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朱熹對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內(nèi)涵的闡釋*

        2022-11-27 17:10:31樂愛國

        樂愛國

        (廈門大學(xué)哲學(xué)系,福建廈門 361005)

        董仲舒講“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經(jīng)朱熹的推崇,對后世影響很大,直至現(xiàn)代。蔡元培《中國倫理學(xué)史》說:“仲舒之倫理學(xué),專取動機論,而排斥功利說。故曰:‘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此為宋儒所傳誦,而大占勢力于倫理學(xué)界者也?!雹俨淘啵骸吨袊鴤惱韺W(xué)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頁。胡適《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批評董仲舒所言,說:“儒家只注意行為的動機,不注意行為的效果。推到了極端,便成了董仲舒說的‘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只說這事應(yīng)該如此做,不問為什么應(yīng)該如此做?!雹诤m:《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0-111頁。認(rèn)為董仲舒所言是只講道義動機,而不講功利效果。馮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也說:“董仲舒謂:‘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又艘?,行其義也’,即‘正其誼’‘明其道’也;至于道之果行與否,其結(jié)果也,‘利’也,‘功’也,不必‘謀’,不必‘計’矣?!雹亳T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上),《三松堂全集》第2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9-320頁。不過,馮友蘭肯定董仲舒說的是一種道德境界。賀麟說:“我們做事最先考慮的,……是理想和目的,先問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其次再問有用無用。做事應(yīng)以道義為重,實用其次。所謂‘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就是這個意思?!雹谫R麟:《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xu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6頁。認(rèn)為董仲舒所言不是不講功利效果,而是“以道義為重,實用其次”。李澤厚引董仲舒《春秋繁露》言“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并說:“董的這句原話比最早見于《漢書》董傳并流傳廣久的‘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要高明一些?!雹劾顫珊瘢骸吨袊糯枷胧氛摗罚睢ぷx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版,第157頁。最近,仍有學(xué)者撰文,認(rèn)為“正誼明道是董仲舒針對仁人而言”,“而不是對于所有人的要求”。④秦進才:《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管窺》,《衡水學(xué)院學(xué)報》2014年第3期。方旭東也提出類似觀點,認(rèn)為“董仲舒所說‘不謀利’‘不計(急)功’這些話是針對‘仁人’而論的”。(方旭東:《從后果論看儒墨會通的一個可能》,《孔子研究》2021年第1期)但是,這一看法并不是對董仲舒所言的內(nèi)涵作出闡釋;而且“仁人”這一概念不是指特殊的群體,而只是就道德理想人格而言,是就道德心性而言。然而,這些討論大都忽略了朱熹對于董仲舒所言之內(nèi)涵的闡釋,而有所缺憾。當(dāng)今社會,功利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儒家義利觀也日益受到關(guān)注。應(yīng)當(dāng)說,董仲舒講“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及孔子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孟子》講“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⑤據(jù)《孟子·梁惠王上》載,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垶楹罅x而先利,不奪不厭。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易傳》講“利者義之和”⑥《易傳·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是理解儒家義利觀的基本經(jīng)典,需要作更為深入的解讀,從而推動儒學(xué)的發(fā)展。

