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黃曉城 雷旭偉
浙江省麗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浙江麗水 32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特征在于不完全可逆地氣流受限[1]。臨床多表現為氣短、慢性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呼吸衰竭[2]。許多文獻及臨床試驗已經證實,無創(chuàng)呼吸機用于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具有改善血氣指標、增強肺功能的作用,有利于促進疾病的恢復[3-5]。但單純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臨床療效有限,對改善肺通氣功能具有局限性。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是臨床常用的治療COPD 的方法[6],安全有效,臨床常與無創(chuàng)呼吸機聯合應用。本研究對無創(chuàng)呼吸機聯合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COPD 的療效進行探討,旨在為COPD 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浙江省麗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205 例COP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n=103)和研究組(n=102)。對照組男46 例,女57 例;年齡46~82歲,平均(64.73±4.54)歲;其中合并糖尿病31 例,合并高血壓39 例,無其他合并癥33 例。研究組男43例,女59 例;年齡44~80 歲,平均(63.56±4.21)歲;合并糖尿病30 例,合并高血壓41 例,無其他合并癥31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依據2021年修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7],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常伴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悶及常伴有2型呼吸衰竭等癥狀且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60mmHg(1mmHg=0.133kPa)或動脈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50mmHg,FEV1/FVC<70%表明存在持續(xù)氣流受限,患者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由于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血管或神經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合并呼吸衰竭癥狀;②對藥物過敏的患者;③無法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患者。④因出現危及生命的酸堿失衡或意識改變時,而使用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治療的患者。本研究通過浙江省麗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批號:20220919-1)。
布地奈德混懸液(生產企業(yè)AstraZeneca Pty Ltd,2ml:0.5mg/支)。儀器:無創(chuàng)呼吸機(北京怡和嘉業(yè)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E-20C,注冊證號:京械注準20152540049);肺功能測試儀(北京麥邦光電儀器有限公司,型號:MSA99,注冊證號:京械注準20182210193);美國GEM 血氣分析儀(型號:GEM3000);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腫瘤壞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ELISA 試劑盒(深圳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平喘、止咳、化痰、抗炎、吸氧及支氣管擴張等處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采用S/T 治療模式進行通氣治療,呼吸頻率10~14 次/min;吸氣時間0.8~1.2s;起始吸氣壓(inspired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為6~8cmH2O(1cmH2O=0.098kPa)逐漸增加至15~20cmH2O;呼氣壓(exhal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PAP)3~5cmH2O;氧流量起始為4L/min,根據患者情況逐漸降低,最低1L/min,同時確保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每次通氣4~6h,每日3 次。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吸入2mg/次,每日3 次。5d 為1 個療程,兩組均接受2 個療程的治療。
治療后,依據文獻[8]制定標準:①顯效:患者胸悶、咳嗽等臨床癥狀獲得改善,痰液較清晰,基本不影響正常呼吸頻率和日常生活;②有效:患者咳嗽癥狀有所緩解,痰液基本清除,但仍影響日常生活;③無效:患者咳嗽等癥狀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痰液未清除,呼吸頻率無明顯變化??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指標,包括呼吸頻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pH 值和BORG 評分。BORG 評分[9]標準如下,0 分:未出現呼吸困難或疲勞,0.5 分:極其輕微的呼吸困難或疲勞,1 分:非常輕微的呼吸困難或疲勞,2 分:輕度的呼吸困難或疲勞,3 分:中度的呼吸款那或疲勞,4 分:略嚴重的呼吸困難或疲勞;5 分:嚴重的呼吸困難或疲勞;6~8 分:非常嚴重的呼吸困難或疲勞;9 分:極其嚴重的呼吸困難或疲勞;10 分:極為強烈的呼吸困難或疲勞。
治療后分別取患者清晨橈動脈血,應用美國GEM 血氣分析儀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進行比較。測定兩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氧合指數(oxygenation index,OI)。
治療后應用肺功能測試儀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進行比較,分別測定1s 用力呼吸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 秒用力呼氣量占所有呼氣量比例(FEV1/FVC)以及FEV1%預計值。
