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王陽明會認為“盜賊也有良知”嗎?

        2022-11-26 01:50:07樂愛國

        樂愛國

        (廈門大學 哲學系,福建 廈門 361005)

        “陽明熱”的結(jié)果之一是越來越多人相信從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可以推斷“盜賊也有良知”。除了網(wǎng)絡(luò)上流行之外,有一本名為《黨員干部修養(yǎng)手冊》的書還記載了一則故事,說的是王陽明外出,被盜賊搶劫,盜賊問王陽明:“您說人人都有良知,我們這些盜賊也有良知嗎?”王陽明肯定地回答:“有?!北I賊反問:“怎么能證明呢?”于是,王陽明要盜賊脫光衣服,并要脫掉內(nèi)褲。盜賊喊道:“不行,這個不能再脫了!”王陽明說:“這知恥就是你們的良知!”[1]此外,還有其它版本流傳。近來,也有學者發(fā)文,說王陽明認為“盜賊也有良知”。理由是王陽明說過“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2]盜賊中或許有些知道不應當為盜,但不少是以偷盜為職業(yè),更有喪盡天良者。能說喪盡天良的盜賊也有良知嗎?但是,一則流傳的故事加之王陽明自己所說,很能讓人相信王陽明會認為“盜賊也有良知”。問題是,王陽明曾受命巡撫南、贛、汀、漳,除盜安民,會認為“盜賊也有良知”嗎?

        一、從流傳的故事說起

        那則有關(guān)王陽明叫盜賊脫光衣服和內(nèi)褲的故事,其原始資料恐來自劉宗周《人譜類記》在“記警窮治盜賊”條目下所載的傳說:“海陵王心齋從王陽明講學,以良知為宗。一日盜至其家,公亦與之講良知。群盜嘩曰:‘如吾輩者,良知安在?’公曰:‘汝試去衣,良知便露。’群盜悉去衣,惟一裈相顧不去。公曰:‘此即良知所在也,汝不去此,是有恥也。此心本有,謂之良知?!驗橹磸蜁灾I,群盜感悟而去。”[3]后來,有道書《太上感應篇集注》、《太上感應篇注》在“正己化人”條目下轉(zhuǎn)述了同樣的故事。[4]更有民國時期小學的修身課本,在“知恥”的課目下,講述了這則故事。[5]因此,這則故事流傳很廣,不足為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當下流傳的故事已經(jīng)較劉宗周《人譜類記》的記載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把王陽明的門人王艮說成了王陽明,而王艮雖然追隨王陽明講良知,但在學術(shù)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其次,無論是《人譜類記》還是后來道書上的記載,主要是講王艮用良知說教化盜賊,不是當下流傳的故事是為了要說明“盜賊也有良知”;再次,盡管從這個故事中似乎可以看出王艮有“盜賊也有良知”的看法,但畢竟只是傳說,并不是可靠的事實,尚待進一步確證,而今人卻以此為依據(jù)張冠李戴地推斷出王陽明會認為“盜賊也有良知”,實在過于大意。

        問題是,王艮會認為“盜賊也有良知”嗎?王艮講良知現(xiàn)成,以為良知“現(xiàn)現(xiàn)成成,自自在在”。他說:“良知一點分分明明,亭亭當當,不用安排思索。”[6]43“良知之體,與鳶飛魚躍同一活潑潑地。當思則思,思通則已。……何嘗纏繞?要之自然天則,不著人力安排?!盵7]11還說:“‘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良知’者,不慮而知、不學而能者也。惟其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以為天然自有之理;惟其天然自有之理,所以不慮而知、不學而能也?!盵7]31-32此外,他還特別強調(diào)良知就是要明哲保身,說:“‘明哲’者,‘良知’也。‘明哲保身’者,‘良知’、‘良能’也。所謂‘不慮而知’,‘不學而能’者也,人皆有之,圣人與我同也。知保身者,則必愛身如寶。能愛身,則不敢不愛人。能愛人,則人必愛我,人愛我,則吾身保矣?!盵7]29尤其是,他還贊同所謂“良知在人,信天然自足之性,不須人為立意做作”,[6]49還說:“良知者,真實無妄之謂也,自能辨是與非。此處亦好商量,不得放過。夫良知固無不知,然亦有蔽處?!收T先覺、考諸古訓,多識前言往行而求以明之,此致良知之道也。”[6]62可以想象,王艮憑借著從王陽明那里學來并加以改造的良知現(xiàn)成、明哲保身、良知在人、真實無妄的良知說,加之“好商量,不得放過”的態(tài)度,去說服那些多少有些知道不應當為盜的盜賊,是很有可能的。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王艮會認為“盜賊也有良知”呢?