        一、“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

        孔子罕言利,而最有影響的是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與此不同,墨子則大講“興利”“除害”,說:“仁者之事者,必務(wù)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愛下》)與墨子一樣,董仲舒說:“圣人之為天下興利也,其猶春氣之生草也,各因其生小大而量其多少;其為天下除害也,若川瀆之瀉于海也,各順其勢,傾側(cè)而制于南北……是以興利之要在于致之,不在于多少;除害之要在于去之,不在于南北?!雹撸蹪h]董仲舒:《春秋繁露》,載蘇輿:《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75頁。又說:“天常以愛利為意,以養(yǎng)長為事,春秋冬夏皆其用也。王者亦常以愛利天下為意,以安樂一世為事,好惡喜怒而備用也?!雹啵蹪h]董仲舒:《春秋繁露》,載蘇輿:《春秋繁露義證》,第322頁。同時,董仲舒又認(rèn)為義與利二者不可或缺。他說:“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yǎng)其體,義以養(yǎng)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義者心之養(yǎng)也,利者體之養(yǎng)也。體莫貴于心,故養(yǎng)莫重于義,義之養(yǎng)生人大于利矣?!雹幔蹪h]董仲舒:《春秋繁露》,載蘇輿:《春秋繁露義證》,第257頁。這里既講義與利二者不可或缺,又講“義之養(yǎng)生人大于利”,講義重于利,所以他的《春秋繁露》又說:“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雹猓蹪h]董仲舒:《春秋繁露》,載蘇輿:《春秋繁露義證》,第262頁。而據(jù)《漢書·董仲舒?zhèn)鳌份d,董仲舒說:“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漢]班固:《漢書》第8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524頁。應(yīng)當(dāng)說,對于這里所謂“正其誼不謀其利”的理解,不能與董仲舒言“圣人之為天下興利”、王者“常以愛利天下為意”以及“體不得利不能安”之類相互沖突。

        程頤贊賞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說:“此董子所以度越諸子。”?[宋]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二程集》,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324頁。朱熹推崇董仲舒所言,并以孔子所言“先難而后獲”“先事后得”予以闡釋。他的《論語集注》解“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曰:“先其事之所難,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者?!雹伲鬯危葜祆洌骸端臅戮浼ⅰ罚腥A書局2012年版,第90頁?!墩撜Z或問》也說:“為是事者,必有是效,是亦天理之自然也。然或先計其效,而后為其事,則其事雖公,而意則私,雖有成功,亦利仁之事而已。若夫仁者,則先為其事,不計其效,惟循天理之自然,而無欲利之私心也。董子所謂‘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正謂此意爾。然正誼未嘗不利,明道豈必?zé)o功,但不自夫功利者而為之耳?!雹冢鬯危葜祆洌骸端臅騿枴?,載朱杰人等編:《朱子全書》(6),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729頁。朱熹《論語集注》還注“先事后得,非崇德與”,說:“先事后得,猶言先難后獲也。為所當(dāng)為而不計其功,則德日積而不自知矣?!雹郏鬯危葜祆洌骸端臅戮浼ⅰ罚?40頁。朱熹還說:“‘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專去計較利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雹埽鬯危堇杈傅拢骸吨熳诱Z類》,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988頁。這里對于董仲舒所言的闡釋,有兩層含義:其一,“正其誼”則利自在,未嘗不利,“明其道”則功自在,并非無功,這是“天理之自然”;其二,“正其誼不謀其利”講的是“惟循天理之自然,而無欲利之私心”,“明其道不計其功”講的是“先為其事,不計其效”。

        在朱熹看來,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并不是不要功利,而是先要“正其誼”“明其道”,并且“不自夫功利者而為之”,避免“專去計較利害”,也就是要“無欲利之私心”。實際上,這與朱熹解《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而講“仁義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則不求利而自無不利;殉人欲,則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⑤[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202頁。完全一致,講仁義是天理之公,利心是人欲之私,講“不求利而自無不利”“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講的是仁義與利心的對立,而不是把義與利割裂開來,只講義而不講利。

        朱熹特別強調(diào)《易傳》“利者義之和”,并作了深入的解讀。他說:“利者,義之和也,惟合于義,則利自至;若多言利,則人不知義,而反害于利矣?!雹蓿鬯危葜祆洌骸端臅騿枴?,載朱杰人等編:《朱子全書》(6),第768頁。又說:“胡氏曰:義固所以利也,《易》所謂‘利者義之和’者是也。然自利為之,則反致不奪不厭之害,自義為之,則蒙就義之利而遠(yuǎn)于利之害矣?!雹撸鬯危葜祆洌骸端臅騿枴罚d朱杰人等編:《朱子全書》(6),第694頁。應(yīng)當(dāng)說,朱熹推崇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既講“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又講“無欲利之私心”,要求“不自夫功利者而為之”,避免“專去計較利害”,與他解《易傳》“利者義之和”既講“惟合于義,則利自至”又反對“多言利”、講“自義為之”而反對“自利為之”相吻合。

