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莊宇盛, 李春慧, 李 壯, 蔡文豪, 呂坤琪, 張 利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xué) 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 遼寧 沈陽 110136)
近幾十年來,鈦合金因其具有比強度高、良好的耐腐蝕性、優(yōu)良的生物相容性,已經(jīng)在航空航天、海洋、生物材料、化學(xué)工業(yè)等領(lǐng)域廣泛應(yīng)用[1-2]。航天領(lǐng)域?qū)ζ淞W(xué)性能的要求是具備高抗拉強度、低密度、高疲勞強度和良好的成形性[3]。β-Ti合金是鈦合金的一個重要類別。β-Ti合金具有豐富的微觀結(jié)構(gòu)特征、高比強度和延展性的獨特結(jié)合、優(yōu)異的淬透性、良好的疲勞性能和耐腐蝕性能,特別是低模量,這些優(yōu)異的性能使其成為用于航空航天的候選材料[4-5]。高強度的β型鈦合金通常被用于制造起落架和襟翼/縫翼軌道、厚截面航空航天部件和飛機機身部件等[6]。亞穩(wěn)態(tài)β鈦合金具有潛在的吸引力[7],其具有良好的韌性、強度和抗疲勞性能,且優(yōu)于α和α+β鈦合金[8]。
β鈦合金的力學(xué)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可以通過沉淀細小、均勻、彌散的α相來提高[9]。70%變形量冷軋β型Ti-2524合金在400 ℃時效時,組織中出現(xiàn)高密度位錯且晶界上存在大量的α相沉淀[2]。Ti-6Mo-6V-5Cr-3Sn-2.5Zr的β鈦合金表現(xiàn)出1500 MPa以上的高抗拉強度[4]。將β-Ti合金進行冷軋塑性變形,然后在不同溫度下等溫處理,冷變形量對其力學(xué)性能以及晶粒結(jié)晶取向會產(chǎn)生影響[2]。β-Ti合金在變形過程中,存在一些如位錯、滑移、機械孿晶和應(yīng)力誘發(fā)馬氏體(SIM)形成等機制,從而提高其力學(xué)性能[10]。對β鈦合金冷軋+低溫/短時間時效處理,可使其具有相對較高的屈服應(yīng)力(730 MPa)和較低的彈性模量(47 GPa),其微觀結(jié)構(gòu)由均勻分布的納米尺寸ω相和在β基體中析出的α相組成[11]。通過時效處理可使細小的二次α相沉淀析出,產(chǎn)生強化作用,從而使β鈦合金獲得高抗拉強度[6,12]。
鉬含量較高的鈦合金具有較高的伸長率和抗拉強度,加入鉬等合金元素提高合金強度的同時降低了其楊氏模量[13]。含鉬量較高的鈦合金表現(xiàn)出良好的淬透性,可用于制造100 mm以上的零件[6]。本文針對新型亞穩(wěn)定β型鈦合金(含鉬量分別接近5%和8%),通過對其采用不同變形量冷軋后,在高溫進行不同時間的時效處理,對其組織性能進行了研究。
本研究所用β鈦合金為Ti-3873和Ti-3573合金,其實測化學(xué)成分如表1所示。兩種鈦合金(厚13 mm)熱軋坯料,分別使用φ180 mm冷軋機冷軋(13→9.1,13→7.8,13→6.5,變形量分別為30%、40%和50%),然后再分別線切割成30個尺寸為48 mm×10 mm×2 mm的試樣,用于拉伸試驗和硬度測量,沿軋制方向取樣。兩種新型鈦合金材料通過計算測得Ti-3573以及Ti-3873合金相變溫度分別為(790±5) ℃、(762±5) ℃,所以選擇較高的溫度進行時效處理。將試樣放入箱式電阻爐中隨爐升溫至650 ℃分別保溫3、6、9、12 h后取出空冷。試樣經(jīng)研磨、拋光后采用HF∶HNO3∶H2O=1∶3∶5(體積比)試劑進行腐蝕,用OLYMPUS光學(xué)顯微鏡觀察其顯微組織;取兩種鈦合金冷軋時效后強度最高的試樣,在KYKY-2800B型掃描電鏡下進行SEM組織觀察,并用EM400T型透射電鏡觀察其位錯形貌。
使用HVS-50維氏硬度計(載荷98 N)測量維氏硬度;按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在5105-SANS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上進行拉伸試驗。
