇。
有人跟我說,他經(jīng)過努力成為了自己世界里最耀眼的存在,認真思考后,我笑著說:“我也是!”
(本刊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