        需要指出的是,朱熹解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不僅講“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就義利關(guān)系而言,與董仲舒講“興利”“除害”不相沖突,與其講義與利二者不可或缺、義重于利相一致,而且正如朱熹解《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講仁義是天理之公,利心是人欲之私,特別強調(diào)“無欲利之私心”,就心性而言義利,因而與董仲舒就“仁人”而言“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也是相符的。也就是說,董仲舒說“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其中“仁人”以及“正其誼”“明其道”是就心性而言,“不謀其利”“不計其功”,并不是不要功利之實,而是不能有功利之心,都是就心性而言。在朱熹看來,只有在心性上做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不僅“正其誼”“明其道”,而且去除功利之心,“惟循天理之自然,而無欲利之私心”,就能實現(xiàn)“不求利而自無不利”,否則“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

        二、“仁義未嘗不利”與“仁義未必皆利”

        朱熹推崇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而講“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是根據(jù)程頤講“仁義未嘗不利”而來。程頤解《周易》“元亨利貞”之“利”,說:“凡順理無害處便是利,君子未嘗不欲利。然孟子言‘何必曰利’者,蓋只以利為心則有害。如‘上下交征利而國?!?,便是有害?!从腥识z其親,未有義而后其君。’不遺其親,不后其君,便是利。仁義未嘗不利?!雹伲鬯危莩填?、程頤:《河南程氏遺書》,《二程集》,第249頁。明確講“君子未嘗不欲利”“仁義未嘗不利”。朱熹解《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也講“仁義未嘗不利”②[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201頁。,因而可以說明“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

        需要指出的是,朱熹在《孟子集注》講“仁義未嘗不利”的同時,又在《孟子或問》批評把仁義看作“求利之資”,說:“曰:子謂仁義未嘗不利,則是所謂仁義者,乃所以為求利之資乎?曰:不然也。仁義,天理之自然也,居仁由義,循天理而不得不然者也。然仁義得于此,則君臣父子之間,以至于天下之事,自無一物不得其所者,而初非有求利之心也?!兑住匪^‘利者義之和’,正謂此爾。曰:然則孟子何不以是為言也?曰:仁義固無不利矣,然以是為言,則人之為仁義也,不免有求利之心焉,一有求利之心,則利不可得而其害至矣,此孟子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也。”③[宋]朱熹:《四書或問》,載朱杰人等編:《朱子全書》(6),第920頁。在朱熹看來,“仁義未嘗不利”是“天理之自然”,“循天理而不得不然者”,但不可由此而把仁義看作“求利之資”,以仁義而求利,不可有“求利之心”,這就是《易傳》所謂“利者義之和”之意。為此,朱熹又認(rèn)為,“仁義未嘗不利”雖然是“天理之自然”,但不可“以是為言”,以避免“求利之心”的產(chǎn)生。這就是朱熹所說:“利最難言。利不是不好。但圣人方要言,恐人一向去趨利,方不言,不應(yīng)是教人去就害,故但罕言之耳。蓋‘利者義之和’,義之和處便利。”④[宋]黎靖德:《朱子語類》,第949頁。

