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過高崗,已望見父親在平野上往來馳騁。這時(shí)聽得乳娘在后面追著,喚,“慢慢地走!看道滑掉在谷里!”我不能回頭,索性不理她。我只不住地喚著父親,乳娘又不住地喚著我。
父親已聽見了,回身立馬不動(dòng)。到了平地上,看見董自己遠(yuǎn)遠(yuǎn)地立在樹下。我笑著走到父親馬前,父親凝視著我,用鞭子微微地?fù)粑业念^,說:“睡好好的,又出來做什么!”我不答,只舉著兩手笑說:“我也上去!”父親只得下來,馬不住地在場上打轉(zhuǎn),父親用力牽住了,扶我騎上。董便過來挽著轡頭,緩緩地走了。抬頭一看,乳娘本站在崗上望著我,這時(shí)才轉(zhuǎn)身下去。
我和董說:“你放了手,讓我自己跑幾周!”董笑說:“這馬野得很,姑娘管不住,我快些走就得了?!睗u漸地走快了,只聽得耳旁海風(fēng),只覺得心中虛涼,只不住地笑,笑里帶著歡喜與恐怖。
父親在旁邊說:“好了,再走要頭暈了!”說著便走過來。我撩開臉上的短發(fā),雙手扶著鞍子,笑對父親說:“我再學(xué)騎十年的馬,就可以從軍去了,像父親一般,做勇敢的軍人!”父親微笑不答。
馬上看了海面的黃昏——董在前牽著,父親在旁扶著。晚風(fēng)里上了山,直到門前。母親和儀,還有許多人,都到馬前來接我。當(dāng)我連蹦帶跳地從屋外跑出來的時(shí)候,母親總是笑罵著說:“看你的臉都曬‘熟了!一個(gè)女孩子這么‘野,大了怎么辦?”跟在我后面的父親就會(huì)笑著回答:“你的孩子,大了還會(huì)野嗎?”這時(shí),母親臉上的笑,是無可奈何的笑,而父親臉上的笑,卻是得意的笑。
的確,我的“野”,是父親一手“慣”出來的,一手訓(xùn)練出來的。因?yàn)槲覐男≈醒b,連穿耳都沒有穿過。記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脫下男裝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說:“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該扎耳朵眼,戴耳環(huán)了?!备赣H還是不同意。借口說:“你們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顆聰明痣。把這顆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見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終沒有扎上耳朵眼!
不但如此,連緊鞋父親也不讓我穿。有時(shí)我穿的鞋稍微緊了一點(diǎn),我就故意在父親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親就埋怨母親說:“你又給她小鞋穿了!”母親也氣了,就把剪刀和紙裁的鞋樣推到父親面前說:“你會(huì)做,就給她做,將來長出一對金剛腳,我也不管!”父親真的拿起剪刀和紙就要鉸個(gè)鞋樣,母親反而笑了,把剪刀奪了過去。
父親還教我打槍,但我背的是一桿鳥槍。槍彈只有綠豆那么大。母親不讓我向動(dòng)物瞄準(zhǔn),只許我打樹葉或樹上的紅果,可我很少能打下一片綠葉或一顆紅果來!
(節(jié)選自冰心《童年雜憶》,有改動(dòng))
品讀
作者主要通過幾個(gè)典型事例來刻畫父親:父親讓“我”騎馬、父親不讓“我”穿耳和穿小鞋、父親教“我”打槍。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diǎn)滴“小”事,我們看到一位開明豁達(dá)、慈愛寬容的父親形象。在事例安排上,作者詳寫父親教“我”騎馬,略寫父親不讓“我”穿耳、穿小鞋和父親教“我”打槍的事例,做到有詳有略,詳略得當(dāng)。于“我”,父親是慈父,有他的寵愛,“我”可以肆意成長為“野”孩子,擁有別人羨慕的快樂童年,從而表達(dá)了“我”對父親的感激和懷念。這幾個(gè)典型事例,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刻畫出父親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