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澤,劉孝東,胡 娟,韓 丹,趙 衛(wèi),何 波,陳小波,陀曉宇,凌冰冰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1 泌尿外科;2 影像科;3 胸外科;4病理科,云南昆明 650032)
討論嘉賓:
泌尿外科 劉孝東醫(yī)師
醫(yī)學影像科 趙衛(wèi)、韓丹、胡娟、何波醫(yī)師
病理科 陀曉宇醫(yī)師
胸外科 陳小波醫(yī)師
病例匯報人:
泌尿外科 唐金澤醫(yī)師
醫(yī)學影像科 凌冰冰醫(yī)師
患者男性,77歲,因“左側睪丸腫痛3月余,加重1月”于我院老年普外科就診。查體示:左側睪丸明顯腫大,約5 cm×4 cm,觸之質硬,有觸痛,透光試驗陰性,右側睪丸無紅腫、增大,雙側精索可觸及,無變粗;腫瘤標志物檢查示:總前列腺特異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0.26 ng/mL 、游離前列腺特異抗原( 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FPSA)0.11ng/mL;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左肺上葉尖后段部分實性結節(jié)(圖1)。胸外科會診后建議轉科明確肺部病變,因患者睪丸疼痛加重,轉入男性科。
圖1 胸部CT影像
睪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示:左側睪丸、附睪、精索異常信號,伴掃及前列腺、精囊腺異常信號,建議結合臨床首先除外生殖系統(tǒng)結核可能(圖2);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男性科醫(yī)生初步考慮結核可能,遂給予“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診斷性抗結核治療1個月。
A:T2W1,左側睪丸增大,信號不均勻,左側鞘膜積液;B:ADC圖,左側睪丸病變區(qū)彌散受限;C:T1WI增強掃描冠狀位,前列腺、精囊腺異常強化,其內見不強化區(qū);D:T2壓脂冠狀位,左側精索增粗。
抗結核治療期間,患者左側睪丸疼痛、腫大加重,體重1月內減輕3 kg。查體:左側睪丸觸及腫大,約7 cm×6 cm,質地韌,輕觸痛,右側睪丸未觸及異常。患者于男性科行左側睪丸根治性切除術,術后病理示:鱗狀細胞癌(圖3)。
圖3 鱗狀細胞癌患者睪丸病理圖片(HE,×200)
于男性科住院期間行前列腺MRI檢查,MRI示:前列腺、雙側精囊腺形態(tài)失常伴異常信號,請結合病史排除結核(圖4)?;颊咚燹D泌尿外科,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陰性,泌尿外科醫(yī)生綜合考慮后囑患者轉傳染病醫(yī)院明確結核問題。
A:T2W1,前列腺體積增大,信號不均,大片信號增高區(qū)域,散在點結狀T2低信號區(qū),病變與精囊腺分界不清,前列腺后緣與直腸右前壁分界不清;B:DWI病灶不均勻高信號;C:T1WI增強掃描冠狀位,前列腺及精囊腺明顯不均勻強化,病灶內大片不強化區(qū)域;D:壓脂T2WI冠狀位,前列腺增大,信號混雜,累及精囊腺。
于傳染病醫(yī)院完善全套結核相關檢查,排除結核;再次入泌尿外科,腫瘤標志物檢查示: TPSA 0.40 ng/mL 、FPSA 0.08 ng/mL,泌尿外科考慮前列腺惡性腫瘤可能,遂行前列腺穿刺,病理示鱗狀細胞癌(中-低分化)(圖5)。
