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英
在戲曲表演藝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終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
作為一名淮劇演員,從藝三十年來,我在戲曲舞臺上塑造了很多不同時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齡的女性形象,如大型現(xiàn)代戲《血淚姻緣》中的魯銀鳳、《沈正彬》中的趙阿鳳等,大型傳統(tǒng)戲《馬前潑水》中的崔氏、《李翠蓮》中的李翠蓮、《蔡金蓮》中的蔡金蓮、、《血色玉麒麟》中的老旦劉氏、《祥林嫂》中的祥林嫂、《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等形象,也曾因此多次在省淮劇節(jié)及省新創(chuàng)劇目調演等藝術大賽上獲獎。然而,在諸多的人物形象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這一中國古代敢于同命運抗爭、敢于向封建禮教宣戰(zhàn),而不惜以身殉情的悲劇典型。那如訴如泣、凄楚動人的愛情故事,每次都能激起觀眾的強烈共鳴。這出戲不知演了多少次,每一次每一回它都觸及我的心靈,讓我感動、讓我婉嘆。下面就劉蘭芝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談談本人的一點表演體會。
《孔雀東南飛》無疑是我國漢樂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這一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先后被改編為京劇、越劇、黃梅戲、電視劇等,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磩 犊兹笘|南飛》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對經典巨作的時代審視,以21世紀的人文視角,重新詮釋了這一千古悲劇,為淮劇注入了新的創(chuàng)意,向觀眾展現(xiàn)了一個封建家庭愛情悲劇的全過程,毫無疑問,劉蘭芝即是悲劇的主人公。她十七歲時嫁給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為妻,夫妻恩愛,但不被婆婆焦母所容,被休回家,兄長貪圖富貴逼其改嫁,蘭芝不從,乃自投清池。焦仲卿聞訊悲痛欲絕,也自縊殉情。在這出悲劇中,劉蘭芝的形象熠熠生輝,光耀古今,她用生命演繹了一場蕩氣回腸的愛情,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如果說貌美與德馨的渾然一體,為蘭芝這一形象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美的共性,那么,是倔強、堅強、理智的性格,執(zhí)著于愛情卻不失自尊的人格魅力,使劉蘭芝成為了中國封建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光輝女性形象。在塑造劉蘭芝這一人物形象時,我主要把握了如下幾點:
戲曲表演中的人物,不僅要具有鮮明的個性,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一定的思想內涵,要將思想意識體現(xiàn)到人物的個性上,這樣“你就能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用最樸素的形式恰恰把最現(xiàn)代的思想表達出來”。
《孔雀東南飛》這部中國民間最偉大的敘事詩,之所以流傳千古、震撼人心,就是因為它思想內涵的獨特性和深刻性,它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次全面展示了女性在男權統(tǒng)治下的愛情和人生悲劇。在排練過程中,通過認真琢磨劇本,并仔細閱讀樂府長詩原著,使得我對蘭芝這個人物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塑造這個人物時,在突出蘭芝性格柔的基調的同時,又賦予它剛的因素;形象的表現(xiàn)出蘭芝的溫順、善良,也渲染了它的反抗精神,從而使得劉蘭芝這一藝術形象在具有美學價值的同時,又具有深刻社會批判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言為心聲”。人物語言在外化之前經過了復雜的內省過程,帶有一定的心理內涵,因而具有個性化特征的語言,往往能折射人的內心世界之光,這從劉蘭芝的臺詞中可窺見一斑。