        朱熹不僅繼承程頤而講“仁義未嘗不利”,而且又認(rèn)為“仁義未必皆利”。據(jù)《朱子語類》載,在浙中見諸葛誠之千能云:“‘仁人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仲舒說得不是。只怕不是義,是義必有利;只怕不是道,是道必有功?!毕壬^:“才如此,人必求功利而為之,非所以為訓(xùn)也。固是得道義則功利自至;然而有得道義而功利不至者,人將于功利之徇,而不顧道義矣?!雹荩鬯危堇杈傅拢骸吨熳诱Z類》,第3263頁。諸葛誠之不贊同董仲舒所言“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認(rèn)為“若是利成,則義自在其中;功成,則道自在其中”,⑥[宋]黎靖德:《朱子語類》,第2537頁。強調(diào)功利中自有道義。應(yīng)當(dāng)說,諸葛誠之講“是義必有利”“是道必有功”,與朱熹講“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多有相似之處,都是講“得道義則功利自至”。但是在現(xiàn)實中,朱熹又強調(diào)“有得道義而功利不至”,因而就會有人只追逐功利而不顧道義,惟利是圖,甚至把利與義混為一談,正如諸葛誠之“直說義理與利害只是一事”。⑦[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3《答石天民》,載朱杰人等編:《朱子全書》(22),第2528頁。朱熹說:“平生為學(xué),見得孟子論枉尺直尋意思稍分明。自到浙中,覺得朋友間卻別是一種議論,與此不相似,心竊怪之。昨在丹丘,見誠之直說義理與利害只是一事,不可分別,此大可駭。當(dāng)時亦曾辨論,覺得殊未相領(lǐng),至與孟子、董子之言例遭排擯……熹竊以為今日之病唯此為大,其余世俗一等近下見識,未足為吾患也。”

        朱熹還說:“孟子說‘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后其君’,便是仁義未嘗不利。然董生卻說‘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又是仁義未必皆利,則自不免去彼而取此。蓋孟子之言雖是理之自然,然到直截剖判處,卻不若董生之有力也?!雹啵鬯危葜祆洌骸痘掴窒壬煳墓募罚d朱杰人等編:《朱子全書》(22),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498頁。在朱熹看來,孟子言“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后其君”,講的是“仁義未嘗不利”,而董仲舒所言“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則進一步講“仁義未必皆利”;由于在現(xiàn)實中“仁義未必皆利”,就會有人“去彼而取此”,逐利而害義,所以,雖然孟子之言講的是“理之自然”,但面對現(xiàn)實中“仁義未必皆利”,需要對義利做出分判時,董仲舒之言要比孟子所言更為直接有力。

        在朱熹看來,講義利,既要講“仁義未嘗不利”,又要講“仁義未必皆利”;“仁義未嘗不利”講的是“理之自然”,就心性而言,而“仁義未必皆利”是就現(xiàn)實而言;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既與孟子講“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后其君”一樣,講“仁義未嘗不利”,又在面對現(xiàn)實中“仁義未必皆利”,比孟子更為有力。可見,朱熹推崇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講“不謀其利”“不計其功”,反對諸葛誠之“直說義理與利害只是一事”,更多的是針對現(xiàn)實中“仁義未必皆利”、義與利相互分離而專注于利,所作出的應(yīng)對,是要反對惟利是圖,見利忘義,既反對把義與利對立起來,又反對把利與義混為一談。

        董仲舒講“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不僅就“仁人”而言,就心性而言,而且就現(xiàn)實中義與利相互分離而言,是要批評只講功利而輕視道義。所以他說:“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為其先詐力而后仁誼也?!雹伲蹪h]班固:《漢書》第8冊,第2524頁。認(rèn)為“仁人”應(yīng)當(dāng)“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因而要反對“先詐力而后仁誼”,反對逐利而害義。應(yīng)當(dāng)說,朱熹解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既就心性而言“仁義未嘗不利”又就現(xiàn)實而言“仁義未必皆利”,反對把利與義混為一談,與董仲舒所言是一致的。

        三、后世的爭議與發(fā)展

        朱熹解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從心性層面講“正其誼”“明其道”,講“仁義未嘗不利”,并強調(diào)“無欲利之私心”,因而講“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反對將義與利對立起來,同時又從現(xiàn)實層面,講“仁義未必皆利”,反對把利與義混為一談。應(yīng)當(dāng)說,無論董仲舒還是朱熹,他們都沒有把義與利對立起來而否定功利,而只是強調(diào)仁義與“欲利之私心”的對立,他們甚至還把功利與“欲利之私心”對立起來,所以,“不謀其利”“不計其功”指的是不能對功利有所“計謀”,不能有功利之心,而不是排斥功利。