        就現(xiàn)存的《王心齋全集》看,王艮更多的是闡釋他的良知說,講良知現(xiàn)成,并且講“百姓日用即道”[8],完全沒有論及盜賊,更不可能講“盜賊也有良知”,甚至也不談惡人、小人之類。即使從劉宗周《人譜類記》所載的傳說看,其中所謂盜賊,顯然只是那些知道不應當為盜的盜賊,是一些尚知道是非的盜賊,因而能在王艮的“反復曉諭”之下,“感悟而去”。應當說,那種能夠知道不應當為盜的盜賊,只是盜賊中的很少一部分,那個傳說至多只是個案,因此不能由此推出“盜賊也有良知”。劉宗周《人譜類記》將此故事列入治盜賊的方法之一,道書將此故事列于“正己化人”之下,而不是由此推出或證明“盜賊也有良知”,是對王艮用良知說說服盜賊的傳說的合理編排。

        當然,當下人們講“盜賊也有良知”,肯定只是就有些盜賊而言,沒有人會相信所有盜賊都有良知。但是,從邏輯上看,“盜賊也有良知”是全稱判斷,是就所有盜賊而言。因此,簡單地講“盜賊也有良知”是不準確的,多少消解了是非善惡的對立。不可否認,王艮用良知說說服盜賊的傳說,可以用以說明有些盜賊也有良知,但由此推出“盜賊也有良知”,明顯是以偏概全。

        二、良知說與除盜安民

        將劉宗周《人譜類記》所載有關(guān)王艮的傳說改編成王陽明用良知說說服盜賊,可能不只是因為王陽明是王艮的老師,很有可能在于王陽明曾受命除盜安民,而這種既講良知,又要除盜安民,其中似乎存在的沖突可以令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而事實上,王陽明的良知說與他的除盜安民確實有很大的關(guān)系。王陽明很早就講“良知”。束景南《王陽明年譜長編》認為,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陽明39歲,在《與周道通書》中說:“所謂‘良知’,即孟子所謂‘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人孰無有?但不能致此知耳。能致此知,即所謂充其是非之心,而知不可勝用矣?!贝藶殛柮魃绞状握摗傲贾保瓣柮髦贾瘜W蓋可謂萌芽于此”。[9]陳來認為,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陽明49歲,“才反復指明良知宗旨”。[10]而在這十年間,王陽明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多次征剿盜賊。