圖5 中-低分化鱗狀細胞癌患者前列腺穿刺病理(HE,×200)
腫瘤科會診,考慮前列腺鱗狀細胞癌(prostat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SCC)較罕見,內分泌治療效果不佳,且患者年紀大不能耐受化療,故采用單純放療,調強放療技術,前列腺原發(fā)灶計劃靶區(qū)1 (planning target volume 1,PTV1 ) 70~80 Gy/35~40 f;盆腔淋巴引流區(qū)PTV2 45 Gy/25 f?,F(xiàn)已行35次放療,放療療效尚可,復查MRI提示前列腺、精囊腺區(qū)異常信號范圍稍縮小,實性成分減少,無強化區(qū)相對擴大,余大致同前(圖6)。
A:T1WI增強掃描矢狀位;B:冠狀位。
3.1 討論問題一 左肺結節(jié)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肺部結節(jié)、睪丸、前列腺病變的關系
影像科趙衛(wèi):患者胸部CT示肺結節(jié)位于左肺尖,為混合型結節(jié),直徑約1 cm,可見毛刺,與胸膜有線性連接,縱隔窗可見輕度強化。盡管結節(jié)位于結核好發(fā)部位,但病灶未見鈣化,肺內無衛(wèi)星灶等結核征象,且為一周圍性孤立結節(jié),從影像學上首先考慮腫瘤,腺癌可能性大;單發(fā)肺轉移瘤不能完全排外,但轉移瘤邊緣多較光滑,較少出現(xiàn)毛刺。
胸外科陳小波:該患者肺結節(jié),從影像學上,同意趙主任觀點,結核可能性不大。且患者無典型的結核臨床癥狀,如發(fā)熱、咳嗽、咳痰等。肺部結節(jié)為混合實性結節(jié),依據2018年中國肺部結節(jié)治療指南,結節(jié)分高危、中危、低危,該患者結節(jié)為超過0.8 cm的混合型結節(jié),按照指南定義為高危結節(jié),高度懷疑為早期肺癌。從影像學上,結節(jié)為周圍性,考慮鱗癌可能小,腺癌可能更大。從前列腺、睪丸、肺結節(jié)的大小、原發(fā)與轉移的順序分析,肺腫瘤轉移至前列腺、睪丸可能性不大。肺是全身腫瘤最終均可轉移的器官,肺轉移性腫瘤約占整個轉移性腫瘤的30%,文獻中有前列腺鱗癌肺轉移相關報道,也有孤立性轉移結節(jié)報道,因此該患者不能排除前列腺病變轉移到肺的可能。
病理科陀曉宇:患者睪丸病理組織HE染色呈細胞呈條索狀,有細胞間橋,局部區(qū)域角化形成,CK56陽性,P40陰性,睪丸腫瘤排除原發(fā),為轉移來源,考慮為前列腺來源。前列腺穿刺組織病理HE染色呈條索狀、實性片狀生長,有細胞間橋,分化差,已于病理中排除尿路上皮癌、前列腺腺癌伴有的鱗狀分化,且免疫組化P40陽性,支持前列腺鱗狀細胞癌診斷,高度懷疑為前列腺原發(fā)腫瘤。盡管患者未行肺結節(jié)病理檢查,但結合影像學以及臨床癥狀,肺結節(jié)惡性可能大。肺部轉移癌,多于肺部外周生長,邊界相對清楚,病理上類似于假包膜形態(tài),與周圍肺組織有過渡、移行,呈非常陡峭的鏡下改變,因此,從影像特征上推論,此例更傾向于原發(fā)。當然,確診仍需取得標本鏡下觀察。
泌尿外科劉孝東:現(xiàn)病理示睪丸腫瘤、前列腺癌病理均為鱗狀細胞癌,影像學上肺結節(jié)為外周孤立小結節(jié),考慮前列腺為原發(fā)病灶,睪丸腫瘤來源于前列腺,以一元論,肺部病變也應高度懷疑來源于前列腺。
3.2 討論問題二 影像報告兩次提示需排外結核的合理性;PSA正??煞衽磐馇傲邢倌[瘤;外科行抗結核治療的合理性