表1 試驗鈦合金的實測化學(xué)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
Ti-3573和Ti-3873合金經(jīng)不同變形量冷軋和不同時間時效后的硬度平均值見圖1。圖1中,隨著冷軋變形量的增加,β鈦合金硬度增加。同30%和40%冷軋相比,經(jīng)50%冷軋后,Ti-3573和Ti-3873合金的硬度分別達到了335、350 HV10。
圖1 試驗鈦合金經(jīng)冷軋+650 ℃時效后的硬度Fig.1 Hardness of the tested titanium alloys after cold rolling and aging at 650 ℃
兩種合金經(jīng)30%冷軋+不同時間時效后,在時效9 h時,硬度均達到最大值。Ti-3573合金的硬度峰值為390 HV10,Ti-3873合金的硬度峰值為440 HV10。經(jīng)40%冷軋+不同時間時效后,兩種合金硬度同樣在時效9 h時均達到峰值,Ti-3573合金的硬度峰值達到321 HV10,Ti-3873合金的硬度峰值達到446 HV10,為所有試驗試樣的最高值。經(jīng)50%冷軋+不同時間時效后,Ti-3573合金硬度在時效6 h時達到最大值(389 HV10),Ti-3873合金在時效3 h時達到最大值(416 HV10)。
對所有試樣(每組3個)進行了拉伸試驗,其性能變化與圖1的硬度曲線變化除了個別點存在差異以外,基本吻合,在時效不同時間后,達到峰值的時間點都是一致的,變化趨勢也是一致的。兩種合金經(jīng)過不同變形量冷軋+650 ℃時效不同時間后,硬度達到最大值的對應(yīng)試樣在拉伸時的應(yīng)力-應(yīng)變曲線如圖2所示,力學(xué)性能指標見表2。
圖2中曲線均沒有出現(xiàn)屈服平臺,而且大部分曲線都延伸得較長,表明其具有較高的伸長率。表2中Ti-3573和Ti-3873合金經(jīng)30%冷軋+時效9 h時,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和伸長率分別達到866.61 MPa、822.61 MPa和15.79%及1324.63 MPa、1280.34 MPa和17.06%;而兩種合金50%冷軋分別時效6 h和3 h時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和伸長率則分別達到849.72 MPa、820.34 MPa、9.39%和920.84 MPa、825.83 MPa、15.04%??梢妰煞N合金經(jīng)30%冷軋+時效9 h時所達到的力學(xué)性能均優(yōu)于經(jīng)50%冷軋分別時效6 h和3 h的性能。
圖2 試驗鈦合金經(jīng)冷軋+650 ℃時效后的應(yīng)力-應(yīng)變曲線Fig.2 Stress-strain curves of the tested titanium alloys after cold rolling and aging at 650 ℃
表2 試驗鈦合金經(jīng)冷軋+650 ℃時效后的拉伸性能
Ti-3573和Ti-3873合金30%冷軋+時效9 h的組織如圖3所示。從圖3(a,b)可知,Ti-3573、Ti-3873合金經(jīng)30%冷軋+時效9 h后的組織為稍顯拉長的β晶粒組織,Ti-3573合金中晶粒尺寸比Ti-3873的更粗大。由圖3(c,d)可知,兩種合金組織中均發(fā)現(xiàn)由于冷軋造成的大量孿晶。經(jīng)過9 h時效后,在β基體上均有次生α相的析出,而Ti-3873合金中的次生α相較Ti-3573 合金的更細小,Ti-3873合金中孿晶清晰。
圖3 試驗鈦合金經(jīng)30%冷軋+650 ℃時效9 h的顯微組織Fig.3 Microstructure of the tested titanium alloys after cold rolling with reduction of 30% and aging at 650 ℃ for 9 h(a,b) OM; (c,d) SEM; (a,c) Ti-3573; (b,d) Ti-3873
