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星星
(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漢語中,存在一類疑問詞前后照應的句式,舉例如下:
例1 你喜歡誰,只管叫誰來使喚。
例2 要多少給多少。
胡松柏提出“疊用”說,將該類句式稱為“疑問代詞疊用式”。[1]鈴木慶夏從語法構(gòu)式的角度,將該類句式的句義概括為“一條規(guī)律或規(guī)則”,稱其為“法則句”。[2]池田晉認為此類句式是“表達多樣性關聯(lián)”的條件復句。[3]新近,張黎在討論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將該句式命名為“疑問詞連鎖句”,認為其語義上表達的是“非規(guī)約化事項之間的關聯(lián)”。[4]
這些研究極大深化了對該類句式的認識,但基本上屬于靜態(tài)分析,對其在動態(tài)交際過程中的功能表現(xiàn)未及充分考察?;诖耍疚臄M以訪談語境為考察背景,在討論該類句式形式與意義特征的基礎上,表述其話輪分布特征,分析其話語功能表現(xiàn)。本文語料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媒體MLC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后文不再一一標注具體出處。為方便稱說,本文采用張黎對該類句式的命名。
從句型表現(xiàn)來看,疑問詞連鎖句在形式上有時表現(xiàn)為一般復句,有時表現(xiàn)為緊縮復句。
例3 誰不聽我的命令,我就解雇誰。
例4 他見誰愛誰。
從句子構(gòu)成成分來看,疑問詞連鎖句由疑問詞和具有關聯(lián)功能的副詞構(gòu)成,前者是必有項,后者是可有項。
例5 你什么時候來上海,我什么時候到上海。
例6 哪里有礦井,哪里有居民區(qū),哪里就有學校。
可以出現(xiàn)在疑問詞連鎖句中的疑問詞主要有“誰”“什么”“哪”“怎么”“幾 /多少”。
例7 病在誰身上,誰自己知道。
例8 我不過是往前闖,碰到什么就是什么。
例9 你喜歡哪種他就唱哪種。
例10 你從來不會說好話,怎么難聽怎么說。
例11 現(xiàn)在隨便吃,想吃幾個/多少吃幾個/多少。
呂叔湘認為疑問詞連鎖句中的第一個疑問詞“表任指”,“第二個疑問詞所指代內(nèi)容隨第一個轉(zhuǎn)移”。[5]胡松柏則認為疑問詞連鎖句中的前一個疑問詞既可以表示虛指,也可以表示任指。邵敬敏指出,疑問詞連鎖句中第二個疑問詞的性質(zhì)可界定為“承指”。[6]結(jié)合這些看法,筆者認為,疑問詞連鎖句中的前一疑問詞是表任指,后一疑問詞是表承指,即后一疑問詞所指的具體內(nèi)容承前一疑問詞所指內(nèi)容。
疑問詞連鎖句的句義在整體上可理解為前后分句中事態(tài)之間的關聯(lián),前后分句關聯(lián)度的強弱取決于句中事態(tài)關聯(lián)度的強弱。其句義關系可表示如下:
S1[Q1(T1)],S2[Q2(T2)]
S1,S2指前后分句,Q1,Q2指前后疑問詞,T1,T2指前后句中事態(tài),因Q1,Q2具有同指關系,所以使得S1,S2有關聯(lián),T1,T2語義關聯(lián)度的強弱決定S1,S2關聯(lián)度的強弱。T1,T2語義關聯(lián)度強的,我們稱之為常理性關聯(lián);T1,T2語義關聯(lián)度弱的,我們稱之為隨機關聯(lián)。
例12 它們那柔軟、光滑的細葉兒沒有風就不能過日子,就等著風來,風往哪邊吹,它們就往哪邊倒。
例13 誰先回家,誰做飯。
例12可以轉(zhuǎn)換為“樹葉倒向風吹的方向”,T1“風吹的方向”和T2“樹葉倒的方向”是一種常理性關聯(lián)。例13就不一定能轉(zhuǎn)換為“先回家的人做飯”,在實際的生活中存在先回家的人不做飯的情況,因此T1“先回家的人”和T2“做飯”是隨機關聯(lián)。
綜上,形式上,疑問詞連鎖句中須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同形疑問詞,具有關聯(lián)功能的副詞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意義上,疑問詞連鎖句中的疑問詞可為“誰、什么、哪、怎么、幾/多少”,前一個疑問詞表任指,后一個疑問詞表承指。整個句式在語義上表達前后事態(tài)之間的常理性關聯(lián)或隨機關聯(lián)。