        然而,就字面上而言,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很容易被誤解為是把義與利對立起來;而朱熹對于董仲舒的解讀,雖然講“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但又要求“無欲利之私心”,“不自夫功利者而為之”,反對“專去計較利害”,也會被草率地看作是對功利的否定。與朱熹同時代的葉適說:“‘仁人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此語初看極好,細(xì)看全疏闊。古人以利與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義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論,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爾!”②[宋]葉適:《習(xí)學(xué)記言序目》,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24頁。在這里,葉適是以道義與功利的不可分割,批評董仲舒所言將道義與功利對立起來而不講功利。問題是,在朱熹看來,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并沒有將道義與功利對立起來而不講功利,而只是強調(diào)“無欲利之私心”,反對功利之心,同時又反對將道義與功利混為一談。

        清初顏元對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有過深入思考。他說:“以義為利,圣賢平正道理也。堯、舜‘利用’,《尚書》明與‘正德’、‘厚生’并為三事。利貞,利用安身,利用刑人,無不利。利者,義之和也?!兑住分浴?。孟子極駁‘利’字,惡夫掊剋聚斂者耳。其實,義中之利,君子所貴也。后儒乃云‘正其誼,不謀其利’,過矣!宋人喜道之,以文其空疏無用之學(xué)。予嘗矯其偏,改云:‘正其誼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③[清]顏元:《顏元集》,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63頁。又說:“這‘不謀、不計’兩‘不’字,便是老無、釋空之根;惟吾夫子‘先難后獲’、‘先事后得’、‘敬事后食’三‘后’字無弊。蓋‘正誼’便謀利,‘明道’便計功,是欲速,是助長;全不謀利計功,是空寂,是腐儒?!雹埽矍澹蓊佋骸额佋?,第671頁。與葉適一樣,顏元也認(rèn)為儒家講功利。其實,這與董仲舒、朱熹并無二致。如上所述,朱熹贊同“不謀其利”“不計其功”,并不是否定功利,而只是不贊同對功利有所“計謀”,反對功利之心。然而,顏元批評朱熹對于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推崇,而提出改為“正其誼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既講“正其誼”“明其道”,又講“謀其利”“計其功”。這看似做了修正,但是又有所顧忌,因此又講“蓋‘正誼’便謀利,‘明道’便計功,是欲速,是助長”,認(rèn)為“‘正誼’便謀利,‘明道’便計功”是“欲速則不達”,是“揠苗助長”。顏元門人李塨則認(rèn)為,董仲舒《春秋繁露》言“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本自可通,《漢書》說成是“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因為“誤易‘急’為‘計’”。①[清]李塨:《李塨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94頁。把董仲舒《春秋繁露》所言與《漢書》所言區(qū)別開來,贊同“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而不贊同“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其實就語義而言,“不急其功”與“不計其功”都反對對于功利的急于求成和主觀計謀,并沒有否定功利,二者沒有根本的不同。

        清中期心學(xué)家馬時芳②“清初三大儒”黃宗羲、孫奇逢、李颙,其中孫奇逢,號夏峰先生,以慎獨為宗,以體認(rèn)天理為要,以日用倫常為實際,集北方理學(xué)之大成,創(chuàng)夏峰學(xué)派,又稱夏峰北學(xué)。嘉道年間,馬時芳承上啟下,成為夏峰北學(xué)之后勁。馬時芳(1762-1837),字誠之,號平泉、見吾道人、澹翁等,清乾嘉時河南禹州人。著有《樸麗子》《求心錄》《馬氏心書》等。說:“古之仁圣賢人,大都正誼以謀利,明道以計功。斯功利悉歸道誼之中矣。后儒云:‘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此徒為大言耳。不謀利,利與何有?不計功,功與何有?功利者,道誼之載也。離功利而言道誼,則道誼虛而無所措。尚虛辭而藐實務(wù),究其害,至于破家亡國?!雹郏矍澹蓠R時芳:《續(xù)樸麗子》,《正續(xù)樸麗子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422-423頁。顯然是贊同顏元之說。