Ti-3573和Ti-3873合金經(jīng)40%冷軋,650 ℃時效9 h時的組織如圖4所示。圖4(a,b)中,Ti-3573、Ti-3873合金經(jīng)過40%冷軋+時效9 h后的組織β晶粒拉長明顯,組織中仍可發(fā)現(xiàn)由于冷軋所形成的孿晶,尤以Ti-3573合金更為明顯。經(jīng)過9 h時效后,Ti-3873合金β晶?;w上析出的次生α相也較Ti-3573合金的細小。圖4(c,d)為Ti-3573和Ti-3873合金經(jīng)40%冷軋+時效9 h的掃描電鏡照片,可以看到兩種鈦合金由于40%的冷軋變形量較30%要大,在掃描電鏡下組織中出現(xiàn)很多拉長的β晶粒,而變形所引起的孿晶也十分明顯。冷變形后由于經(jīng)過了較長時間時效,大量次生α相已經(jīng)在β基體上明顯析出。
圖4 試驗鈦合金經(jīng)40%冷軋+650 ℃時效9 h時的顯微組織Fig.4 Microstructure of the tested titanium alloys after cold rolling with reduction of 40% and aging at 650 ℃ for 9 h(a,b) OM; (c,d) SEM; (a,c) Ti-3573; (b,d) Ti-3873
Ti-3573和Ti-3873合金經(jīng)50%冷軋,分別時效 6 h 和3 h時的組織如圖5所示。圖5(a,b)中,兩種鈦合金50%冷軋時效后組織中仍可發(fā)現(xiàn)孿晶,Ti-3873合金β基體上析出的次生α相較Ti-3573合金的細小得多。由圖5(c,d)可見,由于50%的冷軋變形量較大,除了在掃描電鏡下能夠發(fā)現(xiàn)冷變形引起的孿晶以外,β晶粒因變形而被拉長得更為明顯。其中Ti-3873 合金時效3 h,同Ti-3573合金時效6 h相比,時效時間相對較短,Ti-3873合金中從β基體上析出的次生α相較Ti-3573合金的要細小很多。
圖5 試驗鈦合金經(jīng)50%冷軋+650 ℃時效的顯微組織(a,b)OM;(c,d)SEM;(a,c)Ti-3573,時效6 h;(b,d)Ti-3873,時效3 hFig.5 Microstructure of the tested titanium alloys after cold rolling with reduction of 50% and aging at 650 ℃(a,b) OM; (c,d) SEM; (a,c) Ti-3573, aging for 6 h; (b,d) Ti-3873, aging for 3 h
圖6為Ti-3573和Ti-3873合金經(jīng)50%冷軋,分別時效6 h和3 h時的透射電鏡照片。在同樣的變形條件下經(jīng)過透射電鏡觀察,Ti-3573合金的β晶粒內(nèi)發(fā)現(xiàn)有位錯產(chǎn)生;Ti-3873合金中同樣可以觀察到被拉長的β晶粒內(nèi)的位錯,且β晶粒的亞晶粒邊界由許多位錯壁組成。
圖6 試驗鈦合金經(jīng)50%冷軋+650 ℃時效的TEM照片(a)Ti-3573,時效6 h;(b)Ti-3873,時效3 hFig.6 TEM micrographs of the tested titanium alloys after cold rolling with reduction of 50% and aging at 650 ℃(a) Ti-3573, aging for 6 h; (b) Ti-3873, aging for 3 h
