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升旦
(防城區(qū)那梭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廣西防城港,538036)
近年來,我國2 型糖尿?。═2DM)發(fā)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相關數據統(tǒng)計,我國成人T2DM 患病率由1980年的0.67%,逐漸上升至2013年的10.4%,且患病人數已位居全球第一[1]。目前,臨床尚無徹底根治手法,以藥物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fā)癥為主要治療核心,其中以二甲雙胍(MET)為最常用藥物,該藥物已在臨床應用具有60 多年歷史。相關學者證實,MET 能夠于生理上,直接或間接的作用于肝臟,淡化葡萄糖產生,且能夠作用于腸道,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程度,強化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進而有效穩(wěn)定腸道微生物群。同時在分子水平上,MET 能夠控制肝臟線粒體呼吸,激活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強化胰島素敏感性,淡化腺苷酸環(huán)化酶(CAMP),繼而規(guī)避葡萄糖生成酶的表達[2]。同時與長效胰島素聯合應用,療效更加顯著,不僅能夠規(guī)避不良癥狀發(fā)生風險,還有效提高臨床質量[3]。因此,本文分析口服MET+長效胰島素治療T2DM 患者的相關進展,現綜述如下:
1.1 單一給藥國內外相關指南發(fā)現,針對飲食或生活方式改善后,血糖尚未達到最佳指標者,需首選MET 治療。目前,臨床已將MET 歸納為T2DM 的一線治療藥物及基礎用藥。相關研究證實,單一用藥后不僅能夠淡化患者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PG),還能促進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Ic)降低至1%—2%[4]。同時具有足夠循證證實,MEI 單一給藥治療時,病情不同患者均能夠取得滿意療效,且與其他降糖藥或安慰劑相比較,該藥物可有效淡化HbAIc、減輕體重效果。另研究發(fā)現,MET 配合科學性飲食計劃,則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同時T2DM 患者在耐受該藥物,所造成的不良反應狀況下,合理增加每次劑量,并適當增加給藥次數,更有利于降低和穩(wěn)定血糖水平,積極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5]。而MET 起效最小劑量為500mg/d,最佳有效劑量為2000mg/d,成人最大推薦劑量為2500mg/d[6]。
1.2 聯合長效胰島素治療相關研究發(fā)現,人們患上T2DM 后,機體胰島功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無法為機體提供有效降糖,繼而造成機體內血糖水平明顯上升,使代謝功能逐漸紊亂,進而干擾機體機能[7]。故針對T2DM 需及時予以降糖藥物,使血糖維持正常水平范圍,積極規(guī)避高血糖對患者機體造成威脅顯得十分關鍵[8]。目前,臨床主要通過口服MET 藥物進行降糖治療,其作用機制為強化對機體B 細胞刺激力度,強化胰島素分泌量,繼而抑制血糖目的。但研究發(fā)現,在確保患者B 細胞功能正常條件下,MET 才可發(fā)揮最大作用,故單一使用MET 治療,尚未達到最佳預期目標[9]。因此在口服MET 的基礎上,配合長效胰島素治療則能取得滿意療效,彌補單一治療的局限性。唐轉敏[10]選擇110 例T2DM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2 組,對照組實施單一MET 治療,實驗組予以MET+長效胰島素治療,結果發(fā)現,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6%,明顯高于對照組74.55%,且實驗組、對照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分別為9.09%、30.90%,實驗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充分說明T2DM 患者實施治療時,予以MET 聯合長效胰島素治療可獲得顯著價值,不僅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率,還有效降低不良癥狀發(fā)生。分析原因:長效胰島素又稱為地特胰島素,主要模擬胰島素生理性基礎胰島素分泌,穩(wěn)定有效作用于24h 且無峰值,為對血藥濃度產生干擾,確保患者機體功能正常,強化對葡萄糖的使用,進而穩(wěn)定患者血糖水平,具有更高的治療效率。
MET 最常見不良反應以消化道為主,包括腹瀉、嘔吐等,約占30%,通常一類不良癥狀,減少用藥劑量即可得到一定改善,且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患者耐受力逐漸上升,進而癥狀逐漸消失及減輕[11]。相關研究發(fā)現,具有5%—10%患者于小劑量使用MEI 時,即可誘發(fā)以上不良反應,且程度嚴重,無法耐受,且5%患者因該類現象,而中斷治療。因此為規(guī)避消化道不良反應,MET 需從小劑量開始用藥,隨后再依據病情,逐漸調整用藥劑量。
MEI 在經歷60 多年的臨床應用,其抑制T2DM 中作用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且憑借著效益特征、良好風險,已成為世界上處于最為廣泛藥物之一。MEI 不僅屬于超重或肥胖T2DM 患者首選用藥,且對非超重的T2DM 人群也使用。無論單一還是聯合治療,該藥物均能夠有效降低HbAIc、PPG、FBG,且具有持久、溫和的降糖效果。同時配合長效胰島素治療,療效更加顯著,兩者可起到一定協同作用,不僅能夠穩(wěn)定患者血糖指標,還有效提高臨床治療質量。