        據(jù)王陽明《年譜》記載,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陽明抵達贛州,“先生過萬安,遇流賊數(shù)百,沿途肆劫,商舟不敢進。先生乃聯(lián)商舟,結(jié)為陣勢,揚旗鳴鼓,如趨戰(zhàn)狀。賊乃羅拜于岸,呼曰:‘饑荒流民,乞求賑濟!’先生泊岸,令人諭之曰:‘至贛后,即差官撫插。各安生理,毋作非為,自取戮滅?!\懼散歸?!盵11]可見對待盜賊,王陽明根本不是當今流傳的故事所說的那樣用良知說教化盜賊。王陽明還頒發(fā)《十家牌法告諭各府父老子弟》,開宗明義便是:“本院奉命巡撫是方,惟欲剪除盜賊,安養(yǎng)小民?!辈⒁蟆耙娚苹ハ鄤衩?,有惡互相懲戒”。[12]587王陽明講良知,不僅講“知善知惡是良知”,而且還講社會現(xiàn)實中的是非善惡。他說:“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是非只是個好惡,只好惡就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盵13]126而“剪除盜賊,安養(yǎng)小民”正是王陽明良知說的外在體現(xiàn)。在《申明賞罰以勵人心疏》中,王陽明不僅強調(diào)征討盜賊應當申明賞罰,而且對“招撫之太濫”提出批評,認為“盜賊之日滋,由于招撫之太濫”,還說:“盜賊之性雖皆兇頑,固亦未嘗不畏誅討。夫惟為之而誅討不及,又從而招撫之,然后肆無所忌。蓋招撫之議,但可偶行于無辜脅從之民,而不可常行于長惡怙終之寇;可一施于回心向化之徒,而不可屢施于隨招隨叛之黨?!盵13]342可見,對于盜賊,王陽明是有清醒認識的,認為盜賊之性“皆兇頑”,但其中既有“無辜脅從之民”,又有“長惡怙終之寇”,而招撫之策,“但可偶行于無辜脅從之民,而不可常行于長惡怙終之寇”。

        王陽明也曾勸諭盜賊,有《告諭浰頭巢賊》說:“夫人情之所共恥者,莫過于身被盜賊之名;人心之所共憤者,莫甚于身遭劫掠之苦。今使有人罵爾等為盜,爾必怫然而怒。爾等豈可心惡其名而身蹈其實?又使有人焚爾室廬,劫爾財貨,掠爾妻女,爾必懷恨切骨,寧死必報。爾等以是加人,人其有不怨者乎?人同此心,爾寧獨不知?!瓲柕染昧晲憾?,忍于殺人,心多猜疑。豈知我上人之心,無故殺一雞犬,尚且不忍;況于人命關(guān)天,若輕易殺之,冥冥之中,斷有還報,殃禍及于子孫,何苦而必欲為此。……惟是爾等冥頑不化,然后不得已而興兵,此則非我殺之,乃天殺之也……嗚呼!民吾同胞,爾等皆吾赤子,吾終不能撫恤爾等而至于殺爾,痛哉痛哉!興言至此,不覺淚下?!盵12]623-625這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諭,既表達了對于盜賊的痛恨,又陳明了勸其棄惡從善的道理,是非分明,而且包含了對天下蒼生的悲憫,堪稱勸降文中的名篇,當時有匪首為之而感動,“率眾來投,愿效死以報”。這一對于盜賊的勸諭,是心中有良知的王陽明的勸諭,肯定要高于當今流傳的故事中運用王陽明良知說的勸諭;以為王陽明會運用良知說勸諭盜賊,實在是貶低了王陽明的智慧。

        由于有豐富的征討盜賊的經(jīng)歷,王陽明闡發(fā)其良知說偶爾也以盜賊為例。他曾說:“教人為學,不可執(zhí)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欲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盵13]18這里講“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正如王陽明特別強調(diào)對于盜賊不僅要擒住賊首,而且要徹底剿滅,“若不乘此機會速行剿撲,薙草存根,恐復滋蔓;狡兔入穴,獲之益難?!盵12]596-597

        據(jù)《傳習錄》載,在虔,與于中、謙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币蝾櫽谥性唬骸盃栃刂性鞘ト恕!庇谥衅鸩桓耶?。先生曰:“此是爾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壬唬骸氨娙私杂兄瑳r在于中?卻何故謙起來?謙亦不得?!庇谥心诵κ堋S终摚骸傲贾谌?,隨你如何,不能泯滅,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喚他作賊,他還忸怩?!庇谥性唬骸爸皇俏镉诒?,良心在內(nèi),自不會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嘗失了!”先生曰:“于中如此聰明,他人見不及此?!盵13]105在這段記載中,王陽明既講“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又講“良知在人,隨你如何,不能泯滅”,還講“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喚他作賊,他還忸怩”,往往被一些學者看作是王陽明會認為“盜賊也有良知”的有力證據(jù)。但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解讀有失偏頗:

        第一,王陽明講“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又講“良知在人,隨你如何,不能泯滅”,是就人之本然而言,并不能由此直接推出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具體的個人或某類人有良知,更不能推出“盜賊也有良知”,因為盜賊是就具體的實然而言。如果從人人皆有良知直接推出“盜賊也有良知”,則不僅盜賊也有良知,而且那些喪盡天良的人也有良知。第二,在上述的事例中,王陽明討論的是“人胸中各有個圣人”以及人的良知不會泯滅,并用“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來論證,根本不是用人的良知不會泯滅來推斷“盜賊也有良知”;正如王陽明曾用“虎狼惡獸,尚知父子;烏鳥微禽,猶懷反哺”來論說“事君以忠,事父以孝;不忠不孝,為天下之大戮”,[13]486而不是要以此推斷虎狼惡獸也有人的忠孝之德。第三,王陽明之所以以盜賊為例,與他有豐富的征討盜賊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如上所述,在王陽明看來,盜賊之性“皆兇頑”,但其中既有“無辜脅從之民”,又有“長惡怙終之寇”。那種“喚他作賊,他還忸怩”的盜賊,應當是指“無辜脅從之民”,而不可能是“長惡怙終之寇”,不可能是以偷盜為終身職業(yè)、始終不知悔改的盜賊。所以,“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喚他作賊,他還忸怩”,只能說明有些盜賊也有良知,而不是就所有的盜賊而言。第四,從王陽明征討盜賊的經(jīng)歷看,他招撫盜賊中的“無辜脅從之民”,肯定有些盜賊也有良知,但最終仍然是要剿滅盜賊,因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或整體上作出“盜賊也有良知”諸如此類的判斷。從現(xiàn)有的文獻看,王陽明事實上并沒有作出過這樣的判斷。

        應當說,王陽明的良知說是在他除盜安民、剿滅盜賊中逐漸形成。然而遺憾的是,王陽明以自己在剿滅盜賊的經(jīng)歷中所獲得的對于盜賊的認知為例,解說他的良知說,卻在500年后的今天被誤解為是講“盜賊也有良知”,這恐怕是他所始料未及的。而且,一邊剿滅盜賊一邊講“盜賊也有良知”的戲劇化的王陽明,盡管可以吸引更多的關(guān)注,但是這樣的誤解對于王陽明,到底是福是禍,卻難以估摸。

        三、人人皆有良知與君子小人

        雖然從現(xiàn)存的《王陽明全集》中推不出“盜賊也有良知”的結(jié)論,但不少人借此表達的人人平等的思想,確實蘊含在王陽明的良知論中。王陽明說:“心之良知是謂圣。圣人之學,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之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賢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雖其蔽昧之極,良知又未嘗不存也。茍能致之,即與圣人無異矣。此良知所以為圣愚之同具,而人皆可以為堯、舜者,以此也。”[13]312在王陽明看來,良知為“圣愚之同具”,“人皆可以為堯、舜”。他還說:“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故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者以此。”[13]32顯然,在王陽明對于“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解讀中,圣人、賢人、愚不肖者以及所有平凡之人,雖各有不同,但在道德上相互平等,“皆可以為堯、舜”。

        “人皆可以為堯、舜”一句出自《孟子》。漢代荀悅《申鑒》載,或問曰:“孟軻稱人皆可以為堯、舜,其信矣乎?”曰:“人非下愚,則愚可以為堯、舜矣?!盵15]并不是說所有人都可以為堯、舜。北宋程頤說:“人人有貴于己者,此其所以人皆可以為堯、舜?!盵16]322又說:“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惟自棄自暴,則不可以為善?!盵16]394認為在道德上自暴自棄的人不可以為堯、舜。南宋朱熹說:“孟子雖云‘人皆可以為堯、舜’,也須是‘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方得?!盵17]認為只有通過學習堯、舜,才可以成為堯、舜。與此略有不同,王陽明對于“人皆可以為堯、舜”解讀,更為強調(diào)圣人、賢人、愚不肖者以及所有平凡之人的相互平等。當然,王陽明同樣強調(diào)要有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的工夫,并說:“若如此格物,人人便做得,‘人皆可以為堯、舜’,正在此也?!盵13]136

