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宇鳳,程銳,王文,寧志峰
吳川市人民醫(yī)院,廣東湛江 524500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慢性病在總死亡人數(shù)中占86.6%,心血管疾病在居民總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死亡率高達40%[1]。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長、年齡大、易反復發(fā)作及病情復雜等特點,大部分患者在出院之后仍舊需要長期服用抗栓、抗凝藥物[2-3]。心血管疾病管理一直是由專業(yè)的藥師、醫(yī)生、營養(yǎng)師以及護士組成,為患者提供主動、連續(xù)、全面的科學管理模式,可降低死亡率,延緩疾病進展[4-5]。臨床有研究[6]顯示,臨床藥師參與心血管疾病管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再入院率,改善預后,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吳川市人民醫(yī)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住院治療的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90例,觀察組中女性41例、男性49例,年齡在49~72歲,平均年齡(60.62±6.46)歲。文化程度:8例小學(及以下)、29例初中、41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NYHA分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32例II級、39例III級、19例IV級。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23~31 kg/m2,平均BIM(27.62±1.54)kg/m2。對照組中女性43例、男性47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60.69±6.42)歲。文化程度:10例小學(及以下)、31例初中、40例高中、9例大專(及以上)。NYHA分級:30例II級、40例III級、20例IV級。BMI 24~31 kg/m2,平均BMI(27.69±1.51)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得到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NYHA分級在II-IV級。(2)年齡≥18周歲。(3)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5%。(4)無器質性病變。(5)血型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1 500 ng/L。(6)均為自愿參與此項研究。
排除標準:(1)合并帕金森、人格分裂癥。(2)處于哺乳及妊娠期女性。(3)合并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疾病。(4)中途從此項研究退出。(5)合并惡性腫瘤。(6)重大臟器功能障礙。(7)處于風濕活動期。(8)既往存在心臟瓣膜置換術。(9)近期存在重大創(chuàng)傷史、手術史。
對照組遵循《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7]給予臨床常規(guī)治療,即包括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等,用藥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心率,對于嚴重心力衰竭的患者,給予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觀察組臨床常規(guī)治療方案與參照組一致,臨床藥師干預具體如下。(1)臨床藥師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性,與主治醫(yī)師共同制定個性化的用藥方案,密切監(jiān)測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等,及早向患者講解相關藥物知識及患者自身所患疾病的危險因素、臨床特征、疾病特點、治療方案、并發(fā)癥等。(2)心理疏導。根據(jù)患者性格特點、理解能力、NYHA分級等給予個性化的心理疏導,積極向患者介紹過去成功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案例,提高其治療信心和意志。(3)生活方式干預。對于心功能II級的患者,每日可進行適當?shù)倪\動鍛煉,例如散步、打太極等,根據(jù)心功能恢復情況,逐漸可增大運動量、延長運動時間。對于心功能III級的患者:臥床休息,可以在床上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病情穩(wěn)定之后可以在房中走動。對于心功能為IV級的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抬高床頭,采取舒適體位,每隔15~30 min巡視病房1次。定期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告知患者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戒酒,禁食刺激、辛辣、油膩的食物,限制鈉鹽、水攝入,加強休息,避免過度勞累。(4)出院指導。出院時向患者發(fā)放院外用藥指導單,包括藥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目標值、藥物作用、監(jiān)測指標等,以提問、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向患者講解相關內容,每月電話隨訪1次,每月上門訪視1次。