        后來,嚴(yán)復(fù)說:“孟子曰:‘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董生曰:‘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〇|西之舊教,莫不分義利為二涂。此其用意至美,然而于化于道皆淺,幾率天下禍仁義矣?!雹埽矍澹輫?yán)復(fù):《嚴(yán)復(fù)集》第4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858頁。梁啟超也說:“儒者動曰:‘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衷唬骸湔x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乖n知義之與利,道之與功,本一物而二名,去其甲而乙亦無所附耶!……初未嘗以正誼明道之教而易其俗也,宜其富力甲天下,財競雄五洲?!雹荩矍澹萘簡⒊骸读簡⒊返?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84頁。在嚴(yán)復(fù)、梁啟超看來,董仲舒所言與孟子所言一樣,都是將義與利對立起來。

        與此不同,王夫之推崇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并且說:“心有可信之實,而立以為事物之準(zhǔn)者,必有質(zhì)焉。君子則酌乎事之所宜,而裁以其心之制,不謀利,不計功,執(zhí)其當(dāng)然而不可撓,唯義而已矣?!雹蓿勖鳎萃醴蛑骸端臅?xùn)義》(上),《船山全書》第7冊,岳麓書社1991年版,第847頁。還說:“初學(xué)之始,正義而不謀利,明道而不計功;及其至也,義精仁熟,當(dāng)為而為,與時偕行,而所過者化矣。圣功之始基,即天德之極致,下學(xué)上達,一于此也?!雹撸勖鳎萃醴蛑骸稄堊诱勺ⅰ?,《船山全書》第12冊,岳麓書社1996年版,第167頁??隙ǘ偈嫠詾椤笆スχ蓟?。

        劉寶楠《論語正義》解“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既講“君子、小人以位言”,又引述董仲舒所言:“夫皇皇求利,惟恐匱乏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義,??植荒芑裾?,卿大夫之意也?!雹啵矍澹輨氶骸墩撜Z正義》,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54頁。認(rèn)為庶人之求利,如同卿大夫之求仁義,更多的是就庶人和卿大夫各自的本分而言,并不存在道德上的君子與小人的對立。由此亦可看出,在董仲舒那里,求仁義與求利在道德上并非對立。

        清末何良棟編撰的《皇朝經(jīng)世文四編》有《西國富教合為一事說》,認(rèn)為孔孟并非“僅言仁義而不言利”,還說:“董仲舒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蓋謂當(dāng)盡吾分之所當(dāng)為,而不必專以利為事。后儒于言語畸輕畸重之間失其大旨,遂謂儒者不言利而專言仁義?!雹幔矍澹莺瘟紬潱骸痘食?jīng)世文四編》,載沈云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761),(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第856頁。認(rèn)為“正其誼不謀其利”是就卿大夫的本分而言,并非“不言利而專言仁義”。

        康有為贊同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他注孔子“君子謀道不謀食”,說:“耕所以謀食,而未必得食;學(xué)所以謀道,而祿在其中。然學(xué)也者,明其道正其誼,而非為謀利也?!雹伲矍澹菘涤袨椋骸墩撜Z注》,《康有為全集》第6集,第508頁。而且他還說:“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日日訟過懺罪,懲忿治怒,皆學(xué)者自修之要?!雹冢矍澹菘涤袨椋骸墩撜Z注》,《康有為全集》第6集,第478頁??涤袨椤洞呵锒蠈W(xué)》還贊同董仲舒所言“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并說:“孔子言義理而不計利害?!彼J(rèn)為董仲舒崇義抑利之說“與《孟子》同,為孔門大義”。參見康有為:《春秋董氏學(xué)》,《康有為全集》第2集,第390-392頁??隙ā罢湔x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為學(xué)者修身之根本。應(yīng)當(dāng)說,康有為對于董仲舒所言的推崇,與朱熹多有相似之處。