        王陽明對于“人皆可以為堯、舜”解讀,是基于他的良知說,因此較多從人人皆有良知的層面,表達他的平等思想。他說:“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12]1070又說:“性無不善,故知無不良,良知即是未發(fā)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動之本體,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須學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體,初不能有加損于毫末也。”[13]71顯然,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按照他對于“人皆可以為堯、舜”解讀,不僅圣人、賢人有良知,而且愚不肖者以及所有平凡之人也有良知。關(guān)于愚不肖者有良知,王陽明除了講“愚不肖者,雖其蔽昧之極,良知又未嘗不存也”,還說:“良知之在人心,無間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13]90明確講圣愚同具良知;又說:“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婦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13]56因此,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除了講圣賢有良知,還講常人有良知。他說:“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賢,雖常人亦無不如此。若無有物欲牽蔽,但循著良知發(fā)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欲牽蔽,不能循得良知?!盵13]78由此可見,王陽明通過對“人皆可以為堯、舜”解讀以及進一步提出人人皆有良知,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在道德上的相互平等的思想。

        應當說,在相當長的時期,儒家道德較為重視的是君子與小人的對立關(guān)系;王陽明的良知說通過講“人皆可以為堯、舜”,講人人皆有良知,講人與人之間在道德上的相互平等,無疑是對儒學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問題是,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的同時,仍然要講君子與小人的對立,這兩個方面不可分割開來。如前所述,王陽明講“良知在人,隨你如何,不能泯滅,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喚他作賊,他還忸怩”,雖然肯定有些盜賊也有良知,但也只是為了勸其改邪歸正,包含了“不當為盜”之意,實際上并不是要講盜賊也有良知。

        王陽明講君子與小人的對立,說:“君子與小人居,決無茍同之理?!盵13]180還說:“人孰無善,亦孰無惡;為善雖人不知,積之既久,自然善積而不可掩;為惡若不知改,積之既久,必至惡積而不可赦。”[12]669“見人之為善,我必愛之。我能為善,人豈有不愛我者乎?見人之為不善,我必惡之;我茍為不善,人豈有不惡我者乎?故兇人之為不善,至于隕身亡家而不悟者,由其不能自反也?!盵12]1010據(jù)《傳習錄》載,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為善,有為不善?”先生曰:“惡人之心,失其本體?!盵13]17因此,不可認為王陽明只是講人人皆有良知,而沒有講君子與小人的對立。

        王陽明晚年,良知說愈加成熟。他曾在《與陸清伯書》中說:“見清伯所以省愆罪己之意,可謂真切懇到矣。即此便是清伯本然之良知?!辈⒔又f:“凡人之為不善者,雖至于逆理亂常之極,其本心之良知,亦未有不自知者。但不能致其本然之良知,是以物有不格,意有不誠,而卒入于小人之歸?!盵12]1112-1113這里從講清伯的“本然之良知”,到講為不善者“卒入于小人之歸”,前后對比,意在說明清伯有“本然之良知”,是君子,而為不善者,雖然有些對于“本心之良知”有所知曉,但由于“不能致其本然之良知”,“物有不格,意有不誠”,終歸只是小人,不能真正具有作為內(nèi)心主宰的“本然之良知”。這里所言“卒入于小人之歸”的為不善者以及上文所言“惡人之心,失其本體”中的惡人,很可能就是指盜賊中“長惡怙終之寇”。