兩組患者均在干預2個月后評價干預效果。(1)臨床療效判定標準:NYHA分級改善2級以上,氣短、心慌等癥狀消失為顯效。NYHA分級改善1級以上,氣短、心慌等癥狀好轉、減輕為有效。NYHA分級、氣短、心慌等癥狀無好轉、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8]。(2)INR達標率:INR介于2.0~3.0即可判定為達標[9]。(3)心功能指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ACUSON X150;生產(chǎn)企業(yè),寰熙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檢測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LVEF,將測量3次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4)實驗室指標:采集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以2 800 r/min離心速率,10 cm離心半徑,離心處理10 min,分離血清并置于-28℃環(huán)境待檢,以ELISA法檢測D-二聚體(D-D)、C反應蛋白(CRP),以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型號:DH-510;生產(chǎn)企業(yè),嘉善加斯戴克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檢測纖維蛋白原(FIB)、血小板計數(shù)(PLT)。(5)再入院率:隨訪2月,統(tǒng)計再入院情況。(6)中國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CQQ評分):包括社會關系、心理狀況、生活狀況、醫(yī)療狀況、體力、病情,生活質量與得分呈正相關性[10]。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8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干預2個月后觀察組LVEDD、LVESD均比對照組低,LVEF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情況(±s)
a表示與干預前比,P<0.05。
組別對照組(n=90)觀察組(n=90)t值P值LVEDD(mm)干預前59.26±6.62 59.41±6.59 0.152 0.879干預2月后44.16±3.07a 54.66±6.29a 14.232 0干預2月后51.29±4.26a 42.06±1.64a 19.182 0 LVESD(mm)干預前52.62±5.55 52.59±5.49 0.036 0.971干預2月后47.59±6.29a 32.62±3.11a 20.240 0 LVEF(%)干預前41.56±2.46 41.61±2.59 0.133 0.895
干預前比較兩組D-D、FIB、PLT、CRP,干預2個月后觀察組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情況(±s)
a表示與干預前比,P<0.05。
組別對照組(n=90)觀察組(n=90)t值P值D-D(mg/L)干預前0.48±0.21 0.50±0.19 0.670 0.504干預2月后15.62±3.62a 7.16±1.34a 20.792 0干預2月后0.35±0.16a 0.22±0.10a 6.536 0 FIB(g/L)干預前12.62±3.52 12.59±3.44 0.058 0.954干預2月后6.82±1.52a 2.06±0.34a 28.992 0 PLT(×109/L)干預前458.62±95.62 460.13±96.55 0.105 0.916干預2月后298.62±45.12a 131.02±6.82a 34.843 0 CRP(mg/L)干預前46.62±5.02 45.95±5.16 0.883 0.379
觀察組INR達標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干預前比較兩組CCQQ評分,干預2個月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CCQQ評分情況(±s)分
組別對照組(n=90)觀察組(n=90)t值P值干預前51.31±5.49 51.26±5.55 0.061 0.952干預2月后67.28±2.07 83.26±5.94 24.100 0 25.822 37.344 0.000 0.000 t值P值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心血管疾病人群多達2.3億人群,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達300萬人,是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11-12]。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均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為中老年人群,年齡較大,認知功能、記憶力均減退,對自身疾病缺乏正確、全面的認知。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就診時獲得的群體化教育,獲得的知識籠統(tǒng),患者用藥配合度、依從性均較差,且在飲食、運動等多方面存在諸多誤區(qū),容易導致病情進行性進展,心功能恢復不明顯[13-14]??鼓煼ㄊ悄壳芭R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抗凝期間的管理措施及效果對抗凝治療效果、患者預后等影響較大。因此,如何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抗凝治療期間的管理效果成為當前臨床高度關注的內容。
藥師就有豐富的藥物知識,可以從藥理作用、藥物生物利用度方面協(xié)助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用藥期間密切監(jiān)測藥物的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等,為患者提供電話隨訪、用藥教育,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及藥物知識的認知度,嚴格遵醫(yī)囑按量、按時、按法用藥[15-16]。另外臨床藥師對患者飲食、運動、心理等多方面進行指導,通過改善飲食結構,增加營養(yǎng)物質攝入,增強機體抵抗力、免疫力。通過根據(jù)患者NYHA分級給予個性化運動指導,改善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huán),促進心肺功能恢復。通過心理疏導,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心理疏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和意志[17]。臨床藥師干預通過藥物及非藥物干預,協(xié)同作用,可加快心功能恢復,防止疾病復發(fā)。本研究表明,臨床藥師干預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栓抗凝治療期間心功能,提高抗凝治療效果。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樣本病例數(shù)較少、病種選取籠統(tǒng)、研究時限較短,對結果的一般性、有效性、普遍性、代表性等有所影響,因此仍需臨床增加樣本病例數(shù)、選擇單病種病例、延長研究時限,為評估抗栓抗凝治療期間加強臨床藥師干預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預后影響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栓抗凝治療期間加強臨床藥師干預,可改善新功能,提高INR達標率,降低再入院率,改善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