影像科胡娟:患者首次行睪丸MRI,病灶區(qū)T2W1呈不均勻低信號,中央見斑片狀稍高信號,T1W1以低信號為主,DWI/ADC圖可見彌散受限,增強掃描周圍強化內見不強化區(qū)。同時伴附睪、精索異常信號,掃描范圍內見前列腺、精囊腺異常信號,且該患者并非睪丸原發(fā)腫瘤好發(fā)年齡,PSA水平不高,故而我科建議臨床首先排外結核,我個人認為這是合理的診斷建議。后該患者輾轉多科,在睪丸切除已證實為鱗癌的情況下,僅提供結核治療病史,未提供手術史及病理結果,再行前列腺MRI時,前列腺多參數MRI的表現(xiàn),進一步排除了常見前列腺癌影像表現(xiàn),更符合炎性病變(結核/膿腫)、罕見前列腺腫瘤伴壞死改變,影像科再次做出了符合生殖系統(tǒng)結核的診斷?;仡櫺苑治鲇跋裨\斷偏差,確有待提升之處:①首次診斷建議基本合理,但在影像學細節(jié)上,本例雖有附睪、精索異常信號,但以睪丸病變?yōu)橹?,與生殖系統(tǒng)結核的典型表現(xiàn)有出入;②申請單臨床病史的不完整,是第2次MRI檢查出現(xiàn)診斷偏差的主要原因,若知曉患者有睪丸鱗癌病史,盡管前列腺鱗癌罕見,應綜合考慮此診斷,而基本排除結核;③影像科罕見病的診斷能力有待提升。
泌尿外科劉孝東:臨床泌尿系結核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以及影像學檢查,該患者睪丸病變依據影像學提示以及臨床癥狀要考慮結核、腫瘤,就結核發(fā)病路徑來講,臨床中附睪結核更多見,結核先累及附睪,附睪結核進展嚴重后才累及睪丸,若考慮為結核則附睪病變應該更嚴重,從影像表現(xiàn)來看有所矛盾;該患者為老年男性,顯然已經過了睪丸原發(fā)腫瘤發(fā)病期,因此不考慮睪丸原發(fā)腫瘤。當影像學提示結核可能,且臨床診斷模糊的情況下,外科先行4~6周抗結核治療,以療效來評估情況,相當于圍手術期用藥,該患者抗結核期間,病情加重,體重減輕,影像學復查未見好轉可基本排除結核。據文獻報道,美國前列腺癌確診患者中,約30% PSA水平不高,在診療中除了檢測PSA,還應行前列腺直腸指檢明確有無可疑結節(jié)以及必要的初步影像學檢查(如前列腺超聲),在上述患者診療中顯然體格檢查有缺失。當患者睪丸病理明確為鱗癌,影像學顯示前列腺病變、肺部病變,外科在診斷時應考慮前列腺腫瘤可能,應進行前列腺穿刺活檢進一步明確。就上述情況而言,我科診療罕見病能力還需提升,診療過程需更加規(guī)范。
3.3 討論問題三 下一步治療措施該如何選擇
泌尿外科劉孝東:前列腺鱗狀細胞癌很罕見,轉移性強,中位生存周期14個月,考慮患者高齡,基礎疾病多,治療耐受力低,已行多次化療,患者癥狀恢復尚可,病變有所控制,下一步治療應根據患者及家屬治療意愿、預期壽命以及疾病進程綜合決定。
胸外科陳小波:針對肺部結節(jié),定期復查、肺葉切除、穿刺活檢,都是患者下一步可行的方案。但是,肺部情況的處理主要取決于患者及家屬意愿、患者預期壽命是否大于3年、泌尿系腫瘤控制情況??紤]患者泌尿系問題為主要矛盾,肺部結節(jié)尚小且孤立,我科建議患者優(yōu)先處理泌尿系問題,定期影像學復查肺部情況,可完善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檢查。
影像科韓丹:按照指南,大于1 cm肺部結節(jié)可考慮活檢或者隔期影像學復查。但是,一切的治療要具體考慮患者全身病變主要位置、治療意愿、患者身體耐受能力、預期壽命等。目前患者肺部情況需要處理,但是優(yōu)先級別低于泌尿系統(tǒng)問題,為非主要因素,建議先定期影像學觀察。
