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镕 唐卷壹 孫香娟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腎病綜合征(nephrotie syndrome,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和不同程度水腫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組臨床癥候群,為兒科腎臟疾病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同時也是難治病[1]。NS可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和先天性三種類型,其中兒童好發(fā)腎病綜合征(primarynephriticsyndrome,PNS),據(jù)統(tǒng)計我國NS約占同期泌尿系統(tǒng)疾病住院患兒總數(shù)的20%,其病理類型多以微小病變型為主。對于PNS的治療常以口服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為首選,但我國大量臨床數(shù)據(jù)表明,長期或反復使用激素,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肥胖、生長抑制、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白內(nèi)障等不良反應,對這些頻繁復發(fā)或激素依賴的患兒常需加用或改用免疫抑制劑,然而免疫抑制劑也存在不良反應[2-3]。激素如何真正行之有效治療PNS同時改善其毒副作用是當今醫(yī)學研究的重點、難點。
而目前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具有較豐富經(jīng)驗,近年來國學醫(yī)家為治療PNS探索出了分期論治、分型辨證論治、分階段論治、臟腑論治以及病因論治等許多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案。其中分階段論治即以激素作為主藥的同時,在激素減量的過程中辯證加予中藥治療是臨床治療此病常用的方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不僅在治療效果上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對其副作用方面也顯有卓效,還能降低PNS復發(fā),從而改善患兒生活質量。
但各醫(yī)家臨床治療思路各成體系,很多治療經(jīng)驗缺乏全面總結及系統(tǒng)分析,故本文以中藥分階段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為出發(fā)點,通過查閱近十年相關文獻,對近年來現(xiàn)代醫(yī)家治療原發(fā)性NS的臨床經(jīng)驗,進行歸納、總結、提煉,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醫(yī)家在激素大劑量運用治療NS時,加用中藥常以滋陰降火,清熱利濕為主;激素撤減階段,則注重以中藥益氣溫腎;激素小劑量維持階段以及停藥后,方藥的選用上則傾向于固本培元,預防感染。為中藥治療PNS治療提供新思路。將激素治療PNS的過程進行中醫(yī)辨證分型,以中醫(yī)辨證治療的思路進行針對性治療,有效緩解或消除疾病癥狀體征,同時部分中藥還可改善抑制激素治療中產(chǎn)生的副作用,拮抗激素減量后出現(xiàn)的反跳現(xiàn)象并減少本病復發(fā)等。故為提高PNS患兒的治愈率提供了一條良好的思路[4-6]。
中醫(yī)雖然沒有“腎病綜合征”之名,但就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證候特點,當屬祖國醫(yī)學“水腫(陰水)”,“尿濁”及“虛勞”等范疇,《景岳全書》中提及“水腫”,言:“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薄胺餐飧卸撅L,邪留肌膚,則亦能忽然浮腫”。再結合《幼幼新書》“腫滿篇”“水氣篇”中所記載的南宋以前有關“水腫”的條文,如《巢氏病源》小兒腫滿候:“小兒腫滿者,由將養(yǎng)不調,腎脾二臟俱虛也。腎主水,其氣下通于陰。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腎虛不能傳其水液,脾虛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氣流溢于皮膚,故令腫滿。”《嬰童寶鑒》:“小兒水氣,是積聚久不治,并頻下而脾胃虛,積散而成水氣,及通身虛腫,但如熟李,即是水也。有疳氣虛腫而不亮也?!笨梢?,水腫致病與肺脾腎三臟失調關系密切,其中以脾腎俱虛為主,且與濕邪關系密切。
隨著時代進步,現(xiàn)代醫(yī)家對水腫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得到不斷繼承和補充。如呂仁和教授認為本病本虛標實,并提出了腎絡“微型癥瘕”病理假說,他認為絡脈作為全身氣血匯聚的地方,同時也是邪氣侵襲的通路,飲食內(nèi)傷、起居無常及稟賦不足等造成人體正氣虧虛,邪氣外感內(nèi)傷后,致使氣滯、血瘀、痰濕等毒邪,邪氣滯留于絡脈,阻礙氣機升降,氣血運行,結為癥瘕,聚積于腎絡,腎絡受損,直接導致腎體受損,腎主藏精,調節(jié)水液代謝等一系列功能失司,發(fā)為水腫[7-9]。