于治療前后的晨分別空腹取患者靜脈血5ml,離心后分離出上層血清,應用ELISA 法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IL-8、TNF-α 水平。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顯效39 例,有效37 例,無效27 例,總有效率為73.79%;研究組顯效48 例,有效42 例,無效12 例,總有效率為88.24%。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RR、HR 和pH 值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RR 和HR 均低于治療前和同期的對照組;pH 值高于治療前和同期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治療后BORG 評分改善情況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RR、HR 及pH 值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RR、HR 及pH 值比較( )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ORG 評分改善情況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SaO2、PaO2、PaCO2和OI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SaO2和PaO2顯著升高,PaCO2和OI 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SaO2、Pa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和OI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各項指標比較( )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各項指標比較( )
注:Δ1mmHg=0.133kPa
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FEV1/FVC 及FEV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FEV1、FEV1/FVC 及FEV1%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患者的FEV1、FEV1/FVC 及FEV1%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8、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 IL-8、TNF-α 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pg/ml)
表6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pg/ml)
COPD 是一種的常見呼吸道疾病,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污染、吸煙及霧霾的加重,導致其發(fā)病率逐步上升[10]。COPD 病程較長、易反復出現,嚴重者常合并呼吸衰竭[11-13]。COPD 常規(guī)治療方法是抗感染、利尿、鎮(zhèn)咳平喘、祛痰等。無創(chuàng)呼吸機主要是采用輔助通氣功能,調整吸入氧氣含量及排出CO2,從而改善呼吸肌疲勞狀態(tài)[14,15]。糖皮質激素具有抑制炎癥介質的產生和釋放的作用,也是治療COPD 的主要方法之一[16]。本研究采用霧化吸入的治療方法,是因為其可以直接作用于氣道炎性的靶部位,使藥物的有效濃度提高,充分抑制炎性反應,改善臨床癥狀[17]。
肺功能檢查對診斷、評價慢阻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判斷氣流受限的客觀指標[18]。本研究較比以往的研究多選用FEV1%預計值這個指標來作為評價無創(chuàng)呼吸聯合改善肺功能的依據,是因為此指標重復性好,變異性小,易于操作。呼吸困難評價以往選擇較多的是CAT 評分或MMRC 評分,本文選擇BORG 評分。CAT 評分或MMRC 評分多用于慢阻肺穩(wěn)定期的評價,對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BORG評分更加全面。已有研究表明,吸入用布地奈德聯合無創(chuàng)呼吸機可以有效改善COPD 患者的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復[19]。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有效率為88.24%,對照組為73.79%,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二者聯用臨床療效顯著;研究組RR 和HR 均低于治療前和同期的對照組,pH 值高于治療前和同期的對照組,表明二者聯用可以改善心肌供氧能力,提升心肺通氣功能;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BORG 評分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二者聯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SaO2和PaO2顯著升高,PaCO2和OI 顯著下降(P<0.05),說明二者聯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增加患者的通氣量,排出過多的CO2,緩解缺氧狀態(tài);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患者治療后的 FEV1、FEV1/FVC 及FEV1%均有顯著升高(P<0.05),說明二者聯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通過提高肺部的通氣、換氣功能,從而有效緩解氣道阻塞。炎癥因子的釋放是評估COPD 病情程度及好轉的重要指標,TNF-α、IL-8 是反映炎性反應的重要因子,用于評價病情的發(fā)展及預后[20]。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8、TNF-α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二者聯用可以有效地減輕炎性反應。無創(chuàng)呼吸機與二者聯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可以改善肺功能,增加肺通氣,改善血氣指標、抑制炎性反應,減少呼吸困難。
綜上所述,無創(chuàng)呼吸機聯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療效比單純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更顯著,能夠有效增加肺通氣量,改善血氣指標,抑制炎性反應,降低呼吸困難程度,恢復呼吸頻率至正常范圍,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