話語功能表現(xiàn)與其所處環(huán)境關系密切,“理解語言形式所表達的意義時,要將其放在更大的會話環(huán)境當中,參考其在話輪中所處的位置”[7]。話輪是指“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在任意時間內(nèi)連續(xù)說出的一番話,其結(jié)尾以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互換或者各方的沉默為標志”。劉虹考察語料,疑問詞連鎖句在話輪中的位置主要有四種表現(xiàn):處于話輪的起始位置、處于話輪的中間位置、處于話輪的結(jié)尾位置以及獨立構(gòu)成話輪。[8]
于海飛認為充當話輪的單位是單句、復句或者是句群,話輪的起始位置是指在說話人獲得話輪時連續(xù)說出的復句或者句群中,此句式處于復句或者句群的開頭位置。[9]
例14(語境:對蒙牛食堂企業(yè)文化的討論)
王建邦:絕對不允許,包括吃飯,蒙牛每一個食堂里都有一個企業(yè)文化掛在那里,寫著打飯剩飯不要在此就餐。
羅兵:必須得吃完了。
王建邦:要吃多少就吃多少,吃不夠可以繼續(xù)要,如果剩飯是不可以的,曾經(jīng)我們的市委書記去食堂和我們的員工一起就餐沒有注意,他最后剩飯了,當他要走出去的時候,我們工作人員攔住他,讓他交50塊錢罰款。
話輪的中間位置是指在說話人獲得話輪時連續(xù)說出的復句或者句群中,此句式處于復句或者句群的中間位置。
例15(語境:對所學專業(yè)和找工作之間的關聯(lián)的討論)
郎咸平:學商科好找工作。
許子東:文科,中文系絕對找不著工作。
郎咸平:這跟那個炒股有關,跟炒樓有關的。
許子東:只要是文化文字都能用得上。
郎咸平:因為香港它是沒有制造的,它終究是在這個大物流的環(huán)境里面做文章。
許子東:所以我想是這樣的社會慢慢的,我們的那個各個環(huán)節(jié),慢慢發(fā)達,因為大學這兩年膨脹得特別厲害,一時間出現(xiàn)這樣的瓶頸。我想我要是大學生的話,我大概會這樣,我先做那個六個環(huán)節(jié)里面,你找到什么是什么。
話輪的結(jié)尾位置是指在說話人獲得話輪時連續(xù)說出的復句或者句群中,此句式處于復句或者句群的結(jié)尾位置。
例16(語境:關于用醫(yī)保卡消費的討論)
主持人:好,歡迎回到我們的節(jié)目,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兩幅漫畫,看看它們都說明了怎樣的問題?!坝凶o膚品沒有,想要什么盡管說,歡迎使用醫(yī)??ā!?/p>
張鴻:對,他這個護膚品可能也不是給他自己買的,還給別人買的,所以你看到醫(yī)??ㄋ葲]有用到醫(yī)療消費上,而且可能還沒用到他本人身上來,最難辦的是,他還覺得這個錢就是我自己的錢,所以個人賬戶的這個意義在他的概念里,可能就是我自己的錢,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獨立構(gòu)成話輪是指說話人獲得話輪時只說出此句式便將話輪放棄,使自己當前話輪終止。
例17(語境:關于稱呼禮儀的討論)
梁文道:是很重要的禮節(jié)跟尊重,人家喜歡,我叫什么。
許子東:對,你喜歡我們叫你什么,我們就叫你什么。
梁文道:對,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不能夠把英國真的還能叫成英吉利嘛,對不對,把它當動物,那不太好嘛……
竇文濤:是。
我們窮盡式搜索了中國傳媒大學MLC語料庫,總共得到疑問詞連鎖句1200例,其在話輪中的分布表現(xiàn)如圖1所示。
圖1 疑問詞連鎖句話輪分布位置
不難看出,盡管五類疑問詞連鎖句的總數(shù)不同,但在話輪中的位置分布有明顯共性,即位于話輪中間的最多,位于話輪結(jié)尾的次之??梢姡L談語境下,“前文+疑問詞連鎖句+后文”和“前文+疑問詞連鎖句”的話語模式占絕對優(yōu)勢。
本節(jié)將依據(jù)訪談語境,從訪談者和被訪談者的角度切入,結(jié)合疑問詞連鎖句在話輪中的位置分布,分析其話語功能。
日常交際互動當中,展現(xiàn)自我立場是人們重要的言語目的之一。杜波依斯(Du Bois)將話語立場分為評價、認識和情感三類。[10]姚雙云、喻微指出,所謂認識立場是指“當說話者言語上提供一種認識,對如何獲得某信息以及信息本身表達立場時,一方面需要表達他們是如何獲得認識的,一方面需要對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估量”[11]。簡言之,認識立場可以是說話者對所言信息的確認度,也可以是說話者表達自我的主觀判斷和認識。
訪談語境中,主持人和被訪談者需要在談話過程中完成既定的任務,這個任務是提前設定好的,并且其在節(jié)目中的話語都會以音頻形式播出。因此,為了避免錯誤和表意清晰,主持人和被訪談者都會提前準備,盡量使用具有內(nèi)涵邏輯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認識,內(nèi)涵邏輯關注的是語句中事態(tài)間的關聯(lián),強調(diào)語句整體的邏輯性。