亦有醫(yī)家[10]通過研究劉完素“玄府氣液”理論和葉天士的“久病入絡”理論,將“玄府—絡脈”理論[11]運用于PNS的論治,認為PNS的發(fā)病在本虛標實的基礎上,存在玄府開闔失常,氣液代謝紊亂的微觀病理變化。
癥狀以尿液混濁為主,實驗室檢查提示有大量蛋白尿的NS,可歸屬于中醫(yī)“尿濁”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蛋白質屬于“精微物質”,來源于水谷,由脾胃所化生,肺通調水道,從而水精四布,營養(yǎng)周身。加之腎主封藏而固密于體內(nèi)。蛋白尿出現(xiàn)意味著精微物質的漏泄,肺脾腎虛損,不能固守先天后天之精,腎精下泄,從小便走。故尿濁與水腫中醫(yī)病機類似,虛損是發(fā)病的重要病機,近年有醫(yī)家還提出了中醫(yī)“尿濁性水腫”的概念[12-13]。而針對本病病機,還有醫(yī)家提出PNS雖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亦不能忽視與其間接相關的“肝”,肝主疏泄,能調暢全身氣機,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運行,一旦疏泄太過,還會影響腎臟正常封藏功能,致使精氣外泄,發(fā)為“尿濁”[14]。
目前臨床治療PNS,常以中藥改善單純激素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從而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因在使用激素的不同階段,隨著激素劑量的變化,中醫(yī)證型常隨之發(fā)生變化,臨床醫(yī)生常采用分階段辨證治療。根據(jù)激素治療NS“足量起始,減量要緩,長程維持”的基本原則,大部分醫(yī)家將中藥配合激素治療分為以下四階段。
2.1激素大劑量應用階段 大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PNS之水腫在疾病治療之初,其辨證多責之其本——脾腎陽虛,治療應以溫陽益氣,利水逐飲為主。但從中醫(yī)理論來看,激素屬陽剛燥烈之品,在激素治療2~3 w后,激素作用起效時,其副作用隨之而來,期間會出現(xiàn)以興奮、躁動、失眠、兩顴潮紅、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陰虛火旺之癥,當治以滋陰降火為主,佐以清熱利濕。常用方劑有六味地黃湯,知柏地黃湯等,常用藥物有生地黃、天冬、墨旱蓮、梔子、益母草、女貞子、黃柏等。
鄧俊芷[15]認為這一階段應視患兒對激素的敏感程度加用中藥?;純喝魧に孛舾?,出現(xiàn)陰虛火旺之證,可加予增液湯、二至丸等方藥滋陰降火;若激素不敏感者,水腫難消,甚者并見面色晦暗,舌暗等濕熱血瘀之象,可加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益母草、丹參、雞血藤之品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丁櫻[16]認為激素的大量應用時,其燥熱之性會灼傷肝腎陰精,患兒在陽虛基礎上逐漸表現(xiàn)為肝腎陰虛、虛火內(nèi)盛的陰虛火旺證候,治療應黃芪減量,加女貞子、黃柏、旱蓮草等藥以滋陰清熱,溫腎補氣??紤]滋陰藥多礙胃,可佐以砂仁理氣和胃。
徐惠[17]認為激素為溫燥之品,大劑量使用容易導致水濕與熱互結,造成濕熱內(nèi)蘊,可加澤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黃柏、魚腥草、薺菜花、玉米須等有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品。
劉曉鷹[18-19]教授認為NS之水腫其病機關鍵在于水濕內(nèi)盛,大劑量激素應用會進一步損傷機體陽氣致水濕難消或加重,故此時應以“治水”為要,以五苓散為主方利水消腫,再輔以解表、扶正等治法。減輕水腫的同時能提高機體對激素的正效應。
原曉風[20]針對PNS的治療提出了“四步合圍法”,認為激素大劑量應用階段,小兒多陰虛內(nèi)熱,應以清熱利濕,滋陰降火之法,方用八正散合六味地黃湯加減。八正散清利的同時以制六味地黃湯溫燥之性。
2.2激素減量撤藥階段 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隨著激素的減量,陰虛火旺的癥狀會逐步減輕,而向脾腎陽虛演變。激素作為溫燥之品,不似一般的補陽溫藥有助陽之功,而常是抑制機體陽氣功能。故在撤減激素過程中,可逐漸出現(xiàn)陽虛證。表現(xiàn)為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神疲體倦、少氣懶言、舌淡、脈沉弱等。此時宜益氣健脾溫腎,常用藥物有為黃芪、黨參、肉蓯蓉、菟絲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等。
