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地處贛江東岸,為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shí)所修,現(xiàn)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
●片段欣賞
登高騁目,總以晴好的天氣為宜。遺憾的是,此刻我登滕王閣,周遭是一片淅淅瀝瀝的雨聲。5月下旬,江南開始進(jìn)入梅雨季節(jié),站在滕王閣的七層之上,但見檻外浩蕩的贛江,罩在濛濛的煙雨之中,雖然胭脂色的波浪顯得濕潤,但江的對面已是模糊一片,而飛閣之下車水馬龍的十里長街,除了喇叭聲的清脆,一切,也都幻化為浮動(dòng)的剪影。
但我仍覺得,眼下這雨中的憑欄,乃是別一番感受。雖然見不到落霞孤鶩、秋水長天,但雨來風(fēng)掠,霧卷云飛,更平添了登臨者悵然懷古的思緒。
在滕王閣的樓下,正準(zhǔn)備登臨時(shí),有人說“這是一個(gè)假古董”。言下之意,既為贗品,你何必登上這水泥澆鑄的樓梯?
是的,昔日的滕王閣早已傾圮,眼前的這一座,是1989年動(dòng)工修建,歷時(shí)三年而成。比之舊制,它更加峭拔,也更加壯麗。珠簾晃動(dòng)在天闕,檐馬叮咚于青空。置身其中,哪怕是煙雨如潮飛云似夢,你依然會(huì)有那種望盡中原百萬山的感覺……
這些年來,各地的名勝古跡都在恢復(fù),這是民族復(fù)興的特征。如今,我站在最新版的滕王閣上,在枇杷黃連葉青的季節(jié),眺望變幻不定的江山風(fēng)雨圖,沐浴天地間流動(dòng)的勃勃生機(jī),心情便如茶煙深處的月色,那份詩意,那份愜意,想壓抑都?jí)阂植蛔×恕?/p>
(節(jié)選自熊召政《雨中登滕王閣》)
岳陽樓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地處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shí)的形制與格局;因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著稱于世。
●片段欣賞
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雖然范記寫得很清楚,滕子京不過是“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總以為這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因?yàn)樵狸枠嵌恍?,而岳陽樓又因?yàn)榉吨傺偷囊挥浂恍??!对狸枠怯洝吠ㄆ獙懙煤芎茫绕錇槿藗髡b者,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名言??梢赃@樣說:岳陽樓是由于這兩句名言而名聞天下的。
……
岳陽樓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勢。“滕王高閣臨江渚”,看來和長江是有一段距離的。黃鶴樓在蛇山上,晴川歷歷,芳草萋萋,宜俯瞰,宜遠(yuǎn)眺,樓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樓自樓。岳陽樓剛好像直接從洞庭湖里長出來的。樓在岳陽西門之上,城門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樓外女墻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腳底,丟一個(gè)石子,就能聽見水響。樓與湖是一整體,沒有洞庭湖,岳陽樓不成其為岳陽樓;沒有岳陽樓,洞庭湖也就不成其為洞庭湖了。站在岳陽樓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來往,漁歌互答,可以揚(yáng)聲與舟中人說話,同時(shí)又可遠(yuǎn)看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的湖水,遠(yuǎn)近咸宜,皆可悅目?!皻馔淘茐魸?,波撼岳陽城”,并非虛語。
(節(jié)選自汪曾祺《岳陽樓記》)
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地處蛇山之巔,瀕臨長江,為武漢市地標(biāo)建筑。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yáng)四海,自古就有“天下絕景”之美譽(yù)。
●片段欣賞
黃鶴樓主景由主樓、黃鶴銅像、兩座配亭和廊院等組成,邁步登樓,我們由上而下參觀。這里可極目楚天風(fēng)光,景色美不勝收。想起李白詩句“唯見長江天際流”,于今已不再“煙波江上使人愁”了!因?yàn)殚L江第一大橋就在近處笑臥洪波之上,天塹早已變作通途;對岸漢陽龜山上直刺蒼穹的電視塔,展示出江城武漢現(xiàn)代化城市建筑的高標(biāo)。四樓仿似文藝殿堂,懸掛許多名人書畫,游人至此,浸潤在濃厚的中華文化氛圍中,會(huì)得到一種典雅清逸的感受。三樓陳設(shè)別出心裁,有三幅長卷繡像畫,組合成《人文薈萃》畫廊,畫了李白、王維、崔顥、孟浩然等十三位詩人,他們身高好像真人,神態(tài)栩栩如生。人像旁邊注上了姓名及相關(guān)詩句。游客至此,仿佛與古人集聚此間,打破了時(shí)空的界限,同游于千載黃鶴名樓,傾聽百家爭鳴的聲音。
二樓展示由唐代至現(xiàn)代黃鶴樓的模型,精巧的模型特色各異,反映出黃鶴樓的歷史軌跡。一樓大廳巨幅彩瓷壁畫《白云黃鶴樓》高9米、寬6米,畫中一位老人悠然吹簫,駕著仙鶴騰云飛去,其下,黃鶴樓聳于青山綠樹叢中,美若仙景。
黃鶴樓不僅引來歷代遷客騷人為它賦詩撰文,而且在民間還贏得不少美麗的神話傳說,使名樓歷史在蒼涼的古意中平添幾分神秘的色彩??傮w而言,每層都有一些詩聯(lián)、書畫,讓文采與建筑相映生輝。
(節(jié)選自楊寶祥《黃鶴樓勝景》)
鸛雀樓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jì)市,始建于北周時(shí)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毀,1997年12月,鸛雀樓重修。鸛雀樓是四大名樓中最高的,也是中國仿造樓中較為精致的一座。鸛雀樓整個(gè)的油漆彩畫,是國內(nèi)失傳的唐代彩畫藝術(shù),經(jīng)過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多方考察搶救,重新創(chuàng)作設(shè)計(jì),故鸛雀樓是國內(nèi)唯一采用唐代彩畫藝術(shù)恢復(fù)的唐代建筑。
●片段欣賞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內(nèi)外。歷史上的鸛雀樓,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南岳陽岳陽樓,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鸛雀,是一種鳥,又叫冠雀、觀雀。這種鳥生活在江湖池沼旁,喜歡把巢建在高樹之上,也喜歡棲于高樓。所以,生活在河灘上的鸛雀成群結(jié)隊(duì)棲于樓上,人們便把此樓取名鸛雀樓。這就是“鸛雀樓”名字的由來。
還有一種鳥,名叫喜鵲。在當(dāng)?shù)赜蟹N習(xí)慣稱,凡喜鵲落在誰家的樹上“嘰嘰”地叫幾聲,說明這家人將有喜事或貴客到來。由于喜鵲與鸛雀的習(xí)性幾乎一樣,都喜歡將巢筑于高樹、棲于高樓上,所以,鸛雀樓又有一名叫“鸛鵲樓”。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時(shí)期,歷經(jīng)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于1222年金元光元年,金兵與元兵爭奪蒲州,“焚樓、櫓,火照城中”。從此,鸛雀樓毀于戰(zhàn)火,僅存故基。明初時(shí)故址尚存,后因黃河水泛濫,河道擺動(dòng)頻繁,故址隨之難以尋覓。后來人們只得以蒲州西城樓當(dāng)作“鸛雀樓”,登臨作賦者不絕。清初詩人尚登岸寫道:“河山偏只愛人游,長挽羲輪泛夕流。千里窮目詩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樓”。
(摘自“光明網(wǎng)”202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