兩種β鈦合金首先經(jīng)過30%、40%和50%不同變形量的冷軋,隨著軋制壓下量的增加,β晶粒開始拉長,在β晶界以及晶粒內(nèi)形成細小的亞晶粒不斷增多,冷軋壓下量的增加導(dǎo)致了晶粒細化。同時,隨著軋制壓下量的增加,合金的晶體缺陷,如空位和位錯密度增多,位錯纏結(jié)增加,導(dǎo)致亞晶界的形成。變形量增大了晶內(nèi)儲存的畸變能。冷變形造成應(yīng)力誘發(fā)的α″馬氏體產(chǎn)生[8]。在本研究的30%變形量的冷軋試驗過程中,由于位錯密度的增加和α″馬氏體的有可能形成,合金的硬度也隨著冷軋壓下量的增加而增加。圖1中,隨著冷軋變形量由30%到50%,Ti-3573合金的硬度由272 HV10增加到335 HV10,Ti-3873合金的硬度也由319 HV10增加到350 HV10,硬度的增加歸因于大量變形引起的位錯保留在β相中以及α″馬氏體的形成。
隨著冷軋變形量的增加,冷軋試樣的晶體學(xué)取向主要為α纖維織構(gòu),冷變形引起的織構(gòu)演變對新相與基體之間的取向產(chǎn)生影響,冷變形導(dǎo)致出現(xiàn)馬氏體α″相,特別是應(yīng)力誘導(dǎo)的馬氏體(SIM)α″相[4]。高密度的位錯作為異類的形核位置,會促進ω相在短時間時效時的形核,隨著這些異類的ω相形核位置均勻分布在β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納米尺寸的沉淀也均勻分布在整個β基體內(nèi),因此可能有助于亞穩(wěn)β合金的強度增加[11]。隨著時效時間的延長,這些ω相的形成在后續(xù)時效過程中又得到了抑制[14]。
兩種β鈦合金中含有Al、Mo、V、Cr合金元素。其中Al是α相穩(wěn)定元素,Mo、V、Cr是β相穩(wěn)定性元素。這些合金元素具有固溶強化作用,Cr是最強的增強元素,其次是Al、Mo、V[10]。在冷軋變形過程中,β鈦合金通過不同的機制發(fā)生變形,例如位錯滑移、孿晶和應(yīng)力誘發(fā)馬氏體(SIM)形成或這些機制綜合作用[15]。應(yīng)力誘發(fā)馬氏體(SIM)形成可以導(dǎo)致強度和塑性綜合性能的提高。SIM轉(zhuǎn)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合金化學(xué)成分相關(guān)的β相的穩(wěn)定性[15]。β相的穩(wěn)定性可以用鉬當量(Moeq)來衡量。對于高于8wt%的Moeq,β相將處于亞穩(wěn)態(tài)并且在施加應(yīng)力下可能轉(zhuǎn)變?yōu)棣痢逑郲15]。根據(jù)文獻[15],Mo當量為:
Moeq=1.00[Mo]+0.28[Nb]+0.22[Ta]
+0.67[V]+1.60[Cr]+2.90[Fe]
+1.00[Al]
(1)
式中各字母表示相應(yīng)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根據(jù)公式(1)計算,本研究中Ti-3573和Ti-3873合金的鉬當量分別為17.13wt%和20.46wt%,遠高于8wt%,因此,其在軋制變形過程中β相將會轉(zhuǎn)變?yōu)棣痢逑?。文獻[13]指出,在相對較高的Mo當量(即較高的β穩(wěn)定性)合金中,α″相是占優(yōu)勢的。具有較高β相穩(wěn)定性的β鈦合金通過α″馬氏體形成和滑移,減少孿晶活動,為變形提供空間[8]。機械孿晶(Twinning效應(yīng))和SIM轉(zhuǎn)變(TRIP效應(yīng))的結(jié)合可以提高β鈦合金的應(yīng)變硬化能力,進而提高其均勻伸長率[10]。因此,冷軋變形量越大,新型β鈦合金強度、硬度等性能越高(見圖1)。
應(yīng)力-應(yīng)變曲線(見圖2)沒有顯示出應(yīng)力平臺區(qū)或坡度的變化,表明試樣在拉伸過程中,變形誘發(fā)的產(chǎn)物α″馬氏體、β孿晶在超過屈服點后有可能形成[8]。在外應(yīng)力作用下應(yīng)力誘發(fā)α″馬氏體很可能形成,這與本研究新型β鈦合金中富含β穩(wěn)定元素有關(guān)[4]。在拉伸變形過程中可能同時發(fā)生了孿晶和馬氏體相變。