例18 (語境:對中國軍隊在多種考驗中壯大的討論)
主持人:新中國成立以來,哪里有艱險,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軍旗飄揚、軍歌嘹亮……在八一建軍節(jié)這一天,我們重新感受一下人民子弟兵在抗震救災中體現(xiàn)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秦申華:我就是北川縣小壩鄉(xiāng)的,也就是這個災區(qū)的人……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沒有設備,他們就用雙手搬開沉重的磚墻,戰(zhàn)士們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搶救更多的傷員。
此例中,疑問詞連鎖句“哪里有艱險,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軍旗飄揚、軍歌嘹亮”可以轉(zhuǎn)換為“有艱險和困難的地方就有軍旗飄揚和軍歌嘹亮”,“艱險和困難”是充分條件,必然會引出“軍旗飄揚、歌聲嘹亮”的結(jié)果,前后分句中的事態(tài)之間關聯(lián)緊密,句子邏輯清晰,表達了說話人認為軍人無所不能的確定性的斷言。
謝格羅夫(Schegloff)最早提出話語修正,認為話語修正由“問題來源(Trouble Source)”“修正發(fā)起(Initiation)”“修正進行(Repair)”三個部分構(gòu)成[12],也即話語修正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改正問題的過程(見圖2)。
圖2 話語修正過程
所謂語義修正,是話語修正的一種,指在話語交際中,說話人已經(jīng)說出一個完整句,但是在完整句之后又說出了一個或者一個以上說話人認為語義上更為恰當?shù)谋硎?。在訪談語境的互動模式當中,受訪者是主持人采訪和交流的對象,同時也是價值傳播和觀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要實現(xiàn)傳播更多價值和信息的目標,往往就需要說出包含多個TCU的擴展性話輪,受訪者在連續(xù)說出包含多個TCU的擴展性話輪的同時,可能會出現(xiàn)語言表述不恰當或者不流暢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對之前所說話語進行修正。
例19(語境:對于電影《三國演義》所傳達出的價值觀的討論)
許子東:你如果把它定位在現(xiàn)代青年人普及中國文化,不管怎么改變,先普及了再說。以前講普及跟提高的關系嘛,你要是把它作為普及文化的使命,那這樣的大片我可以理解。
查建英:我覺得你把這個電影太當真了,什么使命啊,就是說什么人看什么。年輕人看出來的是那些好笑的橋段,就是那些意外的地方。
此例中,主持人認為電影《三國演義》負載著普及中國文化的使命,并且對其賦予“大片”的稱號,而受訪者認為主持人“太當真了”,之后,又覺得“太當真了”承載的負面語義過重,表述不恰當,所以用疑問詞連鎖句“什么人看什么”來進行修正,發(fā)表“群體不一樣,觀點不一樣的”認識,更加符合社會文化事理,矯正之前的負面語義評價,體現(xiàn)出其修正功能。
彭德倩在分析跨話輪話題推進原則時提出,對跨話輪話題推進的分析,主要依賴于前后的表述關系。這種表述關系的判定依據(jù)可以是語義,也可以是形式,即如果后一話輪所表述的話題與前一話輪所表述的話題相同,就是話題的延續(xù)。[13]代樹蘭指出,“在電視訪談語境中,預先設定話語角色和話輪分布方式,形成以主持人提問、嘉賓回答、主持人和嘉賓共同合作完成訪談任務的話輪轉(zhuǎn)換機制為特征的互動性話語形式”[14]。由此可知,訪談互動相較于日?;?,具有更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主持人是整個交際過程的主導者,往往會為了完成訪談任務,表述出更具有引導性的話語,引導受訪者去回應話題。而在訪談會話中,出現(xiàn)主持人重復受訪者話語的情況,往往是示意受訪者繼續(xù)對這個話題進行深入地說明。
例20(語境:對美國貿(mào)易保護的討論)
主持人:我們知道對華輪胎特保案是奧巴馬親自簽署的……盡管這次他到中國來訪問,也是一路喊著要反對貿(mào)易保護主義等等,但是似乎已經(jīng)很難有說服力了。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會不會隨著奧巴馬的訪華,美國貿(mào)易保護的這種沖動會有所收斂?