        同時,康有為解“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又引述董仲舒所言“夫皇皇求利,惟恐匱乏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義,??植荒芑裾撸浯蠓蛑庖病?,并且解“放于利而行,多怨”,說:“利者,從刀刈禾,假借為以力有所取益之謂?!兑住吩唬毫x者,利之和也。人不能無取,取利而和,則謂之義,不謂之利;取利不和,則謂之利,不謂之義。蓋人己之間有一定之界,取不侵人之界,則謂之和,和則無怨;取而侵人之界,則謂之利,利自多怨。蓋己益則人損矣,損則必怨。故人人皆取于己之界,而不侵人之界,則天下平?!雹郏矍澹菘涤袨椋骸墩撜Z注》,《康有為全集》第6集,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405頁。這里解《易傳》“利者義之和”而言“取利而和,則謂之義,不謂之利;取利不和,則謂之利,不謂之義”,對“取利”有較多的肯定,與朱熹講“惟合于義,則利自至”多有不同,應(yīng)當(dāng)是對儒家義利觀的新闡釋。④宋代楊時曾說:“某竊謂當(dāng)今政事,惟理財最為急務(wù)??贾韧?,所謂理財者,非盡籠天下之利而有之也;取之有道,用之有節(jié),各當(dāng)于義之謂也。取之不以其道,用之不以其節(jié),而不當(dāng)于義,則非理矣?!保ǎ鬯危輻顣r:《楊時集》(2)卷20《答胡康侯》(8),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546-547頁)認(rèn)為“取之有道,用之有節(jié)”就是義。同時,他又反對將義與利對立起來,曾批評王安石所謂“凡利者陰也,陰當(dāng)隱伏;義者陽也,陽當(dāng)宣著。此天地之道,陰陽之理也”,說:“取之有藝,用之有節(jié),先王所以理財也?!∑渌?dāng)取,則利即義矣。故曰:‘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瘎t義、利初無二致焉,何宣著隱伏之有?若夫宣著為善之名而陰收為利之實,此五霸假仁義之術(shù),王者不為也?!保ǎ鬯危輻顣r:《王氏神宗日錄辯》,《楊時集》(1),第107頁)這里從理財?shù)膶用嬷v“取其所當(dāng)取,則利即義”。明胡廣《性理大全書》引楊時之所言,但并沒有作更進一步的推廣,上升到道德修養(yǎng)的層面,實際上并沒有受到后世的重視。當(dāng)然,康有為既贊同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又講“取利而和,則謂之義”,仍需作更為深入的理論貫通和闡釋。

        應(yīng)當(dāng)說,朱熹解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講“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既強調(diào)“正其誼”“明其道”,又講道義與功利的相互聯(lián)系;他把“不謀其利”“不計其功”解為“無欲利之私心”,只是反對功利之心,并非排斥功利,甚至反對功利之心,也是為了功利,這就是所謂“循天理,則不求利而自無不利;殉人欲,則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然而,朱熹的這一解讀只是就“仁義未嘗不利”的“理之自然”而言,就心性而言,并不能回答在面對現(xiàn)實中“仁義未必皆利”、義與利相互分離的狀況時如何由“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而實現(xiàn)功利;也就是說,當(dāng)現(xiàn)實中“仁義未必皆利”時,“正其誼”“明其道”如何能夠“利自在”“功自在”??涤袨榧热缰祆鋸男男陨峡隙ā罢湔x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為學(xué)者修身之根本,又講“取利而和,則謂之義”,實際上就是要通過“正其誼”“明其道”,“無欲利之私心”地應(yīng)對義與利相互分離的現(xiàn)實,并通過“取利而和”,從而實現(xiàn)義與利的統(tǒng)一。這就是康有為對朱熹解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新發(fā)展。

        在线观看午夜视频国产|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国产精品女同av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麻豆|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免费看|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最新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波多野吉衣av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韩国三级| 丁香婷婷六月综合缴清|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强d漂亮少妇高潮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毛片|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视频第二页|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日韩在线视频专区九区| 韩国三级在线观看久|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大片| 亚洲无毛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9|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首页| 久久久久久自慰出白浆|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无码专区亚洲avl| 论理视频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播放| 成人av一区二区亚洲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