新型β鈦合金冷變形后采用不同時間的時效處理。時效使α″馬氏體不穩(wěn)定化,并促使其向α相轉(zhuǎn)變[9]。在冷軋后的時效過程中,次生α相在β基體上不斷析出(見圖3~圖6)。一般情況下,應(yīng)變時效往往會伴隨著SIM轉(zhuǎn)變,而本研究中并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應(yīng)力誘發(fā)馬氏體,反之,電鏡下觀測到了大量的析出相。因此,可以認為性能的變化應(yīng)該主要歸因于固溶時效,而應(yīng)變時效對性能的貢獻則占次要地位。β鈦合金經(jīng)過冷軋變形產(chǎn)生了大量的晶體缺陷(見圖6),Ti合金中的這些次生α相總是在β基體上的位錯、晶界等缺陷處優(yōu)先形核,這些位錯纏結(jié)和晶界阻礙位錯的運動,為α相沉淀提供了有利條件[2]。隨著兩種合金時效時間的增加,次生α相數(shù)量不斷增多。對于30%、40%變形量冷軋的試驗β鈦合金在時效9 h時,硬度、強度均達到最高值(見圖1、圖2),而Ti-3873合金的性能優(yōu)于Ti-3573合金。這是因為在亞穩(wěn)β型鈦合金中,隨著α相的不斷析出,剩余的β基體穩(wěn)定性逐漸升高,其析出α相的能力也在逐漸減弱。組織中析出的α相數(shù)量及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在時效9 h時,析出的α相數(shù)量多(見圖3、圖4),性能達到最高。Ti-3873合金與Ti-3573合金相比,由于β相穩(wěn)定元素含量的不同,Mo當量存在差異,導(dǎo)致合金中β相的穩(wěn)定程度不同,在時效過程中析出的α相形態(tài)、尺寸、含量均不同,這些因素最終導(dǎo)致兩種合金時效后力學(xué)性能的差異。經(jīng)9 h 時效后,Ti-3873合金較Ti-3573合金組織中α相更細小,在β基體中分布更彌散,其強化效果更好。隨時效時間的延長,合金中析出的α相含量達到一定量時便不再析出,但在650 ℃時效溫度下,擴散速率依舊很高,此時α相開始長大,當α相長大到一定程度時,原先對位錯的阻礙作用將會消失,甚至?xí)a(chǎn)生副作用,變成了硬脆α相而降低β鈦合金的塑性。因此,兩種β鈦合金在經(jīng)過30%、40%冷軋,時效9 h時硬度、強度等性能達到峰值后開始降低。
兩種β鈦合金經(jīng)過50%的變形量冷軋后,Ti-3573和Ti-3873合金分別時效6 h和3 h時,硬度、強度均達到最高值(見圖1,表2)。β鈦合金冷軋后時效處理導(dǎo)致細小的次生α相的沉淀,可以獲得高強度。無論是次生α相尺寸的減小,還是次生α相體積分數(shù)的增加,都會提高β鈦合金的強度[12]。由于軋制壓下量增加,晶粒進一步碎化(見圖5),晶體缺陷進一步增多(見圖6)。在650 ℃時效,由于晶體缺陷相對增多,次生α相形核變得容易,并優(yōu)先在位錯、β晶界或β相與其它已有相(如ω相)之間的界面等位置上形核[2,9,16-17]。因此變形量越大,晶體缺陷越多,越有利于α相的沉淀。因此,經(jīng)50%冷軋后,Ti-3573和Ti-3873合金分別時效6 h和3 h時性能達到最高值。Ti-3573和Ti-3873合金經(jīng)30%冷軋,時效9 h時,由于時效時間相對充足,次生α相有充分時間形核,因此其峰值力學(xué)性能優(yōu)于其在50%冷軋,分別時效6 h 和3 h時的性能。
1) 隨著冷軋變形量的增加,新型β鈦合金的硬度、強度增加,這歸因于在變形過程中產(chǎn)生的位錯、孿晶等晶體缺陷以及可能發(fā)生的應(yīng)力誘發(fā)α″馬氏體轉(zhuǎn)變。Ti-3873合金富含較多的β穩(wěn)定元素,因此其硬度高于Ti-3573合金。
2) 新型β鈦合金經(jīng)過30%和40%冷軋,當650 ℃時效9 h時,硬度、強度均達到最大值,且Ti-3873合金性能高于Ti-3573合金。這是由于此時析出的次生α相數(shù)量最多、最彌散,強化效果最好。
3) Ti-3573和Ti-3873合金經(jīng)50%冷軋,在650 ℃分別時效6 h和3 h時,硬度、強度等性能指標均達到最大值,且Ti-3873合金性能高于Ti-3573合金。這是由于變形量越大,晶體缺陷越多,在時效過程中次生α相在缺陷處優(yōu)先形核變得容易,更容易獲得此變形條件下的最佳力學(xu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