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白曉娜
幾個月前,第36 屆百花獎如期舉行,每屆重頭戲是最佳男女主角的角逐,劉燁以28 票位居次席,遺憾敗北。無冕之王劉燁的第一部作品《那山那人那狗》也被人提起。這部電影是目前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一個發(fā)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xiāng)間郵路上的故事,即將退休的鄉(xiāng)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xiāng)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
舊與新的碰撞,兩代人的傳承。這一程是回顧,是傳承,也是未來。
1985年,王順友20歲,他像電影中劉燁扮演的角色一樣,也從父親的手中接過了接力棒。
“不能丟失郵件;不能打濕郵件;不能貪污和私拆郵件;不能冒領(lǐng)匯款;上班不能遲到?!?/p>
父親的教誨也深深刻在他的心中。
從此以后,王順友一次又一次走過父親曾經(jīng)走過的路,將信件,包裹等送到它們的主人手里。
而他這條路究竟是什么樣的路呢?
木里藏族自治縣,這里是橫斷山脈在四川境內(nèi)最典型的地帶,高山連綿起伏,平均海拔3000 多米,絕大部分有4000 多米。這里群山環(huán)抱,地廣人稀,曾經(jīng)除了縣城之外,15 條郵路全部是馬班郵路,當時很多鄉(xiāng)鎮(zhèn)都不通公路、沒有電話,散居在大山深處的群眾與鄉(xiāng)政府與外界聯(lián)系的重要橋梁就靠鄉(xiāng)郵員。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一送就是32年。
他每年要投遞報紙8000多份、雜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而他的投遞準確率還能達到100%。
2021年,從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獲悉,王順友因病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逝世,但這樣的大山郵政人的精神卻永遠在我們心中。
他樸實得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飛雪傳薪。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2005年,王順友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頒獎詞如是寫到。
在車馬慢的年代,一群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郵政人,走過崎嶇的路,跨過不平的山,將一封封寫滿了親人期待的家信,一張張承載了孩子希望的錄取通知書……送到他們手中。山間郵遞員,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大山。這個頒獎詞也是所有郵政人的縮影。
董乃軍是山東鄒平市西董街道郵政局一名山村郵遞員,他從17 歲開始在西董街道的山區(qū)里做投遞工作,一條路,一個人,就這樣走了幾十年。但從來沒有耽誤任何郵件的投遞。
桑南才所在的稱桿鄉(xiāng)郵政所,是怒江州投遞范圍最大的一個鄉(xiāng)村郵政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兩岸的山嶺多在3000 米以上,山高谷深。換郵戳,等郵車,開拆總包等等,從1987年到現(xiàn)在,桑南才一直堅守在這里。
吳文清是江西省宜豐縣雙峰郵政營業(yè)所的郵遞員,這是雙峰林場唯一的郵政所,吳文清子承父業(yè),多年來承擔了雙峰林場13 個村和鄰鄉(xiāng)1 個偏遠村的郵件投遞工作,郵路全程來回長達127公里,每周三次。
其美多吉是30 多年如一日奔忙在四川甘孜州雪線公路上長途郵車駕駛員,他駛郵車在平均海拔3500 米的雪線郵路上,往返于甘孜與德格之間6000 多次,只要有郵件,郵車就得上路,只要有人在,郵件就要送達。每個月,其美多吉都要穿越雀兒山20 多次。郵車載著一封封郵件、一份份藏文報紙、一個個快遞包裹,無論是行車困難的藏族村寨,還是信號全無的深山牧區(qū),他從未放棄過投遞。
像他們這樣的大山郵政人在中國有太多太多,他們胸懷“情系萬家、信達天下”的大愛,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精神,從意氣風發(fā)走到飽經(jīng)風霜,是郵路暢通郵件安全的守護者,只要還有一戶需要郵政,還有一天可以進山,他們就會一直送下去。
余秋雨曾說,信客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一封信,一份報,一個包裹,一個個走在山路上的平凡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獨自一人堅守在群山連綿、山路蜿蜒的郵路上,用極端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做著一件平凡的工作,他們幾乎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個郵件,沒有丟失過一份報刊,為中國郵政的普遍服務(wù)作出了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