        王陽明的《大學問》,作為“師門之教典”,既講“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又認為“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既講君子與小人的對立,又講君子與小人在本體上的一體。為此,王陽明還說:“茍無私欲之蔽,則雖小人之心,而其一體之仁猶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則雖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猶小人矣。故夫為大人之學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復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而已耳?!睆娬{(diào)“大人之學”在于“去其私欲之蔽”。王陽明還說:“雖小人之為不善,既已無所不至,然其見君子,則必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者,是亦可以見其良知之有不容于自昧者也?!饽钪l(fā),吾心之良知既知其為善矣,使其不能誠有以好之,而復背而去之,則是以善為惡,而自昧其知善之良知矣。意念之所發(fā),吾之良知既知其為不善矣,使其不能誠有以惡之,而覆蹈而為之,則是以惡為善,而自昧其知惡之良知矣。若是,則雖曰知之,猶不知也?!盵12]1066-1070在這段對于《大學》所言“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的解讀中,王陽明認為,就人人皆有良知而言,有些小人“亦可以見其良知之有不容于自昧”,但是,如果不能誠其意,就會“以善為惡”、“以惡為善”,結(jié)果是“雖曰知之,猶不知也”。換言之,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雖然從本體上看小人也有良知,但最終是要說明小人不能誠其意,小人之有良知猶如沒有良知,這或許是王陽明對小人、盜賊是否有良知的回答;而認為從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可以推出“盜賊也有良知”,實在是對王陽明良知說的誤解。

        四、結(jié) 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同時又講現(xiàn)實生活中君子與小人的對立,二者不可分割;他講人人皆有良知,只是就人之本然而言,不可由此直接推出現(xiàn)實層面處于君子與小人對立的每個人都有良知,更不可能推出小人、盜賊也有良知。我們說某人有良知,主要不是依據(jù)本然層面上人人皆有良知的說法,更多的是因為其在現(xiàn)實中做了一些能夠表現(xiàn)其內(nèi)心良知的善事,因此不能從王陽明就人之本然而言的人人皆有良知的命題,直接推斷現(xiàn)實層面的“盜賊也有良知”。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雖然偶爾也以盜賊為例,以盜賊的某些可能的行為,來論證人人皆有良知,但絕不可能是要以人人皆有良知推斷“盜賊也有良知”。同時,王陽明也會認為有些盜賊有良知,而這更多的是基于有些盜賊屬于“無辜脅從之民”,并不是依據(jù)人人皆有良知,而且從有些盜賊有良知,也不能以偏概全地推斷“盜賊也有良知”。從邏輯上看,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似乎可以由此推出“盜賊也有良知”,但他最終并非是要推斷“盜賊也有良知”,而且絕不可能從根本上或整體上作出“盜賊也有良知”諸如此類的判斷。

        當然,從哲學上看,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本體,因而可以在本體層面設(shè)想小人原本也有良知,盜賊原本也有良知,但這只能限于心性本體而言。然而,講心性本體一定要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正如王陽明講人人皆有良知,又講要致良知,從而說明在現(xiàn)實層面并非所有人都能致良知,并非人人皆有良知。所以,王陽明從本體層面講人人皆有良知,根本不是要而且也不可能由此直接推出現(xiàn)實中的盜賊也有良知,甚至也不是為了說明有些盜賊有良知,更多的是要強調(diào)致良知,要人們通過格物致知,在誠意中把握內(nèi)在于心的知善知惡的良知。最為重要的是,在王陽明看來,人人皆有良知,而那些為不善的小人,雖然從本體上看也有良知,但最終由于不能誠其意,“雖曰知之,猶不知也”,明確否定小人之有良知,于此又怎么能夠說王陽明會認為“盜賊也有良知”呢?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成 人色 网 站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熟妇少妇69| 麻豆国产成人AV网| 日本熟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不卡| 久久亚洲宅男天堂网址| 午夜天堂av天堂久久久| 真实单亲乱l仑对白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蜜桃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日本女优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毛片|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女人夜夜春高潮爽a∨片传媒| 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美艳善良的丝袜高跟美腿|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伊人狠狠色j香婷婷综合| 蜜桃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人妻av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最新片|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人妻另类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中日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熟妇av一区| 亚洲 欧美 综合 另类 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