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然
當?shù)貢r間11月7日,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在俄亥俄州舉行的中期選舉共和黨競選集會上預告:將在15日宣布“重大決定”。美國媒體認為,這個“重大決定”就是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畢竟,來自特朗普及共和黨高層的消息早就披露,特朗普“重返白宮”之意已定,只是他的幕僚希望等到11月8日中期選舉結束后再宣布這一消息,以免影響選情。
2020年總統(tǒng)選舉失利后,特朗普從未停止重返白宮的計劃。但最初,他的幕僚及盟友并沒有支持這個想法。究其原因,是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后特朗普時代”共和黨的領導者麥康奈爾有意帶領本黨肅清特朗普帶來的消極影響。而根據(jù)美國政治的傳統(tǒng),敗選后的前總統(tǒng),其在黨內(nèi)的影響力會迅速消減,難以挑戰(zhàn)新領導者的權威,更遑論重返白宮。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深耕基層選區(qū),扶持共和黨內(nèi)的“特朗普派”激進候選人。進入2022年,隨著“特朗普派”在中期選舉的共和黨初選中大獲全勝,原眾議員切尼等黨內(nèi)“反特朗普”代表被逐出,特朗普是否是共和黨在2024年最合適的領路人,再次成為一個真命題。
不過,距離重返白宮,特朗普至少還有三項任務要完成。首先,他要在共和黨初選中勝出。不同于2016年特朗普在黨內(nèi)右翼“一枝獨秀”,2024年的共和黨初選將呈現(xiàn)出立場接近特朗普的激進派人物“多花齊放”的新景象。其中,特朗普的原副手彭斯,佛羅里達州州長、黨內(nèi)人氣頗高的“明日之星”德桑蒂斯,都在2022年中期選舉期間四處站臺助選,顯然已展開“2024之路”布局。能否與這些激進派人物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而避免在黨內(nèi)初選中被分散選票,是特朗普未來兩年的首要任務之一。
2016年,當極具爭議的候選人特朗普贏得共和黨初選后,麥康奈爾等掌控本黨競選資金的關鍵人物,決定團結起來,幫助代表共和黨的特朗普戰(zhàn)勝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這使得特朗普輕松得到共和黨基本盤的支持。這一次,經(jīng)歷了2020年敗選后被共和黨高層指責、排斥與清洗,特朗普似乎不愿重演和麥康奈爾們媾和的一幕。
11月3日,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抨擊麥康奈爾與拜登政府“合作”,呼吁“彈劾麥康奈爾”。他進一步表示,如果自己在2024年勝出,麥康奈爾將無法繼續(xù)擔任參議院共和黨領袖,接替者也不會是參議院共和黨二號人物,即與麥康奈爾立場一致的圖恩,而是特朗普中意的參議員里克·斯科特。這就意味著,特朗普在重返白宮之路上設置了第二個任務:完全奪取共和黨領導權。最后,才是他與民主黨候選人在2024大選中對決。
回顧歷史,共和黨的特朗普化不是新鮮事。激進候選人在黨內(nèi)初選中用右翼話語鎖住關鍵選票,導致溫和候選人無法贏得初選、逐漸淡出,是最近半個世紀共和黨“向右轉”的總體路徑。但是,隨著市民群體、年輕人口、少數(shù)族裔和女性選民比例提高,共和黨的右轉最終將導致其在全國選民中的支持率處于絕對劣勢。這也是麥康奈爾急于帶領本黨“去特朗普化”的原因。而特朗普則逐漸成為黨內(nèi)另一種發(fā)展思路的代表:用更保守的政綱保證基本盤選民的支持,然后通過選區(qū)劃分、投票阻礙等“盤外招”繼續(xù)保持和民主黨的均勢抗衡。
如今,特朗普的路徑似乎在黨內(nèi)占據(jù)了上風。但是,2022年中期選舉的共和黨初選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麥康奈爾等共和黨建制派不惜與特朗普公開分裂,背書不同的候選人。反特朗普力量在佐治亞州州長初選等關鍵戰(zhàn)役中勝出,也表明背后仍有相當數(shù)量選民的支持。如果沒有麥康奈爾的支持,特朗普在2024年的全國大選中能否籌措到足夠的競選資金,都成問題。再考慮到特朗普事實上沒有權力和能力讓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在未來兩年換人,他與麥康奈爾在當下“開戰(zhàn)”,只會讓國會山內(nèi)的共和黨人更分裂。不論是催生出脫黨的獨立候選人,還是降低部分共和黨選民的投票熱情,甚至導致少部分中間選民將票投向民主黨人,對特朗普和共和黨來說,都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