如無辜被休辭別焦母時,雖然屢遭無端指責,但仍彬彬有禮、言辭婉約:“昔作女兒時···念母勞家里”,柔中有剛、不卑不亢的言辭,潛涵著劉蘭芝的不平與憤懣,也體現(xiàn)了她的教養(yǎng)與堅強;與小姑告別時的語言則又不同,“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這淚水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對自己無端被休的悲憤;在離開焦家時留給焦仲卿的一段話“妾有繡腰襦——久久莫相忘”,想到將與自己“結發(fā)共枕席、黃泉共為友”的丈夫分離,卻又充滿著無限的眷念,柔腸寸斷。在《孔》劇中,我通過對劇中人個性化語言的把握和運用,很好地反映了蘭芝在不同時間、空間的內心活動,把蘭芝的個性形象表現(xiàn)得鮮明、突出和合乎情理。在具體表演中,我通過劉蘭芝對仲卿、對焦母、對小姑、對哥哥和母親講話時的態(tài)度與語氣的不同處理,比較細膩地表現(xiàn)了蘭芝那倔強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對小姑、對仲卿依依不舍的深情,也正是在這種不同中讓觀眾感受到她那備受壓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內剛的個性。
唱腔是演員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未成曲先有情,情之所至由感而發(fā)。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也在《閑情偶寄》中講到:“解明曲情,知其意之所在,則唱出口時,儼然此種神情”。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聲音只是一種載體,而感情才是聲腔藝術的靈魂。演員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只有寓情于聲、以聲傳情,才能聲情并茂,以情感人。
淮劇作為一種地方戲,它的特點之一,就是唱腔特別
多,少則十幾多則上百句,而《孔雀東南飛》則是最能體現(xiàn)淮劇這一特點的一本戲,加之淮劇作曲家趙振芳在唱腔設計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得人物的唱腔十分的優(yōu)美、流暢,更易于表達情感,使整出戲產生了動人、新穎的藝術效果?!叭鸽x”是《孔劇》中分量最重的一場戲。這場戲中,有兩段大段唱腔很感人:“你我夫妻情意厚……”這是蘭芝第一次向焦仲卿述說自己不幸遭遇的一段唱。表面上看是妻子向丈夫訴苦,其實這段唱詞所包含的感情是很復雜的,既有劉蘭芝三年來深深埋藏在心底的苦衷,也有她對婆婆的怨恨,又有她對丈夫的一片深情。為了恰切的表達這段思想感情,前部分我采用的是慢板轉中板,再通過改變節(jié)奏和力度,滲入低沉的音調,細致地刻劃了劉蘭芝此時此刻的心情。特別是“只說是夫妻長相守,又誰知……”幾句,稍帶哭腔來演唱,形象地表現(xiàn)出劉蘭芝的滿腹苦情猶如滔滔流水,傾瀉不盡,揭示了她難舍難分的痛苦心情?!爱斈甏蠖Y來迎親……”是“雀離”一場中的又一個重要唱段。開頭部分是劉蘭芝對婚后生活的回憶,唱腔比較舒緩、平穩(wěn),表現(xiàn)了她內心那種難言的隱痛。小心伺奉婆母和丈夫,勤儉操勞家務,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想不到卻要受盡婆母的虐待和凌辱,最后還被一紙休書逐出家門。想到此,她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怒火,在接下來的唱腔的處理上,我采用加快節(jié)奏和力度的手法,一字字、一句句,表達了蘭芝對封建家長制的強烈控訴。接著,帶著哭腔唱出“婆母挑剔情可原,只怨你心軟無主一味求”,表現(xiàn)出蘭芝對焦仲卿既怨恨又愛憐以及欲離不忍、欲留不能的復雜心情。通過對人物聲腔的感情處理,寄情于聲,以聲傳情,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滿了對封建禮教的控訴,也使劉蘭芝這一悲劇形象更為豐滿、感人,有力烘托了全劇的悲劇氣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劉蘭芝這一悲絕千古的中國封建時代的女性形象身上,我們看到了在美學中通常所論及的悲壯美與崇高美的和諧統(tǒng)一,給人以特殊的審美愉悅,同時也帶給人們更多關于社會和現(xiàn)代家庭關系的思考。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焦仲卿和劉蘭芝這對有情人,用生命唱響了一曲封建時代的愛情挽歌,也給人們留下了永遠的嘆息。千年的絕唱早已謝幕,然而愛的傳奇永遠不會終結。但愿這樣的人間悲劇不再上演,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永生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