病理科陀曉宇:該患者的肺結節(jié)問題臨床中可行手術肺葉切除或者穿刺活檢。但患者主要病變在于泌尿系統(tǒng),且前列腺鱗狀細胞癌惡化程度高,平均生存周期較短,當前不建議積極行病理診斷來明確原發(fā)或者轉移。
影像科何波:患者左肺結節(jié),目前考慮肺腺癌或肺轉移瘤,若為腺癌,根據目前大小、腫瘤倍增時間,其進展速度及優(yōu)先級均低于生殖系統(tǒng)鱗癌,若其為鱗癌肺轉移,則應優(yōu)先控制原發(fā)灶,在有效控制原發(fā)灶的基礎上,再考慮肺轉移瘤的處理。因此盡管該患者未取得病理,但也沒有迫切的必要進行肺結節(jié)的干預,同意以上專家觀點,優(yōu)先治療生殖系統(tǒng)鱗癌,并對肺結節(jié)進行影像學隨訪。
患者已行35次化療,PET-CT(圖7)顯示前列腺、精囊腺惡性腫瘤伴壞死,并鄰近直腸前壁、膀胱后壁受累可能,盆腔淋巴結轉移,同時考慮左肺尖結節(jié)為肺原發(fā)惡性腫瘤可能。確診至今,患者已生存約12個月,患者由于排尿困難已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術后排尿可,肺結節(jié)增大(圖8)。
A:左肺尖后段部分實性結節(jié),糖代謝稍增高,多考慮原發(fā)性腫瘤;B:前列腺及左側精囊腺區(qū)腫塊,糖代謝不均勻增高,多考慮惡性腫瘤伴壞死,臨近直腸前壁及膀胱后壁受累可能大,雙側髂內血管旁、閉孔區(qū)及盆腔腫大淋巴結,部分糖代謝增高,考慮轉移。
A:初次發(fā)現(xiàn)結節(jié),約1.1 cm;B:1月余后結節(jié),約1.5 m;C:4個月后結節(jié),約1.8 cm(患者門診隨訪,外院CT肺部結節(jié)進一步加重,外院圖像作者未完全收集到)。
PSCC是一種罕見的前列腺腫瘤[1], 占所有前列腺癌的0.5%~1.0%[2],與前列腺腺癌難以通過臨床特征進行區(qū)分。該疾病在臨床中容易發(fā)生誤診、漏診,診斷主要通過組織學檢查,目前尚無療效滿意的治療方式[3]。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尿潴留和排尿困難,也常伴有血尿和疼痛。常見轉移部位有肝、肺、淋巴結、陰莖和腹膜[4]。它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腫瘤,長期預后較差,中位生存周期為14個月[5];對于臨床腫瘤標志物,PSCC通常不會導致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或PSA水平升高[6];由于該腫瘤較為罕見,治療方法無明顯的統(tǒng)一性[7]。通過查閱文獻中提供的有限病例報告,特總結有關治療和預后的信息(表1)[7-8]。對比報道的各個治療方案,初步提示綜合性治療(手術+放療+化療)可為該腫瘤患者提供最佳療效,但因病例有限,證據不充分,僅供參考。
表1 國內外文獻搜集治療情況
多學科診療模式MDT通俗來講就是由多個不同學科專家組成固定診療團隊,對某種疾病診療展開定時臨床討論,最終得出規(guī)范化診療方案來提升患者診斷、治療與預后效果的模式[9-10]。此外,MDT還可為患者減少就醫(yī)等待時間以及經濟負擔,為患者帶來更佳的就醫(yī)體驗[11]。由此可見,MDT顯然可以緊密聯(lián)系臨床各科室及輔助科室,取長補短,顯著提高診治水平,給患者最佳診療效益。
該患者的MDT開展相對比較滯后,臨床科室的體格檢查不完善,影像學申請單未及時提供重要信息,因而包括影像科、男性科、泌尿外科等在罕見病診療方面的水平尚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