金燦榮:我個人的看法,我想不會,它該做什么還做什么。
主持人:該說什么還說什么,該做什么還做什么。
金燦榮:我研究美國25年了,我覺得美國這個牌打得特別好,它所有的教科書說的那一套和它實際的政治是不一樣的。
在此例中,受訪者以疑問詞連鎖句“它該做什么還做什么”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主持人的問題,關于話題貿(mào)易保護的“問—答”序列已經(jīng)結(jié)束。作為會話推進者的主持人重復了受訪者的話語,此時重復的疑問詞連鎖句“該說什么還說什么,該做什么還做什么”起著暗示受訪者繼續(xù)談論話題貿(mào)易保護。并且,從下文受訪者的回應來看,是對該做什么還做什么的解釋,因此,無論是從語義上來看,還是從形式上來看,這里的疑問詞連鎖句“該說什么還說什么,該做什么還做什么”都具有話題延續(xù)的功能。
訪談會話中的信息傳遞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采訪者和受訪者就訪談客體進行信息交流,第二個步驟是將第一個交流過程當作信息通過電視媒介的方式傳遞給觀眾。在這個過程中,第二個步驟的信息傳遞是單向性的,觀眾作為信息接收者,無法直接參與談話過程,因此,對所接收的信息的理解可能會存在偏差。為了減小信息理解的偏差,保證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說話人往往會選擇具有概括性的語句來總結(jié)觀點,這些具有概括性的語句往往具有TCU收束功能(見圖3)。
圖3 訪談會話中的信息傳遞過程
表TCU收束功能的疑問詞連鎖句一般出現(xiàn)在句尾,是對當前話題的總結(jié)。例如:
例21(語境:對如何嫁給城里人的討論)
主持人:那你沒跟騎摩托車的小伙打個招呼?
嘉賓:那不敢,那個時候那還是不敢。
主持人:嗨,Hello,我能否坐在你的摩托車后面?
嘉賓:那真的是這樣想的,那時候就想要嫁一個城里的小伙子,然后自己也能成為城里人了。我媽就跟我說那如果你想這么做你就要勤快,我那個時候,十四五歲就開始跟我媽學做菜,不光跟我媽學,就隔壁的那些大媽大嬸,誰會做,我就跟著誰學。
此例中,疑問詞連鎖句“誰會做,我就跟著誰學”,是對前文“跟我媽學做菜,不光跟我媽學,就隔壁的那些大媽大嬸”的概括,也是對“如何嫁給城里人”這個話題的總結(jié),使語義表達得更清晰,去掉句尾的疑問詞連鎖句不會影響段落真值意義的表達,但是,會使人感覺語義未完。
疑問詞連鎖句的話語功能與其句法特征、話輪分布和語體環(huán)境密不可分。從話輪位置分布來看,具有語義修正功能和TCU收束功能的疑問詞連鎖句前面必有同一說話人說出的其他話語內(nèi)容,換言之,出現(xiàn)在句中或者是句尾,是疑問詞連鎖句是否具有語義修正功能和TCU收束功能的前提。上文已指出,“前文+疑問詞連鎖句+后文”和“前文+疑問詞連鎖句”話語模式在交際中占絕對優(yōu)勢,此模式中的疑問詞連鎖句往往會更傾向于表現(xiàn)語義修正功能和TCU收束功能。從語體特征來看,訪談語體中會話內(nèi)容的媒體播出性要求出現(xiàn)在此語境下的疑問詞連鎖句是表示邏輯關聯(lián)的認識立場,同時,訪談會話的任務性則要求話題延續(xù)的明確性。
疑問詞連鎖句是包含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同形疑問詞、表達前后分句所指事態(tài)具有常理性關聯(lián)或隨機關聯(lián)的一種句式。其在話輪中的位置分布有話輪開頭、話輪當中、話輪結(jié)尾和獨立充當話輪四種,且以出現(xiàn)在話輪中間和話輪結(jié)尾兩個位置為主。疑問詞連鎖句的話語功能具體可以總結(jié)為:認識立場表達功能、語義修正功能、話題延續(xù)功能和TCU收束功能。
本文只在訪談語境背景下對疑問詞連鎖句進行了考察,未對其在日常會話中的具體表現(xiàn)加以討論,也未涉及疑問詞連鎖句話語功能表現(xiàn)的形成動因和機制,這些問題有待今后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