彭榮等[21]認為激素的撤減過程實為腎陽虛病機演化,減量治療階段,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激素撤減綜合征,宜陰陽雙補,可予滋陰補腎藥,同時加用益氣溫腎藥如肉叢蓉、菟絲子、黃芪、黨參、附子、肉桂、巴戟天等。
張世龍等[22]認為此時病人常由陰虛向氣虛轉化,成為氣陰兩虛之證。此時治以益氣養(yǎng)陰之則,以參芪地黃湯加減,加用黃芪、黨參、當歸、丹參、沙參、麥冬、知母等。
趙玉庸[23]認為在激素撤減過程,由于激素減量,病情易復發(fā),治宜益氣固本為主,上呼吸道感染用銀翹散加減,預防感冒加用玉屏風散,并隨激素減量逐漸減少滋陰藥物。
王孟庸[24]認為激素在體,不僅動用命門之火,亦取代命門之火。所以在激素撤減階段,外加的陽氣減少加之內(nèi)在陽氣未復,需要如淫羊藿、巴戟天、附片等品溫補腎陽。
翟文生[25]認為在激素減量過程中,尿蛋白反復,此期應以溫補腎陽,兼活血化瘀,主方以金匱腎氣丸加減,常用藥物為:山萸肉、山藥、熟地黃、牡丹皮、澤瀉、茯苓、附片、白芍、肉桂、肉蓯蓉、巴戟天、車前子。
2.3激素小劑量維持階段 在這一階段大部分患兒身體已逐漸恢復,激素已減至小劑量,其副作用也逐步消退。其中醫(yī)辨證多考慮為脾腎氣虛陽虛,治宜溫補脾腎,扶正固本。常用方劑為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等,常用藥物有黨參、黃芪、防風、白術、益母草、丹參、益母草等。
張世龍等[22]認為此階段該本病多屬脾腎陽虛證,治宜溫補脾腎為主,隨激素減量逐漸減少滋陰之品,增強補腎健脾之味,方用桂附地黃湯合參苓白術散加減。加之長期的激素應用加重了機體的高凝狀態(tài),可加予川芎、丹參、澤蘭、益母草等化瘀之品。
楊洪濤[26]認為在激素的長程治療過程中,亦會有許多并發(fā)癥,其中骨壞死用續(xù)斷、杜仲、狗脊、牛膝等補肝腎、強筋骨;消化道出血用藕節(jié)炭、仙鶴草、蒲黃、三七等止血;高脂血癥用澤瀉、決明子、萊菔子、焦山楂等降脂;血糖升高用生地黃、玄參、黃連等降糖;血壓升高用天麻、鉤藤、決明子、菊花平肝潛陽。
王孟庸[24]認為這一階段證多屬脾腎陽虛證,治宜溫補脾腎為主,可用金匱腎氣丸加仙靈脾、仙茅根、菟絲子,減少肌體對激素的依賴,防止癥狀反跳。
2.4停用激素后調理階段 在停用激素后1~3年內(nèi),控制感染是防止本病復發(fā)的重中之重,故在激素停用病情得到緩解的這一階段,預防多發(fā)性感染尤為重要[27-28]。這一階段患者極易感染而復發(fā),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脾腎陽虛,需要繼續(xù)用益氣健脾補腎之藥以正氣固本,抵御外邪。常用的方劑有:玉屏風散、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常用藥物有:黨參、黃芪、山藥、山萸肉、白術、茯苓等。
馮振升等[29]認為激素停用的階段多陰陽兩虛,方用濟生腎氣丸加減。在這一期間可以預防復發(fā)為主,用玉屏風散類湯劑益胃固表。
袁斌[30]從《幼科釋謎》中“凡得此病,非一朝夕之故,不可求速效,以致虛脫。如愈后,再感外風,滿面虛浮,用排風散和解,仍服救脾湯劑,免致反復。”得到啟示,認為在這一階段采取補肺健脾的方法能有效減少小兒腎病的復發(fā),如四君子湯、玉屏風散、益黃散等。
盛麗先[31-32]認為PNS常以水腫、蛋白尿為主要表現(xiàn),而在這一階段多因疾病遷延,脾胃虛衰,中氣不足,清陽下陷所致。故常以“下者舉之”之法,倡導腎病治脾,臨床常選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等,常用藥物有:黃芪、太子參、白術、茯苓、防風、甘草、黃柏、砂仁等。
綜上所述,PNS作為兒科常見病,其診治日趨成熟,但是單純以西醫(yī)激素為主的治療效果參差不齊。大多數(shù)醫(yī)家對NS之水腫、尿濁的認識較為一致,認為本病以肺脾腎三臟虛損為致病內(nèi)因。以中藥分階段治療為法,是基于激素乃陽剛燥烈之品的認識,其大劑量的運用以及撤減會引起機體證候的改變。在激素大劑量運用時,以滋陰降火,清熱利濕為主;撤減階段,注意益氣溫腎;小劑量維持階段以及停藥后,則應固本培元,預防感染。
各醫(yī)家雖對兼證的見解不盡相同,但多以濕、熱、虛、瘀為主。在激素治療PNS,清熱祛濕藥和活血化瘀藥常貫穿始終[33-35]。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有補陽還五湯、銀板逐瘀湯等,常用藥物有水蛭、白花蛇舌草、丹參、益母草、川芎、廣郁金、莪術、當歸、血蝎、雞血藤等[16,36-38],常用的清熱祛濕方有新加三仁湯、益氣三仁湯等,常用藥物有薏苡仁、杏仁、砂仁、淡竹葉、京半夏、厚樸等[39-41]。
中醫(yī)藥在緩解消除NS癥狀體征,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同時拮抗激素,降低疾病復發(fā)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就目前查閱相關文獻來看,大多數(shù)醫(yī)家的認識具有相同性,但如何進行大樣本的規(guī)范研究,是需要思考的。其次限于文獻的收集數(shù)量有限,不能涵蓋全部醫(yī)家之精華,因此,進一步探索其用藥配方之特點,發(fā)掘中醫(yī)藥治療NS的機理還有很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